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军官的童养媳(你爷爷奶奶战争时期经历过什么小事)

1. 特种军官的童养媳,你爷爷奶奶战争时期经历过什么小事?

我外公外婆的事是我外婆在世时亲口说的,涉及的人名地名很多都忘了,情节象老电视剧情节,局部有些挑战爱国者传统思维的地方,能理解就理解,不理解就当我瞎编好了。先说两个小故事热身。我们当地有个高邮湖,抗战期间日本的炮艇常在湖里巡逻,有一天不知道谁在芦苇荡里对着炮艇打了一枪,结果捅了马蜂窝,炮艇在湖里乱窜,打了一下午的炮,一发炮弹落在一户的院子里,炸出个水缸大小的坑。抗日武装想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在炮艇必经之处下了几条暗桩,炮艇速度快,垫上暗桩一下子就翻了,一船的日本兵都成了落汤鸡,他们气汹汹的爬上岸,却找不到罪魁祸首,正好岸上有座和尚庙,于是把和尚赶出来,把庙给点了,日本兵走后,大家来救火,一座和尚庙只剩半座了,这和尚就靠这半座庙一直过到文革。下面开始说古:根据地方志记载,当年有一支抗日武装渡过运河打算向西去盱眙山区发展,但因为敌人封锁厉害过不去,就在我们当地的芦苇荡里抗日了。这只武装其实是共产党领导的,后来属于新四军序列,有一年秋天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入冬前采购一批棉布和药材送到军部去。地方组织根本就没有钱,好在本地有的是芦苇,根据地方志记载,新四军砍伐了装满两大船的芦苇,交给爱国商人出售并购买了过冬物资。这个爱国商人说得就是我外公,地方组织选我外公来办这件事估计有几个原因,一是他有民族大义,二是他是穷学徒出身,三是他想发财敢冒险。我外公当时结婚不久,这事就他们夫妻一起办去了。两船的芦苇到底有多大的堆,我是没有概念,反正我外婆四十年后还是很夸张的说,"那一船芦苇⋯⋯大呢!再也没看过那么大的一船芦苇了。"夫妻俩行程安排是,押着船先从河道进高邮湖,在扬州地区将芦苇卖掉再到扬州城采购棉布和药材,送到新四军指定的地点。进高邮湖必须要过一道闸,老是等也过不去,我外公就开始到处找人,正好遇到一个老乡,他说"这件你找我肯定安排好啊,我押前一船边打点,你们夫妻押后一船,过了闸我们再会合。"闸确实很快过去,可过去后前面那船连船带人都找不到了,就这么丢了满满一船货。兵荒马乱的谁敢多逗留,只好押着一船芦苇去了高邮城,进了高邮城我外公就开始联系买家,遇到一个熟人,一听说我外公弄了一船芦苇来卖,就说:"日军驻地正缺过冬的柴火呢,你卖不卖?他们出价又公道,还是现钱结账。"那时候一口气能买满满一船芦苇的买家真不多,打包一起卖多省事啊。于是把抗日武装砍的芦苇卖过了日本人,换来了满满一麻袋的钞票,又把这一麻袋的钞票换成了十几沓的钞票(钞票名字忘了,反正那时候钞票种类多,钱也不值钱)。两口子到旅社定了一晚的房间,进房间后把十几沓钱分别绑在各自的腿上,然后一起出门说是去逛逛街,出了门直奔码头赶上了当晚去扬州的轮班,这就是我外公一直自吹的夜上瓜洲,一直说这事办的特漂亮,战乱时期商人不是好做的。进了扬州城买棉布不谈,作为商人弄点棉布回家贩卖很合理吧?就说买药,去了药行和伙计说我生意比较大要找你们老板谈,老板来后把药单给他一看,泥马,这些都是处方药啊,私自出售抓到是要杀头的。那这老板怎么就敢卖了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我外婆很简单的回答了:"药行老板也爱国啊。"药是拿到了,怎么带出城呢?我外公又买了很多罐装茶叶,作为商人弄点茶叶回家贩卖也很合理吧?回了旅社把药品塞进罐里,再用茶叶掩盖好,把罐盖好放在地上整齐码好,用细麻绳层层缠绕捆成背包状由我外婆背着,就挑出城人最多的时辰出城。门口看守一左一右两个人,一个日本兵一个伪军。我外公拿着通行证担着棉布去应付日本兵,人是人布是布不夹带私货绝对是个良民。我外婆没通行证还背着茶叶罐,就拿几张钞票叠成通行证的大小,塞进了伪军手里,远远看上去也跟真的一样,伪军一看一农村妇女背着一堆茶叶,后面有那么多人等着出城,拆开检查时间不够,于是挥挥手,过去吧过去吧,于是安全出城了。日本人为什么失败?就怪中国太大日本兵太少,给抗日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后面就简单了,到一个指定的路边店,和店主确定了身份,什么也不用说,东西一放空手出门就行了。反正根据地方志记载,地方组织是成功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前面不是说被骗走一船货嘛,组织一听什么人胆大到公家的东西都敢骗?于是上门抓人,可惜没找到人,于是把他母亲抓去了,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估计解放后不会有好日子过。因为丢了一半的货,这次生意是做亏本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这次经历解放后给评了个中农。

特种军官的童养媳(你爷爷奶奶战争时期经历过什么小事)

2. 北方的朋友对姥爷姥姥有什么回忆呢?

我从小就是跟姥姥生活在一起的,因为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所以在爸爸妈妈去外省工作的那段时间内,都是由姥姥照顾着我的。

我们几个表兄弟姐妹,都有被她带大的经历。那个年代,年轻人都去城里赚钱去了,孩子带不了,大多数都是留给家里的老人带。但我被她抚养的时间最久,因为我的奶奶和爷爷去世的都很早,所以没有别的人能抚养我。我在学龄前的记忆,大部分都是跟她一起度过的。姥爷是个手艺人,靠修伞为生,那个年代,一把雨伞是件稀罕物,因为价格贵,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破了修好再用的。一年中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姥爷都是在外面走街串巷地修伞。中途回家休息,他会把赚来的钱,如数交给姥姥,并且会给我带来许多好吃的。

    比起姥姥,我更愿意跟姥爷相处,因为姥爷的性格较为温和,不怎么说话,但也不训孩子。姥姥就不同了,她对孩子极其地严厉,并且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她对女孩子更为严厉。

    比如说吃饭,现在的老人可能都是追着孩子喂饭吃的,在我姥姥那儿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她会搬一张方凳和小椅子,然后把饭放在凳子上,告诉我,必须把饭吃完,才能出去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也有闹别扭,不想吃饭的时候。她当然不会哄着你吃,她会晾你在旁边,等你吃完,再来收碗筷。如果我发脾气,不乖乖吃饭的话,她的筷子就要落到我的手上了。

    我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中的时间,又因为学籍的问题,回到了她的身边生活。那个时候因为吃饭的问题,又屡次被她教育。吃饭不能吧嗒嘴,夹菜要夹自己近处的菜,不要在菜里面搅来搅去,看好哪块夹哪块,不能光挑自己喜欢吃的菜,一直夹个不停。我因为夹筷子的姿势不好看,被她用筷子敲了很多次手,最终才改过来。

    孩子喜欢吃零食是天性,我偏偏是个有点贪吃的女孩子。姥姥有个房间是专门放水果和零食的,她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候,拿一点零食给我,可能是半个苹果,可能是两片饼干。但在孩子的眼里,苹果的香甜多汁,饼干的酥脆可口,绝不是半个或者两片,就能满足的。我会趁她不在,偷偷地去小房间里拿零食吃,但不知怎么的,总是被她知道,少不了又是一顿打。在我的记忆中,被她打骂的次数,是很多的

    小学六年级,她就开始要求我洗自己的衣服。如果那几天功课比较多,衣服没有马上清洗,放在那里臭了,她也绝对不会帮我拿去洗的。大冬天,厚的毛衣、裤子、羽绒服,都是我手洗的,想想看,冬天两三度的温度,手在冰水里,真的是冻到骨子里了,洗完衣服,手都整个是僵住的。

    中学时,她又开始要求我洗碗,为了洗碗的这个事情,真的是做一次,被说一次。第一次洗了碗,说我只洗碗,不洗锅。好的,第二次,碗和锅都洗了,说我不把砧板和刀洗了。好的,第三次,我按照她的要求全部都洗了,又说我没有把灶台清理干净。第四次,又说厨房的地面,没有扫干净。想想看,我一米五几,体重不到80斤的小个子,要把农家的那种大土锅,整个搬起来,把里面的水倒干净,真的是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她还总是挑错误,所以我们之间争吵不断。

    以上这些种种需要干的家务活,家里的男孩子是不用干的。她认为女孩子干家务是基本的技能,男孩子不需要干这些家务琐事的。为了她这个观点,我和她争论过无数次,甚至忧郁到,跟她说,你再逼我,我就去跳楼这样的话。我无法理解,以及认同她的观点,凭什么男孩子就不用干,女孩子就一定要去做。女孩子哪里低人一等了。我急切的想逃离她的身边,觉得这样的日子,真的不想再过下去了。

    高中,我离家去镇上的学校读书了,真的离开了她的身边。我感觉无比轻松,不会再有人要我去干什么家务,告诉我女孩子就应该要这样的一些话了。但竟然也会在黑夜里,想起她的样子。

    其实,她让我干的家务活,也并不是都没有用的。我跟老公结婚后,第一次洗碗,婆婆在小姑子面前夸奖了我,说我洗完碗,知道把灶台擦了,是个做事认真的女孩子。那一次,我才真正感觉到外婆的用意,老公后来分析了姥姥的用心,她一定是自己这么过来的,知道女孩子比起男孩子,要承担的家务肯定会多一些。她认为,多学点家务活技能,将来的生活中,我肯定会用得到,她希望,我将来嫁人,到婆家后,不会因为家务这些琐事,被婆家人数落。如果不用我干家务,那是我享福,如果一定要干家务,也不会因为做不了,而手足无措。

    嫁人生子后,我才慢慢更加理解姥姥。我和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解了。老公说,老一辈已经有他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了,不是我们几句话就能改变的。你可以不赞同,不按照她们说的去做,但也不能指责她们 ,要求她们一定要改变,她们的眼界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所以没必要和她们争长短。

3.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惊奇的案件?

当年《今日说法》最曲折、复杂的案子——神奇殡仪馆案

事件起始于山东济南商河县,2010年7月有村民在一口枯井里发现了一具全裸男尸,根据法医鉴定,死者是个身高1.83,体重90公斤的壮汉,死因是被钝器用力击中头部。

凶手用的凶器是一柄斧头,就落在枯井内尸体的旁边。可惜的是,斧头上没有任何指纹和其他痕迹。

由于尸体严重腐烂,无法确定具体的死亡时间,只能大概估算死于过去三个月到一年。而尸体面部同样被损毁,也无法判断身份

警方随即对案发地周围展开进一步勘查,但遗憾的是,因为枯井位置偏僻,再加上数月的风雨洗刷,几乎找不到有用的线索了。

警方很快扩大了搜索范围,来到案发地临近处的一个小村庄,但在多方走访调查以后,依然没搜集到什么有效线索。反倒是因为四处走访,引起了当地村民们的议论和恐慌

此时此刻走投无路的警方,只得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案发现场的那柄斧头上

仔细研究发现,斧头的锻造材料比较稀有,价格昂贵,不像是普通人家日常会用到的。

询着这条线索,警方走遍了附近村庄所有的五金店,赫然发现只有一家店出售过这种斧头。老板娘向警方坦言,因为价格太高总共卖出去13把,但买家的具体去向不得而知。

而随后,民警从老板娘口中得知了一条重要线索:这种斧头是去年12月份才开始卖的。结合之前走访中,了解到的一个信息,有村民回忆在1月28日路过枯井时,曾看到井边有一些血迹。

由此,案发时间被缩小在了2009.12—2010.1.28这两个多月

警方当即出动上百名警察,集中调查此段时间失踪的当地人口,最终确定了一个17人名单。

然而经过逐一排查,17人中没有一个符合枯井男尸的条件……案件至此彻底陷入了僵局

既然从被害人方向找不出线索,那就从凶手角度出发!

重整思绪后,警方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凶手这边,果然在17人失踪名单中发现了一名叫“老王(化名)”的人非常可疑。

失踪前几天,老王找了一家当地的汽车店给新车做了次喷漆,随即就人间蒸发。明明是新车为什么要喷漆?老王的举动确实很奇怪

顺着对老王的调查,案件第一次有了重大突破!而此案真正迷幻的地方,也从现在刚刚开始!

前文写到,警察找到老王的这辆新车,果不其然在汽车表层一小处采集到了少量血迹。

经过DNA鉴定,它和被害人的血液完全吻合。至此经过16天的侦查,全裸男尸的身份终于明朗,他便是从天津来此打工的张本(化名),此人还有个一同外出打工的老乡张立(化名)。

虽然老王失踪了,但通过查找他的通话记录,警方发现老王在这段时间与张本和张立这两人都有密切联络。

警方很快逮捕了张本,并询问他和老王的关系以及对方的下落。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张本随即供出了一连串信息量巨大的事实。

原来张本和张立是来山东打工的不假,但两人干的却不是什么正经营生,而是被雇佣当杀手。

俩人不知道为何,走上了职业杀手的“神奇道路”。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外起了个“津门双侠”的组合名。

得知两人的身份后,老王主动找上门,雇佣他们去杀死同村的韩宝,并提供了他们丰厚的酬金。

可出乎老王意料的是,这个“津门双侠”比他想象的还要不靠谱,连续多次暗杀均以失败结果,甚至险些被韩宝逮个正着

眼瞅着自己钱包即将被掏空,韩宝却依旧活得好好的,老王一方面不想钱打水漂,另一方面也开始担心自己被二人反咬。于是他心生一计,悄悄给张本打电话,连哄带骗提供给对方两个选择:要么你们兄弟二人互相残杀,谁活下来,我就把剩下的佣金给谁;要么你选择心软,我和张立也会把你弄死。

情急之下,张本选择动手杀了张立,并和老王一同将尸体掩藏在邻村枯井内。

案件至此似乎一切都已清晰,但让民警迷惑的是,雇凶杀人的老王却怎么也找不到人。

整整2年多时间,老王一直处于失踪状态,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没回过家,身份、银行账户也没使用的痕迹就在此刻,案件中另外一个人——韩宝,引起了警方怀疑

他在当地的殡仪馆工作,有多年火化尸体的经验。警方调查发现,他对2010年3月9号登记的一次火化动了手脚。

依据家属证实,被火化的那名老人早在2008年就已去世,当时也很快火化了。一位2008年火化的老人,却在2010年3月9日再次被登记火化,显然这其中必有隐情!不出所料,随后搜查韩宝家时,民警在沙发垫中提取出了残留的老王血迹

警方当即下令,将韩宝逮捕。据韩宝供述,这个第二次登记火化的尸体,正是警方苦苦寻找多年的老王!

那么老王和韩宝究竟为何非要闹个你死我活?经过调查,事情的真相非常狗血。

早在多年前,韩妻和老王偷情,你侬我侬,感情日渐升温。某天两人头脑一热,决定雇凶将韩妻老公韩宝杀掉,成全彼此。

可他们没料到,两个重金雇佣来的“杀手”实在是不中用,不仅如此他们还被老王察觉了破绽。

最终,韩宝主动找到老王对峙,在交谈中老王坚称不会放弃韩妻,韩宝暴怒下便将老王杀害

结语

不得不说,在这个错综复杂、奇葩居多的案件里,竟然先后出现了雇凶杀人、挑唆离间、偷天换日这类小说、影视案件的经典手法,要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果然永远比作品离奇!

另外,在此案平均不高的智商水平下,罪犯韩宝的手段明显超出了其他几位,他先是一丝不苟地清理杀人现场,随后又利用工作之便将尸体清理的不留痕迹。但纵使他精细至此,最后仍然难逃法网恢恢!

重新梳理完此案,忍不住为民警们较真、坚持不懈地精神点赞!正是有了他们的这份执着和负责,我们才能有如此安宁的生活

我是@心见解,原创作者,关注我收获更多精彩内容和干货

4. 听爸说妈妈经常给奶奶脸色看?

不要把伺候你奶奶的事推给你妈妈,也不要道德绑架你妈妈,因为你奶奶以前对她不好,被看脸色也是事出有因。你和你爸把照顾奶奶的事承担起来,不就完了吗?

我不知道题主对奶奶和妈妈的关心了解多少,把问题发到这让大家,我觉得有点绿茶的味道。

我是亲眼目睹、亲身体会,当年我奶奶是如何待我妈妈的,奶奶和姑姑联合起来欺负我妈妈,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奶奶和姑姑欺负起我妈妈来毫无顾忌。

那时,爸爸每月给我们寄40块的生活费,给奶奶10块,而这10块钱,奶奶一分都不会花在我们身上,全都给叔叔家的孩子花,奶奶会用这10块钱,买布给叔叔家的孩子做衣裳,会买鞋面布和丝线给她们做好看的绣花鞋,到了村里的集日,会买烧饼夹肉给她们吃,而对一个院子里住着的我们不闻不问。妈妈参加生产队劳动,有时手工晚了,我们兄妹四个饿着肚子坐在院子的西头,看着她们在东头吃喝,也只能咽口水。

叔叔家的姐姐大了,不爱穿奶奶自己做的布鞋了,奶奶就会找妈妈再要钱,去给她买鞋穿,我至今还记得奶奶要钱给姐姐买的黑布面白塑料底的松紧口鞋的样子,确实比手工做的好看一些。

奶奶为了她找妈妈要钱理直气壮,时时刻刻都把“不指望你们养老”挂在嘴上,奶奶如此偏心叔叔家,并不是叔叔家条件不好,那时叔叔是村长,一直都比我家条件好。

记得有一个月,妈妈给过奶奶10块钱后,没几天奶奶又来要走10块,妈妈给她5块都不行,还理直气壮地说:“我花钱是应该的,那是我儿子挣得钱。”

因为我家只有妈妈一个人劳动挣工分,分的粮食瓜菜都比别人家少的多,连柴火都不够烧,所以爸爸寄来的钱,不但要买油盐酱醋,买布做衣服做鞋,还要买粮食和柴火,每个月都是非常紧张的,好在有姥爷舅舅不时地帮衬我们,才没有挨饿受冻。

还有一次,奶奶把10块钱化完后,又找妈妈要钱,理由是给叔叔买酒喝,妈妈没有给,奶奶就坐到我家门口骂,正好被回来的叔叔看到,叔叔打发脾气,数列了奶奶一顿,叔叔还说:“我哥不在家,我们不得帮助我嫂子照应几个孩子吗?你怎么还这样。”那次叔叔对妈妈说:“你以后一块钱都不用给,妈花钱有我,缺不了她的。”也就是从那以后,奶奶才收敛了一点。

奶奶最爱在外人面前说妈妈的不是,几乎所有的亲戚和街坊邻居都知道,奶奶以后不用我们养老。那时,习惯了受委屈的妈妈,对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让她是你爸爸的妈,你们不用管的人的事,好好学习,以后离开农村,就什么都值了”。

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农村人学习再好也没有用,可妈妈不这么说,她说:“真把本事学到了,走哪都能有饭吃。”所以,后来我们和哥哥妹妹都考上大学,和妈妈的督促有很大的关系。其实,现实往往很打脸,在我奶奶给叔叔家做不了家务,尤其是她瘫倒炕上以后,婶婶和姐姐们真的没人管她,最后八年不能自理的日子,都是我爸爸妈妈伺候的。

婆媳矛盾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深深地体会过了,所以,我绝不会做为难儿媳的婆婆,也反对以各种理由绑架婆媳关系,我觉得婆媳就是两好搁一好,你对我好了,我才能对你好,不能要求谁以德报怨。

5. 看完电影长城?

总的来说,特效做得不错,视觉效果很震撼,非常地主旋律,爱国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上至将军殿帅,下至士兵小卒,内至国民,外至友邦。

电影《长城》讲述了在古代中国,一支英勇无畏的剽悍精英部队为保卫人类,在举世闻名的长城上与怪兽饕餮进行生死决战的故事。欧洲雇佣军威廉与同伴佩罗·托瓦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偷盗黑火药,意外发现长城是为了抵御60年降临人间一次的饕餮所建。长城内部机关重重,宛如“陆上航母”,由无影禁军世代镇守。在这里,威廉见识了饕餮的凶残,也见证了无影禁军的精锐和勇敢,并被这群战士之间的信任和牺牲所感动,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共同守护人类的战斗当中。在无影禁军的壮烈牺牲、殿帅林梅的坚守,以及外邦威廉的无畏帮助之下,杀死兽王,拯救了全人类。

主旋律的基调确实令人感动,长城上沾满了战士们的鲜血,也只有他们的牺牲与坚守,才换来了城中百姓的安宁生活。想必最后千钧一发之际,鹿晗饰演的士兵威廉顾全大局,点燃炸药,与饕餮同归于尽的画面,令人感动,尤其是鹿晗的粉丝们,都泣不成声了。

特效做得很棒,大片就是大片,和国内的特效团队相比,制作精良了许多,也令人震撼。但也正是因为只有导演和部分演员用了中国人,其余团队大部分都是国外完成,尤其是编剧是美国的著名编剧托尼·吉尔罗伊,对剧情和中国文化的把握难免比不上中国编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使得剧情走向更偏向于好莱坞的英雄主义。

五军、五兽、五色的背后饱含了浓浓的中国韵味,在观看军队与饕餮作战的过程中,也惊叹冷兵器时代军备的精良,许多方式在之前的电影电视剧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感谢这世上有影像这种方式,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力量传达出来。

饕餮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山海经》,是上古四大凶兽之一。电影中的饕餮虽然参考了《山海经》,眼睛设置在腋下,而腋下之目也正是饕餮的死穴,但是相比人们的接受习惯,以及之前影视剧中的形象,确实较难接受这样丑陋的饕餮。

维塔工作室在设计饕餮时花费了七八个月时间,设计出了746稿,颜色也是采用了青铜器的颜色,对头顶也有青铜器的纹路,是对历史的致敬即使是这样的努力,还是难免受到诟病。许多观众看完《长城》之后,纷纷吐槽这个饕餮实在是太丑了,尤其是张开嘴,留下哈喇子,那粘稠的绿色液体时。

众星云集,无奈演员似乎不大适合他们的角色,导致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出戏。影片中三种口音的英语,也是令人崩溃,中国英语,英式英语,港式英语。

在看《长城》之时,不由得想起了2015年的大片《天将雄狮》,也有中西合作,但因为《天将雄狮》的导演编剧制片、团队都是中国的,在文化认同上,更利于中国观众的接受。演员选角上也没有出戏,反而是沉浸于故事的叙事和大片的震撼之中。成龙为了《天将雄狮》这部片子花了七年的时间来筹备,也不辜负这一片子最后的影响力。同样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好莱坞大片风格,我觉得《天将雄狮》做得更好。

中国文化与好莱坞形式的融合还需要走很长一条路,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好作品出来。

6. 哪些名将死于无名之辈之手?

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解放军作战战绩最好的几个人,当属胡琏,傅作义和张灵甫了,当然还有一个非老蒋嫡系将领的黄百韬。

单从战绩来说,张灵甫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将,不然我军也不会那么重视他,还对他的死大书特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灵甫其实是死于我军一个无名之辈之手,这有点让人感到意外。

张灵甫出生于1903年,陕西人,他从黄埔四期毕业之后,在北伐战争中表现不错,得到了老蒋的赏识,将他提拔到嫡系部队第一师担任团长,仕途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了。

后来因为杀妻案,张灵甫被关押了十年,不过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出狱的时候刚好赶上抗战,再加上老蒋对他的赏识,他因此得到不断升迁,到1941年就坐上了74军第58师师长的位置。

在抗战中,张灵甫所在的74军表现十分优异,是国军战绩最好的部队之一,因此到抗战快要结束的时候,74军军长王耀武升任集团军司令,而张灵甫则在抗战结束后不久就成为了74军军长。

1946年,74军被整编为74师,全师三万余人,全部配备美式军械,负责拱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张灵甫任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74师因此有御林军的称号,也足以看出老蒋对张灵甫是多么信任和看重。

1947年,国军在接连失利之后调整了策略,重点对陕北和山东进行攻击,张灵甫的74师作为国军第一兵团的绝对主力,表现可以说十分出彩的,很快就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了鲁南地区。

随后,张灵甫又继续进攻鲁中,先后占领莱芜、蒙阴、河阳等地,战绩可以说是十分显赫的了。

国军稳扎稳打,可以说是战术得当,将士用命,让我军遭受了解放战争中最为阴暗的一段时期。

但是,第一军团司令汤恩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再加上我军也有意避其锋芒,他就想当然认为我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就在缺少友军配合的情况下,下令74师和25师作为主攻部队,限令必须在5月14日占领坦埠。

张灵甫也因为一系列胜利而开始自满,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为了抢占头功,下令部队快速前进,将友军远远甩在了身后。

陈毅和粟裕见张灵甫孤军深入,就决定先消灭74师,于是积极调整作战部署,在孟良崮附近给74师部下了天罗地网。

当时粟裕是这么认为的,74师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如果将其消灭,不但可以振奋士气,还可以有力打击国军的嚣张气焰。

并且,张灵甫此人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不把友军放在眼里,因此与很多其他国军将领的关系很差,华东野战军如果围歼74师,国军其他部队不会积极救援。

更为重要的是,蒙阴、沂水地区多山,地形十分复杂,便于华东野战军隐藏,可以在有利位置对74师发起突然进攻,获胜概率很大。

为了达到目的,粟裕下令让五个纵队共计十万人作为主攻,还用四个纵队在附近负责打援,并派出地方武装部队破坏各地公路,阻止国军援军去救援74师,参战总人数达到二十七万人之多。

可以说,陈毅和粟裕的准备是十分充分的,并且当地百姓也十分配合行动,他们纷纷主动请缨,帮助解放军运送物资和修筑工事。

5月11日到13日,张灵甫快速攻占了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准备在14日一早攻打坦埠。

张灵甫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之所以推进得如此顺利,并不是他多么能打,而是解放军有意而为之,为的就是引鱼儿上钩。

但华东野战军没有给张灵甫留反应时间,就在13日晚上,粟裕就下令各个纵队从多路对74师进行合围。

当天晚上,张灵甫还在跟属下一起制定攻占坦埠的计划,等到第二天早上,张灵甫得知天马山和马牧池等地失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有被合围的危险,于是下达紧急命令向孟良崮、垛庄一带撤退。

但华东野战军的速度也很快,当张灵甫撤退到孟良崮一代的时候,各个纵队都及时出现在了预定位置,74师被彻底包围起来,张灵甫不得不下令撤退到孟良崮山麓,并企图居高临下死守待援。

老蒋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但他认为张灵甫74师占据有利地形,情况不至于那么糟糕,便下令张灵甫固守,并派遣飞机去空头物资和弹药。

不过,孟良崮山麓的生存条件并不是太好,尤其是缺水,74师因此也很艰难,并且将士们开始出现畏惧心理的苗头,这一点是最要命的。

张灵甫见援军一直不来,急得直跺脚,还给老蒋发去了好几封电报,老蒋这才拍着桌子给顾祝同下了死令,让他积极组织救援。

顾祝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老蒋就下令11师,65师,25师,48师,25军等多支部队,一共十个整编师的兵力出动,要求他们快速向孟良崮靠拢,务必将74师给救出来。

正如粟裕所料,由于张灵甫的人际关系很差,被派去救援他的大多数将领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他们并不积极救援,只有黄百韬因为跟张灵甫关系不错,所以一直在快速赶往孟良崮。

不过,粟裕得知国军的动向之后,也不敢掉以轻心,为了避免如果确有部队来救援,将不利于作战,于是下令各个纵队对74师同时发起总攻。

但74师也不是吹出来的,装备精良,战士素质高,整体战斗力还是很高的,因此华东野战军打得十分辛苦,很多阵地都是几次易手,双方损失都很大。

关于这一点,粟裕是有预估的,因此他投入了五倍于74师的兵力,即便是在双方消耗差不多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是占据优势的。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的其他四个纵队也与敢去救援的国军交上了火,包括最接近孟良崮的黄百韬25师和李天霞83师在内,几乎都被限制在外围不得动弹。

知道战役结束之后,华东野战军才知道只有83师的一个团进入了孟良崮山麓,但最终都被消灭了。

经过激烈交战,到16日上午,74师在丧失了雕窝和芦山之后,主阵地至此全部被华东野战军占领。

到了当天下午,华东野战军几乎占领了所有山头,由于天气阴暗能见度很差,因此一度认为74师已经被全歼。

但在清理歼敌数和战俘数的时候,发现总数少了一万余人,华东野战军这才意识到还有很大一部分敌人还未被消灭,便开始四处搜索,但很快就消灭了74师余部,以及徘徊在附近的83师的一个团。

不久之后,就有人在一处山洞发现了张灵甫的尸体,不过对于他的死因,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在粟裕报告给中央的文件中,对于张灵甫的死因是这么说的:

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长卢醒,确于十六号下午二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团副团长何凤山带兵当场所击毙。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说是第六纵队副团长何凤山手下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张灵甫,并且得到了敌军的指认,这个说法是最官方的一个版本。

但是,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国军方面却表示,张灵甫和其他官兵为了保全荣誉而集体自杀,并且他在死前还让人给老蒋带去了自己的遗书,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今战况恶化,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全师孤悬,四面受敌。我与众将战到最后,为上报党国与领袖,下达士兵与部属,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报效校长多年之教诲。

不久之后,老蒋在追悼张灵甫的时候,发表了《为追念张灵甫师长剿匪成仁通告国军官兵》一文,明确指出张灵甫是“杀身成仁”了。

相比如我军对于张灵甫的说法,国军的说法就明显有点顾全脸面的做派了,至于说真相如何,还得经过详细调查。

后来,人民日报对此作了调查,他们访问了当时负责为张灵甫验尸的盛政权,他是时任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将军的保健医生。

据盛政权回忆,张灵甫当时身穿一套美式将官制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但身体已经硬邦邦了,脸色也很黑。

盛政权给张灵甫做了详细的尸检,发现他其他地方并没有致命伤,只在前胸发现了两个枪眼,其中一个枪眼直穿心脏。

经过鉴定,张灵甫前胸的两个枪眼均是从远处射过来的子弹造成的贯穿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证明了张灵甫并不是自杀的,而是被解放军击毙的。

并且,按照以往国军自杀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用枪打太阳穴,但张灵甫的头上除了有点皮外擦伤之外,没有任何致命伤,衣服上也没有落下的火药,这也可以确定他不是自杀的。

人民日报在采访陶勇将军的时候,他也表示,张灵甫是绝对不会自杀的,他本来想突围逃走,但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确实该死!

因此,人民日报在1947年发布了纪实报道,文章中明确指出,“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 个美械师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已为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

也就是说,人民日报调查的结果是,张灵甫是被一个战士用缴获的美式武器击毙的,并非自杀而亡。

解开这个疑惑之后,很多人可能就好奇了,张灵甫死亡的具体情况如何,杀死他的战士究竟是谁呢?

目前说法很多,但最权威也最可信的来自于《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一书,说张灵甫是在被俘后打死的。

5月16日18时许,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接到报告,说张灵甫被四纵三十团俘虏,但后来又失踪了,正在调查当中。

但到了第二天,张灵甫的尸体就被抬下山了,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四纵战士冲进了74师师部所在的山洞,俘虏了张灵甫等将领,但在押解途中,六纵队特务团一个战士遇见了张灵甫,他跟国军有仇,于是新账旧仇一起算,突然开枪打死了张灵甫。

后来,陈毅还专门开了个会,对击毙张灵甫的战士提出了批评,但后来并未对其进行任何处罚,也没有对外公布他的名字。

关于这一点,时任六纵政委的江渭清多年之后写下了回忆录,他说如果孟良崮战役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我六纵队特务团活捉了张灵甫,但一个跟他有深仇大恨的干部开枪将其打死了,这真是太遗憾了!

这个说法跟前面一个说法出入不是特别大,都说张灵甫在被俘之后,被一个无名之辈给打死了。

其实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张灵甫是被解放军击毙的,但国军还是公开声称他是自杀而死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挽回颜面,并并以来激励士气罢了。

并且,蒋介石收到的张灵甫的遗书,后来被证实是王耀武伪造的。

原来,张灵甫善书法,笔力劲道,王耀武在济南找了很多人模仿,最终找到了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和科员张同年,他们平时就喜欢临摹张灵甫的书法,王耀武便委托他们代为书写遗书。

经过反复推敲,王耀武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将伪造的两封张灵甫遗书交给了老蒋,就连老蒋都没看出来什么破绽,或许他真的认为张灵甫就是自杀的,遗书也是真的。

至于说王耀武为何伪造张灵甫的遗书,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他们长期是上下级,关系比较亲密,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此捞取政治资本,也为了保存张灵甫的颜面,王耀武便伪造两封遗书。

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张灵甫是自杀的,一个叫做钟子麟的人在写作张灵甫传记的时候,为了寻找张灵甫自杀的直接证据,他就找到了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王玉玲说有一个张灵甫的部下逃出来向她报告,说张灵甫决定如果战败就杀身成仁,还找好了向他开枪的人。

但钟子麟在问王玉玲那个部下叫什么的时候,她又说不记得名字了。

钟子麟觉得不太放心,就又找到一个叫做杨占春的人,自称是张灵甫的随从参谋,他说他带着张灵甫的两封遗书在战役结束后逃回了济南。

这个就更加值得怀疑了,因为张灵甫死亡的那天上午,解放军就已经占领了所有制高点和出口,杨占春又是怎么逃出来的呢?如果他真能够逃出来,张灵甫又为何不逃?

因此,张灵甫自杀一说纯属无中生有,他绝对是被我军击毙的,而杀掉他的那个解放军战士是个无名之辈,只不过关于他的线索一点也没能留下来。

7. 一家人一年平均吃多少斤猪肉?

在解答问题时我们还必须要有一个假设,就是每个家庭的人数。根据1947年7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的数字,平均每户5.34人,所以我们的计算以每户五人为标准。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各阶层月收入和猪肉价格确定每户猪肉消费量。

民国时期各阶层收入

官员是比较有钱的,国务总理月俸为1500 元,各部总长1000 元。省县地方行政官员的俸给也有详细的规定从800元到科员、技士等最低等级的官员的50元。

知识分子群体的收入水平,大学教员收入也很高,参考下图,月收入从600元到50元。

大学薪酬

中小学教员的收入则要少很多。1922 年以前一般为每小时5 角至2 元。1922 年实行学制改革后,初中一般每小时1元至一元2 角5 分,高中一般每小时1 元7 角5 分或2 元。以直隶省(河北省)的小学教员收入为例,据统计,初高等小学教员最多月薪36 元,最少者6 元,平均21 元;初等小学教员月薪最高21 元,最低5 元,平均13 元;乡村小学教员,每月不过四五元而已。

除了教师阶层还有其他知识分子,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白领。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曾对民国初年报界编辑、记者等群体的收入做过系统总结:报馆总理月薪约在300 元左右,总编辑(总主笔)在150 至300 元之间,编辑长约150 元,编辑长之下有要闻编辑、地方新闻编辑和本埠编辑等,均为80 元左右,副刊编辑则在60 元左右。普通访员则在10 至30 元之间;此外,缮译人员50 至80 元,校对、译电人员在20 元左右。

然后还有工人阶级。1920 年5 月1 日,《新青年》推出劳动节纪念号,详细记载了对各地各行业工人的调查情况。一般来说,高级技工每月收入为数十元,工头为20 元左右,而普通工人基本处于日入三四角,月入10 元左右的收入水平。

至于农村,据浙江大学农学院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调查,皋塘、会堡一带的农村,每个农户每年平均支出393. 44 元,其中饮食占62%,穿着占22%,交租占8%,肥料占5%,其他占3%。每个农户花在吃上要240 多元,保守估计,每个农户五口人,每人每月4 元钱,除了粮食而外,几乎没有其他食物。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记载,出身于一个日趋破落的富户家庭,年幼的夏衍住在杭州城外的严家弄,儿时杭州城外难得吃到肉。看来地主家也真没有余粮。旧中国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住在乡下是很难吃到肉的,所以平均起来,全国每户家庭,每年平均吃猪肉的数量应该极低,甚至可能要用两来计算。

城里人每年能吃多少猪肉?

根据1921 年《约翰年刊》的《曹家渡调查》,一个五口之家每月最低消费21.34元(参考表2),必须双职工家庭才能供养这么一家。和农村一样,平均每人每月4 元钱,除了粮食而外,几乎没有其他食物,一年难得吃一次肉。一般底层民众的家庭收入不高,仅能维持温饱生活,难有结余。

五口之家消费组成

按照收入来看,高级技工、中学教师、报社编辑、记者以及一些政府科员等人群可以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这些人有成为肉食者鄙的潜质,但也不可能天天吃猪肉,这个还需要看猪肉的价格和社会是否安定。

北上广也没有多少人吃得起肉

即便是大城市如北上广,猪肉也不是一般人饭桌的首选。

民国十四年北京的除了中产阶级的官员,老师技工们,普通市民家庭月收入15元,汽车司机20元,纺织女工16元,人力车夫旺季15元。让二师兄感觉高兴的是,按表2的支出分配比例,1元虽然可买8斤猪肉,普通家庭还是很难吃得起猪肉。

二师兄

而上海则是猪的乐园,民国时期上海,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资不过20多元,工龄长、技术好的每月可得40 — 5 0元,至于小工和临时工,从八九元—十一二元不等。陈明远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搜集,梳理出民国初年上海地区猪肉每斤平均1 角2 分至1 角3 分钱,1 银元可以买8 斤猪肉,价格虽然和北京一样,但部分人的工资更低,吃得起猪肉的人更少。

不过猪的天堂其实在广东。以民国二十年为例,广州市政府各局的第一科科长月薪在50 — 70元之间,普通的二等科员月薪在20—30元之间,等级最低的收发员月薪在16元上下。公办学校教师的收入则稍高于普通公务员,最低级教员每月30元工资,最高级教员每月125元工资。虽然高薪阶层比北上高薪,但是猪肉的绝对价格则比北上贵。民国元年,广州每斤猪肉平均售价是0.28元,一元只能买不到四斤猪肉。相对而言羊肉每斤0.25元,牛肉每斤0. 15元。牛羊肉比猪肉还便宜,可以肯定大家吃牛羊肉的概率比较多,广州确实是二师兄的福地。

参考资料:

张庆军. 民国时期都市人口结构分析[J]. 民国档案, 1992(1):130-137.

陈明远. 二三十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平[J]. 百姓, 2003(12).

陈晓慧. 100元人民币回到过去[J]. 青年博览, 2012(1):39-39.

何宏. 民国时期杭州人的餐桌[J]. 美食研究, 2013, 30(2):12-16.

肖第. 民国时期京沪粤的工资和物价[J]. 上海商业, 2013(9):60-61.

杨兴隆. 民国初期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J].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5(3):106-115.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2)
错撩 小说(错撩原著小说中有易杨吗)
上一篇 2024年06月29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6月29日

相关推荐

  • 极致占有(我老公占有欲特别强)

    每个男人对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是有占有欲的,因为他要贴标签,说明这个女人是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要打她的主意。占有欲看起来是好事,至少能证明对方是足够爱她的,可是一旦把占有欲发挥到了极致,势必就会“物极必反”,占有欲就是破坏两个人感情的罪魁祸首。占有...

    2023年11月29日
  • 修仙从捡漏开始(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

    老话讲得好,“嫩姜没有老姜辣”,作为孙子的万历皇帝怎么比得过作为爷爷的嘉奖皇帝呢?能力就更可想而知了?完全没有可比性,完全是吊打。...

    2023年12月20日
  • 《STB超级教师》让人欲罢不能的教育热血剧!乐视视频0元看!

    有没有一部电视剧让你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想重刷一遍又一遍?最近,我迷上了一部叫做《STB超级教师》的网络剧,真的是太燃了!《STB超级教师》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网络剧,由雷牧主演。这部剧集将视线聚焦于教育事业,深入挖掘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塑...

    2023年12月28日
  • 男孩玩网游充值近8万元 腾讯称证据不足暂未退款

    用父母的账号登录,反复充值数十次,退款审核取证难熊孩子大量氪金、家长退款维权不易的消费乱象今年以来层出不穷。据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邓先生是福建人,在沙坪坝区开了一家馄饨店,几年下来,两口子辛辛苦苦攒了一点钱。但是前不久,邓先生突然发现了一条...

    2024年02月09日
  • 仲景逍遥丸(仲景宛西制药是正规厂家吗)

    仲景宛西制药,全称“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8年,2003年3月份完成股份制改造,是一家地处医圣张仲景故里的大型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拥有“月月舒”、“仲...

    2024年02月2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