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庶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物里你最不喜欢哪一个)

1. 小家庶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物里你最不喜欢哪一个?

《红楼梦》作者塑造的十二钗人物形象并不是完美的,各有优缺点,算是白璧微瑕,但屏山对其中任何一人是讨厌不起来的,如果一定要排一个喜欢的顺位,反过来说就会有一个不那么喜欢的人排到最后,也就是最不喜欢之人了。如果这么算,那应该是李纨吧。

十二钗里,作者在判词中,明确给予严厉批判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淫”字当头的秦可卿,作者批评她“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而对李纨,作者说她“不积阴鸷”“无后人钦敬”,嘲笑她“枉与他人作笑谈”。作者对李纨的批判和嘲笑主要是指她在贾家败落后,因她做为守节贞妇,可以法外开恩得到特赦,贾兰又得以高中取士,所以李纨母以子贵,无限风光荣耀,她完全有能力解救下深陷肮脏之地的巧姐,可是李纨却舍不得钱财,冷眼旁观,最终是刘姥姥这位高龄老人典房卖地救出巧姐,宝玉宝钗己沦落到寒冬噎酸蓟的地步,她这位正位大嫂子却不施予援手,吝啬异常,爱财如命和对亲情冷漠到如此地步,怪不得作者讽刺她不给儿孙积阴德,贾兰也落得个黄泉路近。这些内容是从李纨判词和脂砚斋批语中给出,但均属八十回后迷失部分的故事,脂本现存八十回里,李纨基本属于话不多,不抢镜,本分过日子的孀居贞妇形象,但作者还是在几处细节里透露出了李纨的小气和自私。

第一处是第四十三回贾母偶然起兴要学那小家子凑分子钱为凤姐过生日。

于是众人按辈分、按地位和财力凑起分子来,贾母和薛姨妈都是出二十两,邢、王二夫人每人十六两,尤氏李纨这样少奶奶每人十二两,这时贾母说李纨寡妇失业的,要替她出这十二两,凤姐说生日还没到,已经折受的不受用了,自己一个钱也不出,惊动大家心里不安,大嫂子(李纨)这十二两我替她出了罢。大家伙儿讨论的热火朝天,李纨是一声不出,任由别人替她出这个钱,不管是老太太还是凤姐亦或他人,李纨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领情,更不会出钱。因为最后凑的钱总数很是不少,凤姐也并未真掏了这十二两银子。

第二处是三十七回大观园里起诗社。

探春下了帖子邀了黛玉、宝钗、宝玉、迎春、惜春、李纨一共七人弄了个做诗的小团体活动,李纨很积极的要帮探春张罗,而且自封社长,要亲自掌坛,说道:

“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

也就是诗社活动的频率为半个月一次。又说稻香村地方大,自己虽不会作诗,但做了这个东道主人,自然人也跟着清雅起来了。大嫂子此话一说,小叔子小姑子们无不应和,探春说我起的意,这第一社要自己先做个东道,方不辜负这兴,于是第一社就在探春的秋爽斋开了坛,主题就是咏白海棠。第二天湘云也来了,随后开了大观园的第二社,主题是品蟹咏菊。前面两社比较特殊,一次探春做东,一次湘云安排、宝钗掏钱,之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凤姐过生日,这样就到了四十五回,诗社要继续就出现了费用问题,不知是谁的提仪,总之,李纨领着小姐们来找王熙凤了,探春说要请凤姐去做个监社御史,以防有人脱滑,精明的凤姐笑说:

“……我又不会做什么‘湿的’‘干的’,你们分明是要我做个进钱的铜商……想出这个法子抝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笑了。接下来李纨和凤姐的对话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意味。李纨笑(凤姐)道:

“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

凤姐笑:

“亏你还是个大嫂子呢!……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你月例十两银子,比我们多出两倍……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例又是上上份……你娘儿们主子奴才一共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是官中的,一年下来四五百银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银子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

李纨笑道:

“你们听听,我说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凤姐说这会儿太忙,请大奶奶先回去,李纨笑道:

“这些事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着去,省得这些姑娘小姐闹我。”“……我只问你,这诗社你到底管不管?”

凤姐笑:

“这是什么话?我不入社花几个钱,岂不成大观园的反叛了,还想在这里吃饭不成?明儿一早就到任,下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

这一大段妯娌俩的对话里面信息量是很大的,体现了两人不同的语言艺术、性格特点、经济状况、金钱观和利益矛盾。这里我们只看一点,就是大观园诗社有了赞助经费,要做东道的大嫂子李纨用不着自掏腰包了。

第三处是到了四十九回,因为薛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来了,大观园空前热闹起来,一为接风,二则大家要赏雪作诗。

李纨发言:

“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庵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四个人共出四两银子,李纨再出一二两。先不说凤姐给的五十两银子是否用完,就算是用完了,总共几两银子的事,况且宝钗、湘云都算是客人,小姐们每月贰两银子零花钱,与李纨比简直不值得一提,或许是李纨从凤姐过生日凑份子钱上获得了灵感,她对这个倒学得快用得好,贾母曾说过,凑份子是小家子行事,不过为好玩,宁府丫头向尤氏报告说份子钱送来了,尤氏还忙打断她,嫌张口闭口的说“份子钱”不成体统,孰不知,大观园里,这样小家子气、这样不成体统的事是被真正践行了的。为省自己几个钱而这么做的,正是这位工资最高、待遇优厚、收入颇丰的珠大奶奶!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小家庶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物里你最不喜欢哪一个)

2. 贾赦为什么会娶了邢夫人这样一个平民家的女子?

贾家娶妻也并不都是门当户对。尤其作为续弦,邢夫人和尤氏家庭出身都一般。

邢夫人这人很不讨人喜欢,用王熙凤的话就是:禀性愚弱,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邢大舅也说自己家境一般,财产都在邢夫人手中掌握等语,按理说邢夫人很难高攀上贾家。嫁入贾家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邢夫人作为续弦,贾家无法要求门当户对。

邢夫人是贾赦的续弦无疑。贾琏,迎春,贾琮都不是邢夫人生的。邢夫人能嫁进贾家,主要原因是贾赦原配夫人死了,需要再娶一房正妻填房。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贾赦虽然出身荣国府,又是荣国公,但毕竟是二婚,妻子死了叫鳏夫。门当户对的人家是绝不肯将女儿嫁过来的。毕竟续弦的妻子虽也是正妻,但声不好听,好人家的女儿绝不会嫁给人家做二婚的。这在现在也是如此。很少有黄花大姑娘愿意给人做二婚做小妈的。

所以贾家必然要退而求其次,为贾赦求了家庭地位差一些,但各方面条件符合贾府要求的邢夫人。邢家能攀附上贾家,又是做正房夫人不是做妾,自然满心欢喜,一百个原因,自然不会考虑贾赦的二婚身份了。这一点尤氏也和邢夫人一样。

第二,邢夫人家未必就十分落魄。

邢大舅酒醉和贾珍抱怨邢夫人。就说母亲死的早,三姐妹加他一个,邢夫人早出嫁把持了家产。由此可知邢家是长姐带着幼弟,幼妹。邢大舅没钱就要管邢夫人要,说也够他花的。可知家产并不少。而这估计也是贾赦娶邢夫人的一个原因。但和贾家一定没得比。

“我便来要钱,也非要的是你贾府的,我邢家家私也就够我花了。无奈竟不得到手…”

邢大舅言之凿凿,可见确有其事。很多人觉得邢夫人贪财好货,应该出身低微,其实不对的。联系到王熙凤的贪财。可知道邢夫人贪财第一是天性,第二也因为无儿无女没有安全感。而且看年纪,邢夫人应该要年纪比王夫人小一点。这也符合贾赦喜小的性格。

综上,邢夫人虽然家道中落,但也并非小门小户。邢家还是有点家底的。比贾家比不了。但也绝非特别寒酸,至少邢夫人嫁到贾家的时候还可以。否则,也不可能入了贾家的眼。而邢夫人作为填房嫁到贾家给人家做二房,贾母等都未必满意。但也没有办法,谁让贾赦是二婚呢。

所以这也就反应了一点,为什么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件事上,包括贾母都在犹豫。实在是林黛玉身体不好,一旦有个万一,贾宝玉成了鳏夫,再娶续弦,第一娶不到好的,第二,名声也不好听!这都是王夫人决不能忍的!

红楼鸡汤:

有啥也没有一个好身体有益处。锻炼好身体,林黛玉未尝不能嫁给贾宝玉!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3.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康熙帝和弘历的第一次见面,因为康熙帝见弘历“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一下子就抬升了弘历的身价,也让他的父亲胤禛从手受益良多。

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雍正帝胤禛的第四子。事实上在弘历之前,胤禛有过四个儿子,但其中三个都夭折了(一个未序齿),只有老三弘时还活着,他比弘历大七岁。

弘历和弘时一样,其实都不是雍正帝的嫡子,他们都只是庶子。雍正帝的嫡子是其嫡妻乌拉那拉氏为他生的嫡长子弘晖,但他七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古代嫡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皇室而言,所以胤禛起初对庶子弘时和弘历并不是太上心,再加上他一直忙于夺嫡之争,忽略了弘历的学业,导致弘历直到九岁才入学读书,比其他皇族子弟晚不少。

要是换成嫡子,胤禛的态度恐怕就不一样了,但奈何他的嫡妻乌拉那拉氏自从嫡长子弘晖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生孩子了,这是后话。不过乌拉那拉氏那时候还年轻,所以胤禛期盼她再为自己生个嫡子这件事,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弘历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钮钴禄氏当时还只是雍亲王的胤禛的妾室格格,其地位要比弘时的母亲李氏低不少,因为李氏虽然是汉人,但她却是胤禛的侧福晋,正所谓子以母贵,所以弘时在家里的地位其实要比弘历高。

弘历母亲的地位低,再加上他的年纪小,所以他不受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也就是弘历十岁的时候,他因为第一次跟爷爷康熙帝见面,就被康熙帝所喜欢,还被康熙帝领到宫中抚养,他的人生因此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

那是在三月份,康熙帝到胤禛的雍亲王府作客,第一次见到了十岁的弘历,康熙帝的反应是既感到惊奇而又喜爱,不久后又下令将弘历领到宫中亲自抚养,弘历的人生因此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胤禛也终于明白父亲康熙帝极有可能要传位给他。

有人说,康熙帝是因为喜爱“好圣孙”弘历,所以选择胤禛为继承人,正如明成祖朱棣喜爱“好圣孙”朱瞻基,所以选择朱高炽是一样的道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康熙帝第一次见到弘历的时候,弘历除了可能长得可爱点,讨人喜欢一点,聪明伶俐一点,并没有其他什么可以吸引康熙帝的。那么,弘历既是庶子,年纪又小,康熙帝又有九十多个孙子,怎么就单单看上弘历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康熙帝会去胤禛家里。

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很多人都十分了解,我就不再进一步铺开讲。但自从太子胤礽再次被废之后,夺嫡大戏似乎归于平静,但实际上四爷党和八爷党依然在明争暗斗,持续的事件长达数年之久。

不过在夺嫡之争中,胤禛似乎更聪明,他善于使用两面派做法,以不争为争,以无欲无求的态度欺骗了康熙帝和八爷胤禩,实则暗地里对胤禩实施打击;胤禛还培植隆科多和年羹尧为支持者,然后采取整顿积习的策略来针对胤禩实施仁政的策略,从而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认可。

到康熙六十年的时候,胤禛已经取得了很大优势了,但他觉得超长待机的康熙帝一直都没有下定决心立他为储君,这让他有些焦急,也觉得不得不多采取一些措施,除了在能力上进一步展现自己之外,在一些小事上也不能疏忽。

康熙帝晚年身体不太好,不太喜欢朝堂上的纷纷攘攘,而是喜欢清静的环境,读读书写写字,或者搞一些养生。而且在经过残酷的九子夺嫡之后,康熙帝对于儿子们是否孝顺十分看重,这是成为他继承人的必备品质。

胤禛就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便决定针对这件事有所行动。

为了投康熙帝所好,胤禛在自家小花园种了很多树,也养了很多花,还修建了一些假山和水池,环境十分优雅,非常适合闲居休养。胤禛多次邀请康熙帝请到家中做客,康熙帝那时候似乎因为在重点考察他,所以也很给面子,多次到应邀前往。

康熙六十年三月,康熙帝再次来到胤禛家中,不过这一次不一样的是,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弘历。历史上记载康熙帝当时的反应是,“见而惊爱”,作出一副很喜欢弘历的样子,还跟弘历待了好一会儿,然后就回宫去了。

也就是说,康熙帝并不是一见到弘历,就下令将其带到宫中去的。这就说明弘历身上有些特质很让康熙帝喜欢,但没有让他喜欢到一见到弘历就想要亲自抚养的程度。

事实上,根据康熙六十年的夺嫡情况来看,康熙帝心中储君的第一人选,其实就是皇四子胤禛,只不过他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而已。

康熙帝之所以会去胤禛家里,一是为了表现自己对胤禛的积极态度,二是多一些机会考察一下胤禛,第三才是去享受一下环境优雅的老年生活。

所以说,康熙帝见到弘历只是个意外,但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意外。

康熙帝见到弘历之后,虽然当时没有做什么,但他回宫之后就派人向胤禛索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然后才下令将弘历带到宫中亲自抚养的。

那么,弘历的生辰八字有什么特殊的呢,以至于让那个康熙帝要亲自抚养他?

根据故宫博物院公布的首批清内阁大库档案记载,弘历的生辰八字是这样的: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康熙帝虽然对八字有些研究,但为了保险,他还是请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对弘历的生辰八字进行解读,结果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弘历是富贵天然,子孙众多,福寿绵长!

当时康熙帝还为弘历的生辰八字写了批语,专业水平也挺高的:

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

大家看这个批语,简直跟预言似的,跟弘历后来的人生是对得上号的,因为弘历后来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他文治武功都有,号称是十全老人,而且子孙众多,自己也活了八十多岁,受命非常长。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是十分相信生辰八字的,特别是皇室家族,对这些东西是十分讲究的,甚至可以因此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康熙帝自然也不例外,弘历的生辰八字这么好,各项指标都这么优秀,简直是做皇帝的好料,所以康熙帝对弘历就更加喜欢了,因此下令将其接到宫中亲自抚养。

当然了,将弘历接到宫中抚养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一旦这么做了,就等于默认胤禛就是自己的继承人了,那么康熙帝当时如何考虑的呢?

前面我也说了,康熙帝可能早就将胤禛视为自己的接班人人选了,只是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而已。但康熙帝在看到弘历的生辰八字之后,开始逐渐坚定自己的选择,所以才毫不犹豫地将弘历接到宫中。

所以说,弘历是沾了胤禛的光才得以跟康熙帝见面的,但因为弘历的生辰八字很好,反过来对胤禛也是很有帮助的。

康熙帝将弘历接到宫中居住,可能也是为了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他准备选择胤禛作为储君了,大家不要再给他使绊子了,而是要开始极力辅佐他,帮助他,给他打下一些基础,他将来继承皇位了也好开展工作。

不过比较神奇的是,康熙帝将弘历接到宫中之后,他表现出来的素质,确实让康熙帝决定十分震惊。

据记载,弘历入宫之后,康熙帝让他的启蒙老师富察·福敏继续当他的老师,教他学习汉文和满文,弘历“过目成诵”,展示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

有一次,弘历在滔滔不绝地背诵书籍的时候,康熙帝极为惊讶,手中的茶杯还差点摔到地上去了。

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后,康熙帝还让允禄和允禧教弘历使用火器和弓马骑射,弘历的表现也很出彩。

有一次,弘历跟着康熙帝去热河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狩猎,康熙帝让他带着侍卫一起去射杀一只熊。弘历靠近熊之后,或许是熊发现他了,突然向他冲了过去,但他并没有害怕,而是镇定自然,先是稳定住胯下之马,然后朝那只熊连开数枪将其击毙。

要知道,弘历那时候只有十一岁而已,站在远处的康熙帝都为他捏了把汗,但他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的魄力,也让康熙帝十分惊叹。康熙帝回到大帐之后,还向一个妃子夸赞弘历,说他“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康熙帝的意思是,弘历的命不但金贵而是命硬,他是一个比我有福气的人。要知道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天下哪有比皇帝更有福气的人呢,皇帝又怎么会让天下存在比自己更有福气的人呢?

但康熙帝却当着妃子的面说弘历比他有福气,这就至少说明他当时对弘历已经从喜欢上升到欣赏的程度了,也有意无意向外界传达一个讯号,那就是弘历是一个可以在未来当皇帝的人。

既然弘历未来可以当皇帝,那么胤禛自然就必须先当皇帝了。所以说,因为弘历在康熙帝面前的表现良好,又进一步确保了胤禛从夺嫡之争最终脱颖而出。而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胤禛最终顺利登上了皇位。

那么,自从弘历入宫之后,胤禛又是如何看待弘历的呢?

儿子弘历对自己取得胜利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胤禛自然是很高兴的。但自从弘历入宫之后,他就很少见到弘历了,所以他对弘历有什么新的看法,也就无法体现了。但自从胤禛继位之后,他对弘历的态度就立马体现出来了。

胤禛继位之初,除了弘历和弘时之外,他还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儿子弘昼,但胤禛唯独对弘历格外关照,非常重视他的教育,请了很多老师教他读书,而且这些老师要么是一代大儒,要么是朝廷重臣,比如说张廷玉,朱轼和徐元梦等人。

胤禛还选派了很多宗室重臣教弘历学习武功,经过数年学习,弘历精通满文和汉人,武功也十分了得,成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除了重点教育之外,胤禛对弘历的格外关照还有很多,比如说让弘历代替自己做一些超出常规的事情。

就比如说在雍正二年的时候,胤禛原本应该亲自去祭拜景陵的,但他却让弘历代替自己去。根据清朝礼仪,这种事是一般只有天子或者储君才能做的,但胤禛让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代替自己去做,可见他对弘历是多么看重。

还有一件事可以也说明胤禛是多么看重弘历,我们都知道弘历其实老二,他有个哥哥弘时,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做法,胤禛登基之后,怎么着也应该是弘时受重视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康熙时期,弘时作为胤禛实际上的长子,就没有得到任何册封。胤禛继位后,弘时也没有得到册封,而且他还在雍正四年的时候被胤禛逐出皇宫,过继给胤禩为子,连他皇子身份都给剥夺了。

这还没完,到雍正五年弘历与富察氏成婚的时候,胤禛又以削去弘时的宗籍,交由胤禛的十二弟胤祹管教,一年半之后就去世了。

弘历最大的竞争对手弘时就这样没了,虽然当时采取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但谁都知道弘历就是太子的唯一人选。所以说,无论是康熙帝也好,还是雍正帝也罢,都在有意无意打压弘时,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除了弘时本人行为不端之外,还在于他们想要给弘历扫清道路。

胤禛为什么这么看重弘历,还不是因为康熙帝喜欢弘历,弘历有帮助胤禛从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的功劳。而且弘历的生辰八字确实好,他本人的资质也是胤禛几个儿子中最让人满意的。

也就是说,弘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最佳的,他想不被胤禛内定为继承人都难。

总结一下:

弘历在入宫之前,康熙帝已经对胤禛重点考察了;弘历入宫之后,康熙帝才最后下定决心让胤禛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而弘历的生辰八字确实是好,再加上他表现出的资质确实优秀,因而让康熙帝喜欢,最终间接助攻胤禛从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

所以说,胤禛和弘历其实是相互成就的,没有胤禛,弘历不可能被康熙帝发现;没有弘历,康熙帝未必最终下定决心让胤禛继位。

4. 有没有情节不玛丽苏且不无脑的言情小说?

1、《屠户家的小娘子》

作者 :蓝艾草

不玛丽苏不无脑,喜欢温馨无虐的古言小说,千万别错过这本哦~

女主胎穿,性格可爱直爽,身量娇小但力气很大~

女主大哥是杀猪卖肉的屠户,性格朴实厚道,但很会做生意,后来生意做得很大,把女主当女儿似的从小娇养长大,难能可贵的是女主性格还挺好,不作不矫情。

男主是书生,和女主娃娃亲,爹妈死后来投靠岳父家,女主哥哥供养了他四年,最后考取功名回来,成亲后带着女主去小县城上任,婚后相处中女主慢慢爱上他,男主也在官道上越走越远越爬越高,两人养儿养女的小家特别好玩特别温馨。

小说里还有个男二号,皇帝的庶长子,带兵打仗的王爷,他的人生有点悲情,虽然不是男主,但人物塑造得很丰满,可能因为自己的一生身不由己,所以把唯一的温暖和爱给了小妾生的庶子(女主养大的),这一点特别喜欢他,父子之间的相处互动,我好几次感动得流泪,幸好结局还算圆满……王爷对女主也有一点朦胧爱恋。

我更喜欢这个角色,对温文儒雅的男主倒还没什么感觉。

王爷认识了女主一家,因为边关不适合养孩子,就把小妾生下的儿子送来给女主养,和女主儿子一起长大,两人的成长也是特别有爱特别好玩~最后长大后还娶走了女主的女儿,最喜欢这个小孩。

2、《霓裳铁衣》

作者:清歌一片

背景是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女主现代穿越的,男主是一方老大,很有魅力,有抱负有理想有爱国之心,女主穿过去代替原主和他结婚后,在两人相斗中彼此倾心,女主知道历史走向但还是支持男主的抱负和野心,最终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两人去了美国定居,全文无虐很温馨,也是挺不错的。

5. 红楼梦中王熙凤死后按规矩被贾琏扶正的人是秋桐还是平儿?

谢文小姐邀!

按规矩来,平儿和秋桐都不具备扶正的资格!千万不要用我们今天的价值来衡量《红楼梦》所处时代的婚烟和等级制度。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她只能算凤姐的嫁妆,是主子的财产,具有绝对的生杀处置权力,秋桐是贾赦赏给贾琏的,同样属于主子的财产,只不过,这个财产是个“人”而己。

秋桐和平儿都是奴籍,什么叫奴?有清一代,一生为奴,终身为奴,甚至世世代代都是奴才,别说成为贵族阶层的主子了,就是成为平民都是微乎其微的事,这就好比,你养了几只猪羊牛马,养大了可以杀了吃肉或者出力干活或者卖钱,你会将它们放出栏说:去吧,我不卖你、不吃你的肉、不需要你耕田,去草原自由生活吧!不可能是吧!同理,奴才在主子眼里和这些牛马猪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还想扶正的事?摸摸脑袋,没发烧吧!

如果王熙凤死了,而贾家又失去往日荣光,但还没败彻底的话,贾琏的女人里从身份上讲尤二姐是勉强可以被扶正的,首先尤二姐是正经门户人家的女子,与原来订过亲的张家也退了亲,她也是贾琏用花桥抬进外宅去的,秉明过族长也是兄长的贾珍,女方也是请过母命和姐姐尤氏之首肯,是拜了天地、焚了纸马的,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尽管尤二姐无根基和斗争的实力,但她的确是贾琏的二房如夫人,这一点比赵姨娘的地位都高,从社会身份上讲,尤二姐可不是奴才,这点与秋桐、平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说她勉强,是因为尤二姐无根无基,除了她这个人,她没有任何可以和贾家交换的条件,而这些世家的联姻却从来都是要双赢的。只不过可惜的是,王熙凤轻松几招下来,尤二姐就招架不住,自感已无活路,吞金自杀了。

按照常理,贾琏会续弦的,当然,愿意给人家做续妻的姑娘一定在门第上比贾府低,往往还会低很多,也就所谓小官宦人家的女孩儿,或者是豪富却无政治地位的商家之女,能攀上贾家这样根基深厚的侯门公府,又是做正妻,男方年龄又不太大,这也算是实现阶层跨越了,婚后再生儿育女,地位更加稳固,后代的身份已实现质的飞跃。贾府里的邢夫人、尤氏、胡氏均是出身于这些的低门小户之家。总之,续弦妻也必须是家世清白人家的小姐才有可能。

有人会反驳了,那么丫鬟出身的娇杏被贾雨村扶正该做何解释泥?娇杏的确实现了身份和阶层的逆袭,只是,娇杏由甄家丫鬟到贾雨村夫人也必须经过三道手续:第一,娇杏本不是贾家的丫鬟,贾雨村为娇杏续身,也就是封肃用一顶小轿送至贾雨村府上的,除了娇杏这个人,还会有一张卖身契;第二,贾雨村得想办法脱去娇杏的贱籍,这对于知府贾大人来说,怕不是太难操作的事;第三:娇杏嫁了贾雨村不到一年就生了儿子,这没办法,母凭子贵,主母亡故,已经是一个清白之身又有功于贾家延续香火的妾室扶正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平儿或者秋桐难道就没有任何可能被扶正吗?实际上,虽然八十回后的内容遗失了,根据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线和伏脉伏谶,凤姐被休弃哭向金陵后,平儿应该被扶正了,只是,这时的贾家已经败落,贾琏要续弦,谁家还愿意把自家女儿嫁过来,平儿能不离不弃已经是贾琏的造化了,而这时候虽说是扶正,贾府是诸芳散尽,家亡人散各奔腾,失去了国公府金字招牌,失去了家产田土,贾琏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坯子,或许也只有平儿愿与他共患难,过着如宝玉“雪夜围破毡、寒冬噎酸蓟”的惶惶不可终日的艰难日子,正妻名份有何意义?至于一心想当主子小老婆的秋桐,按道理说,她是长辈赏给晚辈的,地位上比平儿要高,不过,败落后的贾府怎么可能留的住她!早变成投林的飞鸟,只要能锦衣玉食,何妨再找一枝老桠杈栖身!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6. 当家主母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当家女主人。

在古代,当家主母是管理家中开销账目、人情往来,既要与长辈打好关系,又要管好下人的关键角色。在古代有着腐朽的封建婚姻制度,达官显贵三妻四妾,大户人家的当家主母,要选择嫡女而不是庶女。

因为在古代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大部分女子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只有大户人家的嫡女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当家主母的见识决定了整个家族后代的素质。

7. 那普通庶女可不可以嫁大户嫡子?

自从周朝宗法社会建立并且稳固以后,即使某家妻妾臣妾,但是在家里妻妾地位差别悬殊,妾更多的时候和奴隶差不多,而结发妻子和丈夫地位差不多平等,在家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除了宗法规定的妻子权力,妻妾的子女也因为出身不一样而地位悬殊,尤其在周王室嫡长子继承制度影响下,普通人家的嫡长子也有着极大的优势,即使这个长子是个半傻之人,在所有的场合都享有优先权。

抛开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古代时候,男女有别,在继承和培养的时候更多的选择嫡长子,如果某人选择庶子,肯定多半会招来祸乱,譬如赵武灵王、晋献公、袁绍、刘表等都是因为子嗣争权夺势而导致前功尽弃。

当然,皇位继承制度在太平时代,嫡庶之分不是很明确,全看皇帝个人喜好和继承人自身的能力。

如果在平常人家,当然,能够取得去妻妾的人家也是非富即贵,最少也是个大户,不可能是平民,大多数时候嫡庶之间也会和平相处,他们享受的待遇即使有差别也不会差很多。

有儿子就有女儿,在待遇方面子女之间差别也不一样,俗话说的女生向外,主要原因就是一开始女人会长大之后嫁出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儿子则会留下了守家门,一生的家业也会给儿子来继承,而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最多有时候给她一些财产。

当然,嫁出去的女儿也不负责赡养义务,她最多也就常回家看看,聊表心意。这种情况在世家大族中,最为常见,儿子成为家族的希望和扩展权势的功绩,所谓的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是一个人最成功的展示。

至于女儿,嫁出去了是别人家的人,她从出生开始就是维护家族的工具,要么门当户对的嫁给同等世族,要么嫁给官宦人家、皇亲贵族来增加自己家族的声望和权势。在子女的婚配方面,父母很用心。

魏晋六朝六朝时期,随着九品中正制度的确立,世族的权利被固定,和同等的世族结为姻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无论娶媳嫁女,都先看门第,再看才能。

娶媳方面,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嫡女,当然,如果嫡女没办法,庶女也一样的,反正只要是对方的女儿,都没啥差别,而嫁女也是先看对方的嫡庶,再看才能。如果不能嫁给嫡子,庶子也是无所谓的,反正嫁谁都是嫁。

因为在古代时候,主要看重的是父系的血统,至于母系的肯定无所谓,毕竟世家大族当时娶妻还是纳妾都是看门第的,不会完全默默无闻,即使是妾,没准起身份来源也不错,所以是不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34)
《想和学霸谈恋爱[重生]》作者:星辰粒粒
上一篇 2024年02月25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2月25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