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新贵全文阅读(刘备关羽张飞参加众诸侯会盟伐董卓被拒之门外)

1. 官场新贵全文阅读,刘备关羽张飞参加众诸侯会盟伐董卓被拒之门外?

想当初我赴王司徒寿宴的时候,也是因为名位太低而被拒之门外,想不到今天这三位壮士和我同此遭遇

曹操接着说道“在我刺董之前和他们一样,也是无名之辈,你又怎么知道今天的无名之辈。来日不会名震天下呢?假如有一天,他们真的名震天下了,你又会不会为今天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及呢?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三结义”后带着自己组建的乡勇参加了镇压黄巾军起义建立了战功,三次封县级官职,都因为没有靠山受到上级的压榨,而不满弃官走人。后来董卓专权祸乱后宫,引起天下诸侯愤怒,以袁绍为首汇集十八路诸侯招讨董卓。刘备听说后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会盟。走到大营门前被守门小校揽下,因为三人没有名望且没有袁绍的请帖,小校拒绝三人入营,并且当面侮辱了刘备三人说:“城关之内都是群英聚义,没有你们的座位”,要赶他们走。张飞实在看不下去,愤怒之下打了狗眼看人低的小校。继而双方剑拔弩张嚷着要拿下三人。正在此时,被也是前来会盟的曹操碰见,曹操说了一番话:“唉,想当初我赴王司徒寿宴的时候,也是因为名位太低而被拒之门外,想不到今天三位壮士与我同此遭遇啊”!刘备赶忙上前有礼,敢问足下是,曹操回答:骁骑校尉曹操。刘备马上说:“你就是刺杀董卓的曹孟德吗?。”曹操谦虚说:“曹某未曾建功。”刘备说:“孟德兄刺贼义举,已经名扬海内,刘备深感敬佩。”曹操转而问守门小校说:“这位将军,你即没听说这三位壮士大名,那么你听水郭我曹操吗?”小校说:“曹公大名如雷贯耳!”曹操有问:“在我刺董这前,也和他们一样也是无名之辈,你又怎么知道今天的无名之辈,来人日会不会名震天下呢?假如有一天,他们真的名震天下了,你又会不会为今天的所作所为而追悔莫及泥?”小校马上点头哈腰说:“曹公说的是,曹公谁的是。”曹操回头招呼刘备说:“三位随我入关吧。”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人的名气有多重要啊!在论资排辈的官场上,没有名分是不被看好的,刘备没有收到袁绍的请帖,说明刘备在当时战功和地位偏低,没有名气。而与袁绍会盟的诸侯个个都是手握重兵,雄据一方的军阀。像刘备三兄弟在军阀眼里不屑一顾。

曹操之所以后来成为三国的霸主,说明曹操有眼光,他知道尊重人,不歧视无名之辈,他懂得发展论,用自己的遭遇来理解眼前的刘备三人被歧视,相信有朝一日人们麾像自己一样,因为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名扬四海。而告诫那些有眼无珠的小人,你们将来会为今天的傲慢无礼的行为而后悔莫及。

刘备进入袁绍聚义厅,袁绍非常蔑视刘备问:“你此行有何目的?”刘备回答:“闻袁本初传书海内,聚义讨賊。在下是赖会盟的。”袁绍接着问:“你有多少人马?”刘备回答:“连我在内三人三骑,二弟关羽为马弓手,三弟张飞为步弓手,我兄弟三人义同生死,荣誉与共。”这些诸侯们听话嘲笑刘备:“我十八路诸侯一年兵最少的也有一万五千,你们区区三人,也好意思与我们同盟?”刘备回答:“救国兴亡,忠义为先,岂在人多。”后来袁绍说刘备:“既然是皇族后裔,那就看座吧。”刘备谢过袁绍,而袁绍却让手下搬来了一个草墩子让刘备坐下,关羽和张飞气不惯,就要发泄,刘备示意他们这些不所谓,走上前去在一旁坐下。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袁绍和曹操的道德水平和心胸开阔程度高下立见。所以傲慢的袁绍官渡之战一败涂地,势力弱小的曹操从此走上了霸主之路。

在说刘备忍辱负重,不与座位争高低,忍得一时之辱,也为在会盟中争得一席位置。

后来在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望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是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刘备三兄弟知耻而后勇,后来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一战成名。而后刘备三人逐步走上东汉末年三国争霸的道理,最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成为蜀汉的霸主。这正应验了曹操那预言:无名之辈,名震天下。

官场新贵全文阅读(刘备关羽张飞参加众诸侯会盟伐董卓被拒之门外)

2. 在处置曹操的继子何晏时?

司马懿对待政敌,手段向来非常残忍,毫不留情,动不动就灭人家三族,搞得对手连个祭祀的人也不留。对于何晏的手段不但残忍而且做法非常腹黑,堪称前无古人。

我们一起自己的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何晏是何许人也?

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当然有人也说不是的,说是何进的弟弟何苗的孙子,不管怎么算,还是他们何家的孙子。

何晏的父亲死的早,何晏和母亲尹氏流落到兖州,被刚好在兖州立业的曹操看上了,于是乎,曹操就收纳了尹氏,顺便也将何晏也纳入,一起抚养。

曹操很喜欢这个长相漂亮的何晏,在待遇上,除了政治地位外,其他方面和亲生儿子完全无异,该有的何晏一点也不落下。

何晏这人也很有骨气,性格比较独特,大体上脸皮比较厚,不太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比如经常穿和世子一样的衣服。这让曹丕非常不爽,于是从来不喊何晏的名字,而是叫他“假子”。何晏呢,也不在乎,实在过头了,就摊摊双臂,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何晏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涂脂抹粉,大体上就是正经的事情不做,整天吹牛,说一些惊世骇俗的话,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从而与当时的人格格不入,进而掀起了一股浮夸风,这让当朝的皇帝如曹丕以及曹睿等人很不喜欢。

没有经世之才,只会浮夸而且言行举止不合治世之道,不为皇帝喜欢,因此一直被闲置不用。

等到曹爽执政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何晏这样的浮夸之士被提拔上来,被委任为吏部尚书、侍中,掌控者朝廷内外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一时间权倾朝野。

其次,司马懿是如何处置他的对手?

在朝廷内外,司马懿的对手很多,比如蜀汉,东吴以及那个搞独立的公孙渊。对于蜀汉和东吴两个外敌,司马懿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来对付,毕竟对手太过于强大,一时间无可奈何,只能以拖待变。

对于能够搞定的对手如公孙渊这样的人,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手段之狠辣确实少见。在击败公孙渊,占领其都城之后,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根据《三国志》公孙渊传记载:

城破,斩相国以下首级以千数,传渊首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悉平。

从这个记载看来,死的人好像不多,也就是以千计数吧。这个是陈寿给司马家留面子,不敢写太多而已。

另外一本历史书《晋书》大概就不那么客气了: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这个记载不但给予了确定的数字,达七千余人,而且还给与了年龄上的说明,并且不但杀人了,还做了景观以震慑对手。

《资治通鉴》采用了《晋书》的说法,只是说法更加精炼:

懿既入城,诛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馀人,筑为京观。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懿不但破城杀敌,还将做了景观。

这个是在对待外敌上,在对待内敌上,司马懿的手段一点也不多让,比如对待王凌反叛的事情上,也是很有辛辣之风。

根据《三国志》王凌传记载:

宣王遂至寿春。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於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

人死了,不但要把人的尸体挖出来暴尸三日,还要“亲土埋之”,也就是不穿衣服埋在土里;对于活着的人更是一律夷三族以儆效尤。

司马懿在对待对手上,是不会给予对手一点喘息的机会,更不会让对手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继承了乃父的作风,将夷三族发挥到极致,最后终于夺取了曹魏的江上,据为己有。

再次,司马懿为何那么痛恨何晏?

除了对对手有天然的憎恶之外,司马懿对于何晏确实痛恨到骨髓了,而何晏也确实做了一些让司马懿非常不快的事情,这些事情让心狠手辣的司马懿对于他的处置是加了码的。

第一,何晏伙同他人共同推举曹爽,让皇帝曹芳发布诏书将司马懿改为太傅,表面尊崇,实际剥夺了权力,将他排除在权力中心。这让热心于权力的司马懿恨死了何晏。

第二,何晏在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大肆提拔同党,将大量的士族人士降职或者调职,从而引发普遍不满。这让司马懿感同身受,加深了对对何晏的痛恨。

第三,囚禁郭太后。司马懿作为朝廷重臣,一直都非常尊崇居住永宁宫的郭太后,可是何晏上台后,撺掇曹爽将郭太后移居永宁宫,实际上囚禁起来了,同时剥夺了她参与政事的权利,切断了和司马懿之间的联系。这让司马懿几乎断绝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因此更加痛恨何晏。

以上三个措施导致司马懿无法在朝中安心任职,即使勉强呆下去,也只是成为曹爽一党的傀儡而已,为了避免成为他们的靶子,免遭危险,司马懿于是称病,选择以退为进,退到幕后寻求机会。

在司马懿看来,以曹爽的智商和能力,是无法做到大权独揽,排斥他人,反而是在何晏这样的人的协助之下,这才导致众多类似司马懿这样的人不得不离开权力核心,这个账当然要算在何晏的头上,因此在报复的时候,必须罪加一等。

最后,司马懿是如何残忍的对待何晏?

在对待曹爽一党的态度上,其手段不太一样,而对于其中的何晏可谓腹黑至极。

高平陵政变发生之后, 司马懿并没有立即亲自上马将曹爽一党全部抓起来,而是耍起了手段。他首先利用何晏急切想投降免于难的想法,让他来审理这个案件。

何晏见有机会投降,于是非常卖力的替司马懿来做成这个案件,于是曹爽、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七家七姓均被投入大牢,罪名也安好了,案子也被办成了铁案,没有什么翻案的机会。

当何晏满心欢喜的将案卷交给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沉默的看完案卷,轻轻的说道:“不对呀。”

何晏有些心悸,问道:“太傅,哪里不对?”

司马懿看着跳跃的火焰,说道:“数量不对。”

何晏有些迷惑,将案卷拿回,再仔细的看了一遍,说道:“数目没有什么不对呀,太傅,请明示。”

司马懿转头,盯着何晏说道:“家数不对,只有七家?不是八家吗?”

何晏惊了一惊,颤声说道:“难道还包括我吗?”

司马懿点头说道:“你说得对,你觉得你还可以活吗?你不随着这七家一起去,你怎么有脸面看世人的脸色?”

何晏的脸色更加惨白,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太傅不会放过我,只是心里一直都有些恋想罢了。”

司马懿瞥了他一样,说道:“你安心的和他们一起去吧,你的那些姬妾,我会让她们都陪着你,不会让你再寂寞。”

何晏笑了笑,脸色更加惨白。

左右的人会意,上前给何晏戴上了套架,头也不回的走了。

司马懿轻轻的叹了口气,对旁边的司马师说道:“我们司马家蛰伏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出头了。”

司马师会意的笑了笑,说道:“是的,父亲。”

何晏在办理完其他七家之后,自己也一同被投入了大牢。

公元249年正月初十,即是政变后第四天,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以及张当共计八家被灭三族。

企图做污点证人的何晏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却替司马懿担下了千古骂名,可悲可叹。

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对待政敌上,手段残忍,而且异常的腹黑,不到最后,连底牌也不给对方看,等看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3. 知否中康姨妈为什么生活不好?

知否中康家姨母生活不好的理由如下:

一方面,王家最疼爱康姨母的两个人——王老太爷已经去世,而同时王老夫人的权利又不能够一手遮天,不能够在康姨母已经被抓住把柄的情况下完全保护她。

另一方面,因为这个时候的王老太爷去世多年,虽然余威尚在,但也不能保佑王家子弟步步高升,所以这个时候的王家其实是在一个没落的状态。康姨母已经出嫁多年,因为性格跋扈,生活也不如意,作为掌权人的王老爷和王夫人为她收拾了太多次的烂摊子,原本的情分早已消耗殆尽。而这个时候康姨母不自量力,与作为新贵的顾廷烨作对,无疑是给本就在官场上难以高升的王老爷又重重一击。而王夫人作为嫂子,本就不怎么喜欢康姨母,两人都不愿帮忙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人能够护住康姨母。

以上就是知否康家姨母为什么被王家抛弃的原因。

4. 中国历史上最能炫富的人石崇?

石崇炫富斗富,真正是“视金钱如粪土”,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最荒唐可恶的是,他炫富斗富居然到了随意杀人取乐的地步,这种种行为,在历史上成了一个非常坏的榜样,我们应该痛加贬斥。

据《耕桑偶记》记载,有一次,晋武帝穿着用进贡的火浣布做成的衣服,去到石崇家里。石崇接见时,故意让家里的奴仆都穿上用火浣布做成的衣服,自己却身穿普通的衣服接见晋武帝。

如此作贱皇帝陛下,真是亘古未闻,虽然晋武帝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是石崇如此对待一个皇帝,恐怕有性命之忧。

大诗人杨万里曾经写道:“向来家住金谷园,珊瑚四尺蜡作薪”,这里面的故事,说的就是石崇的奢华生活。

金谷酒数:西晋石崇在金谷园与宾客宴饮的时候,要宾客当筵赋诗,不能成者,罚酒三杯。

石崇斗富,应该说把古代土豪能想到的花样用尽了。古代虽然没有名牌奢侈品的概念,但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土豪们,仍然想方设法地炫耀财富,豪奢挥霍。

说到底,这些财富,一分一厘,都是民脂民膏,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这些土豪却真正做到了“视金钱如粪土”,挥霍无度不说,还仗势欺人,不拿老百姓当人,视百姓的性命如草芥。

这种历史上的坏人、罪人,实际上是流氓渣子一类,可偏偏这种人掌控了国家民族的财富之源。我们经常看到心灵鸡汤教育我们要“视金钱如粪土”,可惜这句话只有这种坏人才能够真正做到,这不得不说是天大的讽刺。

王恺、石崇斗富。

这两个一个是王公大臣,一个是皇亲国戚,两人斗富,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石崇听说王恺家里洗锅用麦芽糖水,于是以不甘人后的姿态,命令自家厨房烧饭用蜡烛当柴火烧。眼见对方如此打脸,王恺也不是饶爷爷的孙子,为了挣回脸面,他在自家门前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石崇自然又不服气,他又用比紫丝更名贵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这里斗富的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是这种作风真的是令人作呕。

如此攀比,皇帝知道后,非但不加斥责,还火上浇油,添油加醋。据说晋武帝看到舅父比不过石崇,就赐给王恺一株珍贵的珊瑚树,高三尺多。不料石崇看了一眼就把它打得粉碎,并马上叫左右的下人搬出家藏的许多珊瑚树,仅差不多一样高的就有六七株之多。

要说,如果他们只是奢侈低俗互相攀比,倒也没有什么,老百姓是“兴也苦,亡也苦”,只要保住小命,还能有啥奢求呢?

可是,这种贵族土豪,不仅要斗富,还有伤及无辜,杀人性命取乐,丧尽天良丧失人性,真真是皇皇上天,毫无法眼。

据记载,王恺同客人喝酒时要美女在席旁吹笛,如果吹得稍失音韵,就把美女杀掉。石崇用美女劝客饮酒,如果客人喝得不高兴,或喝得不多,就杀美女。

上梁不正下梁歪。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便心满意足,自以为天下无敌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他纵情声色犬马,毫不关心国家治理,只是沉醉在享乐里。

这位帝国最高统治者晋武帝,自己就是一个荒淫无耻挥霍无度的家伙!据说王公大臣的子女不经过他的挑选,就不能擅自嫁人,只有他挑剩下的,才能够随意出嫁。

西晋上自皇帝,下至所有官僚贵族,都十分贪财,晋武帝就公开卖官营利。司徒王戎,贪污勒索,积财无数,田园遍天下。如此富有,可是改不了抠门的毛病,每天晚上,还亲自和老婆在灯下拿着筹码算账,分毫必较。

柏杨先生评价石崇斗富说:这些财富是特权阶级所独有,每一文钱,都是小民的一掬血泪,或一声哀号、一声叹息,可称之为“凶钱”。

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不用说,自然是“取之于民”的。

石崇作为官二代,官场手段可谓数一数二,因立有功绩而做了几年荆州刺史,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据说为了敛财,他还干起了土匪抢劫的行径,堂堂荆州刺史,居然跟强盗一样,拦路抢劫,真是令人发指。刺史,相当于地委书记。

石崇这种人,历史上前赴后继,多有其类,真是人世间一大悲哀。

石崇这种坏人,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

《洛阳伽蓝记》中说,北魏“河间王”元琛,是拓跋贵族,就一直把石崇当做偶像,石崇和王恺比富贵,元琛就和高阳王比奢华。元琛依照皇宫大殿的样子建了一座文柏堂,水井用玉石砌成,打水的罐子是黄金的。

如此豪奢,后继有人。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她爹唐懿宗太宠她了,居然把国库里的许多好东西全搬到女儿家里去了。同昌公主家的井栏水槽用金银打造,扫地的簸箕是用金丝编的,锅碗瓢盆是五色玉石,房内帐幔是珍珠编织的,出行乘坐的七宝辇用玛瑙、犀牛角装饰。

5. 戴字的演变?

戴字是中国古代一种多层寓义的“佩饰”,用于礼仪场合以及官员身份的标志。其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经历了“奴仆”、“文人”、“士族”三个阶段。在古代,戴字最初是作为奴隶或仆人的身份标志,用于指示主人家丁的身份;后来,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只有读书人和官员才能有资格戴字,因此戴字也成为文人和士族的特权。文人戴字的传统,在唐朝中期被大幅加强,且逐渐形成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在明朝中期,戴字逐渐成了富商或新贵身份崛起后的地位象征。到了清朝时期,戴字已经成为了官场上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阶级与地位的象征。不同年代的戴字,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6. 唐代的安禄山是个怎样的人?

安禄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用打一个比方来说明吧,安禄山是一个杜月笙十黄金荣十袁世凯合体却没有和好,或者说没合成功的一个人。

那么为什么要打一个这样的比方呢?这个比方打得贴切吗?那么您请慢慢听我道来。

首先我们来说说安禄山的身世,安禄山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的母亲是突厥人,而且是他的父亲在生下他后,没多大就已经去世了,这样的话,安禄山的母亲和他孤儿寡母的,为了躲避战乱,到处颠沛流离。应该说,安禄山的童年是很不幸福的,或者说也是穷苦的,这一点应该说和杜月笙的身世也有点儿相似的地方,当然了,他后面有所不同的地方是安禄山的母亲,后来又嫁给了另外一个姓安的胡人,让他的生活的境遇稍微有一些改变。

其次,我们要来说说,安禄山是怎么向杜月笙的。虽然我们说安禄山小时候很贫困,但是有一点,安禄山的性格各方面,其实还真的和杜月笙挺像的。怎么会有此一说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安分的主吧,安禄山小时候在边境一带,到处颠沛流离,从小到大,一直到30岁,还都是在做一些小买卖东奔西跑。

可是那时候的生意虽然不好做,但毕竟也是要混江湖的,这时候安禄山虽然为一个胡人,然而他的情商却和杜月笙真的是有点像,经常是有点讲义气,生意可以不做或者不挣钱,但经常会舍得和结交一些朋友,这样一来,结交了很多与他差不多的境遇的人,很多都是能够为他说好话的人,而且也都到处传播他的美名,都说安禄山讲运气,只要有事没事找他帮忙,都能得到帮助,特别是一些小官吏,得了便宜也都到处宣传他,这样安禄山的名气慢慢的,除了在商人之间,在官场之间也得到传播了。

到安禄山30岁的时候,他突然明白,自己必须要找一个组织,就像杜月笙一样要入青帮,这样的话,安禄山就去参军了。当然拉平做安禄山这种小恩小惠的方法一样的,在部队里面混的很开,官很快的就越做越大了。

第三,我们是要再来说说安禄山,为什么说他像那个黄金荣呢。大家可能都知道,黄金荣是一个胆子大的人,有时候有人说他粗中有细,细中有粗,但实际上总体来说,王金龙是一个粗人,他也没什么文化,平常也是靠打打杀杀起家的。那么这一点就和安禄山挺相近的,安禄山其实也是一个粗人,你别看他在皇宫里面,居然能够和杨贵环在一块洗澡什么的,闹出一些绯闻,实际上他在杨贵妃面前装孙子装的太好了,其实他的岁数比杨贵妃还大好几岁呢,居然认她为干妈了。这点反倒要说,安禄山要比黄金荣强的地方。

但是真正和黄金龙相同的地方是他的胆子大,这又怎么说呢?黄金荣的胆子大,大家都知道了,从小到大一直在上海滩,在租界里打打杀杀的,那都是用命换来的一个探长干的,那么安禄山呢?他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他大到最后竟然拥兵自重,居然想当皇上呢。给自己自封为一个大雁皇上的称号,你说他胆子大不大?这点肯定是比黄金荣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吧。

第四是要说一下安禄山这个人为什么和袁世凯都能扯上边呢?

刚才大家还记得吧,安禄山混来混去,到30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军了,找到组织了,然后他就利用他过去的那些机灵劲啊,常常用自己言,轻的时候经商,挣的钱在部队里搞关系,搞来搞去的,很快的就飞黄腾达了,那么他的升官的程度也都快赶得上袁世凯了,成为一个地方的小将军啊,你来看看吧。也就是大约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他刚刚正好满40岁的时候。时间大约是唐天宝元年,正月初一的一天,他居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弄的,居然当上了将军,成为他家乡朝阳市这一带的军事最高首领,最多的时候,他居然手底下有18万兵勇呢。

反正袁世凯手底下有多少兵咋还真的不是太清楚,就算袁世凯手底下的兵比安禄山多,要知道通过膨胀这个意思吧,唐朝的时候手底下有18万兵了,大家数一数吧,你的手指头掰得过来吗?不管两个人在冰多少,但是袁世凯后来也称帝,没有成功,安禄山也称帝没有成功,这是历史雷同和相似到什么地步了呢?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也就是说,安禄山已经成功地把杜月笙的那种会结交人的本事,王金荣的胆子大,袁世凯的将军身份,这些本事都合体成功,把他们三个人的很多相似的地方居然聚合在一块了。

如果安禄山真的是这么一个人的话,那也就成为怪兽了,那现在咱们媒体上经常说的独角兽企业,那就是安禄山了,是怪得不能再怪的怪兽了。

然而我没说安禄山虽然成功合体,却合得并不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安禄山把杜月笙的谋略丢掉了,黄金荣的胆大心细丢掉了,把袁世凯的善于等待和隐忍的一面也给丢掉了。

所以最后哪怕是安禄山真的起事了,也差一点成功把唐朝的江山抓在手里,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笑柄和罪人。

在你的眼里,安禄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7. 为什么在元朝没多少人反元复宋?

首先先纠正下,元朝覆灭南宋后,南宋及汉家北地区域一直都在爆发各种起义,且有的规模不小(十万众),只是后来大都被镇压或招抚,没能构建成全国性的政权。根据元史的记载,可以说从忽必烈时期施行大一统启直至元朝退出中原,元朝只有短短十来年年里少有起义出现。

但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清朝一直存在着反清复明,而元朝则少有反元复宋?

原因一:南宋时期,农民或少数民族起义不少,只是快速镇压和文人粉刷太平而已。

根据史书记载有的,南宋享国152年(以临安投降为准),期间一共发生203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发生约1.4次,其中更不乏像方腊这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的原因就是宋朝不禁止兼并土地政策所致使的,因此农民经常因为粮食歉收或缴纳不上赋税而发动起义。

只是南宋依旧施行不抑制商业,因此很多区域的人民还没有达到饿死人的时候,同时一当某地出现谋反叛乱行为,地方的厢军和中央禁军立马扑向该地剿杀起义军。

因此元朝统治时期,农民性质的起义,极少有人提出复兴宋室,大都是提出自己的国号或政治诉求。

原因二,元朝镇压快的同时,也给予的招抚条件高

如元朝刚占领临安,就爆发了陈吊眼漳州反元起义,”杀招讨傅全一家,官军死者十八、九”。并建立了“山洞山寨八十余所,据险相 维,内可出,外不可入,以一当百”,起义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

可元朝的反应也快,灭宋军队在接到漳州起义的军报后就立马派兵剿杀,逼陈吊眼退出漳州到山区,且后来陈吊眼也没有举起复兴宋室的大旗,而是建立政权,改元昌泰。但由于他的自立,使得在广东区域的南宋小朝廷很是反感,因此两者之间并没有相互形成犄角。同时忽必烈也有感两者的影响力,因此让灭宋的军队强力围剿。四年后就剿杀了陈吊眼。

但元朝“宽之予仁”,只是诛杀陈吊眼和其他首脑,对于陈吊眼的家人并没有杀死,反而是用流放的方式进行的判决。这点与同时被覆灭的南宋小朝廷一样,被俘虏的军民少有被杀死,只是安置起来。如文天祥是被俘虏了4年后,才因种种原因而被忽必烈所杀。

还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元朝的军队在围剿时,提出了超高的招抚条件,使得起义军迅速瓦解,加入到元朝中,成为元朝官员。如黄华、欧南喜、黎德于至元十五年11月起义,在元朝围攻时投降,被元朝封为建宁路总管(行政区首脑)。而且这种情况真的不少。

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不施行文化压制

南宋临安朝廷投降后,元朝忽必烈一直“抚养”6岁的宋恭帝,直至他18岁出家。

而南宋的王室,如宋朝宗室赵孟頫,后来也成为忽必烈的官员。

南宋时期,大部分的士大夫也都投靠了元朝。

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施行文化压制,甚至有的士大夫不想做元朝的官,而是想继续做宋朝的遗民,忽必烈也依旧认可并其回去。

这点可能是因为蒙元朝廷在征伐时期,已经见识过许多文化及各种不同的政权,因此在灭宋之后,并没有施行文化压制,而是允许传统儒家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共存和竞争,当然这是也导致其灭亡的因素之一。

什么那么多人反清?又或者是为什么会有反清复明,而不是反清建新?

一、华夷之辨没了,留下的只有屠刀

1644年,多尔衮携幼帝顺治入关,开始时为了获取汉乡绅的支持,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可当第二年,“因江水太冷”的小人钱谦益率南京投降,让多尔衮看到得国太易,马上改口,迅速颁布了“剃发令”。

当各地叛乱四起时,为了获取军粮,废除了其统治区域内的所谓“士绅不纳税”的规定,强迫已经在明朝时期过得惬意的士绅缴纳赋税。最终演变成臭名昭著的“文字狱”。

中土的朝局和民间一直都存着“辨”,皇帝与大臣之间的“辨”、官员与民间乡绅之间的“辨”、乡绅与民间百姓之“辨”,就在两百多年的“文字狱”里消亡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奴才”变革开启。

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里介绍位历经明清两朝,且躲过“文字狱”幸存下来的文人——叶梦珠,他的《阅世编》中就有一长段评论

予生也晚,犹及见前辈老成,重然诺,严取予。士大夫励名节,畏清议一为正人君子所摈,则终身不齿于士林,当事亦从而薄之予幼所闻:有司或有尽情之嘱,而无暮夜之金;缙绅或有竿牍之私,而无通贿之事。自崇祯末,而福藩帝于南中,贿赂公行,纪法尽废。然当时京师实甚,外官习俗相仍,礼法犹旧,尚未变也

在《阅世编》中的描写,明朝万历时期甚至是天启时期,江南的官场较为清明,少有腐败,可到了崇祯死后,“贿赂公行,纪法尽废”(明朝是因官场腐败而亡的,只是江南地区文风昌盛,因此这个区域可能比较清明)

虽然《阅世编》中一段对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话,可里面却有玄机,因为之前说数十年糜烂,后面却又说“世祖章皇帝亲御太阿,乾纲独奋”(顺治皇帝勤政)”用肃吏治,法纪为之丕变,恶俗因而顿更“,问题是这个时候,江南区域还在打仗(清与南明(台湾))

而且《康熙大帝》这部剧里也提到了一点——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由于清代官场,上下级馈送腐败之风十分严重,因此写下《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承明制——这句很有特点,清廷入关之后,其军队及本族人口并不算太多,为了能达到定鼎中原的策略,招降纳叛,同时对不愿意降的举起屠刀。是谁投降最快——“聪明人”

就如《鹿鼎记》周星驰版本里那句经典台词——聪明人都已经到清廷为官了。

在战乱时期“聪明人”活得最为潇洒,也活得最长久,当然为了能活下去,他们也会不择手段。

因此“反清复明”口号喊得最响亮的区域,其实就是沿海。在古代“靠海吃饭”并非件容易的事,当这里成为战区以及清廷的聪明人提出“禁海令”、并且还让他们继续缴纳赋税时,一种明清两朝之间的对比就会让人们不由自主选择内心和胃。

衣服和发饰都可以换,唯有胃难!

因此元末时期,虽然依然有人起事时以宋室名义,可很快就摒弃了,因为农民不喜欢。可清朝就不同,江南及沿海区域的农民活着比明朝还差之时,就会有人去怂恿一起怀念明朝。。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47)
中国十大永久宜居城市(中国十大永久宜居城
上一篇 2024年01月07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1月07日

相关推荐

  • 兄长为夫(你见过缺德的人能缺德到什么程度)

    我在农村长大,在市区工作,所以,各色人等多多少少也见过一点。故事也听说过,事故也见过!不管是农村还是市区,都有缺德的人,也不乏德行高尚的人!所以不能一杆子“打死”全部!只能说个别的人,个别的事!...

    2023年12月04日
  • 重生之超级衙内(为何拱手相让而不染指)

    林冲活捉了扈三娘,为何拱手相让而不染指?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下面小哥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梁山自有法度...

    2023年12月05日
  • 邪帝狂妃(装嫩王妃pk魅惑王爷的女主角是谁)

    是滴,也就是现代的特工梁静。但我觉得《装嫩王妃pk魅惑王爷》不怎么好看,只看了前面一点,觉得女主太完美了,给你推荐一本超好看的《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还没更完,更2000多章了,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好看了,女强男强,超赞,更新得也挺快的,不看...

    2023年12月16日
  • 上辈子我为薛昭众叛亲离 可他却为了娶我的妹妹将我生生勒死

    上辈子我为薛昭众叛亲离,可他却为了娶我的妹妹将我生生勒死。我的尸体被丢在乱葬岗,无人认领。那些我素日厚爱不曾亏待的亲友,他们为了讨好因平乱而被封王的薛昭,一改往日与我的热络,皆同我割袍断义,朝着我的尸首大加唾弃。最后为我敛尸的,竟是曾被我玩弄...

    2023年12月28日
  • 华娱星城:德育英才,星满天下

    华娱星城CEO南贤雨的创业人生《诗经·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作为人类抒情言志的终极形式,自原始社会就伴随人类文明...

    2024年01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