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血雄主(为什么秦国能一统天下)

1. 三国之铁血雄主,为什么秦国能一统天下?

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到此后的秦朝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西部的秦国在秦始皇时期统一六国?以下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字:秦始皇;统一;原因;六国;秦孝公;《田律》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广大劳动人民。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秦国和东方六国相比,它在统一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确是发挥了较大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点在秦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当时的地主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因此秦律的内容也还含有一种朝气蓬勃、富于进取的革新精神。 (1)秦国发展所形成的历史原因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在秦国第一代君主秦襄公公元前771年因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随后秦襄公之子,前762年“东猎”至“千渭之会”,即千河与渭河交会处一带建邑,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前750年收编周朝遗民,领地扩展到岐山。而后秦国因地处偏僻使得文化经济有所发展。 (1) 到了秦穆公(前659年 -- 前621年执政)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名任好,赢姓,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位期间,内修国政,外他在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他任用百里奚的人才开始了秦国的大力的发展和改革,为后来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公元前476年秦厉共公在位。在他在位的30年,他派兵拔魏城,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率师与绵竹之戎(今 甘肃天水东)战,筑南郑城,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秦厉共公执政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 到了战国时期,秦穆公的时代。秦国历史上又一转折,在他在位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开始富强起来 。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公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使秦国国富民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直到秦惠文王时期废除商鞅变法,从而建立了秦封建制度。秦昭王时 (2)由于采用了范睢的远交近攻的正确政策,把战争的目标集中到邻近的三晋,而于三晋之中又以韩为首攻的对象,所以没有几年,就先后攻占了魏的怀、邢丘和韩的少曲、高平、野王。这几次战役对削弱韩、魏,加强秦的势力,创造随时可以出击的态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著名的长平之战的胜利,歼灭了赵的有生力量,从此三晋再也无力和秦国对抗了。 (2)秦国所具有内部条件 秦国在其国内推行《田律》,而这种土地所有制是一种国有制。(3)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地租和赋税合一的方式进行剥削,就是以授田制为基础的定额剥削。而这种剥削制度也使得秦朝在经济上迅速强大起来。同时耕战政策,是秦的基本国策。从商鞅到秦始皇,秦国始终坚持了这一政策。广大劳动人民在这种政策下,努力从事耕战,从而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始皇的统一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秦简中保留了不少有关重农政策的法律条文。例如《田律》规定:地方官在时雨之后,或连受旱、涝、虫、风等自然灾害时,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得益和受灾面积,以便上级掌握农业生产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而秦国的各种律法使得秦国对国家的管理可以有序进行。同时秦律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使秦国的中央集权强化,使秦国在发展过程中可稳步发展。避免了国家内部的局势动荡,社会稳定,为秦国的经济,军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就开始实行军功爵制度,鼓励人民在战斗中立功杀敌。实行严格的赏罚制度,按功行赏。同时还规定战死的人可以将赏赐留给后人。而对于临阵脱逃的人则罚为隶臣。因而秦国之民遇有战事,“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这钟措施使秦国造就了一支在战国七雄当中最强大的军队。秦国此时有了最强的军事实力,可以说这支军队为秦始皇灭掉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秦国地处边陲的大西北,地理位置偏僻,避免了诸侯国与国的纷争。使秦国周边环境较为稳定。使秦国没有过多的卷入诸侯的争霸当中,而促进了秦国的发展。 (3)秦国所具有的外部条件 在秦国悄悄崛起的同时,历史上在今后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大国载春秋末年被三家瓜分而产生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而富饶的齐国也在春秋末年“田氏代齐”之后,也没有了原来的强大。 秦昭王时期的“长平之战”使得在战国末年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力量从此消失。原本强大的诸侯六国在相互吞并和常年的战争中力量渐渐耗尽,同时政治的腐败,君主的平庸无能,各国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六国的实力无法与秦国抗衡。 加之没有锐意的改革,到了战国末年促成秦一统天下的局面。 虽然楚国土面积最大,但是由于楚怀王的无能,听进谗言,也是楚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齐国一向推崇“贿秦”政策,不愿和秦国作对,认为自己地处秦国东面,中间隔着多国,而不管他国的安危。最终不战而降。 燕,韩,魏,中山等国,因为实力本来就相对弱小,最终也无法扭转历史的前进方向,最终走向灭亡。 秦国周边的少数民族早在秦孝公时期已经臣服于秦国,秦国的周边也是相对稳定的。 虽然有后来的苏秦连横十三国伐秦,但最终却因为彼此都不愿意出力使强大的十三国军队打败而归。由于历史上的各国之间常年的相互征伐,是各国之间不能彼此互信,加上没有统一的领导。联合军最终就成了乌合之众,最终惨败。秦国采用了范睢的远交近攻的正确政策。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又利用张夷破除连横,使秦国最终打破十三国联军进攻。也使秦国最终统一六国。 (4)秦始皇自身的原因 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王嬴政即位。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岁,开始亲理朝政。(4)在秦始皇亲政以前,吕不韦官居相国,并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称号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政治暴发户。同时又存在嫪毐的后党集团的强大势力。秦始皇在嫪毐发动叛乱时,活捉嫪毐并处以车裂。公元前235年,他又果断的铲除了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此后秦始皇在秦国牢握国政。为了加快统一六国步伐,他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秦昭襄王遗风,礼贤下士,搜罗人才,重新组织文武骨干,并制定出新的战略方针。 秦始皇重用人才,有许多能征善战的武将,如:王翦,王贲,蒙武,蒙恬等都是善于用兵,能征善战的将才;顿弱,姚贾擅长辞令随机应变,精于组织和从事间谍活动;尉缭和李斯又是得力谋士。在战略上继续实行“远交近攻”方针,同时有采取新的战略,即发动针对六国的间谍活动。 在秦国举兵攻打六国之时,如同破竹之势,节节胜利。在攻打楚国之时,秦王不听王翦而用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结果大败而归。又亲自向王翦道歉令其率领60万大军攻打,灭掉楚国。可以看出 秦始皇对人才的珍惜和重用,以及他治国的才能。在灭掉六国后也没有杀一个功臣,可见他的雄才大略。 公元221年秦始皇灭掉最后了齐国,统一中国。

三国之铁血雄主(为什么秦国能一统天下)

2. 为什么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最强王朝?

关于汉朝的典故太多了。

汉朝的强大不仅仅在军事,更多是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经济发展等方面奠定了后来几千年发展的基础,其恢复和开创之功甚伟,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自称“汉人”。《汉武大帝》上说,他给了这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可不是过誉之词。

1,强国基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在秦朝为之一变,秦朝的改革内容的深度、广度堪称中国历代以来之最,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中原大地被打成了一片坵墟,匈奴趁机崛起。汉朝前期不得不进行70年的屈辱“和亲”政策,但是与匈奴这个强大的敌人进行了近300年战争后,硬是把匈奴从东亚霸主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西方有句话说:成为一个强国的标志是击败另一个强国。在当时的东亚,只有汉朝和匈奴才有资格争夺一哥的地位。最终,汉朝通过铁血政策的征服建立了持续运转千年的朝贡秩序。这使得汉人拥有了天朝上国的大国自信,陈汤说一汉抵五胡。这种大国自信是极其重要的,这使得中国在对外交流中有充足的大国底气,如傅介子单人匹马就敢杀楼兰国王,并震慑其国:汉兵将至,勿动,动则灭国。

2,政治制度。

汉朝是东方中央集权王朝政治成功的开路先锋,秦朝奉行的彻底的零分封的政策,虽然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尝试,但是二世而亡。汉朝发展出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行,如刺史部,如察举制,如平粜法,如盐铁专营,如编民齐户,如货币改革,如独尊儒术等,使得汉朝的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方法为历代统治者所仿效。他们大多都是在汉朝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补,没有太大开拓创新。这一套政治制度演进了2000多年,直到清末。这种大一统政治,使得中国有了足够多的利益诉求来维护统一,避免了像西方社会那样一再分裂。

3,疆域基础。

汉朝第一次将东亚地区统一,奠定了以后中华帝国领土的大致范围,使得中国人有足够的法理基础来审视中华故土,形成汉人这样的民族共同体的自我认同。这不仅奠定了汉民族大国地位的心理文化基础,还形成了民族主义性质的大国情怀。这还形成了中国有足够的战略缓冲,为中国保留了战略反击的基本势力。

4,人口规模。

汉朝的农耕更加先进,铁器开始大面积进入农业领域,汉朝在炼铁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果说在先秦时期,东亚地区与西方的经济发展还在伯仲之间,那么在汉朝开始,中华文明开始一骑绝尘。为这个领先做出突出贡献的,除了汉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保障之外,还有汉朝先进的耕作技术。铁犁的使用,使得耕耘效率大为提升。汉朝的开荒能力更强,到西汉晚期中国人口已经达到6000万人,成为中国古典封建王朝的人口峰值。这使得中国从古代时就拥有大量的人口,不仅保证了国家强盛时成为世界中心,也保障了国家衰弱时能够以庞大的人口数量免于被消灭和征服。

5,文化发达。

汉朝行儒学,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族文化基础。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他们限制土地过于集中,建立起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有“限民之田,以澹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汉朝还翻译了佛经《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的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

不仅如此,汉朝最早使用年号,确定王朝五德正朔,设置太学院,史学获得大发展,《史记》、《汉书》开创的体裁为后世圭臬,文字也逐渐从小篆转变为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朝的文学在此基础上尤为发达,留下许多传世名篇。

在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汉朝都实现了开创之功,有些甚至是一开局就是王炸,让后世难以超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汉末乱世,一个九岁的孩童都可以说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样的话,可以想见当时的汉人风骨和智慧。

汉朝被称作中国历史上最强王朝,有什么可指摘的吗?没有,这个真没有。

中国武将的传奇战功发生在汉代,中国军人铁血的极致(十三勇士归玉门)发生在汉代,中国的刚柔并济的政治制度发韧于汉代,中国的德主刑辅的法治文化发端于汉代,中国的大国基础奠基于汉代……

3.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好皇帝吗?

当年明朝流传着首诗,老百姓口口相传,能理解其中含义基本也就了解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无知崇祯乱天下,

志大才疏偏自负,

滥施杀伐丧军心,

委过于人品行低,

刻忌寡恩好猜疑,

不断罪己妄欺天。

西北华北遭灾荒,

拷打灾民罪孽深。

天下民众半以毙,

仍向白绫说谎言。

杀光大帅杀宰相,

欺天妄议无人才。

闯军攻城战鼓急,

仍向群臣骗担责。

历代亡国原因多,

元因宽纵明因苛。

厂卫横行十万众,

诏狱廷杖冤魂多。

株连冤狱瓜蔓抄,

八股里甲与路引。

殉葬分封与皇庄,

士绅豪夺农民田。

罢却互市加海禁,

牧民渔民尽为贼。

不割地,红夷诓,

不赔款,都来抢。

不和亲,建长城,

不纳贡,养藩王。

让东北,失台湾,

丢澳门,弃安南。

无青藏之高远,无疆蒙之辽原

吴越倭寇行无忌,河套虏骑逞凶狂

勒石阴山全如梦,饮马河中枕黄粱

东厢蛐蛐叫,西廊炼丹忙,

南阁藏木工,北岸掩豹房

在位四十年,朕只看陵寝;

北望三千里,极乐唯淮扬。

天子守国门,强行北狩看白马。

君王死摄稷,都怪三桂不勤皇。

宁赠友邦后金,不予家奴闯王。

汉兼种花最多,降将甜朝最强。

昏正治隆晋宋,阉人远迈汉唐..~

明朝铁骨铮铮是假的,英宗被俘为敌叩关,正德嘉靖狼心狗行,祸国殃民,万历暴虐,天启荒谬,阉党肆虐,崇祯刻忌嗜杀,皇帝残忍暴虐,官吏寡廉鲜耻,武将贪婪冒功,从土木之变明朝就长期败落。明粉不读史书,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完全是厚颜无耻。

北京城破之前,崇祯率领十几个太监企图出城,守城士兵大喊皇上有旨,任何人不得出城,君王死社稷。崇祯作茧自缚,被自己欺世盗名的命令害死了!直到死他还在怨天尤人,指责上天和群臣,为自己诿过于人。大意是自己贤明,都是上天做对,群臣不肖,请李自成入城不要伤害百姓。

百姓被他的饥荒瘟疫三饷加派严刑拷打搞的十室九空了,摆什么爱民的臭脸孔呢! 四海鼎沸群盗满山,流民遍于海内,中原赤地千里西北华北饿殍遍野,灾民遭受严刑拷打催逼租赋。明朝朝廷有何仁德?皇庄膨胀,士绅疯狂兼并土地,军队接连惨败但长于洗劫百姓。

明朝灭亡乃是天道,大清入关不仅是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之大幸。

4.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

晋国赵氏,起自黄帝,为少昊后裔,始祖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所赐姓嬴。

伯益十一世孙飞廉(蜚廉)为商王帝辛(纣)重臣,生子恶来、季胜。

在周武王伐商时,飞廉及恶来皆忠于帝辛,对抗周军,因此被杀。恶来之子女防则被迁至周原故地,依附于周。这一支即后世秦国的先祖,在恶来六世孙非子的时候,为周王室养马有功,得封秦地(即赢姓秦氏)。

而季胜这一支,在季胜曾孙造父的时候,因被周穆王选中为车御(就是周穆王的司机),在平定徐淮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史记、赵世家),所以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

此后造父的后裔就以地为氏,即赢姓赵氏,造父是以后天下赵氏的始祖。

造父得氏为赵,比他的远方侄孙非子(恶来后裔,造父族侄孙)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被赐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从而因地得氏为秦,还要早几十年。

造父七世孙叔带,是周幽王的卿士。西周末年,幽王宠爱褒姒、嬉戏无度,叔带屡次进谏,劝阻幽王重视国政,而幽王均不接受,并听信谗言,免去叔带官职。叔带心会意冷,于是离开周室,携家眷投奔晋国,被晋文侯重用,担任晋国大夫。叔带是晋国赵氏始祖。

此后赵氏世代为晋国大夫,叔带六世孙(有不同世序说法,这里采用六世孙一说)赵衰自年轻时就侍奉身为晋国公子的重耳,并跟随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是重耳的心腹重臣。

周襄王十六年(晋怀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回国继承君位,成为晋文公后,赵衰被授予上卿之职,受封于原地,并先后担任上军将、晋国执政,是赵氏显赫于晋国的开基之祖。

赵衰死后,长子赵盾继承赵氏家主,扶立晋文公幼孙(晋灵公)继位,并在政治斗争中击败诸卿,总揽晋国朝政,法治晋国,权威赫赫。

赵盾对外维护晋国霸业,对内则树立赵氏威名,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号称正卿,世人皆称“夏日之阳”,是晋国第一位权臣。

周匡王六年(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逐渐长大的晋灵公,因为不满于朝政被赵盾一手把持,从而生出怨恨,并最终导致生出杀意。

灵公先后数次暗杀赵盾,都被其躲过,而赵盾也因国君不容自己,于是“逃亡”,但是没有出晋国国境。赵盾堂弟赵穿假意奉承灵公,使得灵公放松警惕,并视赵穿为心腹,加以重用。当年九月,赵穿趁灵公不备,于桃园内弑杀灵公,并迎回赵盾。赵盾得以继续执掌朝政,主持朝议,从王都雒邑接晋文公之子黑臀,继立为晋君,即晋成公。

周定王六年(晋成公六年,前601年),掌握晋国大权二十年的赵盾去世,弟弟赵括(即屏括)继承赵氏家主。而赵氏在赵盾执政时,因为执法过于严厉,又有弑君的污点,使得诸卿族及公室对赵氏颇有怨恨,有报复、惩罚赵氏的用心。其中晋君及栾、郤两族愿望最为明显。

赵括与其兄赵同(原同)、其弟赵婴齐(楼婴)都没有父亲赵衰、兄长赵盾的才能,而且品德也不高,赵氏家族于是将希望寄托在赵盾之子赵朔的身上。此后赵朔很快担任晋国卿士,并出任下军将,继续维护赵氏的威名。

赵朔之妻是晋成公的女儿(这里也有几个说法,有成公之女、成公之妹、晋国宗姬等说,本文采取第一种),与赵朔生子赵武,史载赵武生于周定王九年(晋景公二年,前598年)。

周定王十八年(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晋国出兵攻楚,这时候的下军将是栾书,而其余诸军将佐也没有赵朔的名字。这表明赵朔或已经去世,正常死亡,而不是史记---赵世家说记载的被晋景公所杀。

周定王二十年(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赵朔之妻赵庄姬私通赵朔叔父赵婴齐(楼婴),事发后赵同(原同)、赵括(屏括)出面,以家法制裁赵婴齐,并在次年将赵婴齐流放至齐国。整个事件中,没有出现赵朔的记载,这表明,赵朔此时已经去世。

而赵庄姬名字中的“庄”,就是赵朔的谥号,从侧面也能表明赵朔已去世。

赵朔去世后,赵氏家主的位置,归赵括所有。赵朔的儿子赵武,年纪幼小,不得不随母亲庄姬,依附于晋公室生活。

以上种种记载,都说明晋景公联合卿族,诛灭赵氏时,不是像《史记》中的记载----杀赵朔等赵氏宗族,搜襁褓中的赵武,等等情景,而“屠岸贾”,更是没有影。这不过是司马迁根据战国传说,加上自己的描述,艺术化加工的结果,符合人们对于历史的想象、对于忠诚的敬意,及对于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周简王三年(晋景十七年、前583年),距离赵婴齐被流放已经三年,而赵氏也被赵括、赵同兄弟所掌控,并没有留给赵盾的嫡孙、赵朔的儿子赵武任何地位。处于对赵同、赵括破坏自己与赵婴齐好事(其实是丑事)的怨恨,再加上儿子赵武家主地位被实际上剥夺的利益纠葛,赵庄姬经过长期准备,向晋景公(庄姬的弟弟)诬告赵同、赵括谋反,意在一举搬倒挡在儿子面前的障碍。

而晋景公早就对于赵氏兄弟张扬招摇、又惹是生非的行为不满于心,再加上栾书、郤锜等当年受过赵盾打击的卿族代表为了报复而推波助澜,而赵氏确实也是族大权重,众矢之的。

于是晋国君臣齐心协力,以“原、屏作乱”(赵同封地原、赵括封地屏)为由,联军杀向赵氏。整个晋国,只有韩氏家主韩厥,感念赵盾在自己幼年无助的时候,主动抚养自己的恩德,顶住巨大压力,没有出兵攻赵。

赵同、赵括卒不及防,被晋景公联合栾、郤诸卿击败,惨遭杀害。而赵氏宗家全族,也被杀红眼的联军全部屠杀殆尽。整个赵衰一系,只有年幼的赵武,还有被放逐在外的赵婴齐得以幸存。赵婴齐死于齐国,没有史料记载他留有后代,所以赵氏主支也就只剩赵武一个人了。这件事,史称“下宫之难”,又叫“原、屏之难”。

当然,晋国赵氏并不是只有赵衰一系,那个为赵盾掌握大权出了死力的赵穿,他的家族就丝毫无事。赵穿的儿子赵旃,在赵氏宗家被屠戮一空的情况下,继承赵氏卿位,为新下军佐,继续保持着晋国赵氏的传承。之后赵旃一系别立为邯郸氏,还在百年后因与宗家发生矛盾冲突而引起晋国诸卿混战,这都是后话,不再叙述了。

一片血腥中,又是当年曾受过赵氏恩惠的三军司马韩厥,不畏危难,向晋景公进言:

衰、盾之功,内外咸知;即使氏族获罪,何忍绝其嗣。况且如赵氏之功者,都有这样的下场,那以后谁还敢效命国君?原、屏有罪,诛其本身即可。赵氏辅佐文公、襄公、成公数代,社稷之臣,对晋国有大功,不应造受绝嗣之祸,乞伏君上三思。

韩厥的话,多少也提醒了晋景公,因为私心,使得功勋卓著的赵氏被诛灭,那么其他卿族难免生出忌惮之心。别看现在杀得痛快,以后国君再有同样的动作,那就不是没有防备的赵氏这样稀里糊涂被诛灭,而是会防备反抗,甚至反过来弑君(一语成谶,日后晋景公的儿子晋厉公在位,就是效仿晋景公,诛杀郤氏,结果被兔死狐悲得的栾氏、中行氏抢先下手,弑杀厉公)。

于是,为了塞悠悠之口,同时也是弥补因诛杀赵氏而引起的晋国不安局面,晋景公在灭赵氏宗家,树立国君权威的目的已经达到后,网开一面,将自己的外甥、唯一幸存的赵氏大宗,时年十五岁的赵武立为赵氏新家主,继承赵衰、赵盾之后,并把赵氏封地大部分还给了赵武。赵武年幼,不能主持家族事务,幸好还有赵旃这个旁支亲戚在身边协助,勉强支撑赵氏家业。(这也是赵武日后显赫,善待邯郸别支的原因,没有邯郸氏的支持,赵氏主家只怕有如狐氏、先氏一样,没落消亡了)。

周简王六年(晋景公十六年、前581年),晋景公去世,子晋厉公继位。在晋景公诛赵氏加强君权的事件中,以赵氏为代表的异姓卿族被打击清除,而以栾、郤、荀、韩为代表的公室卿族则如同赵氏一样,发展壮大,掌握了晋国大权。

晋厉公年少,资历欠缺,对于臣子的控制不如其父景公,所以迫切希望启用新的力量,来对抗诸公族。而下宫之难已经过去了三年,赵氏的家族希望赵武也在逐渐长大,对于晋厉公来说,没有外助,而家族实力尚存的赵氏,是自己中意的拉拢目标。

周简王九年(晋厉公四年、前577年),晋厉公亲自主持仪式,为赵武举行加冠礼。这表示着赵武已经成年,可以参与国政了。

但是诸公族卿士好不容易才掌握晋国政局,又与赵氏又血仇,怎么可能轻易放赵武进入朝堂。所以表面上对赵武和和气气,暗地里除了韩厥以外,其余诸卿都疏远赵武,不予重视。整个晋厉公在位期间,赵氏在朝堂上无足轻重,赵武也不过普通大夫而已。

周简王十三年(晋厉公八年、前573年),晋厉公与执掌朝政的郤、栾、中行诸卿族发生尖锐矛盾,为了显示国君威权,晋厉公突然发兵,杀死郤氏三卿,并灭郤氏。当亲臣们劝说晋厉公再接再厉,拿下栾氏、中行氏的时候,晋厉公却一念之仁,放过了栾书、中行偃两人。

躲过一劫的栾书与中行偃,生怕日后晋厉公再次举起屠刀,于是先下手为强,趁晋厉公不备,带领家族私兵突袭公室,囚禁并废黜了晋厉公(后来栾书指使牙将程滑杀害了晋厉公),然后派人至王都雒邑,迎接晋襄公曾孙、晋厉公堂侄公孙周入晋为新君,即晋悼公。

晋悼公继位时,只有十四岁,但是非常精明,回到晋国,面对迎接自己的诸卿时,直接宣言:

“诸卿选我为新君,这不是我的本意。我自生便远离晋国,本来就没有回乡的打算,更不要说当国君。国君者,尊贵无比,号令所出,无人不从。要是以我为君,又不奉我的号令,不如不当这个国君。诸位若是只想用我这个名号,而不听我的命令,那么大家还是另外去找合适的人吧。我绝不能空有其名,而延续州蒲(晋厉公的名字)的后尘!”

诸卿士们没有料到新君是这样的厉害角色,不得不俯首尊奉,说:“不敢,惟君命是从”。于是,晋悼公与诸卿盟誓,明确了名份,正式就任晋国国君(晋悼公牢牢掌握主动权的行为,两千年后的明世宗嘉靖帝,深得其精髓)。

晋悼公继位后,很快便追究晋厉公遇弑前后之事,严厉处置了当时的不臣之者,磔杀罪魁程滑,并把其余作乱者借机清除出朝堂。以此警告弑君的幕后主谋栾书、中行偃。

周简王十四年(晋悼公二年、前572年),晋悼公罢去栾书执政之职,以韩厥代为中军将,正卿。而赵武,在蹉跎了五年之后,终于得以翻身,在韩厥的引荐下,被晋悼公授命为新军佐,进入了晋国卿士行列。虽然在八卿中排名最末,但是由此跨越了大夫与卿士之间巨大的差距,真正地开始恢复赵氏自赵成子(赵衰)、赵宣子(赵盾)以来对于晋国朝堂的影响力。

周灵王六年(晋悼公八年、前566年),晋国正卿、中军将韩厥致仕,荀罃(即智武子,荀罃食邑智地,以地为氏,荀罃是后世智氏的始祖)成为新正卿,中军将。赵武也按序晋升新军将。

当年,执政荀罃发动“三驾之役”,意图扭转三十一年前、晋楚邲之战中,晋国被楚国击败,从而失去霸主地位的国际形势(邲之战,发生于周定王时十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晋国大军被楚国击败,失去霸主地位,也成就了楚庄王的霸主地位。详细过程见我之前所写文章:三驾之役)。

虽然晋厉公在周简王十一年(晋厉公六年、前575年),于鄢陵之战击败楚军,夺回中原控制权,但是厉公不久后就被弑杀,来不及正式就任霸主,会盟诸侯。所以晋悼公急需自己在位时,巩固晋国优势,名正言顺地获取霸主地位。

周灵王七年(晋悼公九年、前565年),晋国以中军将荀罃为主帅,连续对楚国展开三次作战行动,史称“三驾之役”,经过三年的作战,最终击退楚国,收复郑国。晋悼公终于实现晋国诸先君与先大夫们长久以来的夙愿,恢复了晋国霸业,可以告慰文公、襄公先君在天之灵。

在一系列的作战行动中,逐渐展露头角的赵武,跟随荀罃等先辈,为晋国的霸业,做出了优异的贡献。

周灵王十年(晋悼公十二年、前562年),晋新军将赵武,代表晋悼公与郑简公会盟,这表示赵武已经大步前进,成为晋国最顶级的卿士之一。虽然在他前面还有智罃、士匄、中行偃等数位地位超过自己的卿士,但是以赵武刚刚三十岁的年纪,可以预见的将来,必将登上晋国执政的位置,从而效法祖父赵盾,执掌晋国大权。

周灵王十二年(晋悼公十四年,前560年),晋国执政、正卿智罃去世,而另一位正卿彘鲂(即士鲂)也在不久后去世,晋国政局重新安排,中行偃就任新执政、中军将。

特别受晋悼公青睐的赵武,连升三级,直接从新军将越过下军,成为上军将,身前只有中行偃、士匄两位中军将佐,已经摸到了晋悼公之下第一人的位置。

周灵王十四年(晋悼公十六年,前558年),霸业正隆的晋悼公,突然患病,数月之后病重去世,年仅三十岁。这突发事件,打乱了晋国继续称霸的步骤。

在去世前,晋悼公勉力支撑,安排中行偃主持军事,士匄负责盟国外交,而赵武,被赋予了整顿内政的权力。晋悼公期望三人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太子彪,维护晋国霸业。

晋悼公去世后,太子彪继位为君,即晋平公。晋国在中行偃、士匄、赵武的主政下,出兵伐齐,大破齐军,显示了霸主地位。

周灵王十八年(晋平公四年),晋国执政、中军将中行偃去世,中军佐范匄(范匄就是士匄,采邑于范地,所以以地为氏,也就是日后晋国范氏的先祖)继任中军将,赵武按次序晋升中军佐,在晋国诸卿中仅次于执政范匄一人之下。

赵武担任中军佐以来,主要负责对外事务,他以晋国霸业为重,大力维护中原盟国稳定,联合诸盟国,合力对付来自南方的楚国威胁。在彰显晋国霸主地位的同时,赵武也同时大力耕耘赵氏势力,使得经历了下宫之难的赵氏宗家,迅速恢复,重登晋国第一流世家的地位。

周灵王二十四年(晋平公十年,前548年),晋国执政、中军将范匄去世。自周简王九年(晋厉公四年、前577年),弱冠的赵武被晋厉公亲自加冠,正式进入晋国朝堂以来,历经三十年,已经年过五十的赵武,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重现了赵氏先祖的荣光,延续了赵成子赵衰、赵宣子赵盾、赵庄子赵朔的家族荣光,成为晋国执政、中军将,走到了国君之下第一人的位置!

自赵武出任执政后,以宽厚、平和的执政风格来处理国政,贯彻自己的治国方略,晋国在赵武的影响下,一改上百年四面出击、威震天下、灭国无数的霸道作风,也开始注重平等互利的外交风格。

此后,晋国先后与秦国、齐国达成和约,恢复通好,不再针锋相对。在中原稳定地前提下,赵武做出重大决定:与世仇楚国媾和、实现弭兵!

经过前期分别与秦、齐、楚三大国国君及其执政(令尹)的沟通,并通过宋国执政向戌作为中间使者,赵武终于落实了“弭兵之会”,于周灵王二十六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会合晋、楚、齐、秦等十四国,会盟于宋国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达成了罢兵言和的盟约,基本结束了晋楚八十多年相互厮杀、争夺霸主地位的无休止战争,实现了晋楚平分霸权。而诸小国也免除了在晋楚间站队,导致连年征战之苦。弭兵之会,推动了春时期中华历史进程,而这,大都是赵武力主和平、罢兵的功劳。

赵武为晋国执政的时期,是春秋时代,最为安宁时期,赵武的温良作风,和蔼谦虚的性格,使得他的统治为内外所接受。

相比于曾祖父赵成子(赵衰)“冬日之阳”、祖父赵宣子(赵盾)“夏日之阳”的称谓,赵武被后人尊奉为“春日之阳”,以此比喻他谦和温润、仁厚内敛的性格,像春天的太阳一样,使人温暖、惬意,并承其恩泽。

周景王四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幼年坎坷、青年无闻、中年谨慎,直至暮年才得以实现复族、治国、天下安宁愿望的晋国正卿、执政、中军将赵武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身后谥号“赵文子”。

名“武”,谥“文”,这也是对于赵武一生功业的评定与赞誉,而在他身后,是一个霸业不坠的晋国,以及重新发展壮大,生机勃勃的赵氏家族。

此后,赵氏在赵武的儿子赵成(赵景叔)、孙子赵鞅(赵简子)带领下,牢牢把持着晋国朝堂参与权,大力发展赵氏实力,先后联合其他卿族,消灭范氏、中行氏势力,扩大家族势力范围,成为晋国的实权家族之一。

在赵武曾孙赵无恤(赵襄子)时期,赵氏绝地反击,联合魏氏、韩氏,击败咄咄逼人的智氏,避免再一次亡族之祸。此后赵氏更是与魏、韩三分晋国,实现实际上的独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三年、赵烈侯六年、前403年),赵武的六世孙赵籍(赵烈侯),与魏氏、韩氏家主一起,被周威烈王策命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而这一切,都归根于当年那个失去了家族庇护的幼儿,在坚持不懈下,四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终于实现恢复祖业,重现荣光的赵氏中兴之祖----赵文子、赵武!

5. 变法的商鞅是如何死的?

在封建社会时代,变法者或后代,皆没有好下场。商鞅,本名叫公孙鞅,也叫卫鞅,因为封地在商邑,所以也叫商鞅。

起初,积贫积弱的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之下,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最强国家,为后来的一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赢驷继位,谓秦惠文王。商鞅失去秦孝公这个最强保护伞,被秦国贵族联合诬告其谋反,只得逃亡到封地,并召集一些手下抵抗来追击的秦军,被擒杀后,再被车裂。

按理说,商鞅于秦国有大功,不该被赢驷处死才对。很费解对吧,只要往仔细一想就明白了。

一,旧贵族恨不得食其肉

商鞅的改革,是彻底性,全民性的。他从每一个秦人到士大夫,到君王。都制定了三等约束和权力。第三等法:普通秦人,必须守法。第二等信和法:士大夫贵族阶层,必须重信守法,不徇私。第三等权:君主,必须重权不徇私。如此才能天下安定。

(剧照)

变法中,想国家强大,人人参与改革,就得打破阶级限制。

于是,第一次变法时,在秦国,掀起一轮权力洗牌,把权力从一小簇旧贵族世家的手中抢过来,分配给底层秦人。废除世卿世禄制,确立军功爵制。

简单的举个例子,一个村子,世世代代都是老村长传位给他儿子,成为新村长的。并且,可以继承老村长之前得到的那些国家赏赐的封地,税收等。但是,军功爵制,就把这种规矩改了,任何普通秦人和旧贵族,必须通过军功,才能坐上村长的位子,也才能得到封地及其税收的利益。

(军功爵制表)

第二次变法时,废除了旧贵族们祖宗留下的原有封地——井田制,被改成郡县制,收归国家所有。这一招相当于固定家产充公。而贵族世家们之所以能生活无忧,人前显贵,就是靠继承先人传下的爵位和封地等家产。而商鞅正是要把他们这种优越的特权和家产都剥去,怪不得旧贵族们恨不能吃了商鞅。

商鞅的两次变法,从权力到财产,主要都是在割旧贵族的肉。于是,割出了公子虔、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派政敌。

二,功高震主

作为秦国最大的贵族——秦王,对商鞅是怎么看的呢?毫无疑问,秦孝公对商鞅是感激与无限信任的,恨不得分他半壁江山,事实也的确差不多。秦孝公把军权、政权都放给了商鞅,还把他封为商君,给了商邑作为封地。

但是,秦孝公的儿子赢驷,对商鞅的态度,却不怎么友好了。赢驷年少时,因为犯了法,按新法律是要被执行惩罚的。因为赢驷是太子,刑不加身。所以刑罚转移到了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老师公孙贾身上。

(大秦帝国里的赢驷)

公子虔被刑罚割去了鼻子,公孙贾脸上被刺字涂墨。这两个贵族因无罪而被施以侮辱的刑罚,恨死了商鞅。作为当事人的赢驷,自然也对商鞅耿耿于怀。

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史记-商君列传》

但这不足以令赢驷杀死商鞅,真正令其起杀心的原因是商鞅功高震主了。秦孝公死之前,曾经有个叫赵良的人,劝过商鞅放下权力,隐退保身。

在史记里有大篇幅的与商鞅对话。点出了商鞅出入大批甲士随从,建造精美宫室,手握秦国大权不放。肯定活不长久的。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掌军权收复河西之地)

对于赢驷来说,商鞅已经完成了他变法的使命,最好是辞官隐退。但是你商鞅还没舍得放下权力,甚至还要与他争夺权力。又因为商鞅用计生擒了魏国公子卬,击败魏军,收复了河西之地,所以商鞅在军队里的威望也高。

相权和军权一起抓,不舍得放。那不好意思,那新登基的秦王赢驷,只能拿他开刀了。

三,作为缓冲剂

虽然赢驷杀了商鞅,但是并未废除变法。说明赢驷是支持变法的,他与旧贵族,穿不到一条裤子。旧贵族想要恢复往日的利益,是想废除变法的。

因此,在秦孝公刚死不久,旧贵族甘龙杜挚一伙人,联合公子虔等,向新登基的秦惠文王赢驷,施加压力,诬告商鞅。

秦惠文王,因为忌惮商鞅功高震主。又新登基,政权一部分在商鞅手里,一部分在旧贵族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派手里。

(旧贵族为首者)

那时候的甘龙,高居太师之职,在旧贵族派里可谓一言九鼎。当他那派人联合公子虔要求处死商鞅时,赢驷不得不考虑: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会不会发生秦国动荡,发生政变呢?

赢驷不能赌这个可能的结果,为了暂时堵住旧贵族之口。

因此,商鞅被作为缓冲剂牺牲掉了。

甘龙与杜挚等旧贵族保守派,见于《史记-商君列传》商鞅舌战群儒那一段,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后来,秦惠文王坐稳了朝堂,也就没有旧贵族什么事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

6. 怎么样来正确评价朱元璋的过失和功绩?

朱元璋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民,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屠戮功臣,铁血统治。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厚黑残忍,对他的功绩和过失如何评价呢?

我觉得,朱元璋的主要功绩有:

1.平息战乱,统一全国

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蒙古人中虽然也不乏有识之士,但是文明程度比起汉人来是差很远的,而且元朝与清朝不同的是,元朝并没有花很大的力气平复汉人的抵抗情绪,而是用高压政策进行统治。

他们把臣民分成几个等级,而汉人地位是比较低的,受到的压迫也比较多。因此元朝的统治一直是不稳的,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元朝末年,义军蜂起,人民生活更加水深火热。朱元璋虽是贫农出身,但能从善如流,志向远大,所以迅速崛起,最终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并把其他政治势力一鼓荡平,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兵祸。如果没有朱元璋,可能混乱的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人民来说是一种煎熬。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还有一层意义就是重新接上了汉人的文脉,对中化文化的传承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2.整顿吏治,恢复生产

朱元璋不仅能马上打江山,也能马下治江山。在朱元璋一朝,政治是比较清明,生产恢复得比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朱元璋一方面对贪官污吏采取了零容忍的打击态势,一方面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

朱元璋小时候吃够了贪官的苦,所以对贪官非常憎恨。他用剥皮实草这些严酷手段威吓贪官,而且在法律中规定人民发现贪官可以直接扭送到京,任何人不得阻挠。这对官员来说是非常具有震慑效果的。在洪武一朝,吏治得到了很好的整顿,为后代夯实了统治的基础。

朱元玩从农民中来,对农民是比较有感情的。他的一些重农抑商政策也确实是为了对农民好。他重用的很多官员也确实起到了父母官的作用。

在打击贪官和发展生产两手抓之下,洪明一朝的社会生产是恢复得比较快的。《明史•食货志》如此评价这一时期:“宇内富庶,赋入盈羡,府县仓储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朱元璋的过失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1.废除丞相,加强专制

君权与相权的分立,是中国王朝实行了几千年,被证明是有效的统治制度。但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干脆废除了丞相。这样就打破了君权与相权的平衡,而且把君王直接推到了与百官对立的位置。本来在有丞相的时候,丞相是百官之首,也是皇帝的助手和代言人。很多皇帝无法处理的事情可以交由丞相处理,避免了君臣的紧张局面。

丞相废除之后,皇帝要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直接面对百官,容易造成对峙局面。明朝中后期,嘉靖和万历的怠政,不能不说是与丞相制的废除有直接的关系。

而皇帝与百官的对峙,极易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甚至到了明末的东林党崛起后,东林党结党营私,实际上左右了国家大事决策。很多时候皇帝也做不了主。

另一个影响就是,没有丞相之后,朝政所有大事,名义上都由皇帝一人独断。但是皇帝也没有三头六臂啊,还是只能找帮手,于是内阁大学士上位,起初内阁大学士只有名,没有位,相当于秘书,后来发展到内阁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但是实际上是宰相还是不等于宰相,他们并不能以宰相的名义发布政令。所以像张居正这样的强人也只能违反制度才能把他的改革措施推行下去。事实上也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

而皇帝要与百官沟通,但又不能名正言顺地假手给内阁大学士,还得有一个中间部门,于是内廷宦官上位。在朱元璋和朱棣这些雄主的时候,宦官还不敢放肆,到了后面养尊处优又懒惰的君主当政,就把所有朝政交给宦官处理,于是宦官专权就不可避免了。

2.重用特务,屠戮功臣

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首设锦衣卫。锦衣的特务称为“缇骑”。

在屠戮功臣的过程中,锦衣卫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侦骑四出,到处打探消息,罗织罪名,明初功臣闻风丧胆。

屠戮功臣对后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既然功臣都可以大肆屠戮,那一般的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又会高到哪里去呢?在宋朝的时候,文人士大夫是受到优待的,钱穆也说“宋朝优礼士大夫,极少贬斥,诛戮更属绝无”,但是到了明朝,皇帝对大臣想杀就杀,想抄就抄,像方孝孺还被诛了十族,廷杖打屁股那更是家常便饭。

虽然后来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但是开了一个坏头。明朝后来的皇帝,都只能依赖特务机构维持统治。特务人员的大量运用,这在历朝历代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是明朝统治的一大特色。

特务机构的特殊之处是他们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相当于皇帝的鹰犬。这也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一个体现。以前的朝代,例如武则天时,也曾重用特务和酷吏,但是并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官方机构,只是皇帝私下交代他们办事。而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是明正言顺的官方组织。他们相当于皇帝权威的化身,让皇权的阴影无处不在。

在这样的阴影笼罩下,明朝的士大夫和老百姓就像整天生活在监控摄像头之下,渐渐失去了自由的精神和独立人人格。整个国家的文化格局也进一步走向了逼仄和阴柔。

总结:虽然朱元璋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他屠戮功臣和废除丞相等做法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总的来说,朱元璋还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以超强的精力一手创立的各项制度奠定了明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基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我觉得他是功大于过的。

我是空山,欢迎关注“空山说历史”。

7. 类似明末之铁血辽东的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作者:老白牛

小说简介

一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千户、一个被誉为财神爷的千户、一个运气最佳的千户、一个深受大明百姓喜爱的千户、一个为皇帝欠债万万两白银的千户、一个不论朋友敌人都望其长命百岁的千户!

奸商回到大明,意外附身边军卫所千户,此时正是一代雄主万历帝当位,国朝先后举行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种田,练兵,赚钱……独赚钱,不如众赚钱,所到之处,两袖金风,商人官僚纷纷和我结成利益集团,连皇帝也不例外……历经诸帝,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大明!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85)
凡人真仙路(求练气筑基结丹元婴类型修真小
上一篇 2024年01月11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1月11日

相关推荐

  • 体力好(应该做什么给他吃好呢)

    我本身也是做体力活的,就我本身而言,干活出汗,火气旺盛,饭食应该佐以粥汤之类,不能完全是米饭馒头就菜吃,肉菜的比例协调,不一定吃的非常饱,但是要吃的合理,营养搭配协调即可。主要是满足身体消耗的热量,多配点牛肉,牛奶,鸡蛋,蔬菜之类的。...

    2023年11月28日
  • 宠上瘾(女主角叫江媛媛的小说)

    简介:她是云城有名的丑女,晏家童养媳。江嬛爱了晏寒笙二十年,他却从未正眼看过她一眼,她怀孕,老公拥着小三登堂入室,逼着她签字离婚离开!四年后归来,嫌弃她的老公堵住她,“江,这辈子你只能是我晏寒笙的女人!”江嬛嬛笑笑推开他,“姿势不舒服,体力不...

    2023年11月29日
  • 冰原守卫者猎魔城堡(冰原守卫者博克村主线任务)

    多人副本通过任务开启,第一个开启的多人本是博克地下城,博克地下城副本的位置在博克村旁边,多人副本比较困难,建议组满5人再去打。...

    2023年11月29日
  • 叶辰萧初然最新更新章节免费阅读(豪门赘婿叶辰萧初然大结局)

    豪门赘婿叶辰和萧初然最终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成功,也通过彼此的支持和信任,达成了彼此的爱情。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雨,共同度过了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最终在幸福的生活中结束了这段传奇的故事。...

    2023年12月02日
  • 顾初暖夜景寒小说免费大结局(顾初暖夜景寒的小说叫什么)

    他,夜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王爷,却被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给气昏了,从此性情大变,嗜血残暴。她,医学界顶级天才,莫名其妙穿越成丞相府不受宠的丑女三小姐,庶妹欺凌,渣爹厌恶,后娘伪善,很好,区区蝼蚁,也敢害她。...

    2023年12月2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