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强婿全文免费阅读(张悦楷三国演义57回原文)

1. 至尊强婿全文免费阅读,张悦楷三国演义57回原文?

第五十七回原文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正恨间,人报吴侯遣弟孙瑜到。周瑜接入。具言其事。孙瑜曰:“吾奉兄命来助都督。”遂令催军前行。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闇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将所遗书缄,遣人飞报孙权。权闻瑜死,放声大哭。拆视其书,乃荐鲁肃以自代也。书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孙权览毕,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教发周瑜灵柩回葬。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至晓,告于玄德。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玄德问孔明曰:“周瑜既死,还当如何?”孔明曰:“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赴巴丘吊丧。于路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回柴桑。

孔明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鲁肃设宴款待孔明。宴罢,孔明辞回。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也。孔明亦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嘱曰:“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之所学。”统允诺而别,孔明自回荆州。

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瑜有两男一女,长男循,次男胤,权皆厚恤之。鲁肃曰:“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肃曰:“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

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肃曰:“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肃书。径往荆州来见玄德。

此时孔明按察四郡未回,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有人报知玄德,言庞统将耒阳县事尽废。玄德怒曰:“竖儒焉敢乱吾法度!”遂唤张飞分付,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问。恐于事有不明处,可与孙乾同去。”张飞领了言语,与孙乾前至耒阳县。军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独不见县令。飞问曰:“县令何在?”同僚覆曰:“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张飞大怒,欲擒之。孙乾曰:“庞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飞乃入县,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飞怒曰:“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统笑曰:“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飞曰:“汝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统曰:“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飞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统乃将出鲁肃荐书。飞曰:“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统曰:“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飞顾谓孙乾曰:“非公则失一大贤也。”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玄德大惊曰:“屈待大贤,吾之过也!”飞将鲁肃荐书呈上。玄德拆视之。书略曰:“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玄德看毕,正在嗟叹,忽报孔明回。玄德接入,礼毕,孔明先明曰:“庞军师近日无恙否?”玄德曰:“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书,却未见先生之书。”孔明曰:“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险失大贤。”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曰:“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

早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荀攸进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孙权,次攻刘备。”操曰:“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前在赤壁之时,军中有讹言,亦传西凉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见,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操大喜,即日遣人赍诏至西凉召马腾。却说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父名肃,字子硕,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与羌人杂处,遂娶羌女生腾。腾身长八尺。体貌雄异,禀性温良,人多敬之。灵帝末年,羌人多叛,腾招募民兵破之。初平中年,因讨贼有功,拜征西将军,与镇西将军韩遂为弟兄。当日奉诏,乃与长子马超商议曰:“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与刘玄德约共讨贼,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屡败。我又僻处西凉,未能协助玄德。今闻玄德已得荆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来召我,当是如何?”马超曰:“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亲。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责我矣。当乘其来召,竟往京师,于中取事,则昔日之志可展也。”马腾兄子马岱谏曰:“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超曰:“儿愿尽起西凉之兵,随父亲杀入许昌,为天下除害,有何不可?”腾曰:“汝自统羌兵保守西凉,只教次子马休、马铁并侄马岱随我同往。曹操见有汝在西凉,又有韩遂相助,谅不敢加害于我也。”超曰:“父亲欲往,切不可轻入京师。当随机应变,观其动静。”腾曰:“吾自有处,不必多虑。”

于是马腾乃引西凉兵五千,先教马休、马铁为前部,留马岱在后接应,迤逦望许昌而来。离许昌二十里屯住军马。曹操听知马腾已到,唤门下侍郎黄奎分付曰:“目今马腾南征,吾命汝为行军参谋,先至马腾寨中劳军,可对马腾说:西凉路远,运粮甚难,不能多带人马。我当更遣大兵,协同前进。来日教他入城面君,吾就应付粮草与之。”奎领命,来见马腾。腾置酒相待。奎酒半酣而言曰:“吾父黄琬死于李傕、郭汜之难,尝怀痛恨。不想今日又遇欺君之贼!”腾曰:“谁为欺君之贼?”奎曰:“欺君者操贼也。公岂不知之,而问我耶?”腾恐是操使来相探,急止之曰:“耳目较近,休得乱言。”奎叱曰:“公竟忘却衣带诏乎!”腾见他说出心事,乃密以实情告之。奎曰:“操欲公入城面君,必非好意。公不可轻入。来日当勒兵城下。待曹操出城点军,就点军处杀之,大事济矣。”二人商议已定。黄奎回家,恨气未息。其妻再三问之,奎不肯言。不料其妾李春香、与奎妻弟苗泽私通。泽欲得春香,正无计可施。妾见黄奎愤恨,遂对泽曰:“黄侍郎今日商议军情回,意甚愤恨,不知为谁?”泽曰:“汝可以言挑之曰:“人皆说刘皇叔仁德,曹操奸雄,何也?看他说甚言语。”是夜黄奎果到春香房中。妾以言挑之。奎乘醉言曰:“汝乃妇人,尚知邪正,何况我乎?吾所恨者,欲杀曹操也!”妾曰:“若欲杀之,如何下手?”奎曰:“吾已约定马将军,明日在城外点兵时杀之。”妾告于苗泽,泽报知曹操。操便密唤曹洪、许褚分付如此如此;又唤夏侯渊、徐晃分付如此如此。各人领命去了,一面先将黄奎一家老小拿下。次日,马腾领着西凉兵马,将次近城,只见前面一簇红旗,打着丞相旗号。马腾只道曹操自来点军,拍马向前。忽听得一声炮响,红旗开处,弓弩齐发。一将当先,乃曹洪也。马腾急拨马回时,两下喊声又起:左边许褚杀来,右边夏侯渊杀来,后面又是徐晃领兵杀至,截断西凉军马,将马腾父子三人困在垓心。马腾见不是头,奋力冲杀。马铁早被乱箭射死。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二人身带重伤,坐下马又被箭射倒。父子二人俱被执。曹操教将黄奎与马腾父子,一齐绑至。黄奎大叫:“无罪!”操教苗泽对证。马腾大骂曰:“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杀贼,是乃天也!”操命牵出。马腾骂不绝口,与其子马休,及黄奎,一同遇害。后人有诗叹马腾曰:“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苗泽告操曰:“不愿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操笑曰:“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便教将苗泽、李春香与黄奎一家老小并斩于市。观者无不叹息。后人有诗叹曰:“苗泽因私害荩臣,春香未得反伤身。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曹操教招安西凉兵马,谕之曰:“马腾父子谋反,不干众人之事。”一面使人分付把住关隘,休教走了马岱。且说马岱自引一千兵在后。早有许昌城外逃回军士,报知马岱。岱大惊,只得弃了兵马,扮作客商,连夜逃遁去了。曹操杀了马腾等,便决意南征。忽人报曰:“刘备调练军马,收拾器械,将欲取川。”操惊曰:“若刘备收川,则羽翼成矣。将何以图之?”言未毕,阶下一人进言曰:“某有一计,使刘备、孙权不能相顾,江南、西川皆归丞相。”正是:西州豪杰方遭戮,南国英雄又受殃。

未知献计者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至尊强婿全文免费阅读(张悦楷三国演义57回原文)

2. 在江西结婚有哪些习俗?

江西结婚风俗习惯:

江西结婚习俗送礼

江西结婚习俗入席

江西结婚习俗敬酒

江西结婚习俗之托媒

江西结婚习俗之换帖

江西结婚习俗之择吉

江西结婚习俗之订婚

江西结婚习俗之行聘

江西结婚习俗之辞堂

江西结婚习俗之迎娶

江西结婚习俗之拜堂

江西结婚习俗之坐床

江西结婚习俗之贺郎

江西结婚习俗之安席

江西结婚习俗之传花

江西结婚习俗之闹房

江西结婚习俗之三朝回门

具体准备:

1.男方:

准备一套床上用品(四件:被套、床单、枕套、新被子),枕头由女方准备,女方另外还要再准备1-2床新被子(陪嫁当天带来),等到接新娘的前一天再套被套和铺床单。

2.女方:

婚礼当天女方陪嫁的都是小物件,如阉鸡、鲤鱼、猪腿、洗澡盆、痰盂、一到两床新的被子、两个枕头(这几样必需)、洋娃娃、一束大点的花、烟酒若干等。 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的在一起,有家有爱有幸福感其乐融融的日子,生活就充满温馨。喜欢是一朝一夕,爱是从心动到古稀,为你去做那些看似做不到的事情才弥足珍贵!

其实不管有哪些风俗,奇葩或者无语,规矩或者平淡,但是结婚之后,站在你身边的那个人,能读懂你说出的每句好的真意看透眉宇间的叹息。

我们的深情用对了地方那他才有意义,终于,我们笑着结婚了,是嫁给了爱情也是合适,如今的我们心中各有彼此有牵挂,这辈子,我们融入了彼此的生命中,由我们各自的半辈子组成了两个人的一辈子,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小家。

我们爱生活的每一天、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情应如细流暖暖于心,爱应如炉火之温暖弥漫生活的空间,这才是婚姻生活中日子该有的局面,让爱变的炉火纯青海枯石烂。

3. 系康生传文言文?

奚康生,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世为部落大人。祖直,平远将军、柔玄镇 将。入为镇北大将军,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父 普怜,不仕而卒。

太和十一年,蠕蠕频来寇边,柔玄镇都将李兜讨击之。康生性骁勇,有武艺, 弓力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从兜为前驱军主,频战陷陈,壮气有闻,由是 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渡,萧鸾遣将率众据渚,邀断津路。 高祖敕曰:“能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时为军主,谓友人曰:“如其 克也,得畅名绩;脱若不捷,命也在天。丈夫今日何为不决!”遂便应募,缚筏积 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 将军。后以勋除中坚将军、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胡遣精骑一千邀路断 截,康生率五百人拒战,破之,追至石羊城,斩首三十级。彬甲卒七千,与胡对战, 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迁为统军。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 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胡遂奔北。辛支轻骑退走, 去康生百余步,弯弓射之,应弦而死。因俘其牛羊驼马以万数。

萧鸾置义阳□,招诱边民。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进围其城。鸾将张伏 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以强弓大箭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 毙。彼民见箭,皆云狂弩。以杀伏护,赏帛一千匹。又频战再退其军,赏三阶,帛 五百匹。萧宝卷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等四军往援之,后 遣都督、广陵侯元衍,并皆败退。时刺史孟表频启告,高祖敕肃遣康生驰往赴援。 一战大破之,赏二阶,帛一千匹。及寿春来降也,遣康生领羽林一千人,给龙厩马 两匹,驰赴寿春。既入其城,命集城内旧老,宣诏抚赉。俄而,萧宝卷将桓和顿军 梁城,陈伯之据硖石,民心骇动,颇有异谋。康生乃防御内外,音信不通。固城一 月,援军乃至。康生出击桓和、伯之等二军,并破走之,拔梁城、合肥、洛口三戍。 以功迁征虏将军,封安武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出为南青州刺史。后萧衍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率将出讨,破之,生擒济。 赏帛千匹。时萧衍闻康生能引强弓,力至十余石,故特作大弓两张,送与康生。康 生得弓,便会集文武,乃用平射,犹有余力。其弓长八尺,把中围尺二寸,箭粗殆 如今之长笛,观者以为希世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

又萧衍遣将宋黑率众寇扰彭城,时康生遭母忧,诏起为别将、持节、假平南将 军,领南青州诸军击走之。后衍复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副将张惠绍勒甲十万规寇 徐州,又假宋黑徐州刺史,领众二万,水陆俱进,径围高冢戍。诏授康生武卫将军、 持节、假平南将军,为别将,领羽林三千人,骑、步甲士随便割配。康生一战败之。 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

出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颇有声绩。转泾州刺史,仍本将军。以辄用官炭瓦 为御史所劾,削除官爵。寻旨复之。萧衍直阁将军徐玄明戍于郁州,杀其刺史张稷, 以城内附。诏遣康生迎接,赐细御银缠槊一张并枣柰果。面敕曰:“果者,果如朕 心;枣者,早遂朕意。”未发之间,郁州复叛。时扬州别驾裴绚谋反,除康生平东 将军,为别将,领羽林四千讨之,会事平不行。

遭父忧,起为平西将军、西中郎将。是岁,大举征蜀,假康生安西将军,领步 骑三万邪趣绵竹。至陇右,世宗崩,班师。除卫尉卿。出为抚军将军、相州刺史。 在州,以天旱令人鞭石虎画像;复就西门豹祠祈雨,不获,令吏取豹舌。未几,二 儿暴丧,身亦遇疾,巫以为虎、豹之祟。

征拜光禄卿,领右卫将军。与元义同谋废灵太后。迁抚军大将军、河南尹,仍 右卫,领左右。与子难娶左卫将军侯刚女,即元义妹夫也。义以其通姻,深相委托, 三人率多俱宿禁内,时或迭出。义以康生子难为千牛备身。

康生性粗武,言气高下,义稍惮之,见于颜色,康生亦微惧不安。正光二年三 月,肃宗朝灵太后于西林园,文武侍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康生乃为力士舞, 及于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蹈足、瞋目、颔首为杀缚之势。太后解其意而不敢 言。日暮,太后欲携肃宗宿宣光殿。侯刚曰:“至尊已朝讫,嫔御在南,何劳留宿?” 康生曰:“至尊,陛下儿,随陛下将东西,更复访问谁?”群臣莫敢应。灵太后自 起,援肃宗臂下堂而去。康生大呼唱万岁于后,近侍皆唱万岁。肃宗引前入阁,左 右竞相排,阁不得闭。康生夺其子难千牛刀,斫直后元思辅,乃得定。肃宗既上殿, 康生时有酒势,将出处分,遂为义所执,锁于门下。至晓,义不出,令侍中、黄门 仆射、尚书等十余人就康生所讯其事,处康生斩刑,难处绞刑。义与刚并在内矫诏 决之。康生如奏,难恕死从流。难哭拜辞父,康生忻子免死,又亦慷慨,了不悲泣, 语其子云:“我不及死,汝何为哭也?”有司驱逼,奔走赴市。时已昏暗,行刑人 注刀数下不死,于地刻截。咸言禀义意旨,过至苦痛。尝食典御奚混与康生同执刀 入内,亦就市绞刑。

康生久为将,及临州尹,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数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 历四州,皆有建置。死时五十四。子难,年十八。以侯刚子婿得停百日,竟徙安州。 后尚书卢同为行台,又令杀之。康生于南山立佛图三层,先死忽梦崩坏。沙门有为 解云:“檀越当不吉利,无人供养佛图,故崩耳。”康生称然。竟及祸。灵太后反 政,赠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又追封寿张县开 国侯,食邑一千户。

子刚,袭。武定中,青州开府主簿。齐受禅,爵例降。

刚弟定国,袭康生安武县开国男。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 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 “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 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大眼顾 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终不复与诸君齐列矣。” 未几,迁为统军。从高祖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所经战陈,莫不勇 冠六军。世宗初,裴叔业以寿春内附,大眼与奚康生等率众先入,以功封安成县开 国子,食邑三百户。除直阁将军,寻加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 讨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 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 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萧衍遣其前江州刺史王茂先率众数万次于樊雍,招诱蛮夏,规立宛州,又令其 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军主曹仲宗等领众二万偷据河南城。世宗以大眼为武卫将军、 假平南将军、持节,都督统军曹敬、邴虬、樊鲁等诸军讨茂先等,大破之,斩衍辅 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俘馘七千有余,衍又遣其舅张惠绍总率众军,窃据 宿豫。又假大眼平东将军为别将,与都督邢峦讨破之。遂乘胜长驱,与中山王英同 围钟离,大眼军城东,守淮桥东西二道。属水泛长,大眼所绾统军刘神符、公孙祉 两军夜中争桥奔退,大眼不能禁,相寻而走,坐徙为营州兵。

永平中,世宗追其前勋,起为试守中山内史。时高肇征蜀,世宗虑萧衍侵轶徐 扬,乃征大眼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东征别将,隶都督元遥,遏御淮肥。 大眼至京师,时人思其雄勇,喜其更用,台省闾巷,观者如市。大眼次谯南,世宗 崩。时萧衍遣将康绚于浮山遏淮,规浸寿春,诏加大眼光禄大夫,率诸军镇荆山, 复其封邑。后与萧宝夤俱征淮堰,不能克。遂于堰上流凿渠决水而还,加平东将军。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 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 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 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 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 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然征淮堰之 役,喜怒无常,捶挞过度,军士颇憾焉。识者以为性移所致。

又以本将军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淯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 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 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 不多识字也。有三子,长甑生,次领军,次征南,皆潘氏所生,气干咸有父风。

初,大眼徙营州,潘在洛阳,颇有失行。及为中山,大眼侧生女夫赵延宝言之 于大眼,大眼怒,幽潘而杀之。后娶继室元氏。大眼之死也,甑生等问印绶所在。 时元始怀孕,自指其腹谓甑生等曰:“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 甑生深以为恨。及大眼丧将还京,出城东七里,营车而宿。夜二更,甑生等开大眼 棺,延宝怪而问之,征南射杀之。元怖,走入水,征南又弯弓射之。甑生曰:“天 下岂有害母之人。”乃止。遂取大眼尸,令人马上抱之,左右扶挟以叛。荆人畏甑 生等骁勇,不敢苦追。奔于襄阳,遂归萧衍。

崔延伯,博陵人也。祖寿,于彭城陷入江南。延伯有气力,少以勇壮闻。仕萧 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中入国,高祖深嘉之,常为统帅。胆气绝人, 兼有谋略,所在征讨,咸立战功。积劳稍进,除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赐爵定陵男。 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 为患。

永平中,转后将军、幽州刺史。萧衍遣其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众偷据峡石,诏 延伯为别将,与都督崔亮讨之。亮令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甕生挟淮为营。延 伯遂取车轮,去辋,削锐其辐,两两接对,揉竹为絙,贯连相属,并十余道,横水 为桥,两头施大辘轳,出没任情,不可烧斫。既断祖悦等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由 是衍军不能赴救,祖悦合军咸见俘虏。于军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延伯与杨大眼等至自淮阳,灵太后幸西林园,引见延伯等。太后曰:“卿等志 尚雄猛,皆国之名将,比平峡石,公私庆快,此乃卿等之功也。但淮堰仍在,宜须 豫谋,故引卿等亲共量算,各出一图以为后计。”大眼对曰:“臣辄谓水陆二道, 一时俱下,往无不克。”延伯曰:“臣今辄难大眼,既对圣颜,答旨宜实。水南水 北各有沟渎,陆地之计如何可前?愚臣短见,愿圣心愍水兵之勤苦,给复一年,专 习水战。脱有不虞,召便可用,往无不获。”灵太后曰:“卿之所言,深是宜要, 当敕如请。”

二年,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在州贪污,闻于远近。还为金紫光禄大夫。出 为镇南将军、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将军,赐骅骝马一匹。正光五年秋,以往在扬州 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寻增邑一百户,改封新丰,进爵为子。

时莫折念生兄天生下陇东寇,征西将军元志为天生所擒,贼众甚盛,进屯黑水。 诏延伯为使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与行台萧宝夤讨之。宝夤与延伯结垒马嵬, 南北相去百余步。宝夤日集督将论讨贼方略,延伯每云:“贼新制胜,难与争锋。” 宝夤正色责之曰:“君荷国宠灵,总戎出讨,便是安危所系。每云贼不可讨,以示 怯懦,损威挫气,乃君之罪。”延伯明晨诣宝夤自谢,仍云:“今当仰为明公参贼 勇怯。”延伯选精兵数千,下渡黑水,列陈西进以向贼营;宝夤率众于水东寻原西 北,以示后继。于时贼众大盛,水西一里营营连接。延伯径至贼垒,扬威胁之,徐 而还退。贼以延伯众少,开营竞追,众过十倍,临水逼蹙。宝夤亲观之,惧有亏损。 延伯不与其战,身自殿后,抽众东渡,转运如神,须臾济尽,徐乃自渡。贼徒夺气, 相率还营。宝夤大悦,谓官属曰:“崔公,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延伯 驰见宝夤曰:“此贼非老奴敌,公但坐看。”后日,延伯勒众而出,宝夤为后拒。 天生悉众来战,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锋。于是勇锐竞进,大破之,俘 斩十余万,追奔及于小陇。秦贼劲强,诸将所惮,朝廷初议遣将,咸云非延伯无以 定之,果能克敌。授右卫将军。

于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寇掠泾州。先是,卢祖迁、伊甕生数将等皆以元志 前行之始,同时发雍,从六陌道将取高平。志败,仍停泾部。延伯既破秦贼,乃与 宝夤率众会于安定,甲卒十二万,铁马八千匹,军威甚盛。丑奴置营泾州西北七十 里当原城,时或轻骑暂来挑战,大兵未交,便示奔北。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 伐木别造大排,内为锁柱,教习强兵,负而趋走,号为排城。战士在外,辎重居中, 自泾州缘原北上。众军将出讨贼,未战之间,有贼数百骑,诈持文书,云是降簿, 乞且缓师。宝夤、延伯谓其事实,逡巡未阅。俄而宿勤明达率众自东北而至,乞降 之贼从西竞下,诸军前后受敌。延伯上马突陈,贼势摧挫,便尔遂北,径造其营。 贼本轻骑,延伯军兼步卒,兵力疲怠,贼乃乘间得入排城。延伯军遂大败,死伤者 将有二万。宝夤敛军退保泾州。延伯修缮器械,购募骁勇,复从泾州西进,去贼彭 阬谷栅七里结营。延伯耻前挫辱,不报宝夤,独出袭贼,大破之,俄顷间平其数栅。 贼皆逃遁,见兵人采掠,散乱不整,还来冲突,遂大奔败。延伯中流矢,为贼所害, 士卒死者万余人。延伯善将抚,能得众心,与康生、大眼为诸将之冠,延伯末路功 名尤重。时大寇未平而延伯死,朝野叹惧焉。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定州刺史,谥曰武烈。

又有王足者,骁果多策略。隶邢峦伐蜀,所在克捷。诏行益州刺史。遂围涪城, 蜀人大震。世宗复以羊祉为益州,足闻而引退,后遂奔萧衍。次有王神念,足之流 也。后自颍川太守奔江南。

又冀州李叔仁,叔仁弟龙环,以勇壮为将统。叔仁位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陈郡开国公。后为梁州刺史,殁于关西。龙环,正光中北征,战死白道。其平州刺 史王买奴、南秦州刺史曹敬、南兖州刺史樊鲁、益州刺史邴虬、玄州刺史邢豹及屈 祖、严思达、吕叵、崔袭、柴庆宗、宗正珍孙、卢祖迁、高智方,俱为将帅,并有 攻讨之名,而事迹不存,无以编录。然未若康生、大眼、延伯尤著也。

史臣曰:人主闻鞞鼓之响,则思将帅之臣。何则?夷难平暴,折冲御侮,为国 之所系也。康生等俱以熊虎之姿,奋征伐之气,亦一时之骁猛,壮士之功名也。

4. 碧波潭万圣公主喜欢的是九头虫?

寒冬过去,万物复苏,枝条上钻出了新芽,再过些日子,就会打开叶片儿,绽放出春的气息,妆点出油绿的树冠,恰像万圣公主给西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戴上的帽子的璀璨,很绿很好看。

在《西游记》中有这么一出好戏,碧波潭万圣公主吃着小白龙碗里的饭,陪着九头虫在床上唠嗑,干着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勾当,结果被小白龙发现,气疯了,火烧西海龙宫大殿,被老龙王告到天庭,玉帝将其吊在空中,择日斩杀。

不要被改编的电视剧情骗了,原著中万圣公主与九头虫才是一对儿,她跟小白龙之间很清白;小白龙烧大殿根本不关万圣公主的事,而是因为北海与南海之争。

今天我就来说说小白龙,这个二愣龙怎么犯错的,先得从他父亲西海龙王说起。

两个西海龙王

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西游记》中西海龙王其实有两个,敖闰与敖顺,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至于让吴承恩醉的连西海龙王的名字都记错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非也!

孙悟空跑到东海龙宫找武器,拿了如意金箍棒,心里一琢磨,拿着金棒子一看就是暴发户,所以还得配上名牌衣装才行,于是继续找找老好人东海龙王帮忙。

东海龙王不能自己亏了呀,把兄弟们也带上,告状时才有证据。三兄弟跑来帮忙,不得不大出血,南海龙王敖钦送帽子、北海龙王敖顺送鞋子,西海龙王敖闰送的是黄金甲,老心疼了,多少钱一克啊,“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

观音撞见被吊在空中的小白龙时,小白龙自称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

到了收红孩儿时,孙悟空跑去找东海龙王要雨水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东海龙王还是找三兄弟帮手,“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

西海龙王变成了敖顺,是作者疏忽了吗?

取经路路漫漫,唐僧爱哭,悟空爱跑,八戒爱挑唆,沙僧只会喊猴哥,路还是那条路,时间却差点被几人走废了;期间就发生了很多事,包括西海、北海之争,在狮驼岭才显现了出来。

唐僧师徒到了狮驼岭,这下麻烦了,被文殊菩萨的青狮、普贤菩萨的白象,还有如来的娘舅大鹏一锅端了,直接被三妖拿来清蒸,准备大饼卷大葱,蘸着辣椒、花椒来庆功。

孙悟空只好找当地龙王帮手,这时出现的是北海龙王敖顺,见着孙悟空很客气,谦卑地称“北海小龙敖顺叩头”,习惯性自称北海龙王,事实上西海龙王虽然敬畏孙悟空,但还不至于跪拜,谦逊得过头。

当初东海龙王召集兄弟为孙悟空送礼,西海龙王心思非常细密,劝阻东海龙王与孙悟空动手,“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把这事捅到天庭,自己不伤筋动骨伤筋还推脱了责任,腹黑之极,与北海龙王敖顺胆小怕事的性格完全不符。

显然西海龙王敖顺与敖闰绝非一个人!

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作者把名字搞错了,而是北海龙王曾与西海龙王对调了官职,管辖的领海也对换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跟小白龙、碧波潭老龙王、泾河龙王有莫大关系。

北海与西海之争

01、引子: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与袁守城打赌,为了争面子,私自改了下雨时辰和下雨量,导致犯了天条,该当魏征处斩。在袁守城的指点下,找到了李世民帮忙;大唐风调雨顺全靠泾河龙王,李世民觉得这个人情必须做,所以向泾河龙王伸出了友谊的小手:老哥,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哪知道魏征下棋时一梦斩龙,让李世民就失信于人;泾河龙王不服气,要找李世民偿命,被观音喝退,便去地府告状,于是便有了李世民游地府“三曹对案”之事。

李世民一去可就怕了,兄弟要报仇,背阴山恶鬼横行,十八层地狱炸油锅过刀山的一点不稀罕,自己真死在这儿,估计皮都没了,好在魏征的好友崔判官帮忙,改了寿命才得以生还。

李世民为了赎罪和江山,只能按照崔判官的嘱咐办“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可惜唐朝最有名气的唐僧也只懂小乘佛法,观音恰时现身说:”我有大乘佛法,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李世民不就需要这个吗?谁愿意天天睡得迷迷糊糊之时被鬼敲门呢,再说了,有命在,才可以享受富贵荣华,其他都是虚的,于是马上与愿意去天竺国大雷音寺取经的唐僧当场拜了把子。

“弟呀,哥等你回来!”

“哥啊,我办事你放心!”

取经路于是正式开启,唐僧骑着马走在夕阳下,有点孤单。

02、泾河龙王的背景有点大

泾河龙王被斩,实在有点冤枉,因为他的背景真不简单。

泾河龙王的姐夫是谁呢,就是北海龙王敖顺,当泾河龙王触犯天条后他这个姐夫居然没向玉帝出声求情,眼睁睁看着妹妹带着9个儿子成为寡妇,所做的只是把失去了依靠的妹妹和孩子带回了北海龙宫,显得很不近情理。

这种不近情理在黑水河时得到了解释,因为泾河龙王第9子鼍洁在此捉了唐僧准备吃肉,还请了北海龙王(此时已主管西海)敖顺来喝汤,孙悟空闹上门去,这才引出了泾河龙王9子的现状。

9子之中,有4子为四渎龙神,即掌管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第8子驻在太岳湖。

第五子徒劳龙,进了灵山,替如来司钟;第六子稳兽龙,代神官镇脊;第七子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个个混得都不错,这就很奇怪了。

如果泾河龙王真是大罪,肯定会涉及到家人,不说流放,做官就别想了,而事实恰恰相反,8子居然在天庭和灵山混得风生水起,显然泾河龙王成为了开启取经之路最大的牺牲品。

8子的际遇无非是为了补偿泾河龙王,反过来说,天庭和灵山联手瓜分了泾河龙王的势力,同此遭遇的还有牛魔王。

北海龙王敖顺因为泾河龙王上位,入主西海,其子摩昂并不怎么领情,当鼍洁捉唐僧后被孙悟空闹上西海,摩昂奉令捉拿一口咬定是表弟的责任,在孙悟空打算饶了鼍洁时,摩昂却补了一可话,“大圣,这厮是个逆怪,他极奸诈,若放了他,恐生恶念。”

不是为表弟求情,也不是表弟性命得以保全向孙悟空表示感谢,而是要大义灭亲,其中的意味就耐人寻味了。

在捉犀牛精时,三妖逃进西海,西海龙王敖顺下令摩昂助孙悟空收妖,而摩昂却在以孙悟空的名义为辟寒求情,“莫咬死他,孙大圣要活的,不要死的哩。”

亲疏有别,摩昂手心却偏向了外人,这其中的缘故还是泾河龙王的9子的强大让摩昂起了戒心,在去收服表弟鼍洁打的旗号已经很明白了,宣扬自己的地位——西海储君摩昂小帅。

无论在收鼍洁、还是三犀利精时,西海大太子摩昂都未与三太子小白龙说过一句话,冷淡之极,真要是自己的三弟,如今已改过自新保唐僧西行,鼍洁多少应该上前寒喧几句,打探一下近况,诉说一下兄弟之情,但他没有!

皆因为大家不是亲兄弟!而且还处于竞争关系!

他是北海龙王的大太子,如今入主西海。

小白龙是西海的三太子,如今属于北海。

泾河龙王的九子、原属西海的小白龙,对北海势力都是极大的威胁,摩昂躲都还来及,怎么去自讨无趣,难道去对小白龙说:“多谢你火烧大殿明珠,让我们北海入主西海?”

西海换主的确是小白龙的责任,他出于激愤准备吸收传承龙珠,被龙王告上天庭,玉帝于是吊打小白龙,择日处斩;西海龙王因为失了传承龙珠而被贬斥北海,从而使北海龙王入主西海,一步登天。

造成这一切的源头是孙悟空。

03、碧波潭龙王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宣旨荡魔祖师清剿天下妖邪,于是一大群妖怪夺路而逃,往西方去了。

天庭的大动作,也成了各方势力争夺散妖的机会。

孙悟空的结拜兄弟牛魔王成功入赘积雷山摩云洞万岁狐王家,娶玉面狐狸,同时又成为了碧波潭龙玉拉拢的对象,孙悟空当初曾变作螃蟹随牛魔王奔赴碧波潭龙王的宴会,牛魔王就是碧波潭龙王座上贵宾。

碧波潭龙王在三年前招了九头虫为婿,进一步扩大势力,但利欲熏心之下,最终惹来弥天大祸,而这时,小白龙早就走上了西行路,不可能与万圣公主眉来眼去闹着要生娃娃。

如果小白龙真是发现万圣公主的私情而火烧大殿,那么连儿子都不放过的西海龙王,岂能容碧波潭龙王招婿?再说了,西海龙宫也不会与小小的碧波潭联姻,门不当户不对,掉身份儿。

估计小白龙连万圣公主长啥样都不知道,怎么喜欢?以水为网传递爱意,网恋吗?

在女婿九头虫的策划下,万圣老龙与其婿“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污了金光寺宝塔,盗了舍利子;万圣公主是个不安分的主,上天庭偷王母的灵芝;九头虫还打上了唐僧的主意。这么一来,碧波谭万圣老龙无异于同时得罪天庭与灵山,所以当唐僧带着徒弟到来,就变成了清算的时候。

孙悟空棍毙万圣老龙!

二郎神适时出现,助孙悟空降妖,九头虫无奈“径投北海而去”,注意,此时北海之主原是西海龙王敖闰!

(腹黑一点,九头虫很可能是原西海龙王敖闰的棋子,用来削弱敖顺的势力。)

猪八戒杀死万圣公主。

最后整个碧波潭只剩下个老龙婆,被锁在金光寺塔上看守舍利赎罪,万圣老龙一家子算是亡了。

从此可以看出,原西海之主敖闰的确与九头虫有关系,但小白龙与万圣公主之间绝对很清白,恰如小葱拌豆腐的一青二白。

明白了西海龙王贬斥北海,与北海相争、碧波潭龙王有关系,再来说小白龙的遭遇就比较好说了。

04、闯祸的小白龙

小白龙,罪状是烧了龙宫明珠,西海龙王上奏玉帝告的是忤逆,即是指不孝,然后被判吊打三百,择日处斩。

如来说小白龙“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因此是小白龙违命在先,才被视作不孝,显然跟烧的明珠有关!

明珠到底是什么?让龙玉狠心到决定大义灭亲!

小白龙吃了白马后逃进深潭避战,孙悟空求助观音,观音一来就“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又“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就将小白龙化成了白马。

观音说得明白,“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显然小白龙也是局中的棋子,注定成为唐僧的坐骑,驮如来转生弟子上灵山。

小龙马被摘掉的“明珠”去哪儿呢?

孙悟空在流沙河战沙僧后,又找上了观音,那时“菩萨正与捧珠龙女在宝莲池畔扶栏看花”,显然善财龙女打了两份工。

被小白龙烧掉的龙宫明珠,便是从龙下颌摘下的龙珠,即是龙的内丹,作为西海镇宫之宝,显然并非凡物,应该是西海祖龙的遗珠,也是西海的传承之物和正统的象征。

如今被毁,的确是大不孝!

明珠真的被火毁了吗?

西海龙王想撇清关系又怎能撇得清,玉帝心跟明镜似的,吊打了小白龙,老龙王你也去北海吧!西海不适合你!

05、小白龙闯祸之因

小白龙走上西行之路多年后,万圣公主才与九头虫有了婚姻,因此小白龙与万圣公主根本没有任何交集,事实上四海也不会与胆大包天的碧波潭扯上关系,那么小白龙为什么要火烧西海大殿呢?

我有以下猜想。

泾河龙王被斩,姑姑无处容身,小白龙见父亲敖闰明哲保身的行为非常失望,叛逆心大作,在表哥摩昂的怂恿下,于是决定吸收传承龙丹。

东海有如意金箍棒作为定海之物,西海则有传承明珠作来镇殿,所以敖闰严禁任何人吸收先祖龙丹,这才是如来口中的“违逆父命”。

西海龙王知道泾河龙玉被斩的内幕,不敢出手帮助,没想到儿子激于义愤犯下了弥天大错。

龙珠是镇宫之宝,代表西海正统的地位,如今被小白龙吸收不仅让西海的地位芨芨可危,更让儿子酿下了杀身大祸,天庭宴席上龙肝可是一盘大菜呀。于是西海龙王火烧大殿,掩盖儿子吸收龙丹的事实,向玉帝告小白龙不孝之罪,寻求一线生机。

事情也如老龙王谋算的一样,泾河最终由泾河龙王的儿子小骊龙继承,小白龙成为唐僧的坐骑,成功走上取经路,因祸得福,让出了西海,但保住了儿子的命也就值得了。

西海与北海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摩昂与小白龙从此相看两厌。

另一种猜想则比较残酷。

小白龙吸收龙珠欲夺权,被西海老龙制止,于是小白龙火烧大殿,老龙王上奏天庭保身,父子之间恩断义绝,形同陌路。但从小白龙忠心保唐僧西行的举止来看,小白龙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这种猜想不太可能。

相对来说,小白龙还是成了北海与西海之争的牺牲品可信度更高。小白龙在表哥摩昂的怂恿下吸收传西海传承明珠酿下大祸,老龙王火烧大殿掩盖小白龙的死罪,并以不孝之罪上奏天庭,实则在为小白龙脱责,从而借取经路为小白龙谋得再生的机会,代价就是退出西海的掌控。摩昂与小白龙互不关心的情形来看,两人显然不是亲兄弟,西海龙王出现敖闰与敖顺不一致也并非笔误,实则在论述北海与西海之争。碧波潭万圣公主就是个路人甲,反而是为数不多的野妖能够在孙悟空手下逃得性命的九头虫,让人有些琢磨不透。小白龙与万圣公主很可能连面都没见过,当然说不上喜欢了,电视丰富出的剧情,完全不符合原著的精神,因为《西游记》压根儿就不想对爱情指手画脚,骂的全是制度。

5.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郭子仪是唐代中期的名将,一生经历了唐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等七朝。从唐玄宗初年,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开始,直到病死,六十年中,郭子仪多次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长时期掌管着中央的军政大权。死于781年,终年八十五岁,是历代名将中年事最高的一位。唐史臣裴珀曾说他是: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贬。”

纵观历代的名将,能做到像郭子仪这样,确实是少有的。

天宝末年,由于唐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无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特别是安禄山之乱,唐玄宗出奔,几至一蹶不起。正是在这种情势下,郭子仪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平叛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使唐王朝的统治得以保持和继续下去。

公元755年11月,受到唐玄宗李隆基宠幸和信任的安禄山,率部下及契丹兵十五万众造反,玄宗诏令郭子仪充朔方节度史,率本军东讨,先后斩杀安禄山部将周万顷,击败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等郡,以后又与李光弼合军破贼史思明众数万,擒贼四千,拔常山。安禄山得知后,派精兵支援史思明,郭子仪与李光弼、仆固怀思,浑积之、陈回光合兵击贼,斩首四万级,俘人马万计,河北诸郡逐步收复。此时,唐肃宗李亨即位灵武,诏郭子仪班师勤王,子仪与光弼率步骑兵五万人赴灵武,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军队成为朝廷依靠的主力部队。

公元771年,诏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随元帅广平王率汉、蕃兵十五万进军长安。此时,安禄山已被嫡子安庆绪派人刺死。安庆绪继承伪帝位,派元帅张通儒和部将李归仁迎战,被子议用前后夹攻的战法击败,斩首六万余,生擒两万众,仓皇逃离长安。收复长安之日,男女老幼夹道欢呼:“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官军回来!”

安庆绪得知丢失长安大惊,又派大将严庄率军十万众协助张通儒,军势一时大振,旌帜钲鼓径百余里。子仪亲自率军从正面追击,派李嗣业率回纥军从后面伏击,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颐,大败逃走,遗尸遍地。严庄等逃到洛阳,又挟持伪帝安庆绪渡河,因而东都得到收复。至此,已经先后平复了河东、河西、河南州。子仪以功封代国公,加司徒,在入朝时,皇帝亲自到郊外迎接,并慰劳他说:“国家能够旧造新生,都是依靠你了。”

子仪接连破敌,累进至中书令,兼领东畿、山南、河南诸道行营元帅。当时的内侍鱼朝恩嫉妒子仪的功劳,经常在肃宗面前说子仪的坏话,因此子仪被召还,更以赵王为各道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代子仪领朔方的部队。子仪离开部队后,敌军借机进攻,再陷河、洛,逼近京辅。朝廷上下议论纷纷,都认为这样对待郭子仪是错误的,肃宗也有所悟,公元760年又打算派子仪出征,但又被鱼朝恩阻拦作罢。第二年,李光弼大败,丢失河阳,不久,河中、北庭等州叛乱,节度使被杀。在这种情势下,朝廷不得不再度启用子仪。这时肃宗重病不朝,子仪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肃宗把子仪召入卧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河东平乱的事,我都委托给你了!”子仅也呜咽流涕,到达绛州后,立即捕杀叛乱首恶王元振等数十人,诸镇想要叛乱的人,都害怕不敢生事了。

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郭子仪由于是名威声振的三朝宿将,更加遭到内侍和近臣的妬恨,在代宗面前屡进谗言,郭子仪又一次被罢副元帅职。子仪为了解除代宗对自己的疑心,把肃宗赐给的诏赦千余篇都交给代宗审看。代宗终于悔悟,下诏白责说:“由于我错疑了你,使你这样忠于国家的大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以后,你再不用有任何忧虑和怀疑了!”从此,对子仪更加信任和礼遇。

正在这个时候,原来的将领梁崇义和仆固怀思相继叛乱,进犯京畿诸郡。代宗得知后,立即拜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咸阳。子仪罢帅后,部下逐渐离散,接受新的诏令时,麾下才数十骑,行至咸阳的叛军已过渭水,代宗逃出京城。子仪一路上招收兵马,在洛南会合王知节部,军威方振。进驻商州后,子仪派遣一部分军队虚张旗帜,夜间万炬齐燃,敌人非常惊惧。老百姓纷纷传告:“郭令公来了!郭令公来了!”敌军将士闻风纷纷逃遁。京城至此方得安定,代宗乘舆还都,涕泣着对左右说:“子仪真是大唐的社稷臣.我因为没早重用他,才落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再没有人能离间他和皇帝的关系了。

郭子仪屡立大功,官职越来越高,但他不忘乎所以,为人处世十分谨慎。他后来又连续出征仆阳怀恩,打败了怀恩所部和吐蕃、回纥、党项等部的三十万人,取得了重大的睦利,代宗诏拜尚书令。子仪一再恳辞,代宗坚持授予。子仪说:“这个官职,过去是太宗充当过的,所以后来各朝均设职不置员。如果让我担任,就破坏了这个传统。这些年出于战争,官爵晋封的很滥,不少都身兼数官,不做实际事情,害处不小。现在凶丑略平,是应该按法制进行审查整顿之时,应当从老臣这做起。”代宗听他讲得有理,这事才做罢。

由于子仪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也使对他的谗言离间的做法行不通。有一次征吐蕃,鱼朝恩特意偷着派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子仪来京都后,朝廷内外都怕他恃军叛乱,代宗召见他用好言安慰,子仪号泣上奏说:“我带兵时间很久,过去也没完全做到禁止土兵破坏别人的坟墓,现在有人挖了我先人的墓,也是上天对我的谴责,怪罪不了别人。”皇帝因此对他更信任了。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子仪奉诏还朝,进位太尉、中书令、赐号“尚父”,因他年老多病,罢了他所兼各州的节度使和各军的统帅职务。

781年,郭子仪病重逝世,德宗悼痛,废朝五日,诸臣都奉旨往吊。安葬时,德宗亲自到安福门去送,痛哭失声,百官陪着流涕。这位唐代中兴的名将,在军旅中度过了一生,直到七、八十岁的高龄,还带兵征讨,死时年已八十五岁,是历代名将中年事最高的一位。

郭子仪一生战功卓著,威震中外。敌军有闻子仪名就退兵的。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兵进犯,得知子仪率兵迎战,回纥首领惊问:“唐朝领兵的是谁?”答说是“郭令公”。首领说:“我们受骗了!怀恩说令公已死,我们才答应起兵的,现在令公还在,我不能和他为敌。”立即引兵归去。子仪使用将领,以德为先,并一视同仁。子仪一生中麾下大将以数十计,皆晋封王侯要职,但子仪对他们指挥进退,都和其他部下一样。他的幕府官吏六十多人,后来也多为将相显宫,可见他始终是注意选才任贤的。

子仪的一生虽历尽战斗艰险,但还是富贵寿考,哀荣终始的。他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余年,长时期担任执掌全国军、政的要职,高官厚禄,僮仆数以千计,住宅占居长安亲仁里的四分之一,受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很多。他死后,子孙数代仍担任着朝廷的一些重要职务。

6. 主角叫叶麟林浩雪的小说?

战神为婿

叶麟。谁能想到,年仅二十八岁的他,竟是南境司统帅,麾下名将强兵三十万!

叶麟十八岁入伍,在南境从小兵做起,队长、佐领、参领、统领……统帅。十年戎马,终用敌人头颅堆出一座至尊宝座,被封麒麟战神!

但是父母却在两年前坠湖身亡,他身为人子,竟被战事缠身,不能奔丧。

如今他衣锦还乡,荣耀归来。能触摸的,只有这冰凉的墓碑。人世悲苦,莫过如此。

7. 你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是谁?

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心如止水。

班婕妤,西汉后期著名的一代才女,曾是宠幸的后宫妃子,也是着名的西汉女辞赋家,史称她善诗赋,厚美德,因此,她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与汉成帝同乘驾舆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作为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以此为鉴的典范,成了美好妇德的化身。梁代钟嵘的《诗品》中评论说,班婕妤是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得到身为封建士大夫的男人青睐,并给予崇高的评价,实在很难得。班婕妤不但有花容月貌,而且颇有才华,写得一手极好的辞赋,才德兼得。因为她出身于一个名将之家,父亲是的骁将,立下汗马功劳;而她也是《汉书》作者班固、和才女班昭的姑母。

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之下,她自有一份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古代才貌双全的女子并不鲜见,而红颜薄命者也不在少数。

而班婕妤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她的美丽容颜,也不在于她的才华,而是她对生活的超然姿态。她得宠时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失宠后却又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稍无妒意,心如止水。

在复杂险恶的宫闱之争中,在历经后宫春花秋月的劫难里,她始终保持一枝独秀,像一朵金黄的菊花,静静地开在深宫别院的污浊里。在赵飞燕入 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而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也是有口皆碑的。

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汉成帝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命人制作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她的拒绝,她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商纣、,才有嬖幸的妃子在身边。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逢人便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太后的赏识,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而她的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多方面的修养,很有可能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有道的明君。

可惜汉成帝没有凭借班婕妤的贤内助,成就一番帝皇霸业,是他本性荒淫无耻,没有造化所致。而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入宫,与汉成帝过起声色犬马、荒淫无道的生活。而班婕妤以及许皇后,都受到冷落,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何也?

许皇后心生妒意,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诅咒赵氏姐妹。事情败露以后,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

当赵氏姐妹欲对班婕妤加以陷害,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对汉成帝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

班婕妤一番肺腑之言,成功打消了汉成帝的疑心,还得到厚加赏赐。毕竟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女子,面对宠爱,不骄不躁;面对谗构、嫉妒和排挤,随时都有陷害的可能,她采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策略,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

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自此,她悄然隐退在长 信宫的淡柳晨月之中,视宫廷内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为隔世之事。自此,我不得不叹服班婕妤的高超智慧及完美人格。

相比之下,历代在宫廷 阴谋中倒下去的具有文韬武略的男人,不知有多少,即使是那些和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人们,也难以摆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何况作为一个后宫之妃,更是皇家砧板上的肉。

而班婕妤失宠后能够保全自身,退而养性,实在是千百年间,一妇人焉。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5)
古代丫鬟多少钱能买一个?买了可以让她干啥
上一篇 2024年05月09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09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