摄政王妃娇宠日常(辽国的萧太后是怎样的女政治家)

1. 摄政王妃娇宠日常,辽国的萧太后是怎样的女政治家?

我们知道萧太后,多是听评书《杨家将》里说的,“辽国萧太后亲自带领辽军,萧天佐,萧天佑为前部先锋,韩昌韩延寿为兵马大元帅,直奔雁门关杀来”。

评书《杨家将》里说的辽国萧太后,是辽国历史上十三位萧氏皇后里最有名一位。她原名萧燕燕,出生于公元953年,是辽国北府丞相萧思温的女儿。

萧思温是一位向往汉文化的契丹贵族,在他的影响下,他女儿萧燕燕年少时,就能骑马射箭,精通汉文诗词歌赋。萧思温曾将萧燕燕许配给韩德让(耶律阿保机时期著名的汉臣韩知古的孙子)。但是,由于萧思温极力拥护辽穆宗的次子耶律贤继位,史称辽景宗。辽景宗为了报答拥立之功,选萧思温的女儿萧燕燕为贵妃,三个月后,被立为皇后,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

辽景宗耶律贤自幼多病,常因身体原因不能临朝听政,面对纷乱的政治局面,就将朝政大权交给了萧燕燕。公元982年,辽景宗去世,临死遗嘱说“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至此,辽国的军政权利落在了仅仅二十九岁的萧燕燕手里。

萧燕燕面对内政不稳,外有宋朝侵略(宋早期都是以侵略者的面孔出现的),萧燕燕果断提拔已经是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让其通管南北两院。辽国分南北两院,北院主管北方契丹内部事物;南院主管汉人区域事物。《天龙八部》里萧峰是南院大王就是这个官职。萧峰的原型应该就是韩德让。

韩德让主管南北两院,不久被拜为大丞相。萧太后力排众议,并与韩德让出入宫廷,情同夫妻,出则同车,入则共帐。也正是有了韩德让,萧太后对辽国的制度风俗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包括奖励农耕,倡导廉洁,街坊部分农奴,部落的整合等等。是辽国的农奴奴隶制度,逐渐转变成封建制度。

最主要的是,萧太后努力改变契丹族与汉族的关系。她“摄政”四十余年,一生都在整兴辽国,抗衡宋朝。并不是评书里说的那样,率领虎狼之师,侵略大宋的冷酷女人。相反,她是一位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同时,她也是一位浪漫多情的女人,她与韩德让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江山美人式的完美爱情。

韩德让没有辜负萧太后的期望与信任,殚心竭虑的辅佐她。公元1009年11月,这位被人称作“征战女皇”,儿女们孝顺,丈夫恩爱的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为儿子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给了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结束了她两代皇帝期间,四十余年的女皇生涯。在去南京(北京)安享晚年得途中染病去世,时年57岁。一年后,韩德让也在郁郁寡欢中去世。辽圣宗亲自为韩德让服丧,并亲自拉灵车送出百步,将其葬在母亲萧太后的身边。

萧太后可能没有武则天管理的国家大,复杂,武则天所处政治环境更复杂些,而且她权利欲望更强些。相比武则天,萧太后要幸福的多,她不光是铁胆豪情的女政治家,而且柔情似水。她不光使江山社稷完整繁荣发展,而且,更拥有自己的爱情,家庭,极其浪漫完整的一生。

摄政王妃娇宠日常(辽国的萧太后是怎样的女政治家)

2. 为啥五次都住在曹寅家?

康熙南巡影响非同一般,每一次南巡,都有不同的目的,都希望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康熙对于南巡时期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不会掉以轻心,都会精心谋划。

曹寅与《红楼梦》的关系

曹寅应该是《红楼梦》中贾政父亲的原型,贾政的原型应该是曹頫。

康熙六下江南,为什么五次都住江南织造曹寅家中?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个方面:康熙感念养育之恩,特意看望乳母

曹寅的妈妈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其实也是养母。

清朝皇室规定:为防止阿哥、格格的生母凭借生养的孩子揽取大权,阿哥、格格出生后,都要养在专门的“阿哥园”中,不能留在生母身边。

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是董鄂妃,顺治皇帝只重视董鄂妃所生的儿子,对于其他嫔妃所生的孩子,基本上不管不问。

玄烨出生后,就由孙氏承担起全部的生养教育责任,玄烨就是喝孙氏的奶水长大的。

玄烨很小时,正值流行天花。

养母孙氏将玄烨抱出紫禁城,生活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中躲避天花。那时候,患上天花的人死多活少。

2岁的时候,玄烨到底没有躲过天花。

乳母兼养母孙氏倾注全部心血照料侍候,终于使玄烨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健康地活了下来。

因为熬过这场劫难,祖母孝庄太后选中玄烨,让他继承皇位。

在孙氏的哺乳、培养、教育之下,玄烨逐渐长大、当上皇帝。在康熙皇帝心中,孙氏就是母亲、就是妈妈。

康熙南巡时,养母孙氏跟随儿子曹寅住在江宁织造府,所以,感念养育之恩,康熙皇帝特意住到曹寅家中,看望养母孙氏。

康熙皇帝一看见孙氏,就走上前去搀扶她,便说:“此吾家老人也。”

在江宁织造府期间,康熙皇帝为孙氏居所题名“萱瑞堂”,意思是吉祥的母亲住所。

至于曹家,除了曹寅妈妈是康熙的乳母、养母之外,曹寅与康熙皇帝的关系也是非同寻常。

第二个方面:康熙念及兄弟之情,有意扶植曹寅

乳娘孙氏有一个儿子曹寅,比玄烨小4岁。孙氏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生活。

曹寅从小就很聪明,被赞誉为神通。玄烨开始读书,曹寅陪伴读书。

即位之后的康熙,想方设法要除掉鳌拜,训练了一批少年武士,曹寅是这批武士中的一个头目。

曹寅父亲曹玺从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专门负责皇帝安全保卫工作,武功绝对了得,曹寅在习武方面悟性很高。

康熙利用一批少年武士智擒鳌拜,曹寅就在武士之中,而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6岁的曹寅,成为康熙御前带刀侍卫,跟随康熙皇帝、保卫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和曹寅,从小经常在一起读书、玩耍、习武,关系亲如兄弟、胜过兄弟。康熙皇帝把曹寅提拔为曹家的第二代江宁织造。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住进江宁织造府,还有念及与曹寅的兄弟之情、有意扶植曹寅的意思。

正因为康熙皇帝如此重视曹寅、如此看中江宁织造府,所以,康熙时期的曹家绝对烜赫一时、无与伦比。

第三个方面:康熙考虑安全需要,特别选中曹家

康熙下江南的时候,清朝入关时间不是很长,明朝的余孽尚没有完全消灭,江南地区仍有反清活动。

康熙下江南本身就带有造访明朝余孽盛衰的意味,所以需要选择能够引诱明朝余孽出来的场合、又要能够确保康熙皇帝安全无误。

康熙皇帝的人身安全保障必须是最高等级。

曹寅年轻时做过康熙的贴身侍卫,对于皇帝的安全认识比其他人更深刻,安全保卫工作当然做得更加到位,江宁织造府显然具有很好的保护皇帝的机制和功能。

康熙和曹寅自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康熙对曹寅特别信任,交给曹寅办的事,曹寅一定会努力办好。

与曹家特殊的关系,加上曹家几代人都是专门负责皇帝安全保卫工作的,所以,康熙多次住宿江宁织造府,绝对是最明智的抉择。

江宁织造府专门负责为皇室织造御用丝绸、衣服,其实也是皇家安全的一个方面。

不仅如此,当时江南有一些文人儒雅,怀念南明,具有反清思想。康熙帝需要用人笼络安抚他们,同时收集情报。

曹寅除了担任江宁织造外,还承担了另一项任务,就是负责收集江南情报。

江宁织造府实际上是康熙帝布置在江南地区的情报站。

天灾人祸、庄稼收成、文人思想、刊印古籍,都需要曹寅直接向康熙皇帝禀报;康熙给曹寅下达的圣旨总是密封之后,直接送达曹寅之手。

康熙清查江南考场舞弊案的时候,曹寅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熙皇帝南巡,需要收集很多情报、听取很多大臣禀报,江宁织造府也是最合适、最安全的处所。

第四个方面:康熙希望曹家富裕,多次特优曹家

康熙南巡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需要很大地方安置,需要很多人员接待。

住房小、人员少,都是没办法承受的。

江宁织造府、也就是曹家,具有庞大的场所住宿、拥有庞大的后勤保障,能够将江宁织造府布置成康熙皇帝的临时行宫。

一行人员吃、住、用、礼,是需要雄厚财力的。一般官员承担不起,曹寅所担任的官职正是肥差,拥有这样的雄厚资金。

康熙皇帝知道,接待工作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康熙皇帝更清楚,只有皇帝多光临曹家、多给曹家恩宠,曹家才能更加富裕、更加发达。

康熙皇帝一面在南巡时,多次住宿曹家,另一面给予曹家很多恩惠、包庇、封官晋爵。

康熙皇帝实际上是放纵曹家捞钱、支持曹家捞钱、创造条件让曹家捞钱。

曹寅挪用巨额公款,康熙是知道的。

两江总督噶礼上奏弹劾曹寅贪污公款,康熙直接批奏:“朕知其中情由”,这就是等于说:“你不要多嘴”。

康熙将曹寅看做亲人,他想在适当时机,让曹寅担任更多的官职、更大的官职、更肥的官职,去捞取更多的金钱,尽快弥补接待自己南巡所造成的巨大亏空。

在原有的江宁织造官职继续保留的前提下,康熙皇帝又让曹寅兼任新的官职----管理两淮盐课。

管理盐课绝对是天下最肥的差事,康熙的用意十分明确,让曹寅多赚钱、快赚钱。

担心曹寅不敢捞钱,康熙特别密告曹寅:“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大约曹寅真不是贪官的料,康熙给他很好的机会,他抓不住、用不好,总是补不平亏空。

康熙对曹寅真是好到没话说了,只要曹寅认为能搞到钱,康熙都准奏,而且亏损不追究。

曹寅拟了一份奏折,说自己想贩铜,需要大笔资金,想从内务府借十万两银子。

康熙立即准奏。

曹寅贩铜亏本了,拟写奏折,说自己不想干了,康熙还是当即准奏,连亏损的本钱都不追究。

康熙希望曹家发财的迫切心情,已经无以复加;康熙对曹寅已经仁至义尽。

曹寅患了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康熙知道后,亲赐治疗疟疾的药,急赐驿马星夜赶去扬州。

曹寅死后,康熙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继续赚钱;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即贾政的原型)过继给曹寅,继续接任江宁织造。

康熙指令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帮助曹家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康熙真的希望曹家发财、发达,可是,直到康熙去世,曹家的亏空还是没有补平。

雍正用心良苦,可惜,恨铁不成钢

雍正上台后,又给曹家3年时间,让曹頫继续赚钱补亏。

也许曹寅接待康熙花钱太多;也许曹寅、曹頫真的不会捞钱,雍正给了3年时间,曹家还是无法补平亏空。

实在救不了曹家,雍正干脆将曹頫革职抄家,让他们全家搬迁到北京老宅的17间半的房子里居住,生活费由政府发放。

雍正恨铁不成钢,对曹頫说:曹頫你连捞钱都不会,还当什么官啊?

3. 三眼花翎为何那么重要?

谢邀。看了这个话题,孔雀愉悦的抖了抖翎羽,显摆着它的人生巅峰,又仿佛揶揄着·大清一朝的大部分官员穷其一生甚至见都没见过三眼花翎,如果孔雀是官员,那还了得,皇帝直接就.....把它炖了(禅让是不可能的o(∩_∩)o )。其实很普通的物件,只是被赋予极高的荣誉象征,换句话说就是附加值极高。和珅没有,弟弟和琳有,这东西是稍稍偏向军功赏赐的。

三眼花翎和免死金牌一样,不具实际意义,在朝臣眼中,这些物件是光宗耀祖之物,而获得方式则涉及功勋方面的层次高低问题,而在皇帝眼中,孔雀毛就仅仅是孔雀毛而已。发的太多就“不值钱”了,所以始终抱着“惜售”态度。

插一句,“摘去顶戴花翎”这台词天知道听过多少遍了,顶戴和花翎是分开的,顶戴简单地说就是帽子,分凉帽和暖帽,电视剧中很多演员都戴错了呦~大家可以留神看看。

顶珠,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而顶珠下方就是玉质或翡翠材质的翎管,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孔雀毛的地方(但不仅限于孔雀毛)

孔雀毛=翎枝,分蓝翎、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飞禽中的平头哥,不死不休,适合武将)“勇于斗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花翎就是孔雀羽毛。

清朝几乎历代皇帝都三令五申,不能乱戴,不能不戴,乱戴为违例、违规甚至违法逾越,不戴则失本分。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相对来说永远是平凡者居多,所以不敢浪费大家时间细说一眼、二眼了,总之,二眼就极其不凡了,我们着重说三眼。

说下哪七个人得到了三眼花翎-----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徐桐、李鸿章。

他们每个人都够轻松开几十题的,所以我只能简单写写,难免有所取舍、遗漏。

富察傅恒,著名外戚&名将,更是乾隆原配嫡后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以前开贴讲过,富察皇后过世,乾隆已经悲痛的整个人都失常了,还“吓”死了一个皇子,工部、礼部几乎“团灭”,脾气暴躁之下无数人遭殃,可见乾隆和富察皇后的感情,傅恒这关系很铁的,再加上功勋卓著,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督师云南。入缅作战等等等等。

福康安,傅恒的儿子,富察皇后的侄子,传说中乾隆的儿子,是不是真的不讨论,至少乾隆非常喜欢这个自小在宫里养大的孩子,这事真的,乾隆封他为贝子,是除宗室外的第一人。福康安四次镇压各地民变,参加大小金川之战,抗击进攻西藏的廓尔喀军。收复藏地。继督兵追击,六战六胜等等等等。

钮钴禄和琳,和珅的弟弟,参与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受和珅指使包庇盛住(乾隆的小舅子)等等。最后配飨太庙......和珅虽然没有三眼花翎,但是如果不是和珅的关系,和琳这么单薄的战功,同样拿不到三眼花翎、配飨太庙就更别想了......

萨尔图克·长龄从征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

爱新觉罗·禧恩,袭爵睿亲王(眼熟吧)是乾隆帝给多尔衮平反后封的,乾隆下诏多尔博还为多尔衮后嗣,淳颖袭爵为睿亲王,根系:淳颖的嫡福晋富察氏是傅恒之女,是孝贤纯皇后的侄女......

徐桐,一生不遗余力的打击新党。支持慈禧,力举立溥儁为皇储。废光绪帝。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怎么说呢,死得有些骨气,但是一生都在围着慈禧打转,目的性似乎强了些。

清廷裱糊匠李鸿章,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三眼花翎等特权,一个都不少,美中不足的就是三眼花翎被摘过一次,后来和谈前被李鸿章申请了回来。

都极简的写过了,同是孔雀翎孰轻孰重,孰亲孰厚一目了然,有靠战功拼命得来的,有靠着关系打赏的,有靠巴结获取的,其实都是看君主的好恶,所以也不需要讲什么公平性,皇帝喜欢就是好的,够不够格掌权者说了算。

4. 秦孝文王为什么继位3天后就病死了?

正如电视剧《大秦赋》中的电视情节一样,秦孝文王正式接班三天就死了。秦孝文王嬴柱于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后继位。他尊奉自己的亲生母亲唐八子为唐太后,立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秦始皇的父亲)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服丧期满正式即位,正准备大展宏图,好好干一把的时候就突然死掉了,满打满算当上正式的秦王只有三天,终年54岁。

秦孝文王出生于公元前303年,原本他的哥哥悼太子才是正式接班人。但悼公子在魏国当人治期间死了,这是公元前267年。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二六五年,安国君嬴柱被立为太子。

也就是说秦孝文王的太子当了15年,当上太子的这一年也将近40岁了。嬴柱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被立为太子,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太子能当这么久。但是秦昭襄王一直都没有死,他就只能在后宫里拼命地生孩子,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女儿忽略不计。

关于秦孝文王去世的原因有5种说法,分别是:老病而死,纵欲过度而死,精神原因而死,被吕不韦害死,兴奋致死。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分析。

一 老病而死。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五十四岁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已经是高龄了。但人的基本年龄基本上会遗传,他的父亲秦昭襄王当皇帝就当了56年,按说他不会这么短命。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可全信。

二 纵欲而死。说秦孝文王纵欲过度,这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他一生留下了几十个儿女,可以说在生儿育女这方面确实比较勤奋,最终地没有种坏,牛却累死了。秦孝文王晚年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太好,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三 精神原因。秦昭襄王虽然寿命比较长,也当了56年的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基本上是一个傀儡,大权都被芈八子把持。芈八子死后,秦昭襄王已经不年轻了,性情暴躁疑神疑鬼,就连立下大功的白起也被处死。身边的很多人都被怀疑,安国君肯定活着也是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这方面的原因应该也是有的。

四 被吕不韦害死。这个可信度非常不高,当然这种说法也广为流传,被记载在小说中间。对于吕不韦和秦异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等待。如果吕不为真的害死了安国君,就存在消息泄露的风险,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死。害死秦孝文王,对吕不韦来说风险大于收益,一点也不划算。

五 兴奋致死。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也不高。因为秦昭襄王死于前一年,那个时候秦孝文王兴奋应该是有的。但一年都过去了,兴奋劲儿早就过去了。这种说法只是一些胡乱猜测者毫无根据的胡说,根本不符合情理。

综上所述,秦孝文王的死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年纪确实有点大了,年轻时也不注意节制,身体原本就不太好。山东六国给的压力又比较大,操劳过度而死。

5. 香菱的结局到底是什么?

八十回中,香菱被夏金桂设计,遭受薛蟠毒打之后,就跟着宝钗去了。然后后面还有这样一段:

自此,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自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虽然在薛蟠房中几年,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饮食懒进,请医服药不效。

笔者百度了一下什么叫作“干血之症”,发现有两个解释:

1.可能是贫血病,由子宫肌瘤引起,初患病时,经期是提前,血量越来越大。待到严重贫血时,经期推后,血量变少,离死不远了。

2.干血痨:指虚火久蒸而致干血内结、经闭不行等虚损病症。出《金匮要略》。多由五劳所致,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至于新血难生,津血不得外荣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身体蠃瘦,不思饮食,肌肤甲错,面目黯黑等。

依照原文出处,这里的干血之症应该是第二种。总之,这两种病症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有孕。而且文中也明确说香菱跟了薛蟠这几年之所以没有怀孕,就是因为她本身“血分中有病”。所以,后面即使像高鹗续写的那样,香菱被扶正,重获恩宠,恐怕也是不可能有孕的。毕竟,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本人写的,曹雪芹早就已经论断了的事,是无法推翻的。

还有一个很铁的证据,就是在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时候看到的关于香菱的册子里,写的是: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里面的“两地生孤木”正好合成一个“桂”字,可见香菱在遇到夏金桂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距离“返故乡”不远了。而且画册中画着桂花,下面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也正印证了香菱的结局。夏金桂一来,就把“香菱”改作了“秋菱”,秋天时候水涸泥干,自然不利于莲花的生长。“返故乡”一说,香菱已无故乡可返,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那么,这个故乡,自然就是指“太虚幻境”了。

可怜的香菱!愿天堂里与公子冯渊重逢!虽然“逢冤”,却也有缘!

6.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清朝的皇族成员封爵制度在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基础上还进行了改革,在清朝皇族内部就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清朝按照血缘关系对皇族成员内部进行了二次划分。

清朝以清太祖努尔哈赤老爹塔克世为界限,塔克世这一系都属于皇室嫡系子孙,塔克世平辈以及之前辈分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就属于皇室旁支了。清朝也特意在衣着装饰上加以区分皇室嫡系和皇室旁支,皇室嫡系被称为宗室,皇室旁系被称为觉罗,而二者区别就在于日常穿着上,宗室腰间可以系上黄带子,因此俗称宗室为黄带子,而觉罗腰间系红带子,因此俗称红带子。

说到宗室和觉罗,就顺便说一说觉罗的含义,觉罗在满语中原本属于“远方”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远支”,其意义就是属于远支宗亲的意思。

而有趣的是清朝皇室的姓氏爱新觉罗氏,实际上就是满族爱心部远支宗亲的意思,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就属于爱新部的远支宗亲,后来觉昌安的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老爹塔克世争夺到了建州女真左卫指挥的职位,才使得觉昌安这一系爱新部的远支家族强盛起来。

到了皇太极时期,皇太极推行汉化,他就效仿汉族的皇姓制度,把自己的部族结合支系就变成了爱新觉罗姓氏。

因此清朝皇族分为近支宗室和远支觉罗,区别在于腰间的红黄带子,除了红黄带子的区别之外,近支和远支在家谱中都是分开的,清朝的皇室家谱也叫《玉牒》,在《玉牒》中分为帝系、宗室和觉罗三谱,皇帝一系的子孙单独记载,其余近支宗室算一系,远支觉罗单列一系。

除了黄带子和红带子区别之外,爱新觉罗皇族将革除皇族身份的人俗称为紫带子,其实紫带子算是对皇族的监管和惩罚,黄带子的近支宗室犯了法或者犯了错,会被降级为红带子的远支觉罗,那红带子的远支觉罗犯了法或者犯了错呢?那么他们就会被降级为紫带子身份,所以说紫带子并不算是身份区别,而算是一种对皇族的监管和惩罚。

即便是犯了错被革除皇族身份,也要在《玉牒》中有记录,紫带子就是为了给这些被革除皇族身份的皇族成员有一个身份记录,这就是因为爱新觉罗祖先有规定,爱新觉罗氏同姓不得通婚,所以虽然被革除了身份,但是其人还是爱新觉罗血统,因此要记录在《玉牒》之上,并且特意标记是为何事革除皇族身份,就防止将来同姓通婚。

当然,可不仅仅只是一根带子和《玉牒》中记录不同而已。更主要的区别在于近支宗室和远支觉罗在日后爵位待遇上都是完全不同。

爵位待遇上主要以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为区别,入八分的爵位主要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的爵位主要是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这些都是清朝皇族的封爵。

这些爵位以入八分公和不入八分公为界限,清朝的所谓八分其实是指的八种待遇。即朱轮、紫缰、宝石顶、双眼花翎、牛角灯、茶搭子、马坐褥和门钉这八种待遇。

朱轮和紫缰也就是马车的轮子是朱红色,骑马的缰绳是紫色;宝石顶就是指的官帽上镶嵌的饰品,不入八分和一二品官员都是珊瑚顶,只有入八分爵位的才能佩戴更高一级的宝石顶;清朝的官帽后面带有花翎,一般官员是没资格佩戴,只有在京的高官重臣受皇帝赏赐才能带单眼花翎,而不入八分的爵位通常都是佩戴单眼花翎,入八分的爵位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这一级是佩戴双眼花翎,而贝子爵位网上都是佩戴三眼花翎;牛角灯是晚上照明的射灯;茶搭子是保存热水用的保温垫;马坐褥就是骑的马鞍辔下垫的一层褥子;门钉则是指大门上的门钉,亲王家门钉数量是九行七列七九六十三之数,郡王爵位到奉恩辅国公这一级别府上门钉数量是相同的,都是七行七列七七四十九颗门钉,不入八分公爵府上门钉都是五行九列五九四十五颗门钉。

除了这些入八分爵位的人还必须在朝廷担任差事,不能离京,随时面见皇帝,并且在出席一些国家大型的典礼活动时,这些入八分爵位的人都是要跟着皇帝后面出席的,而不入八分爵位的人是不需要在朝廷担任差事,可以随意离京,也不需要经常面见皇帝,在出席国家大型活动典礼时,更不能跟随在皇帝后面,而是要跟随在本旗旗主后面。

这也就是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的区别,从这也能看出来,入八分爵位都衣食住行全面待遇都要比不入八分更高一级,那也就能知道肯定入八分的爵位都是赐封给皇室近支宗亲了,而不如八分的爵位那肯定都是远支觉罗的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清朝历史上绝大多数远支觉罗的爵位都是不入八分的爵位,有极少数能混到奉恩镇国公或者奉恩辅国公就很厉害了,那还是在有战功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远支觉罗能混到最低爵位的奉恩将军就很不错了,几乎都算是闲散宗室。

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只是在排面和地位上显示出不同,到了具体的经济上面那这些皇族的经济收入就更是相差很大了。

和硕亲王是所有皇族爵位中待遇最高的,先以收入来说,和硕亲王每年的俸银是1万两白银,禄米是1万斛,除此之外朝廷还允许每位和硕亲王报请一个亲王世子,也就是在亲王的儿子中选一个将来做继承人,亲王世子每年俸银是6000两,禄米是6000斛。

也就是说一个亲王有个儿子的话,爷俩每年收入就是1.6万两白银和1.6万斛禄米,这可是非常丰厚的收入。按照晚清的税收和人口计算,晚清时期的人均收入大概在6两银子左右,这还得说是比较富足的家庭能达到这种收入,实际贫民年均收入很可能不超过2两银子,这样对比一下亲王年收入就能知道这一个爵位收入有多么富了。

比亲王低一级的爵位就是郡王,每年俸银是5000两,禄米5000斛,郡王也被朝廷特许一位儿子出来食俸禄,称作郡王长子,而郡王长子每年俸银是3000两,禄米3000斛。

郡王之下是多罗贝勒,每年俸银是2500两,禄米是2500斛,从贝勒这里开始他们的儿子就没有资格食朝廷俸禄了,因此子嗣也就没有待遇。

贝勒之下是固山贝子,每年的俸银是1300两,禄米是1300斛。在这里说一下基本皇帝的儿子最次也能获封贝子爵位,近支宗室中血缘与皇帝稍远一些,比如是皇帝的堂兄弟或者堂侄子这类的宗亲都是封奉恩镇国公或奉恩辅国公这类爵位,当然这只是在康熙的清初时期,清朝到了乾隆之后,也就是中后期,基本皇帝的儿子封爵都是从郡王起步,而皇帝的堂兄弟或堂侄子这些血缘稍远点的亲戚都是从贝子起步了。

比贝子低一级的就是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奉恩镇国公的年收入等同于外姓大臣一等公爵位的收入,都是每年700两俸银,700斛禄米。奉恩辅国公的年收入大致等同于外姓大臣一等伯爵的年收入,每年是500两俸银,500斛禄米。而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入与奉恩的爵位是相同的,所差者不过是入与不入八分的待遇。

公爵以上爵位都属于超品级的爵位,他们的朝服都是蟒补服,从公爵以下镇国将军相当于正一品武官,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这些爵位的人都是穿着对应品级武官补服。收入也都和这些官级差不多,比同级外姓官员略高一些,最低级的奉恩将军每年俸银110两,禄米110斛,可以看出清朝皇族爵位中经济收入差距有多大,不过即便是最低级的奉恩将军也比普通百姓年收入多得多,可见在封建社会,皇族才是最大的资本控制者。

在清初时期,没有任何封爵的皇族成员是没有经济收入的,清朝的爵位通常都是嫡系继承,随着清朝入关后,皇室成员繁衍越来越多,因此到了清朝中期也就是在乾隆中后期很多庶系旁支皇族成员都没有爵位与平民无异,甚至他们还依仗着皇族身份赖于从事生产工作,生活过得更加艰难,有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平民百姓。

乾隆是个好面子的皇帝,他怕这些庶系旁支的皇室成员穷困潦倒丢了皇家的颜面,所以乾隆规定没有爵位和职位的黄带子称为闲散宗室,没有爵位和职位的红带子称为闲散觉罗,让这些无业游民的皇亲们可以穿着从四品官员的顶戴与朝服,但这不代表着让他们享受从四品官员的待遇。

乾隆规定给这些闲散宗室每年发一笔“低保”,黄带子闲散宗室是每年发放36两银子42斛米,红带子闲散觉罗是每年24两白银21斛米,这在当时也叫作养赡银。

其实闲散宗室的收入真的可以算作是“低保”了,根据记载统计,晚清时期京城五口之家一年开销大概是30两银子左右,按照乾隆制定的养赡银,这笔钱在当时还真算是“低保”了,让这些闲散宗室、闲散觉罗都不敢多生孩子。

当然这是京城的消费水平,这些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是可以随意定居在外地,如果他们搬离京城,那以这笔养赡银来说还是可以在其他地方过上富足生活。不过,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各种割地赔款,国家财政十分吃紧,因此这笔养赡银经常出现拖欠,这也使得依靠这笔养赡银养家糊口的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生活极为窘迫。

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这些皇家的穷亲戚难,其实想获得封爵也挺难,清朝的封爵获得途经通常分为功封、袭封、恩封、袭封四种形式。

功封是指在立有军功的情况下,皇室宗亲可以获得封爵,这主要集中在清初开国时期需要武力平定天下获取军功,凭借军功可以获封爵位。

袭封就是指的儿子承袭父亲的爵位,不过清朝的爵位都是世袭递降,也就是说每传承一代人就需要降一级承袭爵位,比如老爹是亲王,那将来他儿子就得继承郡王爵位。但是世袭递降到一定级别后就不会再降了,而是可以永远传承下去。

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这样就都不会再继续递降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爵位都是世袭递降,清朝有十二家世袭罔替的爵位,世袭罔替就是指不需要降级承袭爵位,清朝共有十二家世袭罔替的王爵,民间称之为铁帽子王。这十二家铁帽子王中有八家都是清初时期靠军功而获得封爵,可见军功在清朝的重要性。

恩封是指的皇帝直接赐予的爵位,就是皇帝喜欢你,没理由,就想封你一个爵位。当然了,能获得恩封的人都是皇帝的血缘近亲,比如皇帝的叔伯兄弟,而且恩封的爵位起点都很高,几乎都是从贝子或者贝勒起步。

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中,有四家铁帽子王也就是怡亲王、庆亲王、醇亲王、恭亲王都是皇帝恩封而来。就像康熙第十三子胤祥一样,他在康熙时期没有封爵,由于深得哥哥雍正喜爱和信任,因此雍正继位后直接被封为怡亲王,在死后更是获得世袭罔替待遇,这就是典型的恩封。

考封其实是获得封爵途径中比较有难度的了,考封是指皇室内部举行爵位考试,也可以算作是皇族内部的科举制度。分别考查皇室宗亲的翻译也就是满汉文水平、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这三类。考试制度非常严格。

清朝的继承爵位规则是只有一个嫡子可以继承爵位,但是很多皇族都娶了不少小妾,生了不少儿子,那其他儿子怎么办呢?那就只有走考封这条路了。

考封也并不是随便封爵的,它是有一定的基准值,比如亲王嫡福晋所生的幼子,按照规矩他应该受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但是他想封这个爵位,必须三项考试全考优才能顺利获封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如果两优一平,就降一等承袭爵位;如果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降二等承袭爵位;如果是一优一平一劣,这就降三等承袭爵位;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着要封爵了,直接停封了,变成闲散宗室了。

如果老爹是最末等的奉恩将军,那他除了继承爵位的儿子之外,其余的儿子去参加考试的话基准值就是云骑尉了,而且不管考得如何,只要不是最差,就基本能获封小爵位云骑尉。

在清朝云骑尉这个爵位通常都是册封给因公殉职烈士子女的爵位,每年年收入大概在85两银子左右,相当于正五品官的俸禄。

在考封制度之下,清朝很多皇室成员都考到四五十岁没考上还在继续努力获得考封,所以考封是一种激励皇室成员的制度。

这就是清朝皇族等级划分以及爵位制度,其实相比较而言,清朝对于皇族的限制以及对于皇族的爵位制度划分比明朝和之前的其他朝代都更加合理得多。

尤其是爵位传承需要世袭递降还有考封制度,有效的遏制了皇室成员成为国家财政负担累赘。在这两种制度之下,清朝皇室成员中有爵位的人比例被压缩到了6.3%,其中不入八分爵位的人占比达到了75%,清朝皇室成员有93.7%的人都是没有封爵。

因此这么来看,清朝的皇族等级划分和爵位制度还是非常合理,算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比较合理的朝代,能有效遏制皇族成员成为国家财政负担。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7. 宋朝皇后刘娥是知恩图报的人吗?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是宋真宗最重要的生活伴侣,也是宋朝最著名的执政女主。她的父亲刘通曾是重臣潘美手下的军官,随潘美南征北战,还没有打下军功光宗耀祖就卒于京城,很有缘分的是,后来潘美的女儿成了宋真宗第一任皇后,而刘通的女儿刘娥则成为宋真宗第三任皇后。刘娥早年是相当苦命,还在襁褓中就父母双亡,后来由年迈的外公外婆抚养,但是很快不仅外公外婆都去世,连所有的亲戚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在人世。根据宋朝名臣司马光撰写的《涑水记闻》记载,无依无靠的年幼刘娥最终迫于生计成为倡伎,后来从良嫁给银匠龚美,但是没多久龚美又因为生活穷困不得不把妻子卖给还是皇子的宋真宗。

刘娥聪慧有才,宋真宗对她非常满意,宠幸专房影响了身体健康,宋真宗的乳母秦国夫人生性严肃,非常不喜欢刘娥这样的“妖艳贱货”,于是上奏给宋太宗,宋太宗命令宋真宗将刘娥送走,又将潘美之女许配给他做正室夫人。父命不可违,宋真宗只能将刘娥暂时安置在属官张耆的家中,后来又给张耆一笔钱,让他为刘娥在外面置办住宅。宋真宗继位后,得到秦国夫人的允许将分别十多年、已经年过三十的刘娥召入后宫,封为美人,同时进宫的还有宋真宗另一位宠妃杨才人。宋真宗已经不是当年痴狂热恋刘娥的宋真宗,他有非常爱重的正妻郭皇后,郭皇后又为他生了皇子周王,如果不出意外,宋真宗百年之后,周王将是下一任皇帝,郭皇后则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或许会擢升下刘娥的位分体现她的宽厚逮下,而刘娥注定和历史上众多妃嫔的结局一样,默默无闻在安置前朝寡妇的后宫终老一生。

但是老天要成全刘娥,在宋真宗对家庭最满意之时,先是周王夭折,周王是当时宋真宗唯一的儿子,接着郭皇后承受不了丧子之痛卧病在床随之而去。后位和储位的双重空缺对刘娥来说是命运的转机,她也牢牢把握住机会,虽然她已经四十岁年老色衰,又因为十几年的外宅生活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但是她利用这段时间博览群书,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在政治方面又有独到的见解,这是任何年轻貌美的妃嫔都没有的优势,宋真宗也看到了她身上的优势,加上对她多年不易的感情,将宫人李氏所生的皇子养在她的名下,并力排众议立她为皇后。

刘娥聪慧非常能力出众,在宋真宗晚年已经完全将他压制住,虽然没有像隋文帝独孤皇后、李治武皇后那样并称二圣,但有二圣之实。宋真宗驾崩后,因为储君年幼,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位执政太后,统治宋朝长达十一年,甚至还有过效仿武则天成为皇帝的野心,《谕章献明肃晚节奏》提到,刘娥晚年直接穿着皇帝的礼服,使用皇帝万骑仪仗,浩浩荡荡的去拜赵氏太庙。刘娥虽然是超群出众的女政治家,但绝不是只有理性一面的政治怪物,她在生活中甚至像普通人一样,不仅懂得知恩图报,而且非常护短。

刘娥入宫后,因为所有亲戚都离世,于是认当年卖掉她的前夫龚美为兄,龚美改名为刘美,他享受刘娥带来的外戚恩泽,刘美去世于宋真宗年间,刘娥执政后将他追封为中书令,他的后妻钱氏为郓国太夫人。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年纪轻轻也被擢升为团练使,屯田员外郎戴融和县吏李熙辅因为善事刘从德得以升迁官职。刘从德二十四岁早逝,刘娥非常悲怜,将他追赠为保宁节度使、荣国公,赐谥号康怀,录用他的内外姻戚门人及童仆将近八十人,又为他举办超高规格的葬礼。刘美的亲家公、仁宗情妇王氏之父王蒙正横行不法,知府李若谷秉公绳之以法遭刘娥贬官至潭州,王蒙正又在益州占用民田,刘娥诏益州路转运使高观不收其税,高观坚持认为不可,惹怒刘娥遭贬官。

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老兵,收买他的妻儿谎称老兵是病死的,后被官员程琳查出来,请求刘娥秉公处理,刘娥护短辩解打死老兵的是家奴,和王齐雄没有关系,正直的程琳正据理力争,刘娥无话可说,革了王齐雄官职,但很快又官复原职。刘美的女婿马季良本是普通的茶商,刘娥将他提升为太常寺丞,又想擢升为龙图阁待制,所重用的官员王曾反对,后来她趁着王曾生病而急下册命,马季良以三丞身份充近侍,是宋朝开国以来从所未有的事。马季良的亲戚马崇正横行不法,工部郎中王彬秉公执法触怒刘娥,被贬出京城充京西转运使。

刘娥当年遭到真宗乳母秦国夫人斥逐,在张耆家短暂住过,因为张耆事之甚谨,刘娥始终感恩。成为太后之后赏赐张耆一套拥有七百间房的豪宅,更以恩封他为枢密使,枢密副使晏殊曾经阻止过,因此得罪刘娥,后被刘娥找了借口贬官外放。刘娥最落魄的时候曾路过寺庙景德院,院里老和尚为鼓励她而称她日后会极贵,刘娥成为太后之后屡次召当年那个老和尚报恩遭拒,后刘娥赏赐景德院三千两白金。刘美重用的婢女出入宫廷,大招权利,刑部侍郎赵桢重金贿赂她,因此被擢升为枢密副使。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75)
10大经典的风水小说(风水玄学的女主小说
上一篇 2024年05月31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31日

相关推荐

  • 毒医狂妃战神夜王(有像医手遮天一样类型的小说吗)

    《狂妃,狠彪悍》、《嗜宠-夜王狂妃》、《王妃不在家》、《溺宠世子妃》、《代嫁-庶女邪妃》、《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月颜倾城》、《王妃威武》、《纵宠-千金凰后》、《天才庶女:王爷,我不嫁》、《冥王的宠妃》、《毒医丑妃》《天才狂妃》嗯,大...

    2023年12月07日
  • 301医院教授:少吃点肉吧!人到老年应该吃什么肉?不妨了解下

    肉类是我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食物之一,我们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喜欢吃肉,甚至到了无肉不欢的地步;肉类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肉类的摄入一定得适量和得当,为此,301医院教授告知大家:少吃点肉吧,尤其是老年人。一、为什么一定...

    2023年12月20日
  • 凤囚凰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凤囚凰墨香怎样死的)

    在小说中刘楚玉的面首,绝色美男,身带异香。但为容止所用,为容止做事,原名为莫襄。后为帮容止不惜自毁面容,得容止一拜。也就是说最后墨香为了容止的目的能够达成,不惜毁掉了自己的脸。...

    2024年02月28日
  • 陈宁宋娉婷全文免费阅读无广告(北境战神陈宁更新多少章了)

    《大魏镇国公》作者:佚名,类型:古代言情,状态:已完结,主角:陈宁、秦幼薇。文案:“淫贼陈宁,本公主要阉了你!”“谁要阉了我?”寝宫地板上,白净少年嘶了一口凉气,揉着发胀的脑袋,悠悠睁开眼睛。只见他面前有个身穿纱衣的少女,正满脸愤怒盯着他。...

    2024年04月15日
  • 别让膝盖“过劳死”!这些伤害膝盖的行为,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别让你的膝盖深度休息受到损伤!那些看似放松消遣的娱乐方式,可能正是损害你的膝盖健康的隐形杀手。你是否经常长时间坐着,出游时大步流星,不是爬山就是骑行,却对膝关节病痛的警告信号视而不见?在此,我将带你揭露这些危机,告诉你如何做到科学休息、合理运...

    2024年05月0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