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郡主坐拥天下美男(民国时期各军阀的军费是怎么来的)

1. 极品郡主坐拥天下美男,民国时期各军阀的军费是怎么来的?

自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就失去了海关厘金和盐政这两项最大的财政收入。因此,等到民国时期,各地军阀为了筹集军阀只能自己开动脑筋了。军阀们筹集费的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以出卖国家主权为条件,向列强借款。

最先以国家主权为条件向列强借款的是袁世凯。

袁世凯掌权北京政府时,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当时,财政收入只有5.97亿元,还要拿出三分之一换列强的债。而1913年的军费预算就是1.6亿元,只靠财政是不行的。于是,在1912年,袁世凯就找西方银行谈判借款事宜。同时,袁世凯在全国推行精兵裁军。

不过到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取日本人的支持和筹集称帝的军费,和日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忙于欧战,日本人处于“独霸”中国的地位。袁世凯要称帝,肯定要争取日本人支持。同时他还需要向日本借款3,000万元补充军费,因此,袁世凯秘密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开始四分五裂,更加肆无忌惮的出卖国家主权,换取列强给他们的借款。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曾多次向日本人借款。

1917年段祺瑞上台以后,为了武力统一全国,派曹汝霖和章宗祥向日本人借款5亿元。以满蒙铁路、东北的铁路、矿产等权益作为质押。很多人替段祺瑞洗白,说段祺瑞抵押的权益不在他地盘。这件事就不在这里赘述,我的观点是,段祺瑞依然属于出卖国家权益。毕竟,他是当时的民国中央政府负责人。

第二种,征收苛捐杂税。

民国时期,军阀在自己地盘征收各种税目:地税,人头税,印花税,契税、牙税、祭祀捐、祭典捐、祭孔费、祭品折价、祭肉折价、戏捐、考棚供给费、地亩学费等等,种类特别繁多。把名字全部写出来,介绍清楚,都能出本书了。

而且,就算是这样,还是不够军阀们支付军费。于是,军阀们就开始“预支”税收。今年把明年,甚至后年的税也给提前征收了。

据说,北京宣武区一带的“边防保障特别税”,在民国十九年已经被征收到2035年了!

川军将领陈光藻说:“军费一般是靠征收田赋,正税不足,便行预征,有一年预征五六年粮赋的。到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时,有些地方预征田赋已到民国一百多年的。”第三种,买卖鸦片!

很多军队都从烟土上挣过钱,包括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成立初期,其军费来源最主要是来自‘禁烟特别捐’和‘防务经费’。‘禁烟特别捐’,说是“禁烟”,其实就是鸦片税!每两烟土课税在一元以上,收入非常可观。

从鸦片获取军费最出名的应该是滇军。《李宗仁回忆录》中有滇军在行军途中买卖烟土的描述。

李宗仁:加以滇军饷糈鸦片烟维持,沿途销售鸦片,尤妨碍行军速度。据说唐继虞即有数百万两烟土,随军携带,因候沪、汉一带商人前来贩运,致耽搁行军日程。

插一句题外话,很多人对川军的印象是:一身单衣两支枪,其中的一支枪就是烟枪。但是,川军的烟枪不是鸦片枪,而是抽叶子烟的烟枪。川军抽叶子烟主要是为了暖和身体。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前后派出350万川军支援抗战,伤亡60多万人。这样的军队,值得我们尊敬。

(文|勇战王聊历史)

极品郡主坐拥天下美男(民国时期各军阀的军费是怎么来的)

2. 金庸为何将王语嫣配给慕容复?

能得到的都是生活眷顾,得不到才是人生常有

谢邀!我就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分享一下吧!

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的网友估计会以为王语嫣最后是跟段誉在一起了,因为在电视结局中段誉登基为王,身边坐着与他一起接受朝拜的正是王语嫣,可见段誉当时已经如愿以偿娶到了王语嫣。不过现在电视剧大多会进行一些改编,观众总是喜欢happy ending,而编剧为了不收到刀片,还是会照顾观众的心情的。

实则不然,在原来连载版、修订版结局中,段誉是与王语嫣成了夫妇并且同回大理,途中遇上了发疯的慕容复 。而在新修版结局中,段誉爱得痴狂却不得不放下,王语嫣虽然已经开始慢慢接受段誉却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回到慕容复身边,和阿碧一同照顾发疯的慕容复 。这一修改让读者直呼接受不了,虽然难免意难平,不过大概这才是金庸想要表达的理念吧。

熟读金庸的读者都知道,金庸是先完成射雕三部曲,然后才写了《天龙八部》,为了让它们有“一脉相承”之感,金庸重新修改了《天龙八部》的许多细节。例如段誉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阳指。其实在连载版中本是王重阳夺得天下第一的绝技,结果后来又写成一阳指是大理段氏的家传绝学,继而有王重阳与段智兴交换一阳指与先天功一说。还有就是最为人所知的降龙十八掌,在新版中也被改成了降龙廿八掌,还特地添加了萧峰传功虚竹的情节。这两处修改尚且可以说是为了武功绝学的延续,但真的有必要让王语嫣离开段誉回到慕容复的身边吗?有。

痴恋表哥,王语嫣爱而不得

王语嫣是谁?她实际上是段正淳与情妇王夫人李青萝之女,无崖子与李秋水的外孙女,外貌却和段誉朝思暮想的石洞仙子相似,而所谓的石洞仙子是李秋水的妹妹,两个人相似也说得过去。王语嫣从小就跟王夫人幽居在曼陀山庄,不知道外面天地。因从小痴心寄情于青梅竹马的表哥慕容复,便为了他熟读各派秘笈,是行走的“武功秘笈”。

可能会有人认为,王语嫣之所以这么依赖慕容复是因为她从小就与世隔绝,慕容复是她接触的唯一男子。但是后来王语嫣跟随段誉出了曼陀山庄后,也是一心一意为慕容复着想,就算是有段誉这号人物光明真大地追求也不为所动,说明王语嫣当真是对慕容复痴心一片!

实际上在所有的版本中,王语嫣突然和段誉定情挺突兀的!因为就在王语嫣天涯相随慕容复时,她的心里还是只有慕容复的。直到得知表哥慕容复为了兴复大燕欲争取西夏驸马的地位,王语嫣才心碎不已想要跳崖自杀,这是为爱痴狂,而慕容复却不为所动,王语嫣也没有恨过他,反而被四大恶人与段誉诸人相救后又回到了慕容复身边。

当段誉为了王语嫣劝阻慕容复不要去西夏招亲,但是慕容复却把段誉投入枯井之中时,王语嫣刚好看到了,她不是急着救人,而是对慕容复表明自己的一片真心,被慕容复拒绝后王语嫣才心灰意冷跳入枯井的。这是因为失恋想不开,而不是因为段誉。到了枯井之后,见到了段誉,三言两语就被段誉打动了,两人就在井中定情了。这说明什么,王语嫣对段誉不存在爱情,只有感激,两人定情也是因为王语嫣生无可恋才成全段誉的一片痴心的!这个论断在后面就得到了证明。

之后两人回到中原,两人被王语嫣生母王夫人所擒后,段誉知道王语嫣是段正淳和王夫人所生时,段誉时震惊不已的,自己好不容易追到的女神竟然是自己的妹妹,换谁都接受不了吧?可是从段誉的角度来看王语嫣的反应是这样的:段誉见王语嫣对两人乃是兄妹之事即不伤心又不惋惜,亦无缠绵留恋,心中忽悠所感:她毕竟对我并无多大情谊,既不像婉妹一心要做我的妻子,也不像钟灵妹那样敢为我冒险。语嫣一生苦恋表哥,只因慕容复当时一意想去做西夏驸马,她在万念俱灰、无可奈何之中,才对我婉转相就。

在这里段誉就开始悟了,也就不再执着了。虽然他从母亲口中知道自己并非是段正淳的亲生儿子,自己与王姑娘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世人并不知道真相,一旦娶了王姑娘就宣告自己不是段正淳的儿子,为了保全父母的名声不得不做罢!而在王语嫣这里,当然她也知道真相,可是见到段誉突然对自己热情不在,当然也不会主动放下身段倒追段誉吧!但从后面王语嫣抱怨段誉对自己不再上心,自己不再年轻时来看,王语嫣以为段誉对自己失去了激情是因为自己美貌不再,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才会去追求长生不老的,可惜段誉不懂,一直说什么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这也难怪女神会宁愿选择一个傻子也不跟他啦!

心入魔障,唯放下才能解脱

其实这个问题,我上学期在课堂上提问过我的老师,不过她让我回去自己思考,并且提示说《西游记》。我这才发现在唐僧四人取经回来后,白龙马被如来封为了“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八部天龙马)。

“八部天龙”,又称为天龙八部、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都是来自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一起被称为”护法神“。

那么从小说名字来说,金庸明显是想要表达佛义的。自古佛魔不两立,佛有慈悲心,魔有嗔恨心,在《天龙八部》中,当然不是指真正的魔,而是指”心魔“。

段誉从小笃信佛法,以致于拥有一颗慈悲心,最初对于打杀争斗之事相当反感,而后闯荡江湖逐渐不如初始秉持著不杀生的原则,可是当虚竹因为当不成和尚而面露愁色时,段誉还是用一段大乘经《维摩诘所说经》来说服虚竹,这说明段誉自始至终都是信佛缘的!只有放下,段誉才能成就自己的佛缘!

在书中,“放下”二字比比皆是。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临死前知道了真相,一笑泯恩仇,放下多年的争端,了无牵挂而去;虚竹放下了一定要当和尚的执念,才使人生豁然开朗,与梦姑相守一生,而慕容复未能放下复国梦想,神经失常变成傻子;大英雄萧峰因未能放下阿朱以及契丹人的身份,在雁门关外无奈自杀。兄弟三人,只有段誉才是最先放下的那个人!

作为大理国镇南王的儿子,段誉自然也是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的,他的身边不乏美女,却对王语嫣一往情深,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段誉是见色起意,但是木婉清、钟灵哪个不是个顶个的美人?段誉为什么就算被江湖人耻笑也要赖在王姑娘身边呢?这在结局也给出了答复!

文中是这样说的:段誉再次见到玉像,霎时之间,心中一片冰凉,登时明白:“以前我一见语嫣便为她着迷,整个心都给她绑住了,完全不能自主。人家取笑也罢,讥刺也罢,我丝毫不觉羞愧。语嫣对我不理不睬,视若无睹,我也全然不以为意。之所以如此自轻自贱,只因我把她当作了山洞中的‘神仙姊姊’,竟令我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做了一只不知羞耻的癞虾蟆。那并不是语嫣有什么魔力迷住了我,全是我自己心生‘心魔’,迷住了自己。”

在这里段誉是真的领悟了,他之所以一直追寻王语嫣,只不过是被玉像所迷,他把王姑娘当成了玉像,是被”心魔“迷住了,因此放下过往执念,以妹妹对待王语嫣,回到了真爱木婉清身边。而王语嫣看似放下了慕容复,其实心中却始终未能真正放下,她爱的依然还是慕容复而非段誉。因此为了更加深刻阐述佛理以及不违背全书主旨,故做了修改。

题外话:我手写我心

金庸的作品中其实也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表哥”这个角色都是有争议的人物,大多是负心汉,而这其实有影射他在生活中的表哥的意思。你道他的表哥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风流才子徐志摩。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而抛下怀孕的妻子张幼仪不管不顾,最后又执意要离婚,跟朋友的前妻陆小曼结婚了,这在当时一定十分轰动,而金庸作为他的表弟,难免会以他为耻。从这里推测,金庸最后修改段誉和王语嫣的结局,难保不是因为他自己追求当时的大美人夏梦无果而导致的。

当年金庸初见夏梦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当人们问他,西施有多美的时候,他的回答是:西施有多美,谁也不知道,但是她如果比得上夏梦那才算是名不虚传。寥寥数语,道尽了美人之美,痴人之痴。要知道当时夏梦已经为人妻,但是金庸还是不管不顾地追求夏梦,甚至不惜辞了自己之前的工作,跑去给夏梦量身打造剧本。夏梦虽然很欣赏金庸的才华,但是碍于身份,并没有接受他,从这里是不是看到了段誉的影子了?

说不定金庸是想表明能得到的都是生活眷顾,得不到才是人生常有,与其苦苦追寻,还不如放下心魔,面对现实。

我是糊涂处世,清醒作文的@糊涂青年,这个回答有点长,谢谢阅读!

3. 为何要找面首入宫伺候?

武则天招面首入宫侍候有四个原因。

第一,生理的需要。人的生理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的本能与本性。并且生理需求不分年青与年长。甚至人一出生就有生理与性欲的渴求。弗洛伊德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勃起,并很自然地去用手拨弄生殖器,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快感。弗洛伊德的结论是:人一出生就会自慰。而且事实证明生理地需求可以延绵很长时间,直至晚年。当然一个人到了晚年他的生理需求肯定要比年青力壮时减弱很多。但并不是没有。比如现实中很多年逾古稀的男性还会令自己的侍妾或爱人怀有身孕。由生理结构来说男性在与女性欢愉时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需要付出比女性大得多的体力。而女性相较男性付出的体力就小多了,甚至不值一提。那么同样是步入暮年的女性就要比男性在欢愉时付出更少的体力成本。这样推断得出的结论是女性在暮年时在男女欢愉一事方面对身体地损耗更低于男性。同等情况下有比男性更大的享受性生活的成本优势。

武则天招面首进宫当然首当其冲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这是无庸罝疑的。连一个普通的老叟在晚年都有生理需求,更遑论一国之君的武则天。

第二,性压抑和心理补偿。

首先来说性压抑。李安的《喜宴》中有一句台词是:“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性压抑”。中国的性压抑自然和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授受不亲”,“暮前晓后,夫妇不同床”等观念。这些文化传统与观念使得国人永远处于性压抑中。古时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作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不得已把自己的命运甩在一个男人身上,几个女人同时侍奉一个男人。若惹得男人不高兴便会被冷落一旁,犹如身处冷宫。得不到生理的满足。但她们还是比较幸运的。最不幸的就是身处深宫之中的嫔妃们。每一个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她们中很多人也许一生都未得到过皇帝的宠幸,相比普通人的妻妾简直不要太凄惨。即便得宠者也终会让皇帝感到审美疲劳。像杨贵妃这种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奇葩在后宫中几乎绝无仅有。所以,中国古代最最性压抑的就是这群后宫的嫔妃。他们是一群真正的可怜人。

武则天十四岁进宫。被李世民封为才人。正值豆寇年华。但李世民根本不喜欢她。整整被冷落了十几年。正值青春年少情欲勃发之时却被冷落这么久,可想而知该有多压抑?李世民死后她被迫削发为尼遁入空门。彼时与李治已互生情愫,但无奈必须在寺内煎熬两年。从寺院出来时武则天已年近三十岁。活了近三十年或许被先帝临幸过那么几次,或汻一次都没有。因为先帝不喜欢他,所以一次也没被宠幸是极有可能的。最好的青春年华,最春情勃发的年经却少有雨露滋润想想都让人同情不已。其后成为李治的妃嫔虽得到了恩宠但毕竟还有佳丽三千,想想也好不到哪去。且之后李治又先她而去,便又成了寡妇一个。身处深宫再加上她的遭遇不性压抑才怪。

有句话叫压抑得越狠反弹得越强烈。当她一招得势,身居帝位后便会无限地反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这其间当然有生理上的性压抑。但也有心理的补偿。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由性主导的。犹其是心理地病变。性压抑往往带来心理的扭曲,畸形与病态。使人变得乖戾易怒或颓丧忧郁等等。生理的需求固然重要。但心理地渴求或许来得更猛烈,更让人无法自持。心理地渴求正如无边的野火,征服一切。武则天在登帝后有了这样的补偿机会当然会拼命补偿。补偿自己的生理,更补偿扭曲变异的心理!

第三,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

自古以来都是男人做皇帝。男人做了皇帝后总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三千。女人永远低男人一头,永远是男人的附庸。即便贵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也要同其他无数女人争夺一个男人。这在武则天的心里应该是极为不公平的。所以一当她当了皇帝她就要向这种不公平宣战。身为皇帝的女人也应该像男皇帝一样有自己的男宠。更多的还是彰显自已的权威与权力。权力是世界上最蛊惑人心的东西。没有之一。纵观历史。为了争夺权力有多少手足相残?更有弑父屠子之举。一当一个人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时,若不让他体会一下权力的生杀御夺,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所带来的极至的快感,那简直要比杀了他还难受。

第四,赔养亲信,铲处异己。

作为第一个于男权社会登上帝位的女人来说该有多少人不服啊。武则天当然了解这一事实。内心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赔养亲信有助于她统冶朝纲打击异己。而亲信再也没有与自己有肌肤之亲的枕边人更让她觉得放心觉得安全的了。

她的第一个男宠是薛怀义。原名叫冯小宝。原本是走街串巷的药郎。但因生得伟岸貌美被千金公主发掘后献给武则天成为面首。他挂帅出征为武则天平定了突厥。虽然有很大的幸运成份。

第二个男宠是御医沈南璆。沈南璆在成为面首时已经近四十岁了。据说后来死于与武则天的欢愉之后。原因好像是吃了过多的补药气绝而死。

再就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他们兄弟俩在服侍武则天时武则天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总是时不时病倒。所以弟兄二人经常代替武则天料理朝政。后来被发动政变的张柬之处死。

武则天当然不止这四位男宠。这只是其中最著名的四个。武则天一朝登帝便广纳男宠。要求当然也很高。必须年青貌美,还要诗书满腹才华横溢,还要身强力壮等等。让人感觉当“男妃”比当“女妃”还困难。

武则天招纳男宠应该就是以上四个原因:生理需求;性压抑,心理补偿;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亲信,铲除异己。这只是小编的观点。欢迎补充指正!

4. 曹操是坏人吗?

自古以来,曹操在演绎小说里和百姓的口碑中总是以负面形象示人,而当代的许多文人学者以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纷纷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所以很多人好奇,真实中的曹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事情就可以: 根本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或者坏人,所谓的好人或坏人,都只是相对而言。

从东汉刘氏政权的角度来说,曹操就像一个无赖奸商,依靠汉室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他自己的公司扩大经营,且从没缴纳过加盟费和广告费,甚至还移花接木将东汉的牌匾注册成了曹魏商标。以这个角度而言,曹操的行为完全是无赖经营的恶徒奸商。

迈克尔-乔丹:“All right !”

就结果而言,曹操把持东汉政权,并直接导致后来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让权。此种篡权夺位的行为,在东汉皇室以及全心全意效忠东汉政权的人们眼里,完全就是窃国大盗,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人说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曹操不过是顺势而为。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即便东汉政府腐败无能,政权名存实亡,但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如若没有东汉政权的金字招牌,他很难做到。

前面说了,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既然是相对论,我们就换个角度再分析一下。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饿殍遍野,遍地饥荒,社会经济和秩序跌入谷底。人民生活凋敝,大城市无人居住,田地无人耕种,百姓流离失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曹操横空出世之后,迅速结束了这一切。于北方百姓而言,曹操的出现百利而无一害。

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南征北战,灭陶谦,降张秀,讨袁术,败袁绍,征乌桓,领地不断扩大的同时,在他治理的管区之内,兴修水利,大搞屯田建设,社会秩序和生产力逐渐得到恢复。

曹操:“要不是我曹操,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话不假,若是没有曹操和以及他的才华智慧,北方战乱不知还会持续多少年。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他曹操,还会有张操、李草、体操,不一定就会非要他曹操。但就结果而言,毕竟那个人并没有出现,唯独他曹孟德率先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也正是因为曹操,保证了北方百姓没有被乌桓、鲜卑等其它外敌入侵滋扰。甚至可以断言,正是因为有曹操的存在,才没有让五胡乱华的悲剧提前一百年上演。

所以说,从当时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曹操犹如英雄般横空出世,平定战乱,百姓归心,使得人们安居乐业,进入正常稳定的社会生产秩序之中。就此而言,曹操的存在善莫大焉。

除了从汉室政权和普通百姓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曹操的存在同样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曹操这个人,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最为让人敬佩的,是曹操敢说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敢为了正义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这一点,恐怕就是我们当代社会里,也没几个人敢效仿曹操。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曹操:“说的对!”

我们不敢,但曹操敢,而且他就那么做了。当年曹操身为首都洛阳市的公安局长,因为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违反了宵禁法令,被曹操直接用五色大棒将其打死。在正义和权贵之间该去如何选择,曹操为我们做了榜样。

曹操治天下时官员廉洁,用人方面主张唯才是举。在那个非贵族不得入仕的时代,曹操无疑是一股清流。他求贤若渴,曾三次下“求贤令”,广招天下贤才,即使那些出身低下者,也会因为才能优越而得到重用和提拔,这是曹操后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最大原因。

葛大爷:“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曹操:“没错!”

不只是二十一世纪,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曹操不仅自己就是一位人才,他更像一个收藏家,网罗天下贤才。

对比之下,我们这个无礼寸步难行、不送礼就难以提拔、不同流合污就会被集体排挤的时代,曹操如同是一面镜子,将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照得一清二楚。

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毛病,是人就是有缺点,曹操是人不是神,自然也难以避免做错事情。曹操之所以会在演绎中被描绘成反面角色并不是没有原因,除了篡汉之实,他有一些事情的做法常常为人们所诟病。

比如曹操杀人无数,包括杀孔融、杀华佗等名仕,还曾因为父亲曹嵩和哥哥曹德被陶谦杀害,而在东征徐州陶谦的时候,选择了屠城这种极其残忍的做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曹操是一个政治家、权谋家、文学家。事实上,曹操的军事能力更应该是他最不容忽视的才华。曹操熟读兵法,用兵自如,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只可惜赤壁兵败,错失统一天下最好的机会,让后人唏嘘不已。

李世民:“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曹操:“李小二,你今天话有点多。”

总体而言,以东汉末年的社会腐败、政局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而言,曹操的出现无疑成为了北方百姓的救世主,这一点完全可以给曹操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

但是曹操篡汉夺权的所作所为,的确给后世人们产生了极其负面的不良影响。例如后来的赵构残害岳飞、崇祯杀害袁崇焕,我个人觉得,在这两位帝王的脑海之中,一定或多或少受到了曹操的影响。

曹操篡权的故事历历在目,任何一个时代的掌权者都不希望某一个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权臣,会像曹操一样威胁自己,甚至颠覆自己的政权。

但是,在皇权与百姓的利益之间,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呢?相信各位自有判断。

总而言之,对于曹操这个人的评价,不能从单独的某个角度去分析。他身上有缺点,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优点。

——

愿与君结为点赞之交。

5. 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悲剧吗?

《倚天屠龙记》有很多个版本,我现在来说说苏有朋的吧!

这部电视剧算是经典了,要说是不是悲剧,可以有两种说法,第一,从表面上看,我们看到的是主角历经磨难,最后逆袭的故事,我们看的时候,只会为主角加油打气,电视着重在主角武功大成之后的经历,给我们的印象这不是一部悲剧。但是,如果我们带入主角的情感经历,幼年在孤岛长大,出来后父母死掉,身中玄冥神掌寒毒,痛不欲生,在蝴蝶谷艰难求生,后来千里送人,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其中的艰险我就不多说了,这些肉体上的伤害可能没啥,在精神上的就更惨了,神功未成的时候,被漂亮女人骗,神功大成之后还是被漂亮女生骗,面对杀父仇人还要笑脸相对,当然,我也不否认这是张无忌的性格所致,优柔寡断,谁都不想伤害,但最后谁都被他伤到了。

所以,若真的评论这一部电视剧的话,我觉得应该算是悲剧吧!而且,从这一部电视剧我们可以明白,若想真的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我们都不能从表面做评价,能够由内而外最好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智地看待事物,这样才不会因为我们自己的失误伤害别人。

6. 琅琊榜梁帝是怎么样的猜忌之心能让自己儿子冤死?

《琅琊榜》真的是一部良心之作,讲述的是主角林殊为自己、父亲、赤焰军和祁王蒙冤而洗白的的故事。已过十几年,主角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心志。为了洗清冤屈,甚至不惜承受削皮刮骨之痛,改头换面。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冤屈,以至于让主角如此坚定心志,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也要洗掉自己身上的冤屈。其实,在剧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只有一句话: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父不知子

这个原因其实就是造成赤焰之案的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之一。萧帝萧选,他非嫡非长,在正常的情况下,本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他有两个朋友,都是心中有抱负的人。这两个人就是主角林殊之父林燮和言豫津之父言阙。

林燮是武将,不知有多少次于万军之中救国萧帝;言阙是文臣,曾为大梁解决危机。有这样两个人扶持,萧选登上皇位也就在情理之中。但是,萧帝得到皇位并不轻松,也就因如此,他无比珍惜自己的皇位,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力。

所以,他对任何人都有戒备之心,就连扶自己上位的言阙和林燮都不相信,更别说是一个威望极高的皇子了。他并不知道,扶自己上位的两位大臣和自己的大皇子,根本没有对皇位有任何想法,一心只为大梁天下。

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这个大皇子的心思,无端猜测,更是不懂自己儿子所做的一切。误以为他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这样的想法触及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根敏感的神经。

子不知父。祁王萧景禹身为大皇子,他的才干已然超越了其父皇,深得大臣们的支持;他的德行更是让朝野上下,乃至全国的百姓都深感佩服。

心中有抱负,有着大臣支持,自己又身怀大才。自然就想去实现自己和林燮、言阙所期望的天下,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父皇并不支持自己。在大梁天下,无论是什么事情,大梁皇帝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萧景禹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大臣们都是支持的,确实也如此;也认为自己的父皇对自己所做的事也是支持的,却不知道那只是表面上的,只是因为自己的威望而没有立刻反对而已。

不仅是其他大臣都支持祁王,就连扶持自己上位、自己深信的大将都支持祁王,这三个人连起手,对自己的皇位可是极大的威胁。这如何让极为重视自己权力的萧帝受得了,有这样好的机会可以一并收拾他们三个,怎么会放过。

萧景禹、林燮和言阙错就错在以为自己已经非常了解他们的这位皇上,殊不知登上皇位后,皇帝的心志也就变了。

7.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康熙帝和弘历的第一次见面,因为康熙帝见弘历“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一下子就抬升了弘历的身价,也让他的父亲胤禛从手受益良多。

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雍正帝胤禛的第四子。事实上在弘历之前,胤禛有过四个儿子,但其中三个都夭折了(一个未序齿),只有老三弘时还活着,他比弘历大七岁。

弘历和弘时一样,其实都不是雍正帝的嫡子,他们都只是庶子。雍正帝的嫡子是其嫡妻乌拉那拉氏为他生的嫡长子弘晖,但他七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古代嫡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皇室而言,所以胤禛起初对庶子弘时和弘历并不是太上心,再加上他一直忙于夺嫡之争,忽略了弘历的学业,导致弘历直到九岁才入学读书,比其他皇族子弟晚不少。

要是换成嫡子,胤禛的态度恐怕就不一样了,但奈何他的嫡妻乌拉那拉氏自从嫡长子弘晖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生孩子了,这是后话。不过乌拉那拉氏那时候还年轻,所以胤禛期盼她再为自己生个嫡子这件事,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弘历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钮钴禄氏当时还只是雍亲王的胤禛的妾室格格,其地位要比弘时的母亲李氏低不少,因为李氏虽然是汉人,但她却是胤禛的侧福晋,正所谓子以母贵,所以弘时在家里的地位其实要比弘历高。

弘历母亲的地位低,再加上他的年纪小,所以他不受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也就是弘历十岁的时候,他因为第一次跟爷爷康熙帝见面,就被康熙帝所喜欢,还被康熙帝领到宫中抚养,他的人生因此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

那是在三月份,康熙帝到胤禛的雍亲王府作客,第一次见到了十岁的弘历,康熙帝的反应是既感到惊奇而又喜爱,不久后又下令将弘历领到宫中亲自抚养,弘历的人生因此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胤禛也终于明白父亲康熙帝极有可能要传位给他。

有人说,康熙帝是因为喜爱“好圣孙”弘历,所以选择胤禛为继承人,正如明成祖朱棣喜爱“好圣孙”朱瞻基,所以选择朱高炽是一样的道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康熙帝第一次见到弘历的时候,弘历除了可能长得可爱点,讨人喜欢一点,聪明伶俐一点,并没有其他什么可以吸引康熙帝的。那么,弘历既是庶子,年纪又小,康熙帝又有九十多个孙子,怎么就单单看上弘历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康熙帝会去胤禛家里。

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很多人都十分了解,我就不再进一步铺开讲。但自从太子胤礽再次被废之后,夺嫡大戏似乎归于平静,但实际上四爷党和八爷党依然在明争暗斗,持续的事件长达数年之久。

不过在夺嫡之争中,胤禛似乎更聪明,他善于使用两面派做法,以不争为争,以无欲无求的态度欺骗了康熙帝和八爷胤禩,实则暗地里对胤禩实施打击;胤禛还培植隆科多和年羹尧为支持者,然后采取整顿积习的策略来针对胤禩实施仁政的策略,从而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认可。

到康熙六十年的时候,胤禛已经取得了很大优势了,但他觉得超长待机的康熙帝一直都没有下定决心立他为储君,这让他有些焦急,也觉得不得不多采取一些措施,除了在能力上进一步展现自己之外,在一些小事上也不能疏忽。

康熙帝晚年身体不太好,不太喜欢朝堂上的纷纷攘攘,而是喜欢清静的环境,读读书写写字,或者搞一些养生。而且在经过残酷的九子夺嫡之后,康熙帝对于儿子们是否孝顺十分看重,这是成为他继承人的必备品质。

胤禛就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便决定针对这件事有所行动。

为了投康熙帝所好,胤禛在自家小花园种了很多树,也养了很多花,还修建了一些假山和水池,环境十分优雅,非常适合闲居休养。胤禛多次邀请康熙帝请到家中做客,康熙帝那时候似乎因为在重点考察他,所以也很给面子,多次到应邀前往。

康熙六十年三月,康熙帝再次来到胤禛家中,不过这一次不一样的是,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弘历。历史上记载康熙帝当时的反应是,“见而惊爱”,作出一副很喜欢弘历的样子,还跟弘历待了好一会儿,然后就回宫去了。

也就是说,康熙帝并不是一见到弘历,就下令将其带到宫中去的。这就说明弘历身上有些特质很让康熙帝喜欢,但没有让他喜欢到一见到弘历就想要亲自抚养的程度。

事实上,根据康熙六十年的夺嫡情况来看,康熙帝心中储君的第一人选,其实就是皇四子胤禛,只不过他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而已。

康熙帝之所以会去胤禛家里,一是为了表现自己对胤禛的积极态度,二是多一些机会考察一下胤禛,第三才是去享受一下环境优雅的老年生活。

所以说,康熙帝见到弘历只是个意外,但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意外。

康熙帝见到弘历之后,虽然当时没有做什么,但他回宫之后就派人向胤禛索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然后才下令将弘历带到宫中亲自抚养的。

那么,弘历的生辰八字有什么特殊的呢,以至于让那个康熙帝要亲自抚养他?

根据故宫博物院公布的首批清内阁大库档案记载,弘历的生辰八字是这样的: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康熙帝虽然对八字有些研究,但为了保险,他还是请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对弘历的生辰八字进行解读,结果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弘历是富贵天然,子孙众多,福寿绵长!

当时康熙帝还为弘历的生辰八字写了批语,专业水平也挺高的:

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

大家看这个批语,简直跟预言似的,跟弘历后来的人生是对得上号的,因为弘历后来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他文治武功都有,号称是十全老人,而且子孙众多,自己也活了八十多岁,受命非常长。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是十分相信生辰八字的,特别是皇室家族,对这些东西是十分讲究的,甚至可以因此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康熙帝自然也不例外,弘历的生辰八字这么好,各项指标都这么优秀,简直是做皇帝的好料,所以康熙帝对弘历就更加喜欢了,因此下令将其接到宫中亲自抚养。

当然了,将弘历接到宫中抚养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一旦这么做了,就等于默认胤禛就是自己的继承人了,那么康熙帝当时如何考虑的呢?

前面我也说了,康熙帝可能早就将胤禛视为自己的接班人人选了,只是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而已。但康熙帝在看到弘历的生辰八字之后,开始逐渐坚定自己的选择,所以才毫不犹豫地将弘历接到宫中。

所以说,弘历是沾了胤禛的光才得以跟康熙帝见面的,但因为弘历的生辰八字很好,反过来对胤禛也是很有帮助的。

康熙帝将弘历接到宫中居住,可能也是为了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他准备选择胤禛作为储君了,大家不要再给他使绊子了,而是要开始极力辅佐他,帮助他,给他打下一些基础,他将来继承皇位了也好开展工作。

不过比较神奇的是,康熙帝将弘历接到宫中之后,他表现出来的素质,确实让康熙帝决定十分震惊。

据记载,弘历入宫之后,康熙帝让他的启蒙老师富察·福敏继续当他的老师,教他学习汉文和满文,弘历“过目成诵”,展示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

有一次,弘历在滔滔不绝地背诵书籍的时候,康熙帝极为惊讶,手中的茶杯还差点摔到地上去了。

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后,康熙帝还让允禄和允禧教弘历使用火器和弓马骑射,弘历的表现也很出彩。

有一次,弘历跟着康熙帝去热河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狩猎,康熙帝让他带着侍卫一起去射杀一只熊。弘历靠近熊之后,或许是熊发现他了,突然向他冲了过去,但他并没有害怕,而是镇定自然,先是稳定住胯下之马,然后朝那只熊连开数枪将其击毙。

要知道,弘历那时候只有十一岁而已,站在远处的康熙帝都为他捏了把汗,但他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的魄力,也让康熙帝十分惊叹。康熙帝回到大帐之后,还向一个妃子夸赞弘历,说他“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康熙帝的意思是,弘历的命不但金贵而是命硬,他是一个比我有福气的人。要知道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天下哪有比皇帝更有福气的人呢,皇帝又怎么会让天下存在比自己更有福气的人呢?

但康熙帝却当着妃子的面说弘历比他有福气,这就至少说明他当时对弘历已经从喜欢上升到欣赏的程度了,也有意无意向外界传达一个讯号,那就是弘历是一个可以在未来当皇帝的人。

既然弘历未来可以当皇帝,那么胤禛自然就必须先当皇帝了。所以说,因为弘历在康熙帝面前的表现良好,又进一步确保了胤禛从夺嫡之争最终脱颖而出。而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胤禛最终顺利登上了皇位。

那么,自从弘历入宫之后,胤禛又是如何看待弘历的呢?

儿子弘历对自己取得胜利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胤禛自然是很高兴的。但自从弘历入宫之后,他就很少见到弘历了,所以他对弘历有什么新的看法,也就无法体现了。但自从胤禛继位之后,他对弘历的态度就立马体现出来了。

胤禛继位之初,除了弘历和弘时之外,他还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儿子弘昼,但胤禛唯独对弘历格外关照,非常重视他的教育,请了很多老师教他读书,而且这些老师要么是一代大儒,要么是朝廷重臣,比如说张廷玉,朱轼和徐元梦等人。

胤禛还选派了很多宗室重臣教弘历学习武功,经过数年学习,弘历精通满文和汉人,武功也十分了得,成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除了重点教育之外,胤禛对弘历的格外关照还有很多,比如说让弘历代替自己做一些超出常规的事情。

就比如说在雍正二年的时候,胤禛原本应该亲自去祭拜景陵的,但他却让弘历代替自己去。根据清朝礼仪,这种事是一般只有天子或者储君才能做的,但胤禛让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代替自己去做,可见他对弘历是多么看重。

还有一件事可以也说明胤禛是多么看重弘历,我们都知道弘历其实老二,他有个哥哥弘时,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做法,胤禛登基之后,怎么着也应该是弘时受重视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康熙时期,弘时作为胤禛实际上的长子,就没有得到任何册封。胤禛继位后,弘时也没有得到册封,而且他还在雍正四年的时候被胤禛逐出皇宫,过继给胤禩为子,连他皇子身份都给剥夺了。

这还没完,到雍正五年弘历与富察氏成婚的时候,胤禛又以削去弘时的宗籍,交由胤禛的十二弟胤祹管教,一年半之后就去世了。

弘历最大的竞争对手弘时就这样没了,虽然当时采取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但谁都知道弘历就是太子的唯一人选。所以说,无论是康熙帝也好,还是雍正帝也罢,都在有意无意打压弘时,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除了弘时本人行为不端之外,还在于他们想要给弘历扫清道路。

胤禛为什么这么看重弘历,还不是因为康熙帝喜欢弘历,弘历有帮助胤禛从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的功劳。而且弘历的生辰八字确实好,他本人的资质也是胤禛几个儿子中最让人满意的。

也就是说,弘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最佳的,他想不被胤禛内定为继承人都难。

总结一下:

弘历在入宫之前,康熙帝已经对胤禛重点考察了;弘历入宫之后,康熙帝才最后下定决心让胤禛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而弘历的生辰八字确实是好,再加上他表现出的资质确实优秀,因而让康熙帝喜欢,最终间接助攻胤禛从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

所以说,胤禛和弘历其实是相互成就的,没有胤禛,弘历不可能被康熙帝发现;没有弘历,康熙帝未必最终下定决心让胤禛继位。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35)
塞尔维亚发达到什么程度了?带你看看,真实
上一篇 2024年05月12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12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