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唐朝的一些名门望族为什么大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1. 大宋第一状元郎,唐朝的一些名门望族为什么大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在现代人的眼里,一个古代男人,如果能娶皇帝的女儿,做皇帝的女婿,显然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很多古装电视剧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节。一个苦读了十多年的寒门学子,考中状元之后,迎娶皇帝的女儿,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个桥段,似乎和今天很多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桥段,非常神似。

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唐朝的时候,娶公主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真正的名门望族,甚至是传承了上千年的顶级世家来说,他们根本不愿意娶公主。

更有甚者,哪怕皇帝指婚,人家也会找到各种理由,将这门婚事推掉,甚至不惜把自己弄残废。宁可自己残废了,也绝不娶皇帝的女儿。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对于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族来说,娶公主基本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在瞎掰。娶了皇帝的女儿,等于是抱上了天底下最粗的大腿。不但以后个人前途无量,家族也会深受皇帝的照顾,怎么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如果我们代入那些世家大族的视角,我们就会发现,娶公主这件事,真的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首先,作为妻子,唐朝公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公主一般都是金枝玉叶,娇生惯养,从小受到万千宠爱。在皇宫里长大的公主,基本上都有一点自己的小脾气。对于贵族女子来说,有点小脾气本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问题是,如果娶得是一般的贵族女子,婚后夫妻二人吵了架,丈夫还能以平等的角度去争吵。

但如果你娶得是公主,不好意思,真的不行。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醉打金枝’的故事当中,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结婚之后,有一次小两口吵架拌嘴,升平公主直接搬出了自己的老爹。而郭暧气急之下,则是声称自己父亲连皇帝都懒得做。

客观来说,郭暧这话说得还真没错。因为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能否顺利平定安史之乱,都是一个大问题。后世评价郭子仪,也往往用‘再造大唐’这四个字来形容。所以郭暧当时这话,真的可能只是小两口吵架的时候,情急之下说出来的。

但结果,在这之后,升平公主马上回到皇宫,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唐代宗。而郭子仪知道之后,也不得不亲自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向皇帝请罪。多亏了唐代宗本人比较英明,而且郭子仪确实也比较有威望,所以最后这事也只是轻飘飘地接了过去。

连再造大唐的郭子仪,都是如此。那其他世家大族的情况,自然就更麻烦了。

而且,就算单以个人品性来说,大多数的唐朝公主,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妻子的人选。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而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在私生活方面更是极为开放。

比如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唐初名相房玄龄的次子。这段婚事,本来也是一场天作之合。但是两口子结婚之后,高阳公主觉得自己不幸福,后来干脆直接找了个和尚做自己的情夫,闹得满城风雨。

再比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人家压根连遮掩都懒得遮掩,直接在自己府内豢养面首,甚至还把自己看中的面首,送给她的母亲武则天!

这样的事情,实在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发生了很多次。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所以后来李家公主的名声,基本上也就逐渐臭了。

另外,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身份是相当高贵的。正常情况下,公主嫁人之后,不但驸马要向她每日行礼,就连驸马的父母,也需要经常向公主请安。比如在‘打金枝’这个故事里面,郭暧之所以会和升平公主吵架,就是因为升平公主太没有礼貌。非但不孝敬郭家父母,还需要郭子仪对她下跪。

所以,娶了公主之后,说是娶一个祖宗回家,那是真的一点都不为过。这样的唐朝公主,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做妻子的好人选。

当然,娶了公主之后,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有了皇帝这个岳父,以后驸马本人在仕途上,绝对是一路坦荡。而且驸马的家族,也会因此受益。

但这些好处,对于真正的顶级世家大族来说,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对于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族来说,就算他们的子孙,不娶公主,他们的仕途依然前途无量。而且,这种来自于家族内部的扶持,甚至比皇帝的扶持更有力度,而且还不会惹来非议。

至于家族的荣耀,唐朝那会儿,很多顶级的世家大族,那都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大世家,家族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汉朝。在上千年的历史当中,这些世家已经积累了太多的荣耀,人家根本也不差娶公主这点荣耀。

所以,对于那些顶级世家来说,娶公主这件事能带来的好处,实在是有限得很。相比娶公主的那些代价,根本就是赔本买卖。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唐朝那会儿,最顶级的几个大世家,根本就看不上李唐皇族。尤其是作为山东士族领袖的几大世家,认为自己家族历史更加久远,地位也比李唐皇族更高。

最关键的是,这种看法,不是只有这几个大家族,或者只有山东士族这么认为,而是全天下都这么认为。当年唐朝初期的时候,李世民下令,让人给天下家族评定座次。然而最后大家评选出来的这个结果,却是那几个山东世家排名最靠前。而身为皇族的李家,却仅仅只排在了第二档。

后来,还是李世民力排众议,让自己媳妇的舅舅主持,重新编撰了一个新版本,将皇族李家单拎出来排在最前面,这才算是了事。但这个版本的氏族志,却不如前一个更有公信力。后来唐朝大部分的时间里,大家还是觉得,那几个山东世家地位更高一些。

而这些世家,一方面是鄙视李家有鲜卑族的血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性,根本不愿意与皇族联姻,更不愿意娶李家的公主。据说这几个大世家之间,都是相互嫁娶,根本不搭理这几个家族之外的人,就算是皇族也不例外。

甚至于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唐文宗曾经想聘请一位荥阳郑氏的女子,做太子妃,但结果郑家压根没搭理皇帝,直接把这个女子嫁给了同为五姓七望的崔家人。而这位崔家男子,当时仅仅只是一个九品官而已。

要知道,如果成了太子妃,将来那可是有可能成为皇后的。但就算是对于皇后的位置,这些大世家都不屑一顾。那么,对于那些公主,这些世家自然就更不在乎了。

说到底,对于这些顶级世家来说,娶公主的坏处,远远多于好处。皇帝能给的东西,那些大世家不稀罕;而那些大世家需要的东西,皇帝又给不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大宋第一状元郎(唐朝的一些名门望族为什么大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2.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清照在众中女词人中成了高不可攀的存在?

李清照,真正让她高不可攀的,绝对不是诗词。她的诗词水平在宋代当属二流,实际上跟苏轼弟子秦观差不多。

真正让她堪称千古第一的,是她令无数男人都无比撼然的家国情怀。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简直就是一把利剑,直戳老公赵明诚的痛处,让他一病不起,最终离世。所以,有人说,是李清照亲手杀死了赵明诚。

一,李清照少女时就对国家社稷关注和忧虑。

李清照在涉世未深的少女时代,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一般人家的女孩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道在家做做女红,接受一些三从四德之类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些固化束缚的礼仪。

而李清照则不然,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笔犀利,犹如一支铿锵玫瑰,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这仅仅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哦,就是堂堂七尺男儿也不一定能有此气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人生格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汘青今具在”,这是《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中,第一首出现的金句,告诫统治者当局要好好吸取唐明皇的经验教训。

第二首诗中,“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李清照着重写了奸雄误国的危险。指出《大唐中兴颂》碑虽然歌颂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兴国功臣,但元结对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不全面的。

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二,为什么说李清照亲手杀死了老公赵明诚呢?

李清照在看到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便罢守江宁,丢下老婆李清照,和满城百姓士兵,独自弃城而逃。

建炎三年三月的时候,赵明诚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在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估计是李清照老公赵明诚看到自己都不如一个女人吧,情绪低落,又偶感风寒,不久离世。所以有人说,是李清照亲手杀死了他。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

武陵春·春晚

[作者]

李清照(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综上所述,李清照能堪称千古一绝的,绝对不仅仅是诗词,更重要的是她一个弱女子,在国家危亡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令男人都无比撼然的民族气节!

3. 杨家将王强是什么人?

王强,字钦若。是大辽国的龙虎双状元,真名叫赫黑律,外号赫黑驴。他是在杨家父子被奸臣潘仁美陷害后,杨六郎逃出边关回京告状的路上遇到他的。

王强感觉潘仁美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了,于是就利用自己的文采替杨六郎写了状纸。

杨六郎拿着状纸到京城告状胜利后就向八王赵德芳介绍了王强,八王就向宋太宗推荐王强做了大官,差点把大宋江山给毁了。

4. 古代的人物画有哪些?

【文藏来答】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轮番统领中原大地,致多民族的传统习俗与汉文化水乳交融。美术史的发展清晰的记载了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其中建筑与服饰的传承与变化对于鉴别古代绘画的年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绢本设色,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此长卷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庭的生活情景。

仇英(约1482-1559)

仇英,字实父,号十州,太仓人,后移居吴县(今苏州)。初为漆工,为人彩绘栋宇,有志丹青,周臣发现有异才,收为弟子教之,得文徵明称誉,知名于时。擅画人物,尤长侍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画山水以青绿为主,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董其昌称其为“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汉宫春晓图》局部 斗栱

从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581-618)至唐末(618-907),中国书画史经历了四次惨痛的浩劫。致使唐以前流传下来的书画少之又少。故本文将以留存至今的各时代建筑、壁画及墓葬壁画为参考,对《汉宫春晓图》中的仇英的笔墨特征、人物服饰、建筑形态加以梳理甄别,加深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及古代绘画中人物服饰的演变过程。

《汉宫春晓图》局部 拼合柱

唐代,国力强盛,房屋建筑高大宏伟,宫廷建筑均为八根梁柱式建筑。唐朝灭亡,再经五代十国时期多年战伐,北宋建国初期的经济、国力均处于百废待兴时期。宋代建筑在其国力虚弱且又开始崇尚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减柱法、拼合梁等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图片来源:网络

建于公元857年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建筑,其结构是八柱式单檐庑殿顶构造。建于北宋天圣1023-1032年间的山西晋祠圣母殿,继承了唐制构建八柱式重檐歇山顶构造。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也是典型的八柱式单檐庑殿顶。建于北宋开宝六年的河南济源市庙街村济渎庙寝殿,采用宋代“减柱法”,已演变为六柱式建筑。建于辽统和二年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使用北宋制式也是六柱式建筑。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图片来源:网络

元代时,建筑构件加大,基本都为六柱式构造。明清延续宋制使用各类拼合柱、拼合梁,且斗栱等建筑构件逐渐缩小的同时也失去了承重的作用,直至成为建筑装饰作用。

唐 李思训(传)《江帆楼阁图》之建筑

传为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被董其昌称为北宗始祖之人,其界画水准高超。廊柱承接斗栱之力,斗栱构件刻画清晰。后代学者经过对补间铺作斗栱数量为两朵及幞头隆起、绑膝裤等服饰特征判断为北宋摹本。

为何历代学者依据补间斗栱数量及幞头隆起、脚起翘,把传为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定位北宋摹本呢?笔者将幞头的演变过程排列。

幞头演变过程

从幞头演变过程图中,看到中唐的幞头随头型,脚软垂至肩部;五代时幞头隆起,脚硬起像元宝;宋代的幞头隆起,脚长且硬,官员幞头的脚又细又长是为了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私下谈话;元代汉族提倡复古晋唐,幞头又变为随头型,脚软垂至肩部;明代时,官员戴乌纱帽,但在绘画中的幞头多种多样,幞头随头型,两脚上翘,其娱乐性使明中期装饰性绘画流行风气一览无遗;清代时,满清政权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制,流行暖帽、瓜皮帽等,幞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唐 李思训(传)《江帆楼阁图》之服饰

《江帆楼阁图》的建筑制式,是否具有宋代特征呢?让我们来看看斗栱的演变过程。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图

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建筑补间无斗拱(可能有一字栱或人字栱),五代、北宋期间补间斗栱数量为一至两朵,重建于元至正七年的河北北岳庙的得宁殿,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宋初北岳庙为契丹所焚,淳化2年重修,庙中最大建筑得宁殿则是于元代至正七年重建,重建过程中延续宋制,补间斗栱为两朵。建于明永乐十一年的武当山紫霄宫,永乐四年开始建设,永乐十八年建成的北京故宫,补间斗栱的数量已超过四朵以上。

马麟《秉烛夜游图》局部 绢本设色,台北故宫藏

以上论证从建筑构件方面也印证了《江帆楼阁图》符合北宋制式。

历代妇女的服饰变化可是相当的大。南宋时,妇女发式向后背,除了把发髻包裹起来并无其它过多的饰物。明代在“去胡令”的影响下,妇女发式学习宋人及唐人,唐朝流行的双环髻、宋朝流行的高髻向背髻在明代绘画中大量出现。但不同的是,在唐宋妇女发式的基础上,明代发式添加了很多装饰性饰物,且发式形状都出现各式变异。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服饰

宋朝妇女流行穿褙子,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长裙及地。也有在肩部处着披帛。明代时,妇女依然是上襦、下裙,宫绦、大带依然沿袭宋制,但各处镶缘已不复存在,披帛变为斗篷。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服饰

从宋代开始出现的抱肚,为武士们所用,到了明清,抱肚成为妇女腰间装饰之物,实用性距宋元已大相径庭。而腹围则依然保留了宋元的形制,只是色彩更为明亮、艳丽。

仇英绘画师学于周臣,而周臣主要师学南宋李唐、马远。在明代时,周臣可谓师学南宋四家中的个中翘楚,唐寅、仇英皆为其弟子。仇英晚年客居于大收臧家项元汴家中,为其临摹了大量的宋元名迹。因此,仇英的山水人物大量出现了宋、元的时代特征,尤以南宋时代特征为主。而在其创作中,明代建筑特点、服饰特征不可避免的涌现,使其绘画在有明一代独树旗帜,成为明代建筑绘画、人物绘画最为杰出之人。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服饰

纵览古代绘画史,由于历朝历代掌权者来自不同民族,为了统治阶层的利益,这些权贵们刻意销毁前朝遗留的文化遗产而推行本朝的文化、政令,使得古代绘画史融合了各朝代、各民族的诸多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可以使我们在界定古代绘画的年代上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5.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是我国规模最大,“国宝”珍藏密度最高的两所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设有展厅48个,馆藏文物达到100万件,时空跨越了原始社会到新中国建设初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是我国馆藏文物最丰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我们历史课本中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四羊方尊、后母戊大方鼎在这里都能找到。

下面且听土鳖君盘一盘那些陈列在国家博物馆中的“国家宝藏”。为了方便起见,土鳖君就逐朝代列举一件“稀世珍宝”。

先秦珍宝

新石器•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玉龙于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材料质地为岫玉,是新石器时期玉饰的代表文物之一。

此龙,通体墨绿色,体卷曲如“C”字,直径2.3~2.9厘米。玉龙头部较短,吻部向前伸,略有上噘,颈部有一撮长毛,略微上弯,显得鬣鬃飞扬,威风凛凛。据专家考证,此龙应该是祭祀的礼器,是我国“龙图腾”崇拜的起源之一,因此被称作“中华第一龙”。

新石器•仰韶文化•鹰陶鼎

鹰陶鼎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仰韶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为新石器后期陶制祭祀礼器。

此鼎,高35.8cm、口径23.3cm、最大腹径32cm,以一只伫立的老鹰为造型,鹰目圆睁,鹰鼻弯曲锐利,鹰体肌肉丰满有力,看上去威风凛凛。但工匠巧妙的将鼎口设置在伫鹰的两羽之间,好似背负着一口大锅,看起来凶萌凶萌的。

此鹰由太平庄农民殷思义从地里挖出,做了一年鸡食盆后,上缴在附近考古的北京大学历史系。

夏•齐家文化•重轮星芒纹铜镜

重轮星芒纹铜镜于1975年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出土,属于夏晚期青铜器。

此铜镜直径仅有6cm,桥纽为椭圆形,背面纹路由三角形和直线组成,形似“叶脉”,据考证可能与当时的太阳崇拜有一定的关系。

齐家镜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镜,是我国由石器时代转入青铜时代的标志之一,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镜”。

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于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属于商晚期青铜礼器。

此尊边长52.4cm,高58.3cm,重量34.5kg,长颈圈足,饰有夔龙纹、蕉叶纹和兽纹。最为精美的是尊的四角各装一只惟妙惟肖的羊头,羊头中间还有一只活灵活现的角龙。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此尊出土后曾摆放于时任国府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的书桌上,在长沙会战转移途中被日军炸成20多块,建国后经1年的修复才得以复原。

商••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殷墟遗址出土,属于商晚期青铜祭器。

此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立耳折沿,方腹四足,以鱼纹、云雷纹、饕餮纹、凸弦纹、蝉纹为主要装饰纹。鼎腹之中刻有“后母戊”三字,笔画细致清晰,圆润饱满。

此鼎高大雄壮,威武挺拔,是我国最重的青铜器,是绝对的“国之重器”。

此鼎出土后,曾因担心被日军所掳旋即被埋入地下。抗战胜利后运送南京中央博物院。新中国成立10年之后被国博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

西周••大盂鼎

大盂鼎,于1849年在陕西郿县礼村出土,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此鼎是周康王时期一位名叫盂的大臣所做,同时出土大、小二盂,小盂鼎在出土以后已经遗失。

大盂鼎高101.9cm,口径77.8cm,重153.5kg。铭字291个,以纪念盂受周康王训诰之事。此鼎圆腹三足,以云雷纹为底,以饕餮纹为饰,样式古拙,端庄。腹内铭文笔画苍劲周正,开中国书法之先河。

大盂鼎出土之后先后被左宗棠、潘祖荫等名人收藏,新中国成立后由潘氏后人捐献给国家。

大盂鼎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大克鼎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毛公鼎,联袂为“海内三宝”。

另外,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著名先秦国宝还有商妇好鸮尊,商人面鼎、商妇好青铜偶方彝、商龙虎纹青铜尊、东周王子午鼎等等,由于篇幅关系土鳖君就不一一展示了。

秦汉珍宝

秦•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相传是在山东省枣庄市出土,抗战时期由郭沫若在重庆市古玩市场地摊上发现,是秦朝颁发给阳陵驻军将领的调兵信物。

此符长8.9cm,宽2.1cm,高3.4cm,呈卧虎型,可一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12个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这枚符的左半在阳陵军中,右半在天子手中,左右合并才能调兵遣将。

值得一提的是,阳陵虎符是目前发现的秦虎符中唯一一枚“右在皇帝”的节符,可以推测出此符为始皇帝一统六合之后分发的兵符,对研究秦朝军事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西汉•中山怀王金缕玉衣

中山怀王金缕玉衣,于1973年在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为西汉玉质冥衣。

该玉衣长182cm,由1203片玉片和2567g金丝连缀而成,共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袖筒、手套、裤筒和脚套等部分,为典型的西汉风格玉柙。

金缕玉衣大约出现于文景时期,是两汉时期最高级别的殓服,只有王以上的贵族才被允许使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金缕玉衣。

西汉•鎏金熊形铜镇

鎏金熊形铜镇,于1926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出土,是西汉时期铜鎏金生活器。

在魏晋之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将席角折卷,一般会将席镇压于坐席四角。汉朝的席镇多以铜铁为材质,以虎、熊、龟、蛇等动物为题材制作。

此镇为西汉兽镇,高5.2cm,黄铜材质,表面鎏金,工匠将其做成憨态可掬的吉熊蹲踞式样,圆滚可爱,在实用的同时又给家里带来了些许的活泼之气。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击鼓说唱陶俑,于1957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东汉陪葬明器。

此俑,高56cm,泥质灰陶材质,为头戴帻巾,怀抱扁鼓的俳优正在引吭高歌的形象。

喜观陶俑您会发现,艺人的表演似乎进入高潮阶段,他单腿蹲在地上,右腿弹出,眯缝着双眼,额头上因开怀大笑而挤压出数道皱纹,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引人共鸣。其制作匠人技艺之高,手段之妙,可称为“汉代第一俑”。

三国•吴•青瓷羊形烛台

青瓷羊形烛台,于1958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出土,为孙吴青瓷生活器。

此台,长30.5cm,高25cm,为一只昂首张口的跪羊造型。仔细观察您会发现,羊字通“祥”,古人多用羊作为家居装饰物,以示吉祥如意。此羊为太湖流域的湖羊,身躯肥壮,背毛丰茂,双耳紧贴头顶,显得形态温驯安详,为不可多得的东吴瓷塑精品。

两晋南北朝珍宝

西晋•吕氏砖

吕氏砖,传为1918年前后在安徽省凤台西北乡顾家桥出土。该砖呈长方形,长34.8cm,宽17.3cm,高5.8cm。正面阴刻章草书法“咸宁四年七月吕氏造,是为晋即祚十四年事,泰岁在丙戌。”

据清末金石家邹安考证,吕氏为陈留郡守,此砖为吕氏为其妻所造墓庐的铭砖。

章草为隶书的草写,为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书法飘逸流畅,颇有陆机《平复帖》的风采。

北朝·马首鹿角金步摇

马首鹿角金步摇,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金质女性头饰。

此步摇以金为主要材质,松石、珍珠为点缀装饰之物,高16.3cm,重70g,基座是一个马首的造型,基座往上分出鹿角型枝杈,枝杈的末端则是金质的叶片。

步摇,是我国最传统的女性头饰,起源于西汉,流行至当今。其因插于发髻之上,随步伐而摇动而得名。汉族女性的步摇多以“龙、凤、鹤、云”等祥瑞为主要造型题材,而北方少数民族女性的步摇则多以“马、羊、鹿”等草原上常见的动物为造型题材。

隋唐五代珍宝

隋·赵州桥石板栏

赵州桥石板栏,于1953年修复赵州桥时在洨河河床中出土,为隋文帝时期石质建材。

此板,长212cm,宽84.5cm,两面雕龙为饰。前面双龙前爪互推,回首望尾,做呼之欲出之状,活灵活现,灵动异常,背面两龙石板四爪撑地,龙身相互绞缠。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又名安济桥。隋文帝开皇末年,有工匠李春建成。全桥只有一个跨度为37.037m的大拱,是世界现存最古的大型敞肩石拱桥。曾入选过《小学语文课本》,被称作“人在苍龙背上行”。

唐·绞胎釉陶狩猎骑马俑

绞胎釉陶狩猎骑马俑,于1972年在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为唐太宗时期陶制明器。

此俑高37cm,长27cm,唯一鹰奴持苍狩猎的造型。绞胎是一种唐朝才出现的制陶工艺,是将两种颜色不一样的黏土混合搅拌在一起的工艺,因而绞胎陶器有种绚丽的大理石纹理。由于工艺复杂,绞胎工艺很少用于陪葬的陶俑上,此尊狩猎骑马俑是皇室出品,是不可多得绞胎陶俑精品。

五代·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身世颇为传奇,他于1994年5月被盗自河北省曲阳县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墓中。2000年这块镇墓石刻流落到纽约的文物拍卖会上,后经多方交涉,才得以返回祖国。

此石刻,高113.5cm 宽58cm 厚11.7cm,为一持剑穿甲武士造型,他头顶祥鸟,足踏卧兽,神态庄严,衣袂飘扬,威风凛凛,为五代石刻中的精品。

南、北宋元珍宝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宋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传世品,宋徽宗时期宫廷瓷质陈设器。

此盆,高14.4cm,最大口径24.5cm,盆内为青釉,盆表为玫瑰紫釉,为四瓣海棠花造型,是北宋宫廷所用。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宋徽宗之后的历代帝王将钧瓷钦定为御用瓷,只准皇家使用,只准皇家所有,民间不能私藏。远在在宋朝时期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盛誉,是我国瓷器中珍品中的珍品。

南宋·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辞卷》

《谢昌元座右辞卷》,传世品,南宋晚期草书书法作品。

该卷,宽36.7cm,长335.7cm。共71行596字,钤“文天祥氏”朱文印。在书卷的卷首有乾隆帝行书“文天祥书谢昌元座右铭”题签以及钤有“内府鉴藏”、 “神品”、“乾隆宸翰”印鉴。卷后有元蒋岩、明万韫辉、郝智、廖驹、程启充所书的跋文以及谢源小楷书谢昌元《行实》。

文天祥,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这篇《辞卷》,笔势疾迅,瘦劲中带有清秀,豪迈中又暗含俊逸,既有书生之骨气,又有文人之尔雅,是草书中的珍品之作。

元·延佑三年铜壶滴漏

延佑三年铜壶滴漏,传世品,为元仁宗时期铜制计时工具。

此漏,通告264.4cm,由日、月、星三壶和受水壶组成。四壶由上至下一次安放,壶中之水按照恒定的匀速依次滴下,最下面的手水壶中安置一个带有浮舟和刻度尺的木板,随着壶中的水位变化,可以读出石刻。

铜壶滴漏一般为单只壶漏,罕有复式形制,此漏为我国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复式铜漏,在是我国古代授时科技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明清珍宝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于1957年10月20日出土于明定陵,为明万历年间皇后参加重要场合佩戴的大礼帽。

此冠,总高48.5cm,冠径23.7cm,重2.32千克,采用了花丝、点翠、镶嵌等传统技艺,共镶嵌红宝石、珍珠5000多颗。凤冠的主体由髹漆细竹丝扎成,面料为丝帛,前部饰有九条五爪金龙,龙的下有和冠后部共有九只点翠飞凤。龙凤口中各衔着珠滴,随步伐的移动左右摇晃,起到步摇的作用。冠上还饰有点翠如意云片,红蓝宝石、珍珠做成的博鬓、璎珞、珠钿等饰物,看上去金翠辉映,富丽堂皇,精美庄重。

清·霁青金彩海宴河清尊

霁青金彩海宴河清尊,传世品,为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瓷质装饰品。

此尊,高31.3cm,口径25.1cm。敞口、鼓腹、圈足,颈部有白色燕耳。尊体为霁青釉,其蓝宛如深海,璨若蓝宝石,深沉古雅,稳重内敛。尊身上用金彩绘出蕉叶、缠枝莲等纹饰,下部用粉彩绘出荷花、莲蓬和连珠,让瓷尊看上去富丽堂皇又不落入俗气。霁蓝釉代表着“海”,燕耳谐音“晏”,荷花纹谐音“河”,绿色的莲蓬代表着“青”,有着“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美好寓意。

现代文物

民国·《溥仪退位诏书》

《溥仪退位诏书》,传世品,为清朝末年文档。

此诏,为1912年2月12日,由时年六岁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颁,由清末著名状元郎、政治家、书法家、民族实业家张謇所拟,诏书的主旨主要有三点:1.变国体,由封建制改为共和立宪制;2.交政权,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权;3.变国民,由大清帝国变为中华民国。此招的颁布,宣布了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正式灭亡,中国正式走向共和。

当代·《开国大典》油画

《开国大典》油画,传世品,为当代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创作的大尺寸油画作品。

此画,长4.05m,宽2.3m,共有11位领导人入画,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红旗与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形成强烈对比,画面热烈而明快;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描绘,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完美的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经典历史时刻。此画由时年37岁的董希文根据影像资料,历时1年绘制完成首稿, 后来经历了3次修改后才变成最终的展出版本。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点关注,不迷路。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好玩的时候才刚开始。

6. 科举制度出了多少个状元?

科举制度自产生至结束,从唐至清,共产生638个状元,武状元185名。其中唐朝产生状元148人,五代十国产生状元24人,宋朝产生状元118人,辽朝产生状元56人,金朝产生状元39人,元朝产生状元32人,明朝产生状元90人,清朝产生状元114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刘春霖。

拓展材料: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百科状元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五代时南汉《十国春秋》云“刘龑(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7. 是如何解决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的?

太监宫女可以说是宫里最讲究个人卫生的,他们身上只要有异味,小则丢差事大则丢小命。太监身体有缺陷,有淋尿的毛病,全靠一样东西活命。

1939年,清朝灭亡的27年后,北大的一群学生走访了沦落民间的一名老宫女,揭开了太监宫女不为人知的宫中生活,个中心酸令人唏嘘。

这个老宫女叫何荣儿,曾经在西太后慈禧跟前伺候了8年,专门负责给慈禧敬烟。你可不要以为敬烟这事儿很容易,这是宫里最难当的差。

用荣儿的话讲,敬烟是跟火神爷打交道的事儿,你掉老太后身上一点火星儿,砍你的脑袋,你洒在老太后屋里一点火星儿,自己祖宗三代遭殃不说,还要连累管教姑姑。

那时候虽然有火柴,但是宫女担心火柴放炮不敢用,全是要传统的火石和火折子,火折子要用手搓,搓紧了容易灭火,搓松了容易蹿火,点不着烟还容易掉火星子。

所以要能接这档子差事的宫女,不仅要足够机灵和细心,还得舍得下功夫苦练。

何荣儿练了足足有大半年,练习的时候,就是火烧到了手都得忍住,用管教姑姑的话说:“烫死也不能掉火星子!”

这种练习过程就像是在练铁砂掌一样,练了半年后,荣儿的拇指都被烧焦了。

何荣儿能够在慈禧身边当了8年的敬烟宫女,可见在此前是下过苦功夫的。

采访老宫女的北大学生叫金易,后来老宫女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来到金易家帮工,闲时老宫女就同他们讲起宫中的事情,后来金易和他的夫人沈义羚就将老宫女口述的这些事,写成了《宫女谈往录》。

由于清朝以前记录皇宫生活的资料非常少,所以老宫女何荣儿所述宫中的事,是很珍贵的史学资料,可以很好地回答我们今人对皇宫生活的大部分疑问。

书中第一个部分讲的就是宫女的生活。

清朝有个传统的规矩,太监全是汉人,宫女必须是旗人。

旗人女子长到十三四岁,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这是当奴才应当孝敬的差事,因为旗人一生下来就有口粮,每个月由都统衙门发放。

看上去能去宫里当差,是一件挺光荣的事情,除了表示自家是受过皇上恩典的,还有很多的好处。

一来,每月的例钱不少,在5~20两银子之间,是普通百姓一年甚至是几年的收入,逢年过节时家里还能得到赏钱;二来,女孩子进宫学点规矩,名声也好,便可借此攀上高枝找个好婆家, 运气好的,找个一二等侍卫之类的嫁了,不几年就能发迹了。

但真正进宫后,才发现每个月那几两银子不是那么好赚的,靠此攀上高枝的更是凤毛麟角。

她们不仅要伺候主子,管教姑姑所有的事,包括洗脸、梳头、洗脚、洗身子也是她们伺候。她们都是天刚发亮就起来,一直干活干到深夜才能去睡,真是苦极了。

干活还是其次,最难的是宫里有非常多的规矩,不小心犯了规矩,就要受罚,其中就有两大难

第一难,必须保持身体干净整洁,身上不能有异味。

慈禧是个非常讲究的人,很爱干净,夏天每天都要洗澡,冬天隔两三天洗一次。而且她洗澡的规矩非常多,洗澡是坐在椅子上洗的,要用两个澡盆,一个是洗上身的,一个是洗下身的。

使用的澡盆当然也不是普通的澡盆了,是用银铆钉包镶的特制澡盆。

每次洗澡需要8名宫女,4名是专门负责净身擦澡的“司沐宫女”,4位是负责收拾湿毛巾、更换洗澡水的“粗使宫女”,一次要用大概100条的毛巾,都是用完一次就扔掉。

慈禧不仅自己爱干净,也要求她身边的人要保持干净,给她洗澡的宫女在洗澡前都要换上新鞋新袜才可能给她洗澡。

不仅是伺候洗澡的宫女,只要是在她身边伺候的人,身上都不能有味道,也不能有脏东西,连鱼腥味都不行,所以伺候“上头”的太监宫女,基本上都不吃鱼,就是怕身上带腥味。

一旦身上被闻到有异味或看到粘了脏东西,就是“大不敬”,丢了差事是一定的,严重的管教姑姑和掌事太监都要受连累。

第二难,当差的时候不能出虚恭,也不能随时大小解

宫女和太监当差的时候是不能随便上厕所的,一方面是宫里上厕所不太方便,整个紫禁城9000多间房间,一个厕所都没有。

如果吃坏了东西想拉肚子怎么办呢?

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别说拉肚子了,连出虚恭(屁的雅称)都不行,熏着了主子,小则打板子大则丢差事,连累别人。

但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所以宫女太监们只能用一些特殊甚至是反人性的方法来避免

1、要让身上没有异味,就得勤洗澡勤换衣服

宫里有专门为太监宫女们建的澡堂,当然,太监和宫女的澡堂是分开的,但公共的澡堂都是给身份比较低的太监宫女们使用的。

有身份和地位的宫女太监,他们在宫里都有单独的房间,在闲暇时可以享受泡澡的待遇。就像《宫女谈往录》中何荣儿所说的,宫里管教姑姑洗脸、洗澡都是小宫女们伺候的,一天要用十几桶热水。

同样的,那些个太监总管们,洗脸洗澡也有小太监伺候。

对于没有身份地位的小宫女小太监们,他们就只能在规定时间内去公共澡堂洗澡,如果超过时间去洗澡,就只能打冷水洗澡了。

太监宫女们洗澡一般都是用擦的,这和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的用一个很大的桶泡澡不同。

毕竟泡一次澡要用很多水之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太监宫女们一天当差的时间都要十几个小时,根本没时间花那么多时间烧水来泡澡。

由于宫里洗澡只能在晚上,白天是不能洗澡的,如果说白天当班身上粘了脏东西或者出汗了怎么办?

就只能勤换衣服了。既然不能经常洗澡,那么至少也要保持衣服的干净。

但是他们穿的衣服也是有讲究的,就是以朴素为主,太监还好说了,太监服基本上都是蓝色和灰色的。

女人就不一样了,衣服花色各种各样的,但在宫里,宫女是禁止穿花花绿绿的衣服,一般都穿绿色或者灰色的。不是重要的节日,不准穿满绣的衣服,也不准化妆描眉。

所以宫女们,每天早上起床的梳化很简单,用盐巴、茶叶等漱口,然后洗脸梳头,穿好得体的衣裳就可以去当差了。

2、宫女遇到生理期时,更需要注意个人卫生

宫女比起太监们,就是有生理期这个麻烦事。虽然他们也会用特制的“月事条”,但这种“月事条”一般是用布加上草木灰做成的,吸附效果当然比不上现在的姨妈巾了,也更容易有异味,因此要经常更换。

由于“月事条”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宫女们遇到生理期时,都要穿厚厚好几层衣裳,防止侧漏。一到夏天时就非常麻烦,就更需要注意个人卫生。

3、太监身体有缺陷,有淋尿的毛病,全靠一样东西活命

太监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毛病(尿不尽),年纪越大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也是太监总被人称为“臭太监”的原因。

由于这种毛病是无法靠身体进行控制,又不能老去换衣服,这样一天的差都不用当了。

太监们有一样东西是不离身的,那就是毛巾,无论春夏秋冬,都会在腰间围一条毛巾,充当尿不湿的作用。

所以,太监们无论春夏秋冬,下半身看上去都是鼓鼓的。

可以说,没有毛巾,太监都活不了命。

也有些比较有钱的太监,为了掩盖自己身上的味道,就是用香粉或者在身上佩戴用香料做成的香囊。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就回忆说,他一个月光买香料就要花掉3两银子。

4、严格控制饮食,除了不吃有异味的食物,比如带腥味的海鲜,带臭味的大蒜等,每顿饭只许吃八分饭饱

吃饭时有管教姑姑在旁监督,只要她眼睛一瞟,就得马上把饭碗放下。

像值晚班的时候,会有宵夜,但谁也不敢吃,就生饿到天亮换班之后才敢吃东西。

都是些十三四岁正发育的孩子,明明在宫里当皇差,却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真的是难以想象。

一到夏天,内务府每天会赏给每个太监宫女一个西瓜,但是他们都不敢吃,西瓜是利尿的水果,吃了尿多不说,西瓜还是生冷的水果,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很容易拉肚子。

所以宫女们每天拿到西瓜后,都会站在下房的石头台阶上,高高地往地上扔,摔得粉碎,也算是一种解压了。

同时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宫女太监们当差之前都会尽量少喝水,真想上厕所,就要靠憋,憋到换班的时候。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主子跟前伺候的太监宫女,要是离开去上厕所,主子有事叫不到人时,那就遭殃了。

由于紫禁城里是没有厕所的,那么太监宫女们是如何解决如厕问题的呢?在明清之前,皇宫里也是有厕所的,比如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六代君主晋景公,就是在上厕所时掉进粪坑死的。还有西汉时期吕太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就是扔在厕所旁。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皇帝们的办公地点都搬到了紫禁城。由于古代科技并不发达,所有的厕所都是旱厕,几千号人如果都在紫禁城里大小便,整个紫禁城肯定要臭气熏天了,而且厕所容易躲进刺客,为了维护皇家的尊严以及安全,所以紫禁城是没有建厕所的。

那么皇宫里几千号人是如何解决如厕的呢?

这都得亏汉朝的一项重要的发明,那就是夜壶,据说灵感来自于汉高祖往儒生的帽子里放尿。

夜壶在汉朝称为虎子,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时,为了避讳他爷爷的名字李虎,改为马子。

到了清朝,则叫做便盆。

不过只有太监宫女们使用的才叫便盆,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用的叫“官房”。主子们要方便时,就会吩咐太监:传官房。

负责送官房的太监就会去将便盆顶在脑袋上面送进更衣室里。

主子们使用的官房制作都十分精美,多是用陶瓷制成的,便盆壁体上还会雕刻有壁虎或螭虎的装饰物,所使用的材料和精美程度和主子的身份息息相关。

像慈禧为了体现自己的高贵,她的官房就不是用陶瓷做的,用的是高级檀香木,壁体上刻着的大壁虎,还镶嵌着两颗用红宝石做成的眼睛。

官房内部铺有香木屑,这样便物坠入后,立即滚入香木灰里,根本就看不见脏东西,更不会有什么恶气味了。

主子们使用完后,都会有专门的太监负责清理干净,再换上新的香木屑,以保持官房没有异味。

而太监宫女们所使用的便盆则要简陋得多了。大解时会在便盆里盛炭灰,完了再用灰盖好,小解则直接解在便盆里,再倒到恭桶里。

宫里有专门放便盆的地方,叫做净房。

宫里还有专门负责洗恭桶的部门,就是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辛者库。

当然,宫女太监们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解手的,白天得挑休息时间。到了入夜,各宫各殿都得紧闭大门,钥匙交到敬事房,宫女太监们想解手根本不可能。

特别是值夜的宫女,为了避免在值夜时会想上厕所,晚上基本上不吃不喝,一直饿到早上主子起床了。

所以在古代,宫女太监在皇宫的地位虽然是最低的,但绝对是最讲究个人卫生的,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卫生问题,还关乎自己的前途和性命。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18)
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最新(李慕歌在我的绝色
上一篇 2024年06月23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6月23日

相关推荐

  • 江辰唐楚楚最终结局(小说主角江辰黄儿是什么书名)

    《神武战王》作者:张牧之,类型:科幻玄幻,状态:已完结。文案:天庭中,李清儿也在这里,还有七仙女之一的黄儿。“难道这位江辰是来天庭见你的话?”黄儿好奇道。“你胡说什么呢。”李清儿撇了她一眼,这分明是在自己伤口上撒盐啊。江辰要见自己,直接让她下...

    2023年12月04日
  • 天才萌宝(六位天才萌宝是啥小说)

    《天才萌宝亿万妻》又名《帝少追缉令,天才萌宝亿万妻》作者:猫小咪,分类:科幻玄幻,简介:第一次见面,她在20岁那晚惨遭双胞胎亲姐姐设计。而她,连他的脸都未曾看清。三年后她携萌宝归来...

    2023年12月15日
  • 诸天降临现实(雄兵连之诸天降临中鹤熙和凯莎神圣原子被分解有复活的可能吗)

    如果说凯莎的下线让小部分粉丝难以接受,那么鹤熙的下线几乎得罪了整个雄兵连的粉丝,毕竟凯莎王之秋裤绿色眼影独特的审美只吸引了一小批粉丝,而粉红小指甲雪白大长腿的鹤熙几乎人见人爱!...

    2024年03月06日
  • 湖南首份“预查废证明”,为银行核销呆账提速百倍—— 一纸证明透视金融营商环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金燕一张盖了法院公章的A4纸,为银行核销不良债务提速百倍,写下湖南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新注脚。这张纸,是湖南近日诞生的首份《金融不良债权核销预查证明》(简称预查废证明)。怎样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助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2024年05月02日
  • 小说诱惑(最近有哪些好看的电视剧)

    女主角谢襄为了实现哥哥谢良辰遗愿,女扮男装混入军校,成为团宠。男主顾燕帧真的是二十四孝男友无疑了。在他还不知道女主谢襄女扮男装的时候,就已经在检查行李的时候把谢襄的女子衣服认作自己的帮她顶罪,确认谢襄是女的之后就开始齁甜的宠妻日常了,就是宠到...

    2024年06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