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不凡全文免费阅读(体制内让领导知道自己家里有关系好吗)

1. 官路不凡全文免费阅读,体制内让领导知道自己家里有关系好吗?

我看很多回答都是保持“神秘感”,实在是不敢苟同,在体制内,谁都肯定认识几个人,所谓的保持神秘感只是关系没到而已,至于要不要让领导知道自己的关系,我认为是要的,但是不是通过你自己说出去,而且让你的关系自己去和领导说。

记得以前我还当分科长的时候,单位新来一个大学生,居然是副局长亲自来送的,以前这种事也就是人事科来一个干部带着报道一下,人事科长都很少出面,这次主管局长和人事科长都来了,我就觉得这个事不简单,果然副局长单独和我说这个新人一定要多多关照,多多帮助,我就明白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具体是啥关系,但是肯定是有些来头,所以我平时对他也很关照,很多露脸的工作也让他去,所以他干出了不少成绩,风评也很好,各种奖励也不断,三年多便提了副职,算是前途无量了。试想一下如果他保持神秘感,我才不会搭理他呢,最后可能发展的也是中规中矩,许多机会也轮不到他,最后可能就会泯然众人。

所以让领导知道你的关系,要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自己说

自己说的话,如果专门给领导说,会让领导不快,觉得你在警告他或是压他;不经意间说或者喝酒说得话,会让领导觉得你以前瞒着他,不拿他当回事,一样没有你的好果子吃,所以不要自己说。

掌握时机

最好的时机其实就是一开始你刚去某一个单位的时候,那时候领导对你没有印象,这时候有一个人去和他打招呼,他不会反感,只会掂量,对你更好;其次的时机就是重大调整的时候,无论是提拔或者换岗,这个时候不明说,还装神秘感,最后可能啥都没有。

了解领导之间的关系

这个就很简单了,当年有过这么一个事,一个年轻人和他们领导说他和局里某位领导很熟,好家伙,他们领导和那个局长可谓水火不容,所以没给他少穿小鞋,所以有时候关系并不好用,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最后,让领导知道你关系之前,征求一下你关系的意见,免得惹得他不快。

官路不凡全文免费阅读(体制内让领导知道自己家里有关系好吗)

2. 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

《蜀道难》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感叹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事,贺知章也因此将李白誉为“谪仙人”,并从此力荐李白当官。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历史背景

本诗脱胎于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成诗时间尚未得到考证,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此时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尚未发生。古人讲究寓情于诗,寓诗于景,现在我们从另外一首诗中可以看出来,李白并没有走过蜀道,只是听说蜀道难而已。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里的见说就是听说的意思,对于没有走过蜀道的人,为什么会把蜀道描写的这么难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候在李白的身上发生了些什么。

公元730年之前,三十岁之前的李白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到处阿混的阶段,整日仗剑游侠,饮酒会友,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浪荡子,一事无成。但是李白还是比较上进的,到三十岁了,该而立了,于是开始了漫漫的求官之路。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当年夏天,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求官无果。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求官不得,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放浪形骸。开始了为期4年的结交友人之旅。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狩猎,李白,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同年,李白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巴结贺知章时,还进献了《蜀道难》,至此可以看出,此诗写于公元735年之前,正是李白千方百计求官不得之时,莫说蜀道难,难不过求官之路!

李白一直是想当官的,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当上官了,兴奋的当场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古人一直讲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当然也难逃于此。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道《蜀道难》,看看到底是怎样通过写蜀道之难来喻自己的求官之难的:

李白在诗中连续用三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手法,将蜀道的高、险、绝尽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喻示着李白求官不得的心态变化。

第一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蜀的封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理封闭是蜀道难的先天原因,何况山势还奇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大家知道,唐代是门阀世家的天下,喻示着,李白的出身低微,求官无门!

第二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是用夸张的手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山势高就算了,还险,到处都是悬崖俏壁,这让人怎么才能上去啊,再一次喻示着李白自身求官的难处。

第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这里再一次表明李白的心态,已经有些绝望了,只能放浪形骸,游侠江湖。

李白在诗中连续用夸张的悲,借物喻人,以景喻情,通过对蜀道的悲,描述自己求官之路的心酸。

地崩山摧壮士死,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明显不是真的写景,写什么景会用到地崩山摧这种词,更何况还加上壮士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心境的悲;猿猱欲度愁攀援,连猿猴这种踏山险于平地的动物都感到悲愁,表明了求官之路的艰难悲哀;但见悲鸟号古木,心境的不同,看景物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求官难,看见鸟儿欢叫也成了悲鸣;使人听此凋朱颜!这里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了一种心境上的悲,仅仅听着声音,就会容颜憔悴。同时期,那么多有名气的人都当上了官,而李白却独自在求官之路上求索,不仅让人悲从中来。

李白在诗中用连续的自嘲,不仅描述了自己求官不得的心态,也为自己的处境作出一些幻想和安排。

以手抚膺坐长叹。求官之路如此艰难难,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回想过往,只能坐在地上长叹罢了;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既然求官之路如此艰难,又到底为了什么远道而来自取其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既然如此,不如浪迹江湖,早日还乡,此时,李白求官数年而不得,已萌生退志。

结语

李白天纵奇才,满身抱负却怀才不遇,但又不甘心于人下,通过各种途径想求官以展生平抱负。但高才之人往往恃才傲物,这从后世传说中的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典故中也可以看的出来,李白如此高才,必然难以在官场周转,而官场不如意,自然就会放浪形骸,以至于后面误投到安史门下,所幸留下《蜀道难》如此难得好诗,让人不禁感叹,蜀道再难,不如求官之路难!

3. 从一个人的诗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向性情?

是什么涵养了这样的生活格局?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万丈豪气?

这是生活造就的吗?不,君请看,历史上那么多人物遭受厄运,依然能够笑看风云,活出人生大格局。

比如诗豪刘禹锡。

他,被朝廷流放到“巴山楚水凄凉地”23年,依然高歌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时代强音;他,以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气度,展示自己的坚毅高洁、铮铮傲骨;他,以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难,走向未来。

让我们从刘禹锡身上看一看豪气是如何练就的。

面对自己:

心中若有春天,秋风秋雨奈若何?

刘禹锡曾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云少年。

21岁时,他和柳宗元一起同榜进士及第。古代的科举,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录取率极低,有“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及第是殿试中三甲的第一甲,第一甲只有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老爸就是探花出身。

33岁之前,刘禹锡一路青云直上,从监察御史做到农田水利财政部长,金光大道在这个年轻人面前缓缓展开。

然而,升得太快了,一旦下降,也会是加速度方向。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以王叔文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发动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革新运动。刘禹锡作为一个有为青年,对唐王朝的复兴报以极大的热情,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

这场革新功过自有史家评说,但它的历程如同烟花,瞬间即逝。其结局是——顺宗不顺,被迫让位给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一同参与的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

风萧萧兮易水寒,八位司马灰头土脸地上路了。当刘禹锡山一程水一程地向贬地奔去时,朝廷官员议:刘禹锡贬得太轻了吧?于是加贬连州(今广东境内)刺史。然而,朝廷依然觉得贬地不够远,连州尚未到任,又贬至朗州司马。

命运狠狠地给了刘禹锡一击,从朝廷的最高核心领导到如今的贬谪身份,内心要经历几多挣扎才能释然?

此时,再来看看刘禹锡的选择吧:他用不屈的坚强直面苦难的来临!他在诗文中找到与命运和解的可能!在朗州的大地上,在飒飒秋风中,刘禹锡放声高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宋玉的《秋声赋》开始,中国就有“悲秋”文化,然而,刘禹锡一扫萧瑟之气,发出激昂之音!

这乐观的精神、这开阔的胸襟,让人舒畅、让人敬服。谁说人生逢秋就要悲叹?哪怕遭遇挫折、遭遇不幸、遭遇困境,只要心中有春天,秋风秋雨又奈何?

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那些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更坚强。

面对小人:小人当道,我自铮铮硬骨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意思是一个人经历岁月,依然保持少年的本真。

那么,现实人生里,有多少人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还豪气依在呢?

元和九年(815)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一起奉诏还京。

距离第一次被贬,刚好过去了十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时光已让刘禹锡从一个初入官场的毛头小吏艰难跋涉着步入中年岁月。

十年时光似海,足以使一个人学会游泳,泅渡自己。现实中的中年人,常常会在某一天发现自己变成了年少时讨厌的模样:圆滑世故、无棱无角、黑白不分、世事练达。

被命运教训过的刘禹锡,是不是会在官场上如鱼得水随波逐流呢?

没有!他依然目光清朗豪情万丈!依然意气风发气宇轩昂!

那一日,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去玄都观看桃花,看着人来人往,想着奸臣当道,刘禹锡愤而题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的千树桃花本是人间至美之景,但到了怒目金刚的刘禹锡这里,却化身为趋炎附势攀附权贵之流。

刘禹锡的言外之意是:你们这些小人,算是什么东西?都是我刘禹锡走了之后的鼠辈!

对待小人,要强硬,不屈服,这就是刘禹锡的态度!他不是那种不懂官场规则的人,也不是那种看不透世事的人,他就是不肯妥协,不愿低头。

这份豪气是和才气、正气相对应的。就好像《红楼梦》中最有才干最有胆识的贾探春,在面对小人王善保家抄家搜身之时,狠狠地打出一耳光!

社会很现实,当四面都是小人,你即便求饶,也没人会放过你。没人在乎你的落魄,你的孤单。因此,你要用强大来对抗对手,否则只能承受弱小带来的伤害。越是强大,越不乏同道之人。刘禹锡的政敌多,但是朋友更多。

当然,因为“千树桃花”,刘禹锡又被贬了。再次回洛阳时,距离他第一次被贬,已经过了二十三年。人生有几个二十三年呢?当年的青葱少年郎如今已是白发老儿。

两年后,56岁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想起前次被贬经历,不屈的火焰又被点燃,老顽童心性再一次大爆发,乐而题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分明就是在高调宣称:当年因为“玄都观里桃千树”被贬的刘郎又回来了。

这个一生豪气之人,摧不跨、压不倒、意志不衰,就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套路却不套路,看透人性却不宽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内心明亮——这样的豪气,是不是活出了铮铮硬骨?

面对朋友:刘柳好兄弟,豪气柔肠两相宜

对待小人,他有盔甲;对待朋友,他有柔肠。

一个有着侠肝义胆的人,又怎会缺少深情的一面?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同年进士,又一并参与了王叔文变法,人生同起同落,同进同退。在贬谪途中,结伴同行,遍访美景,诗酒相依。文坛、政坛上,他们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然而,当刘禹锡扶着母亲灵柩回长安之时,惊闻柳宗元去世的消息,悲痛至极!

他立即去柳州处理柳宗元丧事,并请文坛老大韩愈来为柳宗元写墓志铭。柳宗元所有的诗稿在去世前均交给刘禹锡整理,柳宗元的六岁小儿被刘禹锡收养并如亲生孩子一样抚育成人。

人生路上,有此好兄弟,夫复何求?

这份豪爽,这份义气,放在今天这个时代,亦如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现实中,我们都喜欢和豪爽之人交朋友,因为他们不会精明算计,因为他们会付出热情和真诚,所以他们值得托付值得深交。

跳出局限,活出格局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刘禹锡的《陋室铭》烂熟于心,它明白晓畅,朗朗上口,文中的骄傲语气和少年的豪气心性非常吻合。

事实上,刘禹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50多岁了。当时他在和州做通判,知县策大人对空降至此的刘禹锡很不喜欢。

本来刘禹锡应该住衙门三室三厦的房子,策知县偏偏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郊区。刘禹锡来到郊区一看,此处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立刻高声吟诵:“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策知县不乐意了,哼,让你高兴?从城南移到城北住去吧,三间房子变成一间半。刘禹锡走至江边,看到白云悠悠、杨柳成行,挥笔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被气炸的是策知县。小人阴暗的心理再一次蠢蠢欲动,他让刘禹锡从城北迁到破烂不堪的陋室,只有一间茅草屋,但那又如何呢?刘禹锡在茅草屋里,铺开宣纸,转瞬间,《陋室铭》挥洒而就。

是啊,“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在《陋室铭》里,刘禹锡展示了豪气的又一境界。

仅仅是乐观的缘故吗?是,但又不完全是!

刘禹锡能战胜小人的原因,是他跳出了名利的局限,有更高的人生格局。

他深知人性的丑陋、自私、欲望,看到了策知县内心的官欲、权欲在作祟,理解了他人的局限,就不会把他人的卑劣当回事,因此能够活得轻松自在。

现实中的我们,如果能够像刘禹锡一样,洞悉人性的丑陋、拒绝名利的诱惑、听从内心的声音,就能远离纷纷扰扰,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囿,不被一地鸡毛的琐事所困扰,任何小人的诋毁都无法伤害到我们。所谓无欲则刚就是这个道理。

像杨绛先生就曾经说过:“我和谁都不争,我和谁争都不屑。”因为心中有大格局,杨绛先生这句话说得格外有豪气。

刘禹锡的晚年,与白居易酣饮终日,以诗酒琴书自乐,在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都不便的情况下,依然高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个坚强骄傲的老顽童,在出走半生之后,依然乐观豁达,活出了豪气的最高境界。

看来,人生的困难挫折都不足以怕,真正要怕的,是你丢掉了自己的豪气。

一个有豪气的人,走得出困境、斗得过小人、交得了挚友、活得出自我。

有豪气,方成大格局。

4. 应该如何欣赏张九齡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大约作于诗人被贬荆州之后,与他的《感遇诗》大约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全诗很好理解,诗人由明月寄相思,想到在远方的情人(也有一说是亲人,个人比较倾向情人),夜里辗转无眠,披衣而起,出门望月,借着明月来抚慰分离两处的相思之情,既然不能亲手将此月色赠予你,不如期待与你在梦里欢聚。

唐朝诗歌盛行,诗人以诗铭志,以诗抒情,以诗寄情,以诗感怀等,它承载了诗人们的所有情绪,对于张九龄也不例外。

从诗名《望月怀远》看,这是一首感怀诗。我们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怀,月亮在我们眼中并不纯粹是一个物理的存在,它还是一个有生命带有感情色彩的物象,随着它的形态变化,我们的情绪也会起伏。比如天上月圆时,地上的人也该是团圆的,如果没有团圆,就会生出几分遗憾,添加几许分离之苦,就会想到托明月寄相思。诗人正是在夜晚看到空中明月,才想到远方情人,不禁感慨万千。

月亮与酒, 在唐诗和宋词中都是比较常见的物象,酒助诗兴,月寄相思。《望月怀远》全诗几乎是浸泡在月光下完成的,因此明月意象在全诗中是一个亮点。

我们先看明月在本诗中的寓意,再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最后总结出张九龄写此诗最有可能想表达的几种情绪。

诗中的明月意象

从上古神话脱胎而出的月亮是阴性的,通常代表女性。诗中的明月挂在空中,诗人的周遭没有海,也没有天涯。海上的明月是诗人加工出来的意境,海上明月带有浪漫主义的审美色彩。而天涯通常都蕴含着一种被遗弃的情绪,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在诗中可以理解为不得志的苦闷情绪,实际上就是孤独。

“情人”也是诗人幻想出来的,就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是指明月、我还有影子。在诗中,也出现了“三人”,即我、明月还有情人。我与情人分隔两地,并不能看到情人埋怨夜的漫长,还生出相思。这样的情景恰是通过明月传递给我的,与第一句“天涯共此时”相呼应。

“灭烛怜光满”,这句表意表达是怜惜满屋的月光,实际上的意境还是在表达相思之情,因为相思之苦,所以辗转难眠。出到院子里又觉寒露冰凉,“不堪盈手赠”,还是在写月光的美好,意在表达诗人不能把内心的相思向情人倾诉,这实在是一种痛苦,不如索性到梦里与你相见吧。

月亮意象的符号,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到唐代,它在思乡的亲情和友情方面趋于稳定,具备公共性。因此,明月在诗中代表的一种寓意即为相思。

另外,明月还是传递“我与情人”之间的快递工具,它还作为一个见证者的身份存在。明月见证了我和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以及我的孤独与无奈。

第三种,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把明月与情人当作一个女性对象来看待,也就是说,诗人把明月当作自己的情人,在一个美好的月夜之下,向情人诉说着自己的相思之苦。

通过诗体的语言,解读诗中的意象,再通过意象去感悟诗人真正的表达意图。本诗围绕明月,意在表达的是一种流落他乡的孤独之感。通过言-象-意的结构范式,最终领悟诗体所打造的一个美的境界。

张九龄遭贬

全诗中透露出一种孤独落寞的情绪,那么诗人何以如此?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张九龄身上有三个特征:第一,少年天才,文坛领袖。他7岁就能写文章,20岁考中进士,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张说。张说对他的诗才大加赞赏,说他以后就是诗词一哥了。《唐诗三百首》开篇两首就是他的《感遇》,而这首《望月怀远 》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成为我们中秋节的必上“点心”。

第二,张九龄虽出身寒门,但却有着贵族范,风度翩翩。唐朝官员上朝要带着笏板,用完了将笏板往腰里一插。张九龄为了骑马方便发明了笏袋,并得到唐玄宗的大力推广。足以证明,张九龄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第三,张九龄性格上有些自负,这大概也是全唐诗人的通病,毕竟诗人是唐朝的宠儿。他自负起来连自己政治上的贵人张说都不让。

有才有范儿有性格,这样的张九龄在仕途上一直很顺利,在张说的保护下,连皇帝也捧着他。即便张说下台以后,唐玄宗看在张说的面子上,还是让他当了集贤院学士,同时担任集贤院副知院学士,打算重用他。

张九龄凭着自己的才干,在工作上也的确没让玄宗失望。当宰相的岗位空出来的时候,张九龄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才子型的宰相。但与此同时,李林甫也凭着自己的“才干”当上了宰相。二人同时为相,轻重还是有别,张九龄为官职为中书令,名副其实的第一宰相。而李林甫官职是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在地位上还是与张有很大差别。

但张九龄性格上的自负,很快让他陷入了不利地位。唐玄宗生日会,别人是按例送铜境,他送得是《千秋金境录》,里面记载的以往皇帝兴亡的故事,意在提醒唐玄宗要时刻记得国家兴亡。玄宗已年过半百,皇帝也当了二十多年,早已不是需要时刻提点的年轻皇帝了。张九龄这样做完全就是不识时务,说白了就是矫情。

不止如此,他还阻碍了玄宗正常的奖罚实施。当时东北战场有个叫张守珪的将领,很受玄宗赏识。唐朝有出将入相的传统,玄宗想让他宰相,实际上也就是个名誉职称。但是这个提议最终被张九龄硬是驳回了,书生固执起来,实在是可怕。

几次三番类似这样的事件下来,唐玄宗对张九龄逐渐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这时,善于抓住时机的李林甫,便有了上位的机会。

直言进谏坚持原则,也不能说是张九龄有错,只是此时的玄宗已然有些骄傲自满了。之后李林甫通过还都事件、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终于在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将张九龄挤出了长安城,就这样,张九龄被贬到了荆州当长史去了。

一个才高八斗的高材生,一心为国为民的正人君子,最终却败在了一个口蜜腹剑的白字先生手下,这让张九龄情何以堪,他又怎么能够甘心呢?

全诗表达的真正意图

这首诗就是在张九龄被贬荆州之后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诗名《望月怀远》,诗人月夜所怀念的远方,不只是亲朋好友,所思念的人,也不只是情人,还有他大半生的辉煌岁月,还有他执着卖力工作过的长安城,还有朝堂之上的玄宗。

年过花甲的张九龄,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诗词中意在表达人生深沉而又复杂的感受,排遣心中的孤独之感。

明月与其说是寄相思,倒不如说是诗人的知己,她明白诗人的相思,看到他内心的苦闷。诗人借月抒怀,融情于景,通过诗歌中散发的女性悲秋情结,表达了自己心有不甘的情绪,并期待能在梦中实现。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梦也只是一个梦,公元740年,张九龄去世。

5. 韩信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很多人对韩信的军事天赋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韩信跟随刘邦到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这四年的时间,韩信帮助刘邦平定五国,扫平了西楚霸王项羽,成功荣盛功臣之首。

曾经的国士无双,这位无双战神曾经穷苦漂泊的时候忍受过胯下之辱,即使如此他一生所追求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骑士精神,那便是你给我百万大军,我还你一座江山。

而这座江山,韩信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给了刘邦,但是韩信始终在追求者平等,从被人帮助他的时候,他说的那句一定报答你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渴求一中平等的地位,无论是在帝王的脚下做一朝臣子。

也许那个曾经的西楚霸王项羽没有重用他的时候,他的内心铁了心的要把这位不可一世的项羽送回江东,让江东成为他的一生的宿命之地。

也许回到淮阴他想报答那个曾经帮助他的人,重重的感谢了那个人。

也许曾经让他遭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他现在已经不再仇恨。

当他登上大将军祭坛的时候,才是一位25岁的布衣少年,这个年纪的他连一场仗都没有打过。

当他暗度陈仓、平定关中的时候,才是一位26岁的少年。

当他渡过黄河,横扫五国的时候,才是一位28岁的少年。

当他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时候,他也仅仅才29岁。

而这四年的时间他封王拜相,独揽军政大权,大将军、丞相、封侯、封王,似乎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四年的时间能够做到这一切,韩信这个人简直太可怕了,功高震主的韩信也许至死都没有想到刘邦会对他痛下杀手。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这或许是君臣之间最为残忍的一次对话了,这个36岁的年轻人望着大汉王朝的帝王他在想些什么?他能够想到的仅仅只有四句话,韩信过人的军事天赋让刘邦感到恐惧、害怕,韩信首封齐王,再封楚王,对于新一代的帝王刘邦来说他能够给与韩信的都给了,可是他不明白韩信想要的是什么?

韩信去世的时候36岁,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刘邦去世的时候61岁,他的人生已经结束。

白马之盟,异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同讨之,异姓王在刘邦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阴影,杀韩信的时候刘已经60岁了,试问这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还有谁能够镇的住功高震主的韩信,韩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耗,也有大把的时间侵吞刘氏的江山,即使他并没有夺取刘氏的江山。

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他的威望,让刘邦感到恐怖,没有任何东西再给韩信了,封侯、封王已经做了,难道给你我的江山,给不了我的江山,就送你上天!

萧何月下追韩信,我们再也回不到君臣初见的那种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6. 为什么感觉还有很多人想进呢?

“小良观点”: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头部私企,国企各方面来说还是吊打私企的。具体来说,工资收入,职业发展,培训教育,员工福利,风险抵抗等各方面,都不是私企能比拟的。小良自己在外企,国企,私企都工作过,还是有很深的感触的。小良将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详细说一下,希望能有帮助。

1、国企收入不低,远低于同行业不现实

国企的收入绝对不低,远低于同行业绝对谈不上,起码,负责的来说,国企的工资在行业水平的一半到两倍之间。那些说国企收入低的,也起码是行业水平的一半。你别拿自己去和行业大牛比哈,就比如你跳槽去私企,说实话,翻倍也差不多了。

但国企里的领导收入还是很高的,是同行业的两倍不夸张。所以,整体来说,国企收入不低。

2、国企工作压力大,国企也忙,责任重于工作内容

就小良自己的感觉来说,国企的工作压力大于私企。为什么这样说?其实,我们任何一件工作,都有两重属性: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在私企,基本上以做事为主,即使中间过程中有些许不合适,最终结果没问题,老板就满意。但在国企,讲究合规,工作最终可以失败,但要合规,很讲究工作责任。责任没问题,最后失败了也没关系。允许有试错的机会,但要是因为个人问题产生责任,即使你最终摆平,你放心,这事过不去。

另外一方面来说,私企工作,大不了走人,老板拿不住你。国企的话,你出去试试,再找一个差不多的有那么容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已经好不容易进入国企,忍受绝对打过选择。所以,国企的工作压力会大一点。

3、国企是集体工作,可以给你主人翁的感觉,有归属感

集体工作还是很重要的,个人觉得,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特点之一。在国企你会有主人翁的感觉,这是自己的单位。企业在做很多决定时,不管是主观还是被动,都必须考虑大多数员工的感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也是可以去吐槽和反应的。在私企,你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就归属感来说,私企和国企的差距很大。

4、国企稳定,人文关怀相对较好,不是单纯的唯价值论

稳定是国企的另外一大优点。不是单纯的唯价值论。你不能给公司产生价值,就可以滚蛋了。比如常见的互联网行业,程序员为什么到了40就理短,加班都不安心,就是因为你的价值降低了,学不过年轻人,家庭负担还多。

5、国企能混,增加自己职业生涯周期

这里的混不是指混日子,而是说,你的某些方面不是特别优秀,甚至优缺点,国企是会给你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培养的。而不是像私企,就是玩命的辫子,跑下去就活着。跑不下去就淘汰。

结语

说这么多,都是相对而言:

如果你是一个中庸的人,那么你在国企会过的舒服很多。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你在私企一样可以呼风唤雨。

如果你是一个糊涂的人,你在哪都会被欺负,都会压力大。

关键还是个人,所以,哪里也得拼搏,得努力,你说是吧?

更多精彩,请关注良之才

7. 周世宗柴荣的能力比赵匡胤如何?

整个五代十国,庸主太多,后周世宗柴荣算是最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的能力要远在赵匡胤之上。

唐末藩镇割据,再加黄巢起义,形势已如同五胡十六国般混乱。朱温篡唐自立建立后梁王朝后,中原板淡,朝代更迭频繁,先后经历梁、唐、晋、周五个中原朝廷,加上周边的十个小国,这就是中国历史又一个大动荡时期五代十国。

整个五代十国,可圈可点的皇帝极少。后周世宗柴荣算是其中最英明神武的一位皇帝。柴荣的姑姑圣穆皇后柴氏,姑父是后周太祖郭威。柴荣从小在郭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柴荣长的器貌英奇,善骑射,通文墨晓兵法,由于太祖郭威无子,柴荣被认定为继承人。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这就是五代十国最杰出的皇帝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的成就远大于五代其他皇帝,由于历史原因,五代的皇帝一般都平庸无能,当时十国割据,天下纷扰,战乱不止。但柴荣一即位,就立志要改变这种地方割据的局面,完成天下一统的万世基业。为此,他定下了一个三十年计划,即:“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可惜,他在位仅六年便猝然长逝,连第一个十年计划都未能实现。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北方崛起的契丹始终采取高压打击策略。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历几十年战乱摧残的中原经济开始得到复苏。对外,南征北战,频繁用兵,西败后蜀,夺秦、凤、成、阶四州;南征南唐,尽得淮南十四州,迫使南唐中宗李璟自去帝号;北破契丹,连取二州三关,使契丹主胆寒 ,而被后晋高祖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柴荣也是有志收回。

就是这样一个英明神武,五代难得的明君,却在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谋划攻取幽州的时候病倒了,不久即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柴荣病重时,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为禁军将领。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回京后,迫使周恭帝柴宗训让位,后周亡国,宋朝建立,赵匡胤即是宋太祖。

作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位期间,先后灭掉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主要统军将领的兵权,结束了自唐中叶以来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中枢号令的局面。

但是,赵匡胤与柴荣的一个重要不同是,在对待幽云十六州问题上,赵匡胤过于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怯弱。

后周世宗柴荣一直视崛起的契丹为心腹大患,因此数次御驾亲征,打的契丹一点脾气都没有,他一直对在后晋时期被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心念不忘,病逝前还在筹划攻取幽州,徐图整个幽云十六州。

而赵匡胤的策略则完全不同,他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希望能以此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说的直白点,就是砸钱买地,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属于中原政权的,当年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国主的支持,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恬不知耻的自称儿皇帝为条件来换取契丹出兵助他灭后唐建立后晋。如今赵匡胤要靠钱财收回幽云十六州,这是一种怯弱妥协的表现。

柴荣对契丹坚定不移的给予打击,赵匡胤对契丹奉行妥协政策。谁更有远见?赵匡胤的能力单从对待幽云十六州的解决问题上,就比柴荣差了一大截,柴荣确实可谓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神武的皇帝!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1)
厉少夫人又把你拉黑了(这是什么电视剧)
上一篇 2024年05月15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15日

相关推荐

  • 军门女枭(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

    刘裕是南朝第一帝,他建立了刘宋政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刘裕也开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很不好的先河,那就是大肆杀戮前朝皇帝和宗室。刘裕之所以会这样做,和他的出身与经历,以及当时天下形势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刘裕开了一个这样的先河,也报应到了...

    2023年12月06日
  • 都市之福临后宫双凤(南充市有多少个镇)

    顺庆区: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东南街道、舞凤街道、新建街道、华凤街道、和平路街道、潆溪街道、荆溪街道、西山街道、搬罾街道、共兴镇、金台镇、芦溪镇、李家镇、双桥镇、渔溪镇、新复乡、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4年01月27日
  • 穿越之高门庶女(求女主重生或穿越红楼梦同人小说)

    黛玉问情,黛玉新说,重生之王者归来,重生之美人凶猛,黛玉之有凤来仪,重生之名门贵女,重生校园之商女,重生之嫡女无双,重生之高门嫡女,重生之锦好,重生名媛望族,重生之天才神棍...

    2024年03月02日
  • 《宁安如梦》:姜雪宁与天降、白月光、竹马,你更喜欢哪个CP?

    超百万人预约的《宁安如梦》空降开播,电视剧已经播出了数十集,纵观这部剧故事线让人想一直追下去。首先这是一部实打实的重生剧,观众看了也会想要了解两世各个人物有什么不同,期盼有什么样的结局。其中除了权益谋虑的博弈是一看点之外,白鹿饰演的姜雪宁与三...

    2024年03月04日
  • 太子妃升职记txt下载(郭俊辰毕业于哪个学校)

    在出道前,郭俊辰曾当过《爱格》杂志的模特。2015年12月,首次参演网剧《太子妃升职记》,以角色杨严正式出道,在剧中的搞笑天份与演技受到广泛关注。2016年2月19日,参加综艺节目《大牌对王牌》。5月22日,参加综艺节目《透鲜滴星期天》,搭档...

    2024年05月0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