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帝皇诀(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1. 九龙帝皇诀,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雍正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也就是说,在雍正时期开始,大清便已经没有明确册立“太子”了,储君是谁,全靠皇帝自己决定,也只有等皇帝自己驾崩后,这个人选才会公开。

既然没有明确的太子,那么就没有明争的基础,当然皇子们依然还是会“斗”,但跟康熙九子夺嫡肯定是大有不同。

所以乾隆在位时期,他的儿子们没有因为“夺嫡”而大战,就是这个秘密立储制度带来的好处。

要说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乃是古代皇帝历史上的两个“标杆”。

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

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在位六十年,实际掌权六十四年,比康熙的辉煌还多四年。

不过他们爷孙二人看似在位时间相差不多,却有一个因素让他们二人和“儿子”的关系截然不同,那就是“岁月”。

康熙在位时间是长,但是康熙终年69岁,而乾隆却是89岁,康熙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位十七年了,同样的年龄,乾隆才刚登基,所以因为年龄的不同,他们的儿子的命运也不同。

乾隆确实是中国古代掌权最久的皇帝,但乾隆这个做父亲的很无奈,他当了几十年皇帝,把大部分儿子都熬死了,在他在位的后期,还在世的儿子就只剩四个,年轻一点、综合能力强一点的也就只剩嘉庆一个了。

而乾隆的寿命绵长就算了,他的儿子,却只有康熙的一半。

若是不计算那些未命名便早夭的儿子,康熙一生有“三十五个皇子”,这个数量可谓是非常多了,乾隆一生则是只有“十四个皇子”,通过年龄和儿子数量的比较,这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不得不说,做谁的儿子都得倒霉,做康熙的儿子得和兄弟“争斗”夺嫡,做乾隆的儿子更惨,首先你得“活”得过他。

九子夺嫡的必然性,康熙也只是历史的执行者。

关于九子夺嫡,历史上有很多声音乃是指向康熙的“残忍”,因为九子夺嫡的源头,就是康熙公开废太子,然后又引导诸子争夺太子之位引发的一场“家庭灾难”,所谓九子夺嫡,看似只是几个皇子在斗法,可实际上牵动的影响乃是一整个皇朝的大半,是一场很恶劣的权力斗争。

可无奈的事实是,这种权力斗争,他并非是康熙这一位皇帝独有的,其实自古以来,这种“皇帝”和“储君”之间的矛盾就不少,而康熙也只是顺应着他的现状,引动了儿子们之间的“内耗”,目的是为了保全自己。

例如汉武帝时期,他和太子“刘据”的矛盾,都是因为汉武帝太过长寿、在位时间太长引起的。

例如唐高祖时期,他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就是因为能力差异引起的,最后李世民则是以“玄武门之变”一次性解决了“夺嫡”以及“皇位”问题,是这种矛盾之中为数不多的胜利者。

再例如唐玄宗时期,他和第一任太子李瑛、第二任太子李亨的矛盾,也都是因为唐玄宗寿命太长引起的,所以后来李瑛被唐玄宗处死,李亨也在安史之乱中趁机夺位登基。

所以从康熙的“前辈”们的经历来看,皇帝跟储君,本质上就是一对常态的矛盾,父子和谐永远是少数的,像朱元璋和朱标那样的关系,简直是罕有。

而皇帝和储君的矛盾,核心之处说起来也不复杂,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皇帝命太长,太子等不急,皇帝不想让位,只能让儿子们厮杀内耗”。

意思也就是“转移矛盾”。

除开李世民这种独特的“能力矛盾”(指李渊的能力不如李世民)外,绝大部分皇帝和太子面临的都是“寿命矛盾”,康熙也属于后者。

作为康熙的嫡子,胤礽一出生就被康熙百般宠爱,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立为太子了,年轻的康熙对太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胤礽所用所学所享、都是最顶级的资源,康熙这样子去做,就是为了培养出一个比他更优秀的储君。

可是康熙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儿子太优秀了,开始“等不及”了,那该怎么办?

事实上康熙也有可能不是没想到,他只是从没对自己的寿命有过那么大的自信,因为康熙自己得过天花,他难免会觉得自身会有点“暗伤”,等到太子胤礽彻底成才的时机,他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如此一来,便可无缝衔接。

但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当康熙在位快五十年的时候,胤礽慌了。

皇帝把太子熬死的事情,古代又不是没有过,唐玄宗就把自己很多儿子熬死了,所以胤礽自己不想成为这个倒霉的太子,于是他开始和康熙有了矛盾,这种矛盾是源自于胤礽的不安,也是来自于康熙对他倾心培养多年的能力带来的底气。

说白了,康熙自己“养子成患”了。

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和胤礽的矛盾白热化阶段,康熙果断引动“诸子之战”,因为在此之前,大阿哥、八阿哥等人都已经受到了康熙的“暗示”,他们是知道康熙的想法的,而且也愿意进入这个阳谋。

整个九子夺嫡中,最痛苦的莫过于胤礽了,因为他本身是无辜的,只是命运把他推到这一个地步了,要知道,他当了几十年太子了,而且都已经监过国了,他已经具备一定的威信和身为皇帝的“业务水平”了,可正是因为这样的他,让康熙不放心。

康熙唯恐胤礽趁着他午睡都发动造反,只是这种事情也只是假设,而康熙更不可能提前禅让皇位,既然如此,那就让他这个爱子“渡劫”吧。

于是大阿哥、八阿哥都想尽办法把这个前太子打入尘埃,只要胤礽不翻身,未来就是他们的。

其实整一个九子夺嫡,康熙操控的过程是非常潦草而且目的明确的。

潦草在于康熙在十数年的时间里,根本没有给出什么合理的“储君”标准,这导致他的儿子们自相残杀。

目的明确则是体现在康熙先后打压了有能力、威望的大阿哥、八阿哥,说白了,康熙就是跑来“钓鱼执法”的,他根本就不是选嫡,他是将这些有野心有能力的皇子给“诱导”出来,然后给自己消除隐患。

所以最后才有了雍正登基那般的匆忙,雍正登基早期的麻烦,可以说全是康熙留下的烂摊子。

雍正的“太子”新模式:秘密立储制度。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在他去世之前,他没有给出朝堂任何暗示,没有公布他心中最满意的人选是雍正,所以康熙的“传位遗诏”,让雍正吃尽苦头。

别看雍正迅速登基了,好像局面就掌控住了,事实上雍正前两年的皇位十分不稳,“八爷党”众人压根不买康熙的账,对雍正百般刁难,后来雍正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受了很多侮辱才解决了这些隐患。

于是雍正自己一开始想明白了,以后这种“夺嫡”的事情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想解决这种赤裸裸的夺嫡局面,操作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不公开立储,这也就是“秘密立储”制度。

要知道九子夺嫡的表现是什么?

是诸皇子明争暗斗,夺得太子之位,这种公开的身份,就像是大海鲨鱼群头顶上的鲜血,让鲨鱼疯狂,所以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干脆就把这个太子“藏起来”,最好是连“太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太子。

所以雍正一开始就把乾隆的名字写在了“诏书”里,然后把这份传位诏书放到了“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这等于是告诉众人,储君我已经选好了,你们可以猜是谁,但别问我,只有等我驾崩了,这份诏书才会彻底真相大白。

如此一来,各位皇子们就不争了,因为雍正选的人都已经确定了,有能力的就会觉得,雍正的这份诏书上面写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自己,那既然有可能是自己,那么还争什么争,而那些没什么能力的,有自知之明的皇子也根本不会觉得是自己,他们更不会被卷入“夺嫡”的大战中。

所以雍正是很洞悉人性的,也是他这一招,让他的二哥胤礽成为大清史上最后一个被公开确立的“太子”,这是一场储君制度的改革。

乾隆:儿子太少而且命不长,根本没有父子矛盾。

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不是雍正专属的,这是雍正真的拿来当作“传世制度”来用的,所以他的继位者乾隆,也同样使用了这个制度。

乾隆登基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了,此时的乾隆有了三个儿子了,分别是庶长子永璜、嫡长子永琏、三子永璋,而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很像,他一开始也是对嫡长子钟爱有加,所以乾隆第一个“秘密立储”的人选,就是嫡长子永琏。

可好景不长,永琏还没长大就早逝了,这件事给乾隆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嫡长子去世后,乾隆没有再立储的意思,他心里还是想着和皇后继续生出嫡子,继续立为储君,而在乾隆和皇后富察氏熬过了长子早逝的痛苦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诞生,那就是永琮。

永琮一出生,乾隆又动起了立储的心思,刚准备把传位诏书写好,谁知道永琮又早夭了,永琮的早夭间接导致了富察氏皇后的驾崩,而乾隆也心灰意冷了。

而乾隆的寿命长得可怕,但是他的皇子们却命运多舛。

乾隆一生有十四个命名的皇子,真正成功活过三十岁的却没几个,而一旦活不到50岁,那就意味着,他们根本“活不过”乾隆,更别说被乾隆立为储君了。

乾隆没超过十岁的儿子:永琏、永琮、永璟、永璐。

乾隆没超过三十岁的儿子:永璜、永璋、永琪、永璂。

乾隆没超过五十岁的儿子:永珹、永瑢。

上述的十位乾隆皇子,都是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去世的时候,看到的还是一个满面红光的乾隆,可见内心的郁闷是不少的,而其中“永璜”和“永琪”乃是乾隆在嫡子接连夭折后,曾想过“秘密立储”的人选,但可惜的是,这两人都早逝,二十岁出头就去世了,这让乾隆很无奈。

跟康熙的儿子比,乾隆的儿子很明显出现了一种“断层”。

比如康熙的大阿哥、废太子,他们都活了三十多岁了,而且他们贯穿了康熙朝的前后,人脉资源把控很到位,但是乾隆呢,他那些靠前的儿子都早夭了,后来出生的儿子都处在乾隆的巅峰时期,被乾隆的“强势”笼罩着。

所以乾隆后期,他能立的儿子就只有四个了,乾隆根本不是怕孩子夺嫡打架,他很怕没孩子可以立,一个皇帝一生有十几个皇子,看似是不少,但问题是要看看这皇帝是谁,如果是乾隆皇帝这种活到快九十岁的人,十几个儿子,那其实真不算多。

乾隆二十五年,嘉庆出生,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已经等不及了,率先把这个安全长大,且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儿子秘密立储,其实比嘉庆优秀的皇子不是没有,但他们都已经去世了。

当然啦,在乾隆一朝,秘密立储制度还是有用的,毕竟和嘉庆并列的还有三位皇子,一旦乾隆公开立储,也难免会形成“四子夺嫡”的局面,同样非常奇怪的是,乾隆晚年还剩下的这四个儿子中,反而都算长寿,跟他们之前的兄弟十分不同。

因此,乾隆一朝没有“夺嫡”现象的发生,这跟大清的储君制度、乾隆和儿子寿命的特殊反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跟康熙相比,这不仅是制度上的差异,也有客观事实特殊的差异。

结语:

从嘉庆的角度来讲,他不仅做皇子时不敢和乾隆有矛盾,就算登基做皇帝了,他都还是要被乾隆管得服服帖帖的,嘉庆也是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儿子皇帝”,就算当了皇帝,每天都还要去给乾隆跪安,接受乾隆教导,放在康熙身上,这根本做不到,随时都会玩脱了。

而乾隆之所以能够稳坐太上皇帝,这跟他强大的皇权掌控力有关,这也是十分客观的一个因素,康熙的皇权确实不如乾隆掌握得深,假如康熙有这种权力掌控度,那么也不至于担心被几个儿子造反了。

最后,对于乾隆来说,他的一生其实最大的矛盾是自己,他不能说不疼爱儿子,只是看着孩子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也渐渐灰心了,一直陪着他的,只有皇权,这也是为什么他都宁愿禅让皇位了,却不肯把权力给嘉庆的原因,所以乾隆的长寿,也并不是让他自满的一个事情,只能说人到了他这个层次,很多无奈也只是无声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九龙帝皇诀(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2. 请问收藏大家会把古董精品和重器放在头条上展示吗?

金藏寄喻回答题主的提问:

会的!为什么不能展示?有人说你不怕有人仿制吗?我说不怕!以前信息不流通,都有人仿制,现在照像机就在手机上,你怎么照、仿都行,但你能仿出藏品器物本身的气质和神韵吗?答案是万万不能的!2012年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拍卖价2.4亿(包括佣金),其价值比是2吨多的黄金!请问这个当时的天价大罐,谁亲眼见过了,谁亲手摸过了?后来市面上出现的千千万万个“鬼谷子下山大罐”是怎么来的你懂吗?总之仿的还在仿,假的一直假,自古至今,这是潮流谁也挡不住!但别忘了,器物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所留下的痕迹或当时有别于同类行的模仿所做出的“暗记”,有谁知道?所以说收藏这门学问是很深的,必须要用“心”来学!想用仿品来一夜暴富门都没有,告诉各位2012年所拍卖的“鬼谷子下山大罐”是个假的,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小学课文里有“皇帝的新衣”这一课,其实我们都是看皇帝穿着新衣裳的人!

金藏寄喻今天再次展现《雍正青花九龙纹梅瓶》!(请用手点开图片,九条龙就槢槢如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它翻江倒海在“海水江崖”之中!也反映出雍正皇帝不得了,是一个

了不起的政治铁腕大帝!

3. 九龙壁屏风来历?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汉族建筑物大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俗称照墙、照壁。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成。门内为“隐”、门外为“避”,以后就惯称影壁。中国的龙壁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九龙壁等多种形式。这几种形式以九龙壁最为尊贵,在古代被建造在皇帝、王后以及王公的宫殿正门的地方,在寺院里面也经常可以看到九龙壁。

九龙壁主要使用琉璃、彩绘、砖雕等材质制作完成,整体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几种里面尤其数琉璃制作的九龙壁最为有气势,色彩也更加艳丽,是中国影壁、照壁建筑艺术的一大发展。

4. 八爷胤禩到底是被谁推倒的?

胤禩是被雍正皇帝推倒的。在九龙夺嫡的历史故事中,胤禩以其聪明才智和宽厚仁慈得到了众人的拥戴,但也因此引来了其他兄弟的嫉妒和打压。在雍正皇帝即位后,胤禩被削爵、革职、抄家,并被迁到青海去居住。后因胤禩在人前没给他这个新君一点儿面子,就下令胤禩自裁。

5. 九龙八凤什么意思?

九龙八凤,我个人认为:龙与几又是指男与女,如龙几又胎,九龙八凤意思是九男八女。龙是皇帝,凤是妃子,九龙指的是男子皇帝。八凤就是妃子女人!

6. 九龙拉棺不是小说是什么意思?

传说九龙拉棺棺材里是玉皇大帝,是由九条五爪短命龙拉着棺材,代表对一个人的执念,执念可毁天灭地,纵使埋葬整个纪元也无法埋葬这份执念,一龙湖天引风雨,二龙双江虎不侵,三龙一息可破沉,四龙江海再无尊,五龙闹世人皇现,六龙天君不敢言,七龙一怒毁九山,八龙破天神不拦,九龙出世天下乱,天神不拦佛不拦,若引九龙抬青棺,需以引来万人命,不是诸侯将皇帝,谁敢言引九龙棺。

7. 红楼梦贾家被抄家后?

贾兰是贾府的嫡重孙,他的身份是尊贵的,但是他少年时代也是不幸的。

贾兰的父亲二十岁就死了,母亲年轻守寡,心如枯槁,她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

贾兰的童年也没什么快乐可言。李纨的稻香村毫无乐趣,丫头都抱怨李纨不让玩笑游戏,更别提贾兰了。

李纨在府中一直就是一位老好人,大观园中李纨是一个早早的就失去了丈夫的人可怜女人,在封建社会家里面没了丈夫就相当于是没有了靠山,在婆家的地位自然是比不得其他媳妇们的,再加上她还很辛苦的带着一个孩子,所有的一切吃穿用度都得靠着婆家,换作谁都会小心翼翼的生活。

在贾府她是荣国府里嫡长孙媳,本来贾府的管家应该是她,但因为她没有了丈夫,就眼睁睁的看着管家的大权落到能说会道的王熙凤手上。

再说府上女子虽多,但都是些没有嫁人的。

院子里的年轻姑娘们在一起玩,她们都有自己的玩伴,她们都有共同的活动与话题,而李纨却经常找不到感觉,毕竟自己是一个寡妇,很多规矩寡妇是需要避嫌的,自从丈夫去世后,她的世界就没有光彩,没有笑容。

李纨只有一个愿望,郡就是把她唯一的儿子培养成才。

外面嬉戏的孩子里看不到贾兰,他也没有玩伴,李纨教育贾兰的方法,绝不是贾家那种半吊子,而是严格规矩。

贾兰从来不参与大观园的玩乐聚会,在诗文上不如科举学问(贾政语),都与李纨的教育方式有关。

贾宝玉十几岁了,四书还背不全。林黛玉五岁就已经熟读了,贾兰肯定也是这样。贾兰和宝玉一起进京赶考,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最后李纨也因为儿子过上了好日子,而且晚年诰命加身。

贾府还有一个贾菌。

贾菌是荣国府嫡派重孙,可能是贾母小叔子的重孙子。母亲娄氏,父亲去世早没留下姓名。这对孤儿寡妇要比贾兰李纨母子更艰难。

虽然家境不至于穷,可也远远比不得贾兰这荣国府重长子。尤其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从小耳濡目染的家教对贾兰帮助甚大。贾菌母亲娄氏出身无论如何比不得李纨,不能依靠母家,只能凭自己努力,贾菌的成功比起贾兰更难数倍。

贾母元宵节请客,除了宁荣二府直系,就只有贾菌母亲娄氏带着贾菌过来。这说明贾菌母子与荣国府走得近,贾菌母亲娄氏与贾母关系亲近,贾菌母亲娄氏很会来事,也会巴结权贵。

因为家里都是孤儿寡母的,所以两个孩子关系也好,二人读书时同坐一张桌子,但是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

贾兰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在贾府也是小心的生活着,从不惹事生非,贾兰也是个省事的。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

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座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

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终是身小力薄,却抡不到那里,刚到宝玉秦钟桌案上就落了下来,只听“哗啷啷”一声,砸在桌上,书本纸片等至于笔砚之物撒了一桌,又把宝玉的一碗茶也砸得碗碎茶流。贾菌便跳出来,要揪打那一个飞砚的。

在《红楼梦》有这样一句话: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旁有批注:贾兰、贾菌一干人。

这说明贾菌和贾兰一样,将来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功名前程。贾菌更加豪爽大度,侠肝义胆。这对于一个寡母抚养长大的孩子来说,有一个健康的,正能量的心态,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可贵的。

因此在红楼梦被抄家后,除了贾兰,另一个有出息的人就是贾菌。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8)
临死前,董卓大喊6字被后世耻笑千年,如今
上一篇 2023年12月17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3年12月17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