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武狂帝(当代在世的书法家沈鹏欧阳中石李铎)

1. 绝武狂帝,当代在世的书法家沈鹏欧阳中石李铎?

上午翻书,正好看到一段:草书虽然有法度,但草法只是文人间约定俗成的书体,百姓多不知晓,故榜书一般不用草体……云云。

不由想起汉代赵壹的《非草书》。草书出现不久,即受到士大夫的喜爱而风行,可草书难辨识,一般百姓认起来很困难。

故赵壹同志担心,草书因离实用越来越远,恐怕行不久远。

可是,近2000年过去了,草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上面那段文字也好,赵壹的担心也罢,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即草书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书法审美能力和专业知识,并非每个人都能欣赏得了。

正如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杨振宁评价范曾是几百年一见的书法大师,这不禁让人喷饭,一个搞物理的专家,如何能评价一个人的书法水平?

在当今在世的书法家中,我认为李铎、欧阳中石等人的影响力不会有超过沈鹏的。

关于沈鹏的书法,我且摘录一点专家的观点,不喜欢他的书法的人,可以不往下看了。

1、用笔

沈鹏的草书,在笔法上具有历史的提炼,已形成自家骨法用笔、迟涩取势的重要特色,开一代新风。

2、结体

他融会篆、隶笔法和结构特征,使草法结字的主体呈横式,同时又巧妙运用线条节 奏(粗细、曲直、浓淡等)和章法构成,造 就奇特的韵律感。

3、风格

他的作品呈现一种有别于行云流水式的宕荡风姿、一种有别于春花烂漫的清瘦稳健之美,具有一种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略带生涩、回旋有味的 古雅之韵。

4、形成原因

沈鹏先生草书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审美追求和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他深入解剖书法史、艰苦磨炼笔下功夫的 结果,更是他作为学者和诗人深刻人文 关怀的体现。

5、作品评析

以其自作诗《七七自寿诗》斗方为例,此作既是其心声的表白,也是其草书艺术风格成熟后书艺的自由发挥。

诗作:文章千古贵求真,此理寸心弥觉新。割尾妄论人曳尾,立身憾对自由身。问医何若先提气?用志不分疑入神。日计有余年未足,无花无酒又逢辰。

此作似以短锋新笔所书,笔锋的生涩之气与斫轮老手操纵的笔法相结合所产生的丰富变化尽现纸上,看似随心所欲,草草而书,但毫间流露的清新古雅之气、荡漾弥漫、观之令人回味无穷。

显然,这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 规矩的自由境界,也是沈鹏先生草书的 天真烂漫、弥足珍贵之处。

中国有句古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据说韩复渠同志看蓝球比赛,见那么多人抢一个球,于是发令:一人发一个蓝球。

网上很多人对沈鹏的书法有很多非议,但大多意见是缺乏专业性的。愿韩主席的无知不要在书坛发生。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绝武狂帝(当代在世的书法家沈鹏欧阳中石李铎)

2. 诗穷诗妖诗僧诗绝诗帝诗袓分别是谁?

①诗穷:黄庚;

②诗妖:谭文婉;

③诗僧:贾岛;

④诗帝:王昌龄 ;

⑤诗绝:王桐乡;

⑥诗祖:尹吉甫、屈原、荀况。

3.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嫁一个男人?

说起这个喜闻乐见的话题,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有一些香艳的画面,毕竟姐妹花同嫁一个男人,想想就刺激!但是,你知道历史上有四个亲姐妹同嫁一个男人的嘛?MG,这得有多刺激?这四姐妹都是谁?那个“丧心病狂”男人又是谁?他为什么这么牛?他们在一起不别扭吗?或者他们在一起是不是快乐的飞起呢?稍安勿躁,金鳞给你一一解答!

皇帝娶姐妹花是历史传统

在古代,姐妹同嫁一人的情况好像并不鲜见,尤其是帝王之家,好像还成了一个传统。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舜帝娶了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汉武帝他爹,汉景帝娶了王娡当皇后,又娶了王娡的妹妹,跟姐妹两个生了八个孩子,其中就有汉武帝;

汉成帝先娶了赵飞燕,又娶了赵合德,姐妹俩一起把汉成帝给耗的油尽灯枯,一命呜呼;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先后娶了大小符后;南唐后主李煜先后娶了大小周后,不过南唐被宋灭亡,小周后被赵匡义给霸占。清代康熙帝,更是一口气娶了四对姐妹花,不过她们名字都太长,金鳞这里就不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皇家的婚姻大都是政治婚姻,一起嫁两个女儿,或者嫁了一个死了,马上再补一个,都是外戚为了维护家族权势和地位的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手段,至于当事人别扭不别扭,那很难说,像汉景帝娶王娡姐妹好像就很和谐,但是李煜娶大小周后则众说纷纭,把大周后气的没了命!

史上最传奇兄妹

说完了上面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给大家看下面一张截图,当初金鳞看到这个截图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看花眼了,重新数了一遍后才发现确定无误,是自己太孤陋寡闻而已。

从上面截图可以看到,那个丧心病狂男人就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在位期间,极力推行改革,并迁都洛阳,其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

冯熙又是谁呢?怎么会把四个女人都嫁给孝文帝呢?这里少不得一句说来话长。话说中国在南北朝时期,有个北燕国,被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给灭了。冯朗是北燕皇子,归顺北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后因事被诛。

冯朗有个儿子叫冯熙。冯朗被杀后,冯熙由母亲带着逃到羌氐中长大,学到一身好武艺,后来又回到长安,学习《孝经》、《论语》和阴阳兵法,成为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

冯朗还有个女儿,国破家灭之后被送进太武帝拓跋焘掖庭,成了一个奴婢,后来被选为贵人,又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死后被谥“文明太后”。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原型就是冯太后。在电视剧中,李未央虽然成为皇后,但因为丈夫英年早逝,她从23岁起就开始守寡,并且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入宫之后,派人找到了冯熙,并把他接入宫中,封为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并且给他迎娶了景穆帝拓跋晃之女博陵长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可以看到,冯太后是个妥妥的扶弟魔哈,不过人家这个弟弟也确实扶的起来。

冯熙成亲之后,出任定州刺史,进爵昌黎郡王。后来更是一路高升,尤其是孝文帝即位后,拜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出除车骑大将军、洛州刺史,侍中。入朝则授内都大官、太师,封京兆郡公。冯熙去世的时候,追赠假黄钺、侍中、大司马、太尉、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备九锡,谥号为武。备九锡是个什么概念?不用解释,基本上就是曹操和司马昭之类的角色。

作为被亡国皇族,冯熙和冯太后这对兄妹,实在是太励志了,可谓史上最传奇的兄妹了,用一种很不一样的方式完了对北魏的复仇!

孝文帝是不是爽的飞起呢?

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都理解了,冯熙的四个女儿都嫁给孝文帝,实际上还是外戚和皇族联姻,继续维持外戚家族的权势和地位,只不过这里做的有点过分,一下子给塞进四个人,东南西北,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关爱(监控),分明是要把皇帝的雨露全给截流了。

实际上,冯熙不但将四个女儿嫁给了孝文帝,还将其他六个女儿全部嫁给了北魏皇族,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丧心病狂了!

孝文帝英明神武,是不是真的愿意娶这个四个姐妹呢?而这四个姐妹是不是会和谐共处一致对外呢?作为权势熏天的冯家,他们的女儿不用跟其他人争宠,那只能跟自家姐妹争了。尤其是幽皇后冯妙莲,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孝文帝英年早逝,或许有她的原因。

冯妙莲和妹妹冯清一同入宫,先是妹妹受宠幸,而且冯妙莲有段时间得了咳血症,出宫回家养病,回来后妹妹已经是皇后。不过,做为姐姐的冯妙莲不甘居于妹妹之下,终于“谮构百端”把妹妹逼得出了家。《魏书》记载:

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素见待念,轻后而不率妾礼。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昭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后贞谨有德操,遂为练行尼。后终于瑶光佛寺。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南征北战,很少留在皇宫。冯妙莲寂寞难耐,就找来了出宫治病时的一个叫高菩萨的医生,扮作宦官在宫里寻欢作乐,孝文帝则一直蒙在鼓里。后来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因为被逼婚,逃出宫揭发了冯妙莲淫乱后宫的事实。

正在病中的孝文帝五雷轰顶,派人回洛阳调查,杀了高菩萨等人,但因为顾忌冯家,只和冯妙莲分居没有废黜她,只是死后拉她一起陪葬了。看来娶四个姐妹的孝文帝,并没有爽的飞起,而是被气的要死,这种刺激还是不要的好!

还有没有更刺激的?

除了姐妹同嫁的,还有没有更刺激的?还真有,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唐高宗李治,娶了武则天,但是又把她姐姐武顺,以及武顺的女儿贺兰氏。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贺兰氏则被封为魏国夫人,不过后来被姨母武则天毒杀,并嫁祸给她的从父舅父武惟良、武怀运。金鳞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李治同学,你口味好重呀!

前两年大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秦岚和大猪蹄子聂远。大猪蹄子就娶了祖孙辈的两个人。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和皇祖晋妃,她们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但并不是直系的血缘关系,按照家族的辈分来看的话,皇祖晋妃要叫孝贤纯皇后祖母,只不过那个皇祖晋妃没啥存在感!

最后的结语

说了这么多,历史上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很多呢?寻常百姓有没有,多不多?因为没有相关记录和数据,咱们所知甚少,不过按照常理推测应该很少。其实就算是帝王之家,如果按照比例统计的话,也不算多,只是因为这种情况太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后人津津乐道,以为这种情况很多,算是数据统计上“幸存者偏差”,我们对那些香艳的后宫秘闻太感兴趣了。

不过,金鳞以为不管是姐妹花,还是娶了姐妹花的男人们,肯定还是会别扭的,更不可能爽的飞起,从爱情和婚姻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是要求排他性独占性的,就算是姐妹,分享同一个男人的事情还是很难接受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反目成仇!

4. 却是游泳健将的企鹅?

大自然中很多物种会突破人类对其固有认知,比如明明是鸟类的企鹅不会飞,但确是游泳健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生物分类学知识。

物种分类方式

其实,物种的分类方式,代表着科学的进步。

在古代时,人类对动植物没有系统的认识,对生物的分类也比较粗糙,比如:药用植物、可食用植物、有毒植物等等,虽然这些分类有一些不正确,或者有失偏颇的地方,但对于那时的人类来说,也足够应付日常使用了。

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物种之间的内部联系,比如有些物种虽然长相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但它们却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言,比如:人类和黑猩猩,在几千万年前是同一个祖宗,再比如人类和老鼠,在1亿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都属于哺乳动物。

根据这些认识,科学家们把生物物种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这个分类方法,企鹅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企鹅目——企鹅科,再根据不同的企鹅种类,企鹅又分为不同的属和种。

之所以把企鹅归为鸟类,其实和人类的分类方式有关。

分类方式的起源

早在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用性状对比的方式,来区分生物的种类,不过由于缺乏科学观测仪器,因此他对生物的分类比较简单,他主要采用二分法来进行分类,比如:这个东西是活的吗?如果是的话,他就会继续问:它有血还是没血?

就这样一直问下去,直到某一个具体的物种。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最大的是类:比如植物类,接着按照二分法(有时多于两个)分成“种”,如此反复分类,直到某一个具体的物种为止。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式比较粗糙,但开启了人类对于生物分类的革命。

亚里士多德之后,一大批科学家对动物和植物开始进行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带有“有色眼镜”,它们把人类世界的道德观附加在动物身上,因此他们在研究动物时,并不是研究内在生物逻辑,而是生物行为学和生态学。

16世纪初,有5位科学家就是这样分类,比如Turner,他是英国博物学家,他观测鸟类的生活习性和体型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将鸟类分为:猛禽,有蹼足的水鸟,没有蹼足的沼泽鸟、陆地鸟、林间鸟、小鸟等等。

这些分类方式本质上和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式没什么区别,都更倾向于博物学,而非生物学,因此没有对后来科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分类学之父林奈

1707年,被后世誉为分类学之父的林奈出生了,林奈非常痴迷于物种分类,他在《植物哲学》一书中,还把植物学家分为:植物学家,植物爱好者,收藏家,演说家,辩论家等。

林奈没有采用前人所使用的二分法分类方式,而是把自然界的物种分为5个阶元层次的等级结构:

界——纲——目——属——种。

这种分类方式和亚里士多德的二分法不同的点在于更精准,比如亚里士多德把物种分为两类: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之后又分为:四足动物,两足动物,多足动物,无足等等,这些分类繁琐又不科学,因此林奈的分类方式更科学,更有助于科学家归类。

但是,林奈所创建的分类方式,并不完整,比如界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矿物界,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界是: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 、动物界(也有版本说是4界或者6界)。

由于林奈生活的年代达尔文还没出生,因此当时的林奈认为物种是没有变化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现在我们知道,动物是在不断演化的。

所以,林奈在分类时,他分类的方式没有亲缘关系,后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人类又根据物种的演化,将生物按照亲缘关系分类。

也就是说,林奈构建了一个框架,后人根据新的理论以及新的观察,修改了框架里的内容,逐渐修改成“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方式。

企鹅为什么被划定为鸟类?

从以上分类方式中,我们来分析一下企鹅为什么会被划分为鸟类。

动物界:企鹅之所以被划分为动物界,是因为它满足动物界对生物的分类要求:以有机物为食,可以移动,有感觉,能够自主运动。

脊索动物门:企鹅属于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特点是封闭式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位于肛门后面的尾巴;具有内骨骼;如果有心脏,那么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企鹅的生理特征满足这一要求。

门之下还有一个分类为脊索动物亚门,企鹅属于脊索动物亚门之下的鸟纲。

鸟纲:鸟纲和哺乳动物的区别是,鸟纲是卵生,而哺乳纲是胎生;鸟纲的生物有羽毛,而哺乳纲有体毛,两者都属于恒温生物。

鸟纲的特点还有,前肢具有鸟翼特征,有时鸟翼会退化;心脏特点是2心房2心室,骨多孔隙,有利于飞行;呼吸系统除了肺之外,还有气囊。

而企鹅完全满足了这些要求,因此企鹅属于鸟类。

5. 最好是破案的?

疑犯追踪

6. 顺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只活了二十四年,可是,他的经历却是非常曲折而丰富的,是清朝皇帝中很有故事的一位帝王。

福临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他的亲生母亲是清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福临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在盛京(沈阳)笃恭殿即位,称年号为顺治。

顺治皇帝(剧照)

福临是幸运的,他本来没有继位的资格,但在皇太极驾崩后,却因为满清皇族中两派力量的争斗而侥幸得以继位。当时,在继位争斗中,一派是以福临的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为代表的实力派,另一派是以皇太极的长子、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为代表的先皇嫡系派,两派争斗激烈,难分胜负,为了避免清朝皇室内耗,最终,六岁的福临被推为继位皇帝,多尔衮为摄政王。

福临又是不幸的,他的婚姻使他很不满意,对别人硬是让他聘娶的皇后非常反感,而他所钟情的妃子却很快死了。福临的第一位皇后是他生母的娘家侄女、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福临的这位皇后是由多尔衮为他选定和安排迎娶的,他对她一直很厌烦,因而,不久,福临便将其废去皇后位,降为侧妃;福临的第二位皇后虽然温柔贤惠,地位也很高贵,她是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但是,福临对她根本一点爱意也没有,一直不喜欢她,要不是因为有孝庄皇后庇护,加上这第二位皇后很能委屈圆通,恐怕也会被福临废了。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福临所宠爱、钟情的是董鄂妃,他对董鄂妃一见钟情。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自幼天资聪慧,好读史书,她年少时即受到江南汉文化的影响和熏染,风韵温柔、娴静优美,善解人意,悟性极高,很得福临的宠爱,只可惜,他年仅22岁便香消玉殒了。此前,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非常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专门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福临对董鄂妃如此重视,足见他对董氏的无比钟爱,而董鄂妃的早逝,给福临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是福临后来走向信佛之路的重要原因。

董鄂妃画像

福临自幼在孝庄皇后的培养下,加上因有满人的尚武精神的影响,他有一种好胜性格和桀骜不逊的心态。因而,他虽冲龄嗣统,掌控不了朝权,朝中有多尔衮、豪格等把持朝政;后宫,有他母亲孝庄皇后的督促和教育,但他有一种反抗心理,对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等一直有逆反心理。他颇有主见,敢作敢为,经常顺着自己的爱好做事,是一位不愿听权臣摆布的年轻皇帝。

福临的这种好胜、执着和傲气是他后来坚持礼佛、信佛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外出狩猎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喀喇城突然逝世,这使得顺治帝福临得到了提前亲政的机会。福临亲政后,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他逐渐控制了朝局,并不久即能乾纲独断,他虽然亲政时才十四岁,但却干了不少大事。

顺治皇帝画像

亲政时的福临,很想有一番大作为,而且,他在皇位上也干得不错。

多尔衮的病逝使顺治帝摆脱了被压制的地位,他再也不想当傀儡皇帝了。而他亲政不久所干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对多尔衮进行清算。他不惧朝臣的反对,削除多尔衮的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并籍没其家财,对他的这位原来的“皇父摄政王”进行大肆报复。而此举大大加强了福临掌控朝权的气势,对他往后的施政措施带来了重要影响。

为了强化皇权专制,顺治帝还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并采取措施,停止了满清贵族的圈地行为。此外,他还放宽“逃人法”,他试图通过对一系列政治措施的改革来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他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想采取更多汉人的管理方式来治理朝政,但是,当时满清贵族刚刚入关,他们对汉人的警惕心态和防备措施非常强,顺治帝身边尚缺乏能赞同吸取汉人管理方式的重臣,因而,福临的管理革新并不顺利,这让他感到很苦恼。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顺治帝着力改变朝中的政治结构,通过改变人事来加强君主的集权统治。他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一个月后,他取消了诸王、贝勒、贝子管理六部事务的权力; 四月,顺治帝采纳了礼部的建议,规定皇帝一月三朝,而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经筵,并设置宗人府官员。他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新礼制,将治政活动纳入了礼制之中,强化统治秩序,这实际上是将治政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汉化“。他还为满人的每旗设置宗学,让未受封的宗室之子十岁以上均可入学,以加强对满族子弟进行包括汉文化科目在内的新教育。

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顺治帝下令对仅有满臣奏事的上奏程序进行改革,规定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官员会同奏进,这是清王朝重用汉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顺治帝因其年轻时受汉文化的影响,他当亲政后,很重视对历史上汉族皇帝的治政经验进行探研,他在汉臣的指引下,认真阅读《资治通鉴》,他曾向朝中大臣询问,要求从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皇帝中选出最杰出的帝王,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对福临说唐太宗最优,而福临却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很出色,他的各种立法能利于后世。其实,福临是以此来表明,入住中原的清廷,将延循明朝制度和管理措施。福临的这一主张非常重要,大大有助于化解汉臣与满臣、汉人与入关后的满人的矛盾关系,而且,使清王朝能具有承继”法统“的合理理由。

此外,顺治帝还赐太常卿汤若望号为“通玄教师”,接受汤若望的一些积极建议,并开阔了眼界。此后,虽遇陈名夏案发生,陈被指责为汉臣“南党“首领,勾结朋党,擅权乱政,因而有二十八名汉官遭到训斥,但是,顺治帝并没有以此来限制汉臣,他随后即增置内三院汉大学士,每院各二人。同时,他设立十三衙门,并下旨严禁宦官干政,规定所设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还有,顺治帝还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笼络汉臣,拉近与汉臣的距离,比如,他令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

为了稳定后宫,顺治帝废除之前多尔衮为他迎娶的皇后为静妃,不久,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顺治帝下旨修《顺治大训》,并且编纂《资政要览》;四月,顺治帝又下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他特命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编《孝经衍义》;特命大学士巴哈纳、刘正宗等为总裁官编《通鉴全书》;他还大力提倡忠孝节义,比汉臣提倡得还要卖力。其实,他这都是为了加强满清皇权的统治意识,以皇权专制和忠孝节义理念来教化满汉大臣。六月,顺治帝将宫禁命名为紫禁城,将后山命名为景山,将西苑南台命名为瀛台,并命内十三衙门立起铁牌,严禁内监干政。这一系列的命名、立牌,是想从规划的建筑文化上来加强统治秩序。

清军入关以后,不久就进入北京,而满清统治集团目睹明王朝的灭亡,顺治帝作为第一位进入北京的皇城,他对明朝灭亡的教训十分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清朝重蹈其覆辙。

首先,福临十分重视整肃吏治,他对官吏队伍推行甄别之法,重视擢优汰劣。其一,他要求各地督抚对所属官员严加甄别,对有德有才兼通文义的人要及时报奏,而对不能称职的要立即参劾。其二,为了选拔好知府人选,福临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下令在京各衙门三品以上官员,及在外督抚,各推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各一人,并要求其备上履历事迹具奏,令吏部再加察议,以奏请定夺,将所选中人才以备前三十处知府之用。其三,福临严格加强对官员的督控,绝不允许朝中官员结党结社,更不许太监干预朝政,他通过严禁官员私交、私宴来杜绝朋党的形成,想以此来根除朋党之患。

其次,福临通过一系列革新措施,努力稳定社会经济发展。针对明末战乱所余留下来的地荒丁逃、税赋难收的状况,为了改变福临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达四百余万两的赋亏状况,他积极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为稳定好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着力鼓励垦荒。比如,他采纳了大学士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于顺治十年(1653年)推行屯田垦荒;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秋下令鼓励富人垦荒;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夏,公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冬,又实行捐资开垦法。其中,“劝惩则例”的作用很大,则例中规定:督抚按及道府、州县、卫所等各级官员在一年内,按垦荒数量给以记录或加升一级的奖励;对文武乡绅及贡监生民人等规定了垦荒的具体奖励办法;而且,如果开垦不实或者开过复荒者,无论新旧官员,一律应被治罪。

可是,后来福临却倾心于僧禅,成了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内心深处信仰佛学的皇帝。

福临亲政初期,他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因为与福临谈得很投缘,屡次被提升,分别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并赐名“通玄教师”,提为通政使等,并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被诰封为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而孝庄文皇后对福临提拔汤若望很支持,她对汤若望也很尊重,甚至称他为义父,而福临因此而曾称孝庄皇后为“玛法”(慈爱的女神)。福临与汤若望的密切交往,显然对福临信仰宗教有一定的影响。

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并很快成为佛教信徒。这一年深秋,福临在太监的带领下到了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性聪禅师憨璞,福临与憨璞交谈默契,很是投缘,这使他对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不久,福临在南苑万善殿召见了憨璞,之后,他还多次召见憨璞,请憨璞介绍佛教界有名望、修养高的僧人。

玉林琇画像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临特意派遣使臣,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玉林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婉拒召见,但使臣不答应。次年二月,玉林琇只好入京觐见福临。福临一见玉林琇,十分高兴,当即封他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之礼款待玉林琇,福临谦虚地自称弟子。此时,福临请求玉林琇为他起个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认为不便为福临起法名。但是,福临一再要求,并请求以一些“丑”的字眼来为他起法名,玉林琇只好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起法名为“行痴”。至四月,玉林琇请求回湖州报恩寺,福临赐给他黄衣、金印,派遣官员送他回去,并令官员召玉林琇的弟子茆溪行森到京师。

此外,福临还封憨璞为明觉禅师,憨璞向福临推荐了浙江宁波天童寺的名僧木陈道忞,福临召其进京。不久,对福临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和尚进京了,这位和尚就是玉林琇的徒弟茆溪行森。福临在万善殿接见茆溪行森,他向其请问佛法,茆溪行森的解答使福临连连赞许。

茆溪行森画像

福临开始信佛,而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福临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帝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后宫的混乱,钟爱的妃子突然去世,加上朝局纷争让他厌烦,满族大臣对他重用汉臣不满等,给他带来的压力、烦闷,这使他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只有潜心修佛才能让他有所解脱,渐渐地,他感到寄托于佛法才是宁静的,于是,逐渐加强了他出家的念头。

顺治十七年(1660年)九月至十月之交,即在董鄂妃去世的近两个月之后,福临决心出家,他请茆溪行森禅师为他剃度,福临成了“光头天子”。

同年十月十五日,茆溪行森的师父玉林琇禅师奉诏到京,据说是孝庄太后和朝中老臣令人召其入京的。玉林琇得知他的徒弟茆溪行森已为皇帝剃发,知道惹了大祸了,他比他的徒弟想得更远,感到为皇帝剃发,这不但将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为佛教界带来灾祸。

玉林琇禅师非常愤怒,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极端措施了,他下令属下僧人堆积柴火,欲将茆溪行森焚死。放火前,玉林琇劝福临说:“若以尘世之法论,皇上应永久坐于皇位之上,上可安圣母之心,下可使万民安居乐业;若是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该永久为君王,对外可保持佛法信徒,对内可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之处。”(《顺治的贵妃和太监偷情的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网[引用日期2015-01-25])当然,福临是不会让茆溪行森被烧死的,同时,福临也觉得玉林琇说得有道理,于是,他便接受了玉林琇的劝谏,答应蓄发但是,暂时不出家。之后,茆溪行森被他师父带回南方,福临继续当皇帝。可是,福临虽然蓄发而不出家,但他的心早已“出家”了,福临对笃信佛法的执念一直没有改变。

福临(剧照)

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顺治帝去世,清官方史书《清世祖实录》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皇帝驾崩是一件天大的事,官方如此简略的记载,易于引起猜疑。

于是,关于顺治帝是怎样死的,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一种猜测是,因董鄂妃年轻轻地突然病死,钟爱董鄂妃的顺治帝伤心过度,郁闷忧虑,寝食难安,体弱染病,在董妃去世不到半年,福临便随他的爱妃而去了。

另一种猜测是,顺治帝历来很固执,他厌烦纷乱朝局,思念董妃,心无法安定,只有崇信佛法,才能心安,于是,执意出家去了,而孝庄皇太后无法将他拉回来,为掩人耳目,便对外称顺治帝病死,以此来掩盖皇室的丑闻。后来,出家的福临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有人还为这一说法找到了证据,比如,康熙《起居注》中有记载,康熙即位不久,孝庄皇太后多次带玄烨去五台山礼佛,以此推测,玄烨大概是悄悄去见他的父亲福临;再如,另一证据是,1900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西逃时经过山西,当地官员从五台山借了一些餐具,而这些餐具很像是紫禁城里皇家用的餐具,因此而怀疑福临就在五台山修佛。

顺治帝与董鄂妃(剧照)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郑成功与清军在厦门牛家村发生了战争,郑成功看到对面有异物闪闪发光,于是,便命令士兵将大炮对准亮光发射,而那删发亮光的正是顺治帝头上的夜明珠,因而,顺治帝被炮火炸死在牛家村。不过,有专家考证,认为这一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只是痛恨清军平台杀了郑成功后代,一些恨清者编出来表达反清情绪的。

此外,还有一种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即认为顺治帝是因为染上了天花而死的。这一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其一,替顺治帝起草诏书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顺治帝临终前一直在他身边,而《王熙自定年谱》中记载: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皇帝突然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初五日,顺治将他(王熙)招到养心殿,对他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依顺治帝之意,王熙撰写了诏书,一天一夜,三次修改,三蒙钦定。

其二,传教士汤若望也有类似的记载,据《汤若望传》,有过对顺治帝染上天花的记载:

“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或许是因他对于这种病症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

其三,还有人认为,玄烨被选中继位皇帝是因为他已染过天花并已痊愈,有抵抗力,不再怕天花了,由此来推断,顺治帝一定是染上天花而死的。顺治驾崩前有八位皇子,长子夭折,二子九岁,三子玄烨八岁,其他皇子尚年幼,依理,当是皇二子即位,可却选中了玄烨,因为玄烨有对天花的抵抗力。当然,这种推论逻辑不太严密,只是一种猜测。

但是,对于顺治帝染上天花有史书记载,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此外,董鄂妃的早逝使福临十分伤心,这也是事实,所以,顺治帝的去世,与染上天花病有关,也与董鄂妃的去世而伤心过度有关,他是病死的。

顺治帝去世时的大致过程应该这样的: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内官吴良辅因以权谋私、交结外官、纳贿作弊等,被大臣上奏该处死,而福临安担心株连太多,同时也同情吴良辅,便安排他出家为僧。当天,福临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的出家仪式。回来时,福临染上了天花,便发起了高烧。他预感病体沉重,很难再支持。初六,他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在病榻上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于初七日撰拟诏书,曾三次将拟稿上呈福临预览,皇帝亲自批改,那天晚上,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

福临晏驾之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捧着皇帝遗诏去奏知孝庄皇太后,孝庄太后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人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根据遗诏,扶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为辅政大臣。

“罪己诏”

顺治帝的遗诏实际上是一篇“罪己诏”,在诏书中,他为自己列了十四条罪过,如“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等,其实,所谓的“罪己”,说的却是他在位是做得最好最正确的事,是政绩的亮点。只是,从满臣皇室贵族的角度看,或许是不乐意接受的。因而,有人怀疑,顺治帝的这一篇“罪己诏”, 并非是福临的本意,也不一定是福临清醒时看过的。遗诏先奏知皇太后,而后才公布,而起草遗诏的王熙、麻勒吉,却一直守口如瓶。这或许是孝庄太后的一种策略,她为了保证她的皇孙爱新觉罗·玄烨能顺利即位,便授意为福临起草此遗诏,她利用责备她儿子来保证她孙子成功即皇帝位。顺治帝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重用汉臣的措施,这让满清皇室贵族很不满,而孝庄太后为了玄烨继位,需要当时的满族权臣的支持。

福临崩后,梓宫放在了景山寿皇殿,四月十七日,由茆溪行森执行火化仪式,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福临的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乾隆元年(1736年),尊谥加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李尚英于《清代皇帝传略》中评价说:“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他亲政以后不过10年。一方面革除了明朝末年的许多弊政,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满族统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洗刷关外伧荒,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的统一。这就为康雍乾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临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7. 清朝十二帝按个人能力?

第一名:千古一帝康熙大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内有权臣当道(鳌拜),外有汉人的反抗,鲁王的余部以及郑成功在台湾,还有三藩的逐渐做大。而且沙俄在东北也蠢蠢欲动,更有准格尔部葛尔丹的持续扩张,可以说是处在内外交困之中。

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康熙大帝却凭借他非凡的胆识谋略,16岁智擒鳌拜,21岁平定三藩,随后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成功收回了台湾。御驾亲征打败了葛尔丹,这一系列的丰功伟绩足以彪炳史册。

康熙在位时还祭拜孔庙,祭拜朱元璋,改善缓解了民族矛盾,使清王朝得到了汉族士大夫阶层的认可支持,从而走向繁荣。

第二名: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相信我把乾隆列在第二位,很多人会不认同。我们看一看乾隆都做了哪些别人不及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乾隆时期版图面积是最大的,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比现在整整增加了300多万平方公里。

它的税收是封建王朝里最高的,在乾隆42年达到了白银8000多万两。

他的政权是最稳固的,内无权臣当道,外无四夷骚扰,没有宦官的隐患,也没有朋党的干扰,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四海升平。

乾隆在位时期,清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多,也是封建王朝人口的峰值。可以说,在封建王朝乾隆的各个方面都达到,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巅峰,所以乾隆皇帝才自封为十全老人,沾沾自喜为自己表功。

有人诟病说乾隆时期,大英的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乾隆错过了让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最好的时期。

事后诸葛亮是要不得的,这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更何况,当时乾隆马上要过80岁大寿,你让他再接受新事物,恐怕已经很难。

另外当时的大英帝国也还没有把蒸汽机发明出来。英使团访华的大船也还是帆船,更让乾隆看不到大英帝国,除了钟表等小玩意,有什么让中国可以忌惮的,所以断然拒绝了大英使团的贸易港口开放的要求。

但这并不能说是乾隆的错误,只能归于当时的人们的历史认知。换做其他任何一个皇帝,也未必就能比他做得更好。

第三名:大清奠基者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以13副甲胄起家,用他的超人的领导能力,把女真各部落逐渐统一,并且和蒙古各部落达成了联盟,并宣读明朝的七大罪状与明王朝分庭抗礼,萨尔浒一战直接打塌大明的脊梁骨,让明王朝的军队再无力和后金的军队相抗衡。从此以后,明军再不敢与后金军进行野战。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先后攻克了辽阳、沈阳等70多座城,关外,几乎都囊括进后金的版图。

第四名:承上启下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应该排在第四位,为康雍时代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为康熙晚年的一味宽仁,对百官们不忍斥责。导致康熙晚年贪腐严重,国库产生巨大亏空,雍正登基上位以后,国库只有七百万两白银。

雍正催促官员们还上亏空,不惜背负骂名,查抄官员府邸,落下了一个“抄家皇帝”的恶名。

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等,这一下就为朝廷每年增加了上千万两的白银收入。雍正晚年时国库的存银已经达到4000多万两白银。

在军事上雍正通过重用年羹尧,取得了西北战场的大捷,巩固了大清的江山。这一切都为乾隆的执政,打下了一个牢固的根基。

第五位:顺天宽仁顺治帝

顺治六岁继位,可是直到多尔衮死了以后,甚至才真正地掌握皇权。掌权的十年间,他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

清军入关初期,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为了恢复被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

还接见了西藏五世达赖,巩固了民族关系。为了快速平定各地的汉人武装,起用洪承畴为五省经略,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重用三藩,“以汉制汉”使局势逐渐好转,平定了天下。

第六名:开创之君皇太极

皇太极主要的功绩都在战事上,他通过与蒙古各部的和亲,倡导“满蒙一家”,使内外蒙古成为了大清的可靠部属。

皇太极征讨屡次出兵帮助明军的朝鲜,迫使朝鲜签订协议,不再是大明的藩属国。

皇太极利用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又在与明军的交战中赢得“松锦大战”,生俘大明重臣洪承畴,使得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大清入关打下了基础。

第七名:搬倒和珅嘉庆帝

嘉庆帝被人熟知的是搬倒权臣和珅,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因为父亲乾隆的光芒太盛,嘉庆帝的执政显得过于暗淡无光。嘉庆帝缺乏魄力,也缺乏革新精神。

在位期间出现了白莲教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也极大地消耗了大清的国力,正是嘉庆帝的时代,使大清王朝由盛转衰。

第八名:抑郁而终咸丰帝

咸丰帝是大清王朝最后一位真正掌握皇权的皇帝。

咸丰帝上位初期,也曾想励精图治,为此还广开言路,让大臣们上书进言,可惜他又缺乏魄力,大臣们的奏章都被他搁置一旁,不置可否。

他也是名倒霉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不但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

他被迫在全国办团练,因为绿营兵和八旗兵以没有战斗力,使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走上了历史舞台。

咸丰帝因为北京城被英法联军攻占而郁郁而终,如果他继续在位,可能湘军、淮军的发展还不能这样迅速。

第九名:平庸之辈道光帝

清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道光帝最英勇的行动,是发生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进皇宫,道光帝亲手杀死两名教徒,得到了父亲的赏识,从而确定了皇储的身份。

道光帝在位期间,毫无作为,任用的大臣也都是像穆彰阿这样的庸碌之辈。在和英国的鸦片战争中,轻率议和接受失败。

而且还采用鸵鸟心态,既不学习西方,也不商量对策巩固国防,导致大清直线衰落,从此走向灭亡。

第十名:轻率冒进光绪帝

公平的说光绪帝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掌握皇权。朝廷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都需要经过太后慈禧的同意。

被师傅翁同龢忽悠,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一味主战,主张对日本用强,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要负有一定的责任。

后来的改革又轻率冒进,导致和太后慈禧的关系紧张,又出昏招要“围园杀后”,事情不密反被慈禧软禁,最后落得被毒死的下场,可怜又可恨。

第十一名:同治帝,第十二名:宣统帝

这两人没啥可说的,一位是从没掌过权,一位是还没长大国就灭了,所以他们排在最后,自然顺理成章。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22)
异界重生之打造快乐人生(求异界穿越兑换类
上一篇 2024年05月07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07日

相关推荐

  • 神医弃女(神医弃女叶凌月的真正身份)

    神医弃女叶凰玉和洪放的女儿叶凌月被人殴打致死。一个全新的灵魂穿越到了叶凌月身体里,这个新灵魂前世被渣男欺骗,最后落了个魂飞魄散的下场,最后在巫重和紫宿堂的帮助下,叶凌月的魂魄重聚在一起,转世投胎,成了叶凰玉的女儿。...

    2023年12月01日
  • 强者,永远都是寂寞的,只有战胜寂寞,才能无敌天下

    无敌天下第一章风雪大陆  夜慢慢深了下来,一片寂静,夜空星光灿烂。  山坡上,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孩以一种奇怪的姿势站立在那里,小孩两脚开立,脚尖着地,脚跟提起,双手高高举起,立于头顶,头微仰,一股若有若无的天地灵气在其身体四周不断缭绕旋转。 ...

    2024年01月12日
  • 恃君宠(嘲笑太监的诗句)

    2、《魏书·崔浩传》:“慕容垂乘父祖世君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2024年01月16日
  • 老村医睡村花(真的要读书才有出路吗)

    我在高中时,我们那里男的找老婆一般女方都要求男方专门给新娘新郎盖一座房子。当时这个种房子一般是三间,砖瓦,木料,工钱,粮食等下来可能需要四千块左右。...

    2024年01月21日
  • 14岁男孩用姐姐账号玩网游花掉8万 退款遇难题

    邓先生是福建人,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开了一家馄饨店,几年下来,两口子辛辛苦苦攒了一点钱。但是前不久,邓先生突然发现了一条异常的消费记录,顺藤摸瓜,自己14岁的儿子,为了玩网游,竟然花了近8万元。邓先生打印出来的这一摞账单,就是小邓的充值记录。记录...

    2024年02月0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