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荒崛起(满庭芳康平颂原文)

1. 边荒崛起,满庭芳康平颂原文?

故地辽金,边荒遥远,八方久已闻名。

沙飞瀚海,草木每凋零。

欲济三辽贫困,当年数,难少康平。

光阴转,世催人进,否极泰来迎。

荣膺生态县,工农商旅,湖阔龙腾。

堪称得,盛京北苑花庭。

今日时风正好,同逐梦,业业兢兢。

新征路,青云万里,奋翼展鹏程。

边荒崛起(满庭芳康平颂原文)

2. 为何李严哭得最伤心?

在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后,蜀汉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刘备因此忧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在刘备病逝前,将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并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成材,你可以取代他当皇帝。诸葛亮因此对刘备感激涕零,一辈子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李严被贬黜的经过。

不过,我们如果回过头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在刘备托孤的诏书上,还有着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严。当时刘备托孤是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可是,我们在看诸葛亮的时代,会发现李严并没有如同刘备期望的那样,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反而无声无息,最后糊里糊涂的被诸葛亮贬逐了。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李严的贬逐是因为他陷害诸葛亮所导致的。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李严在汉中负责诸葛亮大军的后勤问题。可是因为霖雨连绵,给李严的粮草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无奈之下,李严只得向诸葛亮说明情况,请求诸葛亮退兵。

但是,在诸葛亮退兵回汉中后,李严却办了件十分愚蠢的事情。他佯装自己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撤军,说军粮充足。他一方面想摆脱自己后勤方面的责任,还想向外人表明诸葛亮是因为没有能力,无法战胜敌人而撤退的。同时,他向刘禅上表,说诸葛亮是假装撤退,想要引诱固守的敌人出击,与敌交战而做的佯动。可是,李严所做的这些小动作,让他自食其果。

他的这些小动作,无非就一个目的,那就是摆脱自己在后勤方面的责任,同时,想将撤兵的责任推到诸葛亮身上去。这件事从小处看,是李严为了自己的脸面,不想承担责任。从大处来讲,是李严对诸葛亮的权威发出的挑战。如果诸葛亮默认了这一切,吃下这个哑巴亏,后面将要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严重危害诸葛亮建立的蜀汉的政治平衡。

可是在政治上,李严根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的这些小动作,根本就瞒不过诸葛亮的眼睛。由于李严的作为过于恶劣,他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就对诸葛亮进行发难,自然遭到了诸葛亮理直气壮的反击。在诸葛亮的人证、物证之下,李严不得不低头认罪。诸葛亮联合蜀军中包括魏延在内的所有将领,一起联名上书向刘禅揭发李严的罪行。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只得将李严免官流放。

二、李严被贬黜的原因。

大家看到这段历史,感觉诸葛亮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李严只不过是为了个面子问题,想向诸葛亮推卸责任,诸葛亮就如此的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不过,如果是有一定官场经验的人,就知道这背后代表了什么。李严所作所为中的漏洞就是没有得到刘禅的支持,如果刘禅认同李严的意见,站在李严的一边,那么诸葛亮将面临政治上的灾难。

可是,李严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早就将刘禅控制得死死的。我们看《出师表》就知道,诸葛亮定下的规矩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而且,刘禅身边的文武群臣,尤其是宿卫军将领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在魏延事件中,蒋琬就率领宿卫军前去镇压魏延。在这种情况下,刘禅根本就无法反对诸葛亮的意见,只能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办事。如果刘禅是自由之身,和李严联手,那么局面就会有所不同。可是李严高估了刘禅的处境,造成了政治上的失策。

那么,李严为何与诸葛亮,两人之间的矛盾达到如此难以调和的地步呢?说穿了,就是李严触碰了诸葛亮的逆鳞,蜀汉的军权。诸葛亮在执政之后,就始终将军权死死抓在手中。不管任何人,都不得对军权有丝毫的觊觎。这是诸葛亮的地位所必须拥有的权力,否则诸葛亮的处境将会岌岌可危。

如果我们找一个实际的例子,那就是诸葛亮的亲侄子诸葛恪。诸葛恪在东吴权倾朝野,可是由于对军队控制不严,结果在一夜之间就被灭了族。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诸葛亮怎么能不时时小心呢?说到底,诸葛亮自身还是一个权臣,这些都是由于环境不得已造成的。由于对于军权的重视,即便是诸葛亮死了,除了诸葛亮定下的继承人,其他想要得到军权的魏延、杨仪之流,只有一死。而李严由于拥有刘备给予的“统中外军事”的职权,他和诸葛亮在军权上的冲突是必然要爆发的。

诸葛亮对于李严,采取了巧妙的政治手段,使得李严虽然心中不满,可以有苦难言。诸葛亮利用刘备遗诏中,李严留镇永安的旨意,将永安的两三万兵力留给李严。诸葛亮自己则另起炉灶,编练新军,并将新军归于自己掌握。这就将蜀汉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诸葛亮率领这支新军南征北战,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建立了自己的军威。

而相应的李严,则一直闲置在永安。当年刘备让他留镇永安,主要是让他防备东吴的进攻。可蜀汉和东吴结盟后,李严就成为了无所事事之人。可是,诸葛亮的北伐是由他自己亲自指挥的,根本就不让李严插手,更不要说什么“统中外军事”了。长久以往,李严怎么会不对诸葛亮产生怨怼的情绪呢?

在多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把目光又注视到了李严身上。不过,诸葛亮不是相中了李严的才干,而是看中了他手中的那支精锐军队。李严的那支军队,是刘备留下的最精锐的“白毦兵”,诸葛亮想要将它也纳入自己的麾下,这当然引起了李严的反对。

可是,在诸葛亮给了李严父子一定的妥协后,李严经不住诸葛亮的软硬兼施,来到汉中,交出了自己的军队。从此,李严就彻底走向了深渊。在政治上远不是诸葛亮对手的李严,已经走入了绝境。可以说,李严被贬逐是他的咎由自取,如果他不是利令智昏,接受了诸葛亮的条件,是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三、李严之死的真相。

在史书上,对李严的死记载是因为李严听到了诸葛亮的死讯,激愤而死的。按理说,李严在得知自己的政敌诸葛亮死去,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为何会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因为激愤而生病而死呢?

史书中的解释,是李严在被贬黜后,还希望诸葛亮能够起用自己。当得知诸葛亮的死讯后,知道自己起复无望了,因为失望而死去了。如果单单看这个理由,似乎也有成立的理由。这是因为李严的才能在蜀汉还是比较出众的,诸葛亮平日里日理万机,身体状况也不好。在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亲自率军北伐。在适当的时机,诸葛亮再次起用李严,利用他的才能,将功折罪,这也是可能的。

但是,如今诸葛亮已死,继任的蒋琬无论是从才干、资历、威望上,都不是李严的对手。他是根本不会起用一个处处比自己强的人的。所以说,李严从此再也没有起复的机会,只能终老边荒了。在这种情况下,多次遭受打击,心情郁闷的李严,生病而死也就是人之常情了。

不过,我们再仔细看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诸葛亮以法家治国,他何曾起复过谁?因此,李严想要得到诸葛亮的起复,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所以说,李严之死,有很大可能不是因为诸葛亮。

依我的看法,李严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更多的还是因为魏延的死。我们可以看到,李严被诸葛亮罗织的一堆罪名,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样,那就是和诸葛亮争权,尤其是军权。可是,李严争权争的是他托孤应有的权力,也无可厚非。诸葛亮不但不给他权力,还废黜了他,这纯粹是赤裸裸的政治斗争。

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幻想对方会开恩原谅自己,我估计李严对诸葛亮不会有这种幻想。当年刘备在白帝城生病,汉嘉太守黄元就因为被诸葛亮平日里看不顺眼,吓得起兵造反被杀。李严怎么可能会幻想诸葛亮会起复自己。

李严实际上是刘备的忠臣,他是以刘氏为主公的,而不是诸葛亮。他在和诸葛亮的斗争中,始终站在刘家的立场上。可惜刘禅被诸葛亮长期控制,让他的图谋没能成功。李严寄希望的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能够亲政,那么自己有可能被刘禅起用。这一切,唯有魏延得到兵权才有可能。

可是,当诸葛亮的死讯传来时,一同传来的还有魏延被诬陷造反被杀的消息。这样,诸葛亮将权力传给蒋琬,他建立的幕府制度又继续延续下去。刘禅还接着当他的摆设,李严这些刘家的忠臣还需要继续熬下去,等待时机。李严年事已高,他已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于是在极度失望下,一病不起了。他的激愤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死,而是魏延的死。

结语:

李严是刘备的忠臣,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对蜀汉政权尽心尽责。在他的守卫下,蜀汉东部防线固若金汤。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才能出众的人,却和诸葛亮闹起了纷争。最后,由于陷害诸葛亮,被流放边荒,这是蜀汉的悲剧。

李严和诸葛亮的纷争,归根结底还是权力之争。作为刘家的忠臣,李严企图削减诸葛亮的权力,归政于刘禅。可是作为权臣的诸葛亮,有着诸葛恪的前车之鉴,是不敢走这条路的。双方斗争的结果,政治经验不足的李严遭到了失败。

李严唯一的希望,就是诸葛亮死后,同为刘家忠臣的魏延能够拿回权力,拥立刘禅归政。这样,刘禅还会起用李严。可是,当魏延也被诸葛亮的党羽除掉,诸葛亮的幕府制度,在蒋琬的手中延续下去的时候,李严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在忧愤之中,一病不起。虽然多年后,费祎被刺杀,刘禅终于拿回了政权,可这时李严已经早去世多时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3. 为什么居住在内蒙古的人有很大一部分的祖籍在山西?

当我们来到在今天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包头、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等地,会发现这里的居民很多人操着浓重山西方言在街上相互交谈,询问当地居民的籍贯,他们基本会毫不犹豫说出一个熟悉的山西地名。那么,为什么内蒙古西部会有这么多山西人呢?

图/晋语区(橘黄色所示)

走西口的后人

清王朝中期,中国人口逐渐突破历史峰值,在乾隆年间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三亿大关,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一局面在山西显得尤为突出,向来耕地少、人口多的山西在此时已经濒临人口与资源矛盾爆发的峰值。

在清政府的默许之下,成千上万的晋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呼和浩特)、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移居当地的晋商期初在当地设立货栈经营山西对内外蒙古的贸易,后来逐渐在归化等城镇安家落户,自主经营,而迁徙过去的农民则直接在草原进行垦荒种植,清朝时期高产的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就此在内蒙中西部扎根。走西口的过程从乾隆朝持续到清朝灭亡,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数百万的山西人在内蒙扎根。

图/走西口的起点-杀虎口

民国人潮

到晚清民国时期,内蒙古中西部与山西已经建立了十分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可以说达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程度。1905年前后,山西同盟会会员王建屏、李德懋等人来到内蒙古西部,在土默特旗一带活动,宣传同盟会的主张,秘密发展会员。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归化起义的革命党人起义失败,残部则直接退入阎锡山统治的山西继续运动。1912年初,阎锡山率领的山西革命军一度占领包头,进逼归化,虽然最后受挫,但是“得晋望蒙”的野心还是体现出两地之间唇齿相依的地缘格局。

图/阎锡山一家

民国时期,内蒙地区的垦殖业更加为政府推崇,民国政府于1914年公布了《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垦辟蒙荒奖励办法》。次年,蒙藏院又制订公布《边荒条例》,进一步扩大了清末放垦蒙地政策及有关规定。大量来自山西等地的民众赶着政策福利大量涌入内蒙中西部地区,很多内地移民实现了暴富的梦想,成为了坐拥万亩土地的大农场主。在这样的政策与榜样带领下,山西人前往内蒙的浪潮一直持续到了日本侵华战争之前。

图/今天的内蒙古农业

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地缘上十分接近,而山西的人地矛盾则促使浓稠的人口密度向北部草原地区寻求稀释,终于形成了“归化南北皆晋语”的盛景。

参考文献:1. 赛航,金海,苏德毕力格著,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4. 主角是刘秀的穿越小说排行榜?

1、汉家天下之我是成帝,作者:汉胄

简介:少年重生成刘秀,看他推翻王莽灭赤眉,光复大汉。

2、国运:大魔导师刘秀,手搓流星,作者:乙巳

3、东汉 光武帝超强却过分慎勇,作者:双林黑土

5. 诗经中国风部分为什么没有楚风?

诗经女孩来回答哈!诗经里不是没有楚风,而是叫法不同。其实周南应该就是楚风。十五国风里,就周南,召南不是国名,也不是地名。为什么会这样呢?诗经女孩带你来看:

1、从周南的地理位置看

我们上一幅《诗经》时期各国的地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周南召南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陕南和湖北交界处的地带。

这里的“周”是周公旦的代称,“召”是召公奭(音:shì)的别名。诗经女孩比较赞同东西分制的观点。周人原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东)。灭殷以后,又建立了东都,称为雒邑(在今河南洛阳)。周武王灭商以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以西归召公管理。

因此,产生于陕西以东的河南南阳、鄂西北(襄阳、枝江以东地区的)诗歌归入周南;以河南陕县以西,岐山之阳,汉水流域上游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为召南。

对比地图看一下,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 前704年,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你们发现了吗?周南的地方就是后来楚国的地方。胡适就曾指出,诗经里不是没有楚国的国风,而是以另外的名称出现。它就是周南,召南。

2、从周南的作品中来看

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 、河南 、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的德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於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诗经开篇的《关雎》是《周南》中的头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条河是哪里的河呢?应该是汉水。《诗经原始》说:“窃谓南者,周以南之地也。……(周南)及乎江汉之间。”这里的“江汉之间”,江指长江,汉指汉水,“汉水,源出陕西省西南,东流至湖北省汉阳入长江”。

湖北房县古为彭国,属“二南”之地。房县地处汉水中上游,秦巴武当交汇,鄂、渝、陕毗邻,十堰市及房县地处汉水中上游。房县地处周公、召公所分“陕原”之正南方,其毗邻地域以东属“周南”,以西属“召南”,房县界于“二南”交汇地。

所以从这些诗的侧面也印证了周南所处之地就是楚国。

3、诗经女孩说

学习《诗经》结合历史来学,会收获很多有趣的知识。至于为什么不叫楚风而叫周南,可能是为了周王朝自身的利益。国风里周南,召南排列在第一、第二位,是因为周公、召公代表的是西周王室。王风自然优先。其它都是诸侯国,排在最后也不足为奇了。

不知道我的解答是否解决了你的疑问呢?喜欢请点赞哈!

6. 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什么级别?

历史上有两位于成龙,一位是生于前明万历年间。另一位是生于前明崇祯年间,在明朝灭亡前两年出生。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今河北省固安县)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要他好好向老于成龙学习。这也可以算是清史上的一段佳话。

今天我就说说大于成龙吧。

顺治18年(1661年),44岁的于成龙踏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的广西罗城知县起步,靠自己的不怨天不尤人、苦干加实干的努力,用了20年时间,仕途内三次被上司赏识并举“卓异”,最终官至从一品的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深受百姓拥戴,被康熙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身上的优点值得后人学习。

于成龙没有仕途背景,家境普通,天资也很一般。于成龙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于成龙出生于山西永宁(吕梁)。于成龙的家庭是属于世宦没落家庭,虽然高祖于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抚,然而到了父亲于时煌这辈,家道已然中落。明末清初,晋商逐步发迹,很多山西子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从商之路。然而于成龙仍然是受这严格的家教,是要以读书为己任的。

然而于成龙在明末的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在有明一朝,北方仕子想通过考功名成功,实属艰难。明初的“南北榜”事件,导致了明王朝不得不对科举中举名额进行了再分配。即便如此,明朝的大部分翰林仍然出自南方。即便到了明崇祯12年(1639年),22岁的于成龙参加乡试,也只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加之明末的各种乱象,于成龙一直没有能够踏足仕途。

直到清顺治8年(1651年),35岁的于成龙还是没有在乡试中考中正榜。所以于成龙在读书上的实际资质这里就不表了。(虽然他是个著名的大清官,但在这里应该实事求是。)后来由于于成龙的长兄于化龙早逝,父亲于时煌年老体弱需要人照顾,于成龙需要担起家庭的重担,也就干脆没再参加乡试了。

于成龙属于“大器晚成”型人才,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仕途路线,用了7年时间扎根基层“苦干加实干”,获得了仕途中第一个“卓异”。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用了7年的时间。人生有几个7年?更何况是44岁以后的7年?于成龙先用了3年时间,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实行“保甲制度”。使得罗城的社会治安稳定下来,然后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于成龙在任7年,社会秩序井然,民生大为改善,罗城多次被表彰成为广西的模范县。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

于成龙再接再励,继续保持“苦干加实干”的精神,又用了6年时间,获得了仕途中的第2个“卓异”。

康熙6年(1667年),由于突出的政绩,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重庆合川)知州。合州不但桃片有名,更有名的是钓鱼城,当年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死在钓鱼城下。而于成龙担任合州知州的时候,正逢合州受到战乱影响,民生凋弊,百姓可谓苦不堪言。于成龙用了2年的时间,大力革旧布新,出台朝廷出资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鼓励百姓垦荒,奖励农耕。很快就出现了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的局面。

由于于成龙在合州任上的出色表现,康熙8年(1669年)于成龙又被提拔为湖北黄州府(黄冈)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职,官阶为正5品,于成龙踏足仕途9年,3个岗位,升了3级。在黄州府同知期间,于成龙主要负责社会治安工作,他凡是亲力亲为,扎根于麻城,亲自到民间访问调查,取得一手资料,破获了许多大案,稳定了黄州府的治安。

在康熙12年(1673年)时,于成龙在黄州同知任上又被湖广巡抚张朝珍垂青,再次被举“卓异”,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康熙13年(1674年)5月,于成龙于麻城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及300枪手,用了10天时间,平息了这场暴乱;8月,于成龙被调任黄州知府,负责平叛何士荣部,于成龙用了20余天,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在激战中,于成龙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使战斗获得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后又乘胜平定了其余叛乱。

于成龙用坚定的立场和出色的政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此后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在仕途中第三次被举“卓异”的时候,彻底进入了康熙的视线,并被立为典范。

康熙17年(1678年),61岁的于成龙被授为福建按察使,已经成为了一个正3品的大员。康熙18年(1679年),于成龙因政绩突出再次获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举“卓异”,这也是于成龙仕途中第3次被举卓异。于成龙旋即被升任福建布政使,官至从2品。

康熙19年(1680年),于成龙被擢为直隶巡抚。康熙20年(1681年),康熙召对于成龙,对他非常满意,称赞他为“天下廉吏第一”,并从自己的内帑里拿出金银、御马、并御制诗歌赏赐给于成龙,以示宠幸,旋升为两江总督。此刻的于成龙达到了其仕途的巅峰。

康熙23年(1684年)4月18日,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8岁。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为之罢市巷哭,塑建雕像祭祀,清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康熙亲自为其撰写碑文,雍正时更是被追入贤良祠。

而在于成龙的家乡,康熙还两次为于成龙追撰祭文,又题写“高行清粹”匾额。从国库拨出专款兴建于成龙墓。于成龙墓内,碗扣白灰松香,白灰意为“一世清白”将永留,松香意为“流芳万古”,瓷碗意为“挽留”。

7.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正史中的董卓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虽然《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所描绘的董卓的性格和历史中相差不大,但是仅仅是将其缺点放大化,而却忽略了其自身的能力,要知道,国贼也不是谁想当都能当的!

武力超群,很有人望

董卓出生于凉州,自古以来凉州都是国之边陲,土地贫瘠,但是当地民众却骁勇善战,从小就修习骑马射箭之术,董卓年少时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当地人都知其臂力惊人,马上可左右开弓,而西凉的边境有大量的羌族,羌族人崇尚武力,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各部族首领也都和董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由于家境富裕,所以遇到乡中豪杰或是羌族首领来拜访时经常会杀牛宰羊来接待他们,久而久之董卓在军队中也获得了很多支持者,汉桓帝末年董卓受命参加讨伐羌族叛贼,大获全胜,朝廷奖励董卓9千匹绢布,但是董卓却说:“为者则己,有者则士”,意思就是虽然我被授予奖励,但是真正立下功劳的是将士们,随后董卓将朝廷赏赐之物全部分发给不讲,自己一匹都未留,这件事也能看出董卓的大气,确实是为帅之才。

知人善用,麾下良将众多

巅峰时期的董卓手下还是有几个猛人的,但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将董卓描写的就是一个愚蠢残暴的人,所以他手下也被描写成一堆酒囊饭袋,我就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来讲一讲吧。

1、徐荣

把徐荣排在第一位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在演义中被独眼将军夏侯惇一枪就挑落麻下的人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实徐荣真的是被《三国演义》黑的很惨,如果按照战绩来看真的已经非常惊人了,在梁东之战击败了被称为“江东之虎”的孙坚,又在汴水狙击战中击败了后来天下雄主曹操。能击败这两位的且不说一定是一流将军,但是一定不会是酒囊饭袋吧?

2、李傕、郭汜

把他二人放在一起也是因为演义中这两兄弟一直被绑在一起,这两个人虽然被董卓视为心腹大将,统领西凉军,但是在演义中依然被描写为草包将军,智商堪忧的角色,那么我们来看看战绩,看看这二人究竟是不是草包。

191年在中牟之战中击败了汉末名将朱儁。

192年在新丰之战中击败了曾经击败过孙坚和曹操的名将徐荣,同年进攻长安击败了《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最强的吕布,并攻破长安。

194年于长平观之战中击败了马腾、韩遂联军,使二人无奈退回西凉。以上战绩也可以看出来,这二人虽然脑子不太够用,但是领兵打仗还是很厉害的,所以排在第二名丝毫不为过。

3、吕布

吕布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是名将,虽然正面战场上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是个人能力上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但能以武力震慑住袁术,也曾经占领过曹操的大半兖州,但是领兵打仗确实没有太好的成绩,所以放在第三位。

野心大、政治头脑强

历史上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应该就是董卓了,洛阳动乱之前董卓在调任的路上时驻兵与河东,在当朝大将军何进被杀后立刻赴洛阳勤王并且在邙山迎接少帝,进京后凭借皇帝的威名立刻控制局面,收编何进余部,摇身一变为天下第一大势力,使汉朝名存实亡,天子彻底沦为摆设。

脾气暴躁,易冲动

董卓正式主政后还是有一部人是抱着董卓是来拯救大汉天下所来的,但是当董卓无视朝中众多公卿大臣的反对强行费立后,很多人才发现大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即使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探知董卓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聚贤还是为了独揽大权,但是无论如何他的这种做法还是有些欠考虑的,有些冲动,直接将自己与天下诸侯摆在对立面,这也让整个中原大地战火不断。

还有就是董卓的脾气也特别暴躁,夺权后经常辱骂属下,甚至还用兵器扔吕布,这样的行为也为后期吕布叛变埋下了种子。

残暴、好色

虽然演义中有所虚构但是关于负面的描写也都基本真实,进入皇宫后遇到的反抗者基本都遭其部下所杀,迁都长安时火烧洛阳,这些也确为史实。

好色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董卓没有称帝但是实际上比皇帝后宫人数还要多,建立媚坞夜夜笙歌。

总结: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并不像演义中所写那样愚蠢无知,反而很有能力,不但自身武力超群,还很有政治头脑,部下也都能征善战,但是权力越大就使其越膨胀,后期甚至真的有些犯糊涂,这也导致了他最终的败亡!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5)
长姐如母小说全文免费阅读(被自己的父母逼
上一篇 2023年12月02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3年12月02日

相关推荐

  • 阴阳双修(阴阳两修是什么意思)

    虽然人们在实践中会不断升华并提高自己的修炼境界,但是由于宇宙能量的无限运转和阴阳力量的永恒演化,阴阳同修的境界也是一个永恒、极其广阔的领域,没有一个最高点。...

    2023年11月29日
  • 孽欲(聊斋志异之孽欲狐仙背后的故事)

    你好,孽欲狐仙是《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与一只狐狸精之间的爱情故事。据传说,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历史事件作为背景。...

    2023年11月29日
  • 别来无恙(别来无恙的意思是什么)

    “恙”,普通话读音为yàng,“恙”的基本含义为病,如安然无恙、偶染微恙;引申含义为忧,如“何恙不已”。...

    2023年11月30日
  • 脚痒脱皮起水泡烂脚丫用哪些药最好(脚臭和脚气是一回事儿吗)

    脚臭和脚气不是一回事,但是两者又有联系,长期脚臭就可能形成脚气,脚臭是脚下出汗太多和鞋子透气不好造成,也有体质的原因,也有穿着和活动的问题,这些原因都会造成脚臭,长期脚臭就会造成脚气,有脚气的人一般都有出汗多、脚臭、脚痒的症状,脚气病可有湿脚...

    2023年11月30日
  • 极品桃花运无删减版全集下载(于明加演唱的歌曲)

    于明加,1982年10月1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于明加《夜上海》经典老歌,怎么都听都不腻,2009年出演电视剧《手机》。2012年,在古装历史剧《楚汉传奇》中饰演曹氏。2013年,主演都市情感剧《门...

    2023年12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