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崛起(我们有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吗)

1. 三国之大汉崛起,我们有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吗?

虽然鲜卑人绝大部分已经融入汉人之中再也难分彼此,但相对纯正的鲜卑后裔却是有的,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就是真正的鲜卑族后裔,如果条件再放宽一些的话,那么“土族”也流淌着较多的鲜卑人之血。至于我们汉族,则早与鲜卑人融为一体,再也不分你我,这是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年代,故而我称其为“大时代”。作为一个纯正的北方人,我觉得称呼无所谓,汉化的鲜卑人也好,鲜卑化的汉人也罢,这都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过程而已,历史证明在征服与被征服之间,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绝对纯正血统的种族,包括你我。

大时代的来临:鲜卑慕容氏

鲜卑人的其实早在春秋战国就有,那时候它还叫“东胡”,后来匈奴单于冒顿偷袭了“东胡”,为了方便管理便强行将其分为“乌桓”和“鲜卑”两个不同种族。元狩四年霍去病挟大破匈奴之威,在辽东地区设置了“护乌桓校尉”一职位。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乌桓效忠于袁绍父子,被曹操所记恨,建安十二年曹操亲率大军在白狼山将乌桓击败,并将其部落子民迁入幽、冀二州,从此乌桓这个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然而随着乌桓被迁走,同祖同根的鲜卑人逐渐占领了他们的领地,并逐渐有向原匈奴地盘扩张的趋势,这是一场遥远而漫长的民族大迁移,伴随着鲜卑族的崛起,他们也开始形成不同的国家,五胡十六国中仅鲜卑人就建立了九国,这里我们先从建立了四个国家的鲜卑慕容氏说起。

鲜卑慕容氏,也叫“白部鲜卑”,他们是西晋王朝册封单于的部落,故而有慕容氏是鲜卑正统一说。晋成帝咸康三年,鲜卑慕容氏的首领慕容皝在棘城称王,史称“前燕”,不能小看这个人,他的后人一个比一个生猛,次子慕容俊继承了“前燕”;四子慕容恪号称十六国的第一名将,汉人英雄冉闵就是被他所杀;五子慕容垂是“后燕”开国皇帝;幼子慕容德则是“南燕”的奠基人。

前燕的轮流交替不过三代而已,慕容俊死时将11岁的幼子慕容玮托付了慕容恪,没过多长时间慕容恪也一病不起,临终前又把小皇帝托付给了慕容垂。但是随着小皇帝年龄的增长,而慕容垂又凭借着大破东晋桓温的功绩一举奠定了威名,故而王室加快了除掉他的步伐。慕容垂知道了侄子的意思,他没有起兵反抗,更没有引颈受戮,而是不情不愿地投降了前秦皇帝苻坚。

不久之后苻坚与王猛攻前燕,邺城很快陷落,小皇帝一家子也成了俘虏,苻坚看在慕容垂的面子上不仅没有杀他们,反而对他们做到了妥善安置。

苻坚扫平后患后,就谋划着伐晋,多数大臣都不同意,而丞相王猛则刚刚去世,别人的劝告又不听,这时慕容垂站出来支持了他,苻坚一览群臣发出了“与吾定天下者,惟卿而已”的感叹。慕容垂支持苻坚伐晋是有私心的,他打的心思是“火中取栗”罢了。

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嫡系兵马损失大半,而毫发无伤的慕容垂趁机提出“国家新败,北方部落匆匆欲动,请允许我前去安抚他们,并顺便祭扫祖坟。”不知道苻坚是灰心了还是怎么地,就直接同意了,让他回故地,那不是放虎归山,纵龙入海吗?

结果在太元九年回到故地号召前燕的鲜卑遗民复国,自称“燕王”,史称“后燕”,仅仅用了一年慕容垂就打到了邺城,而慕容冲率领军队围攻长安,逼走了苻坚,可以说前秦的没落是与慕容氏有着直接关系的。

不过一般来说,“虎父”肯定有“犬子”,尤其在古代的帝王中。上了年纪的慕容垂稍微安下心来就不想再动,他极力培养自己的太子慕容宝做一个好皇帝,甚至连重要的军事行动都懒得参与。

一次为了给自己儿子一个锻炼机会,慕容垂派儿子率领八万精兵去征讨还很弱小的北魏拓跋珪,结果在参合陂大败,全军覆没,仅有慕容宝等几个皇室人逃脱,而拓跋珪除了把对自己有用的人留下了以外,剩下被俘的五万燕兵全部被坑杀。71岁的慕容垂看到儿子惨败,知道他不是领兵作战的料,于是决定亲征北魏。

慕容垂速度很快,没等拓跋珪反应过来,他已经带兵走太行山道突袭北魏占据大本营平城,拓跋珪弟弟战死,北魏三万多兵马被收编。走到参合陂时,慕容垂让人挖开被掩埋的尸体要祭奠,当这些燕国的子弟被挖出来时,燕国大军人人哭嚎,慕容垂听着凄厉的哭声,又看着遍地的尸首,顿时觉得又愧又恨,顿时一口鲜血喷出,人倒了下去,十天后便死于退兵途中。

一代英雄就此画下句号,留给世人的只剩下金庸小说中的“参合指”让人浮想联翩。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被拓跋珪压着打,最后跑到鲜卑老窝龙城才站住了脚,建立了“北燕”。不曾想慕容宝跑到哪里也是个废物,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被自己的舅舅所杀。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倒是个人物,他只身返回龙城给父亲吊丧,并在几天后的一次宴会上一刀将这个老舅兼岳父的人给砍死,然后昂然走上王位。不过慕容盛虽然英明一些,但经不住政客们的迫害啊,有一次太后的侄子将他刺成重伤,他在临终前将辅佐太子的重任交给了皇叔慕容熙。

慕容熙呢,是历史上有名的花花公子,慕容盛不知道的是,他这个叔叔和自己的母亲早就有了私情。等他一咽气,太后就下令废掉太子,另立慕容熙为皇帝。而这个慕容熙一天到晚正事不干,除了女人还是女人,如爬进爱妃棺材与之交合之类的荒唐事情都是他干出来的。

就在他为爱妃训英下葬时,城中一干将领拥护慕容宝的干儿子慕容云为皇帝,成为新一代北燕皇帝。慕容熙得知后气急败坏率领出殡队伍反攻龙城兵败被杀,年仅23,这一支的慕容氏算基本断绝。

再来看看慕容泓重新开张的“西燕”,他宣布称王之后不到两个月便被手下刺杀,主持大局的只剩下慕容冲。慕容冲倒是没什么野心,但是架不住慕容氏内部的不断内讧呀,当他带兵攻陷长安后,一部分鲜卑人要求归故里,而慕容冲则认为长安才是建立基业的地方,于是逐渐与将领们产生了摩擦,于是太元十一年,慕容冲在内讧中被杀。没有了主持大局的慕容冲,西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换了四任皇帝,总算等到慕容永登上皇位后稳定下来,他却异想天开地对慕容垂动手,甚至不惜联络了世敌北魏和东晋,可惜慕容垂没给他机会,没等到北魏和东晋的援兵,自己反而先掉了脑袋。至此,慕容冲和慕容泓一支的慕容族已全部被灭。

再来说说慕容德,他本身是个没野心的政治家,但眼见自己侄子慕容宝被拓跋珪打的落荒而逃,他在极度失望之下率领十万多慕容氏的臣民流浪到东晋境内,于晋安帝隆安四年在广固称帝建国,这就是史书称作的“南燕”。

不过好景不长,仅仅五年后,慕容德就驾鹤西去,接替他的是老皇帝的侄子,颇具音乐天赋的慕容超,在他亲自调教下,南燕的宫廷乐队名声大噪,就连东晋和后秦都觊觎万分。

他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孝之人,因母亲和妻子都被后秦姚兴扣留着,就想着拿重金或者土地将她们换回来,后秦姚兴趁机提出要他的宫廷乐队来交换,慕容超犹豫再三,最后忍痛答应下来换回了原配妻子和老母亲。

义熙五年元旦,在接受群臣朝拜时他忘记自己的乐队已经送给了姚兴,便想着让乐队奏乐,结果这队乐师没有让他满意。于是慕容超就傻傻地颁布了一条命令,让自己的部队从软弱的东晋王朝抢掠仕女来重新打造一支乐队。

此时的东晋皇帝虽然弱,但主政的刘裕可一点也不弱,刘裕本来攻略重点是岭南和巴蜀地区,结果后院来了这么一个蚂蚱一样的东西来骚扰,于是征调大军来攻南燕,结果自然不用说,仅仅四个月建国不到十年的南燕就灰飞烟灭,慕容超也被生擒。

刘裕一点机会都没有给他,直接将他押送至建康城内公开问斩,死时仅26岁。最荒唐的是,直至临死慕容超还在问监斩官:“杀人为什么听不到音乐伴奏?”此后又接着斩杀了3000多名慕容氏家族成员才罢休,鲜卑慕容氏彻底沦落为历史尘埃,剩下的只有野史小说中的记载而已。不过也正是慕容氏如此有韧性,反复不断地建国称帝,所以金庸老先生才会对其更加同情,创造出慕容复这么一个形象来慰籍鲜卑慕容氏之先人吧!

大时代来临:鲜卑拓跋氏

这是一个发酵着理想也催生着英雄的年代。

东晋咸康四年,鲜卑拓跋氏的首领什翼犍率领族人建立了“代国”,后来他被觊觎王位的儿子所杀,族中大乱,苻坚乘机将拓跋氏一扫而空,按照苻坚的旨意,那位弑父的不孝子被押往长安问罪,并执行了残酷的“车裂之刑”,诏书道:“弑父大罪,拓跋寔君车裂以儆效尤!”

然而幸运的是什翼犍的一个孙子运气好,躲过了叔叔们的屠刀,母亲带着他回到了贺兰部,他的名字叫拓跋珪。就在代国灭亡十年后,经过母亲家族的不断游说,鲜卑拓跋氏在西拉木林河边的牛川召开大会,作出了恢复代国的决定,而拓跋珪作为老国王什翼犍的唯一嫡系子孙,理所当然地成为新王,也许拓跋珪觉得代国这个名字不吉利,在不久之后他将“代国”改为“魏”,史称“北魏”,这一年也叫北魏登国元年。

创业之初,北魏可谓是强敌环伺,南边的独孤部,北边的贺兰部,东部的库莫奚,西边的匈奴铁弗都是不好惹的大部落,阴山以北的柔然和高车,太行山两边的后燕和西燕都是强大的政权,北魏注定是一个不停战斗的国家。然而这些威胁对一个像开了挂的男人来说简直一点用也没有,仅仅用了九年,什么独孤部,什么匈奴人皆成为治下之臣,辽阔的大草原和华北平原只剩下两个国家,一个是新兴的北魏,一个则是老牌的后燕,这时的拓跋珪才25岁。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本来慕容垂威名赫赫,但奈何儿子不争气,参合陂全军覆没,五万人被活埋,慕容垂以71岁高龄带兵出征取得了一定战果,但还是因为年老病死在军中,没过两年后燕就消失在历史尘埃中,拓跋珪完成了鲜卑人从没有过的功业,他大功告成,足以名垂青史。

这样的功绩往往会让人得意忘形,拓跋珪也一样。他在贺兰部见到自己的小姨妈,顿时惊为天人,得知已经嫁人,又派人刺杀了小姨妈的丈夫强行纳小姨妈为贺兰妃,并生下了他此生最大的遗憾拓跋绍。由于拓跋珪学东晋仕人经常服用“五石散”,导致性格狂躁。天赐六年的一天,拓跋珪无故大骂贺兰妃,并声称要杀掉她,拓跋绍怕母亲被杀,于是当天夜里悄悄潜入父亲卧室,一刀将父亲刺杀,这位鲜卑族的英雄死的时候才39岁。

从其他建国的鲜卑族来看,“虎父犬子”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然而鲜卑拓跋氏打破了这条铁律。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继承皇位,在十四年中,先后击败强敌柔然和刘宋,致力于发展经济,最终因劳累病逝。拓跋嗣的儿子同样不差,从小就有“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气,他继位三年后便一举荡平大夏,被刘宋王朝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他同时也被文人骂的狗血淋头,因为他掀起了第一次“灭佛运动”,又杀了崔浩。

当然拓跋氏最了不起的子孙莫过于第六代皇帝孝文帝拓跋宏,这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位少数民族统治者会将中原文明移植在自己的民族中。如官员开始领取俸禄,而不是再剥削;如在刑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对女性实行“裸刑处决”,第一次将女性人权写在游牧民族的律法中;再如鲜卑贵族穿汉服,说汉族,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等,就这样一个伟大的鲜卑族才会隐没于汉族中再也不分你我。

从历史中看,作为一名草原民族领袖,能勇敢抛弃脱离时代的陈规旧制,采用先进文明之优长为我所用,孝文帝是先行者,这不比忽必烈将国人分为四等,多尔衮让汉人剃发刮头来的更为和平吗?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叫拓跋宏的鲜卑人开通了一条为隋唐盛世奠基的英雄之路!

再强盛的王朝也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在经历了胡太后、尔朱荣之乱后,拓跋宏的子孙们一个个下场极为凄惨。高欢起兵后扶持元脩为帝,结果在永熙三年此人投靠了鲜卑宇文氏,高欢无奈之下另立宗室元善为帝,定都邺城,史称“东魏”,17年后元善被高欢毒杀,拓跋家族死伤殆尽,东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投靠了宇文氏的元脩也没有好下场,不到一年便被宇文泰杀掉,元宝炬被立为新皇,史称“西魏”,西魏经历了3代27年的傀儡帝王后,被迫将帝位让位于宇文觉。

整个鲜卑拓跋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再也难觅踪影。

大时代来临:鲜卑乞伏部与鲜卑秃发部,通往隋朝的鲜卑宇文部

在陇西一带生活的鲜卑乞伏部本来是苻坚忠心耿耿的护卫部落。在“淝水之战”前,乞伏部首领乞伏国仁本已随苻坚走到了南征的途中,可陇西传来了叔叔乞伏国仁造反的消息,于是苻坚命他平定叛乱,就这样他意外的躲过了淝水之劫。

但他对苻坚一直很忠心,直到听说苻坚被姚苌吊死,他才打出了“西秦”的名号,立志要为苻坚报仇。他的继位者是弟弟乞伏乾归,他是乞伏部的英雄,先后征服了吐谷浑、叱豆浑等地,并成功击败了后凉,成为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强盛之国。

然而就这样的英雄人物又是被至亲所杀,原因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口角。杀掉乾归的人叫炽磐,也是他接任了西秦皇帝之位,在他接任的17年中乞伏部没有任何进展,反而国力不断衰退。当他的儿子暮末接任时,其实这个国家已经是异心四起,当一系列变故后,继位仅四年的暮末率领乞伏部5000人投降夏国赫连定,然后全部被杀,乞伏部也就消散于历史中。

鲜卑人分支秃发部也建立了一个国家“南凉,这个国家如同他们的领导人一样粗犷而幽默,留给世间的全是笑料。如他们的领袖秃发乌孤因为喝酒从马背上摔下,生命垂危,他还对人们说:“差点给吕光父子送去笑料。”说完就停止了呼吸。不料,最后这个笑料还真的送过去了。再如秃发傉檀不可一世地前去攻打北凉,结果被打的全军覆没,直到送上一个儿子为质子才全身而退。越想越气的他再次纠集大军征伐北凉,结果又被打的全军覆没,只好送上另一个儿子为质才算解围。

眼看着跟他没前途,其他部族兄弟纷纷投靠他人,秃发傉檀却不自知,信心却是有增无减,最后当他提上微弱的兵力再次踏上征途时,后方根据地被后秦乞伏炽磐乘机占领,他听到消息后顿时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身边只剩下四个亲信,五个人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在西平向乞伏炽磐投降,之后他被封为“左难公”,过了一年后莫名其妙就给死掉了,成为千古之谜。鲜卑秃发部也就从历史中消失。

鲜卑宇文部建立的王朝叫北周,首位皇帝则是让西魏恭帝让位的宇文觉,只可惜这个宇文觉虽然名义为皇帝,政务大权却在堂兄大司马宇文护手中。宇文觉作为宇文泰的儿子,自然也有些小伎俩,他如同康熙擒鳌拜一样秘密训练了一些武士,但被大司马宇文护得知,将其贬为略阳公,一个月后暴死,宇文觉的大哥宇文毓上位称帝。

宇文毓这个皇帝当的一板一眼,极有明君之像,这样一来宇文护却坐不住了,武成二年宇文护又指使亲信给宇文毓的吃食中下了毒药,这个年轻的皇帝临死都没有一丝慌乱,他的口鼻皆流血不止但仍然口授遗诏,拜托大臣们忠心辅佐自己的弟弟宇文邕,就这样定下了北周第三位皇帝的基调。

宇文邕上台后实行了隐忍之策,这一隐忍就是十二年。建德元年皇帝约上宇文护一起看望太后,宇文护跋扈已久不疑有诈,便相约而去,就在太后的含仁殿,宇文护被埋伏好的杀手给砍掉头颅。

宇文邕亲政后,干了两件震惊天下的大事。第一,将对抗多年的北齐王朝给灭掉;第二,灭佛。这两件事让他名震天下,宣政元年,宇文邕亲率大军征讨突厥途中病逝,其子宇文赟继位。

宇文赟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他一登基,还没等父亲出殡,就做了三件不为人子的事情:父亲宠幸过的女人全归自己;父亲重用的大臣通通流放杀头;父亲流放的官员全部召回重用。他的荒唐事不仅如此。他还册立了五位皇后;21岁就宣布自己是太上皇,让七岁的儿子当了皇帝等等。这位纵欲过度的皇帝不可避免地在大成二年春夏之际病逝,留下8岁的小皇帝宇文阐不知所措。

这时皇太后杨丽华要求自己的父亲总揽朝政,隋唐的奠基人杨坚终于华丽地登台了。杨坚是个有野心的人,自然在掌权之后就借着皇帝之名开始清扫障碍,宇文家族嫡系子孙在一年里就被屠戮多达万人。大定元年,小皇帝禅位给杨坚,小皇帝则被封为“介国公”,不过三个月后这个所谓的介国公就从人间蒸发,至此鲜卑宇文氏从史书中消失。

从以上不难看出,鲜卑人正是在不断南下,一次又一次接受汉朝文明的洗礼,建立的王朝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罢,痛苦皆在当时,但从历史大势来看,他们中绝大部分的的确确是融入了汉人之中,很难分清谁是鲜卑人谁是汉人,所以在我国北方地区,我们可以称为“被汉化的鲜卑人”,这样的称呼并不丢人,应该是一种荣耀才是。

血脉相对纯正的鲜卑后人文中开始就提到,据考证锡伯族是纯正的拓跋鲜卑后人,这是有真实依据的。

因为除了锡伯族自身认为自己就是古代鲜卑人后裔的一些证据外,“锡伯”的汉语译音为“犀毗”、“鲜卑”、“矢比”等,再去查找锡伯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于南北朝时期的嫩江和松花江流域,这些都可以找到这个民族曾经是鲜卑拓跋氏的一个分支的痕迹。

锡伯族的白图腾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图腾也叫“鲜卑兽”,家家都有挂这种图腾的习俗,而一般又挂在卧室西墙上,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嫩江一带的鲜卑部落是相符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没卷入南迁民族融合的浪潮中去。我要告诉你的是,今天的锡伯族虽然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但他们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本身就是一种保护民族的意识,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民族才能从1700多年前直至今天从未断绝延续,这是一件幸事。比起气势磅礴的融入,淡泊名利也不失为一种绝佳的生活态度,不是么?

另外“土族”也是带有鲜卑族浓厚的血统,这要从吐谷浑说起。

鲜卑慕容部的吐谷浑是首领涉归的长子,他有能力也有魄力,可惜父亲只给了他1700户部众,而弟弟却作为嫡子于太康五年继承了单于之位,因此弟弟处处针对他,于是吐谷浑领着他手下的部众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迁徙。

他们先是在河套平原待了二十年,永嘉六年受到拓跋部的压力,年迈的吐谷浑再次带着族人继续西迁,最终来到了羌人居住地——罕原地区。在这里吐谷浑带领着族人征服了本地土著羌人,后来又陆续攻占了四川阿坝、松潘等地区,总算打下一块方圆千里的地盘。

建武元年,带领族人颠沛流离一生的吐谷浑在完成了迁徙的使命后,溘然与世长辞,终年72。作为这个种族的奠基者,他赢得了族人一致的敬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领袖,吐谷浑的孙子用祖父的名字做了国家的名字。

然而当隋朝建立后,他们的厄运便不断而来,先是隋炀帝在大业五年将其赶出故地,而后还把他们所命名的“西海郡”改名为“鄯州”,而当隋朝大乱时,伏允可汗又带着族人杀回故地,恢复了吐谷浑。而在唐初时,他们又协助唐高祖击败了甘肃叛乱者李轨,所以顺势成为唐朝属国。

贞观八年,吐谷浑人在送完朝贡归国时,顺手掠夺了大唐边民的财物,消息传到太宗耳中,一向护短的他瞬间炸了毛,他下了圣旨要求伏允可汗亲临长安向大唐臣民道歉。然而伏允可汗却回信说自己体弱多病去不了长安。颜面大失的唐太宗便恼羞成怒地取消了唐朝公主与伏允可汗之子的婚约。

这使得伏允可汗大怒,竟主动挑起战乱,屡屡侵犯大唐边境。第二年太宗兴师西征,伏允可汗最后兵败自杀,唐朝政府立成长在中原的伏顺为可汗,由此吐谷浑成为吐蕃与大唐之间的缓冲地带。后来在吐蕃的强大攻势下,吐谷浑被迫迁往灵州、朔方等地方,与羌、藏、蒙、汉杂居,衍生出一个新的民族——土族。

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我才会说土族带有相对比较多的鲜卑血统。

结语:

隋唐建立后,鲜卑人逐渐与汉人无异,更没人以鲜卑血统为耻,就连隋唐皇室都有着浓厚的鲜卑血统,如隋炀帝和唐高祖的母亲皆出自鲜卑独孤氏;唐太宗的母亲出自鲜卑纥豆氏;长孙皇后的父母更是纯粹的鲜卑人,但无论如何,鲜卑与汉族的融合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鲜卑的大举南下与汉族融合,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共同繁荣的根基,中和了北方过于粗犷和南方过于孱弱的文化,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正是这样一个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隋唐时代来临了……

参考资料:《另一半中国史》、《乌桓.鲜卑》、《鲜卑史研究》、《北方民族的历史》、《游牧民族与中华史:鲜卑列国》等

三国之大汉崛起(我们有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吗)

2. 康熙为何当着他的面与宝日龙梅云雨?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他有着常人望尘莫及的智慧和手段,皇帝都是有很多女人的,但是让康熙动心的并不多,康熙在这方面非常洁身自好,不像有些皇帝在男女方面那么纵容自己。康熙这一生真正宠爱的女人并不多,虽然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的女人也都是皇帝的,但是有一个女人却让康熙犹豫了很久。

她就是宝日龙梅,她是喀尔喀草原的公主,有“草原月光”的美称,可见她是一位美貌非凡的女人,她的家族部落被葛尔丹残忍追杀,家破人亡,宝日龙梅在战乱中跑出来,逃到北京寻求大清朝的帮助。

大阿哥首先发现了她,当时葛尔丹的部下正在追杀宝日龙梅,是大阿哥救下了她。大阿哥对宝日龙梅一见钟情,把她藏在自己府中。宝日龙梅和大阿哥年龄相当,看得出大阿哥对自己的感情,但是宝日龙梅身负家仇,她知道只有皇帝才能让自己的部落重新振兴,所以宝玉龙梅想尽方法接近康熙。

他多次出入于宫中接近康熙,但是当时康熙还没有做好和葛尔丹翻脸的准备,所以对宝日龙梅的接近有一定的回避。但是对于一个美丽的女子,哪个男人会不动心,康熙把宝日龙梅安置在苏麻拉姑宫中,这样康熙就可以随时来找宝日龙梅聊天,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

宝日龙梅知道只有成为皇帝的女人,自己才有可能振兴部落,才能永远得到大清朝的保护,如果能为皇帝生一个儿子,那就有了更长远的保障。所以她希望康熙能够宠幸自己,她甚至把自己的金钗和其他妃子的牌子放在一起,希望康熙能翻自己的牌子。

但是此时康熙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以他拒绝了宝日龙梅。可想而知此时的宝日龙梅是多么伤心难过,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拒绝,要么是自己没有魅力,要么是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但是宝日龙梅没有放弃,她还在寻找机会。

大阿哥对宝日龙梅的感情康熙早已知晓,但是皇帝喜欢的女人又岂容他人觊觎,即便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允许。况且那时大阿哥对太子之位早有想法,当时正和二阿哥争夺太子之位。大哥的母亲也有参与,康熙很不喜欢大阿哥的母亲。所以在宝日龙梅这件事情上,康熙不给大阿哥留任何情面,也是要警告他所有的一切只有皇帝说了算。

康熙对宝日龙梅其实是有感情的,宠幸她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他要找一个有利的时机。所以当他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宝日龙梅带在身边,想想皇帝亲征不带其它妃子,却只带了宝日龙梅,这已经是不言而喻了。但是在打仗的时候,宝日龙梅只是照顾康熙的生活起居,两个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

康熙打败了葛尔丹之后,重新确立了喀尔喀部落的地位,封宝日龙梅为大汗,这时宝玉龙梅再次向康熙主动投怀送抱,因为宝日龙梅深深知道他必须成为康熙的女人,最好能够生下孩子,这样才能确保自己部落的地位,才能永远得到大清的保护。

所以在打败葛尔丹之后,在草原上宝日龙梅再次向康熙主动示好,康熙这次没有拒绝宝日龙梅,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来接受宝日龙梅。

当康熙在草原上宠幸宝日龙梅的时候,还让大阿哥为他们撑起帷幕作为遮挡,康熙要让大阿哥明白,谁才是说了算的那个人。原来帝王家的男人之间关于女人的斗争没有父子之分,康熙就是要让世人也让大阿哥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王者,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所有的女人都是皇帝的。

宝玉龙梅口口声声说最爱康熙,但是她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康熙和她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但是到底爱不爱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只要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区别?

帝王之家的感情上向来微妙,不管到任何时候都是权力至上,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连康熙的亲生女儿蓝琪儿和他最宠爱的容妃,最后还不是一样要为皇权作出牺牲。有人说,宝日龙梅是最大的心机婊,只能说在那样的形势下,她作为一个部落的公主,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没有办法,那是她最好的选择。(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3.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历史上总是会有些惊人的巧合,是冥冥中的安排,还是简单的巧合。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获得权位。大禹又禅让给伯益,不过伯益没有得到权位,而是禹的儿子启得到拥护获得权位。所以夏朝的真正开创者应该是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就是桀,被商汤推翻。也就是夏朝由夏启而开启,最后由夏桀而终结。

2.晋国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霸主,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随后,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大败秦国,击败强楚,再次成为霸主。晋厉公、晋悼公时期晋国也是持续登上巅峰。不过到最后强大的晋国却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天下,到最后真正统一天下的却是晋朝。三家分晋而三国又归晋。

3.秦朝和隋朝

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惊人的相似。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数百年的纷争建立大秦帝国。隋文帝杨坚结束南北朝战乱建立大隋。两个朝代都是大一统的朝代,又都是只传了两世。两个朝代第一任皇帝前期都是比较英明的皇帝,后期又都是比较糊涂。第二任皇帝都不是正常即位,都是靠谋害大哥而登上皇位,又都是历史上出名的昏庸皇帝。

4.汉朝

汉朝是由刘邦所建立,刘邦年轻时是个无赖小混混,后来当了个亭长,押送犯人的途中,犯人都跑了,刘邦就起义了。关于刘邦起义有个故事,就是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这个在《史记》中有记载。“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史记·高祖本纪》)就是说刘邦放走囚犯,剩下的十多个壮士愿意跟着他。刘邦喝多了,让一个人去探路,那个人后来说前边有条大白蛇不能过,刘邦喝的懵乎乎的,就一个上前一剑把蛇砍为两半。然后就醉的睡过去了,剩下的人来找他,看到个老太太在哭泣,就问她哭什么。老太太说自己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成白蛇在路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这下刘邦成为赤帝的儿子,跟随的人更加尊敬他了,刘邦起义后,竟然比势力更大的项羽先进入咸阳。随后,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到后来就是巧合来了,王莽建立新朝,把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两段,并且王莽还是从孺子婴手中夺得的天下。斩白蛇为两段,王莽篡汉分两汉;子婴投降秦朝灭亡,王莽从孺子婴手中夺天下,并且两个子婴都没有称帝,后来都被将领杀死。

5.曹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引来很多大臣的不满,先是国丈董承自称领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刘备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事情透漏被曹操诛杀,董承的女儿董贵人已经怀孕仍是被曹操所杀。伏皇后看到这个情况很害怕,写信让父亲伏完诛杀曹操,伏完不敢动手。但是,最后还是被曹操知道,曹操将伏皇后关到掖庭幽禁去世,所生的皇子也被毒酒毒死,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也被处死。

报应来得就是这么快,曹魏被司马家控制。曹芳的第二任皇后张皇后,因为父亲张缉反对司马师,事情泄露全部被杀,张皇后也被司马师废黜。

6.晋朝

东汉末年分三国,晋朝一统天下,虽然是曹魏结束的汉朝,但是随后所有和晋有关的朝代都和刘姓有着过不去的坎了。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五胡涌入中原,汉赵刘聪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制造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并且刘渊最开始就是打着复汉的口号,这个朝代也叫汉赵。

北方大乱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到最后东晋大将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

残唐五代时,石敬瑭还建立了个后晋,后晋虽然是契丹所覆灭,但是却绝对跟后晋大将刘知远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刘知远自己想着称霸,对后晋的命令基本不理睬,后晋灭亡后,刘知远在后晋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朝代,后汉。

7.北周、后周

北周的宇文邕和后周的柴荣都是一代明主,在位期间国家繁荣。这两位皇帝又都是生逢乱世,给他们时间就可以一统天下,却都是30多岁就去世。死后因为新帝年幼,被将领控制,北周被杨坚所夺,后周被赵匡胤所夺。这两个朝代又都为后面的朝代打好了基础。再加上周朝,大一统竟然都是灭亡周后更加繁荣。

8.后周

后周的开国皇帝是郭威,周太祖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知远死后,刘承佑要杀郭威,于是郭威起兵叛乱,手下将士裂黄旗披到郭威身上,拥立为皇帝。同样的,赵匡胤是郭威手下大将,策划陈桥兵变后,手下将士将黄袍披在他身上,拥立为皇帝。

9.宋朝

宋朝是由赵匡胤从周恭帝手中所夺,周恭帝即位时年幼,由太后处理朝政,被赵匡胤夺下天下。宋朝宋恭帝也是年幼即位,太后处理朝政。虽然南宋后来还有两位流亡的小皇帝,但是宋恭帝时已被元朝攻破都城自己也被俘虏。

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北宋是赵匡胤所建立的朝代,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以后北宋都是由赵光义后代当皇帝。南宋是由宋高宗赵构所建立,但是宋高宗就一个儿子早早去世,即位的宋孝宗是赵匡胤后代,此后都是由赵匡胤一脉当皇帝。也就是说北宋除了赵匡胤都是赵光义一脉,南宋除了赵构都是赵匡胤一脉,并且两边都是9位皇帝,最后两位皇帝都是饱受折磨,死在他乡。

10.清朝

清朝的始祖努尔哈赤是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成为后金大汗的,赫图阿拉就在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而辽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又曾经关押着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努尔哈赤曾经消灭叶赫部,而灭亡清朝的罪魁祸首慈禧就是姓叶赫那拉。

看历史总是有着一些貌似不经意的巧合,东西方文化更是有着惊人的相似,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是同一场洪水吗?古巴比伦历法与夏朝历法同时又者如出一辙;百家争鸣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同时的繁华;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一个时代出生相差无几年;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同时崛起;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人都在戏剧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康熙和彼得大帝又处在同一时期......东西方实力文化很多时候竟然很平衡。

远的庞统的落凤坡不说,近的像戴 笠改名雨农而飞黄腾达,最后飞机在雷雨天失事撞在岱山,残骸掉进去的山沟叫困雨沟.....

历史总是这么神奇,难道这些都是简单的巧合吗!

4. 有没有比较接近正史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推荐?

1、《邪风曲》作者血红,非常接近正史。比较老的一本书了,值得一看!

2、《唐砖》,作者

孑与2

,这个书应该是历史穿越的最经典之作了,目前看没有超过这个的。我看了3遍了。

3、《极品家丁》,属于架空历史长篇小说,作者

禹岩

,该小说在谷歌百度双排名持续四十周前三甲。经典马震的源头!

4、《盛唐崛起》是庚新重回历史类小说的首部作品,这是继三国三部曲之后,又开崛起三部曲新篇。主要讲述了少年杨守文意外被雷劈中,唤醒了尘封十七年的记忆,如真似幻的梦境,破朔迷离的身世,纠葛不清的情愫,盘根错节的线索指向他不平凡的一生......

5、《宰执天下》是不多见的大师级历史穿越作品,知名作家“马亲王”马伯庸称赞它是“《新宋》后最好看的宋穿”。小说作者cuslaa历史知识扎实、文笔又极优美流畅、古色古香,即便是比起所谓的作家来,文笔也不惶多让,让人读来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6、《奸臣》为若初文学网签约作者“蓝家三少”原创作品,首发于若初文学网。

5. 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

陈寿说得很清楚:“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意思是说,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文字,就没人比董卓更残暴。虽说陈寿没机会见后人之恶,但董卓的暴行确实是“前无古人”,这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喜怒无常,擅杀君臣

董卓出身于边僻之地,久习夷风,还是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成长。这样的人,本就杀伐果断,心中没有仁慈可言。所以对董卓而言,他杀人放火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完全是随心所欲。

侍御史扰龙宗见董卓时,因未下随身佩剑,便被乱棍打死;大司农周忠之子刚到雒阳,董卓便命人直接将其斩杀;甚至在吃饭之时,董卓都能随意杀人,而后接着谈笑风生。除了擅杀朝臣,董卓还先后害死了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如此悖逆之举,他竟毫不遮掩,何以至此?

盖因董卓深受游牧族的风气影响,崇尚强者为尊。司马迁说过:“(匈奴)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董卓虽然是良家子弟,但从小便生活在羌胡杂居的边境,习惯通过粗暴方式解决问题。

为了获取军功,董卓还曾“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将这些无辜百姓当成乱贼杀死。后世影视剧中恶贼屠杀村民以充军功的办法,大多都是跟董卓学的。

由此可见,在董卓心目中,杀人再正常不过。对这个冷血的刽子手来说,残害他人一是为了满足其内心快感,二也是为获取利益。这正是董卓残暴的根源所在。可只是乱杀人,董卓还不满足;他非要在杀人之时采取极其狠辣的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二、行事粗野,手段狠辣

董卓采取的杀人方式,突破了人们的下限。

何太后被毒杀后,董卓还残忍杀害了她的母亲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不许其他人为其收尸。死无葬身之地,乃古人最忌讳的一点,董卓不仅让死者不得安宁,甚至还经常毁尸泄愤。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去世后,董卓命人挖开了他的棺椁,将其肢解扔在园中。

在招降一批士卒后,董卓出尔反尔,命人当众对他们施以酷刑:“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

断舌头、斩断手脚、挖出眼睛、再放在大锅里烹杀……

这些操作都是“十八层地狱”处理恶人的常见方式,而董卓却毫不在意。更令人感到惊悚的是,董卓一边吃饭喝酒,一边“欣赏”这些惨状,其人品之卑劣、性情之歹毒残忍,可见一斑。

三、恩将仇报,毫无道义

这样一个毫无道义之人,哪怕是他的恩主,也无法约束。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吴书》记载:“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董卓能步入仕途,离不开袁绍的叔叔袁隗赏识。后来,他在边地中屡立战功,还得到过张温与皇甫嵩的庇佑。但对于这些恩人,董卓的做法再次令人感到不耻。

须知,恩主与故吏,是东汉时期颇为牢固的一种亲密关系,尤甚于师生之情。如冀州牧韩馥,便曾是袁氏门生,也正是因为这层身份的制约,韩馥非但指使不了袁绍,还最终被迫让出了冀州。

但董卓的做法,却令人“大开眼界”。他虽然也是袁隗门生,在入洛阳时更是在后者默许下才站稳脚跟;但在专权以后,董卓非但没有重用袁隗,反而借口袁绍组建关东联军,将袁隗与袁基一家满门处斩。

对于张温这个老上司,董卓也没有念及后者的庇护之情。因忌惮后者在军中的威望,董卓遂将其生生拷打致死。除他之外,就连平定黄巾之乱的皇甫嵩,也差点被董卓所害。

由此可见,董卓心中毫无道德感可言。究其根源,他未曾受到儒家《诗》《礼》熏陶,传统的道德伦理体系无法对其形成约束,这便造成了董卓残暴不仁的卑劣性格。

所以,汉末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都把董卓拉出来痛骂,以此彰显自己的大义之名。于是乎,董卓凭借一己之力,就拉低了对边地武将的整体评价。

四、盗墓挖坟,不恤百姓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迁都长安后,董卓在封地郿县打造了一个“超级军事堡垒”,并把自己搜刮而来的各种财物、宝货收入。其中光是粮食,就足以支撑三十年之久。这么一笔巨额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盗墓。在执掌大权以后,董卓不仅挖开了许多王公贵族家的坟墓,还胆大包天盗了汉灵帝的墓穴。因此,他不仅大发“战争财”,也发过很多笔“死人财”。

其次,董卓经常纵兵劫掠,在富饶之地实行“三光政策”。结合前面提到的,董卓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斩杀一大批当地百姓,充为军功,而后将他们的财产据为己有。

在董卓迁都时,为了不让关东群雄得到带不走的人口或财富,他竟然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如此暴行,实乃天人公愤。

最后,董卓还善于用卑劣的经济手段掠夺财富。他曾命人销毁了洛阳城中几乎所有的铜器,用来打造品相、质量都很低劣的“董卓小钱”,从而用它换回老百姓手中的优质五铢钱。

这个做法,直接导致了汉末经济体系的崩溃。哪怕曹操日后成功让北方百姓实现了安居乐业,钱币也仍未得到他们的信任。

总结

综上可知,董卓诸多暴行的确是“前无古人”。也正因如此,“轻狡翻覆”的吕布才会选择背叛董卓。在后者被吕布杀死后,世人无不拍手称快,就连士兵和百姓们,也纷纷走到街上庆祝。至于董卓尸首,则被人点了天灯,如此下场,足以大快人心。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

6. 汉朝公主远嫁波斯却在途中怀孕?

首先声明,这个故事只是记载在《大唐西域记》里面得一则故事而已,并不见正史记载。

《大唐西域记》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去往西天地途中写的一部带有游记和纪实色彩的书。

这个汉朝公主远嫁波斯却在途中怀孕,生子后就地建国,故地已归属中国的故事,就是玄奘在西去途中所经历那个国家听到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和亲的事情。我国古代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原的汉族统治者为了笼络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就想出了用汉族女儿去和亲的办法,以此来大小北方游牧民族对我汉民族的骚扰和侵略。这个带有耻辱色彩的和亲政策的始作俑者就汉朝的统治者。

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和亲的重视,总是说自己派去和亲的是他最疼爱的公主,但是事实并非这样。公主是什么人物,那可是举国上下最尊贵的女儿!金枝玉叶,就是这么来的。而和亲的地方都是塞外酷寒之地,生活条件还有气候都极其恶劣。从小娇生惯养的公主怎么可能去吃那样的苦?

于是,皇帝就想出了一个欺骗的手段:把王公大臣或者亲王的女儿、甚至宫女加封为公主,然后拿去和亲。本故事中的汉朝公主,就是皇帝随便选的一个宫女充当的公主远嫁。这就是皇帝的无能,不能把国家治理的强大而有效地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做出的可笑又软弱的祈求行为。

皇帝倒是随便派了一个汉族女子去远地和亲以便巩固他的统治,可是,被牺牲的却是拿去和亲的女子。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者就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了,可贵为我国四大美人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最后的结局都是很惨的,就更别说其他没有地位和绝色美貌的女子曲和亲会有比她们更好的结果了。

这些和亲的女子,去到了苦寒之地以后,不但生活不习惯,更要忍受远离故土和亲人的折磨,而且这还是不是她们所受痛苦的最难的地方,她们最难忍受的是不同的野蛮种族对她们的身体以及人格的双重蹂躏。王昭君就被迫做了父子两代可汗的妻子!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痛苦不堪。

本故事的所谓公主,就是一个这样被派去受苦的女子。好在他还没有到达要去的一个叫做波利刺斯的西亚国家,而并不是想题目所说的就是波斯国。而其具体的位置就在我们国家现在的新疆的所属地上,那时候总体上称为西域。这也是汉唐时候,我们对新疆这片广大地区的统一称号。

无独有偶的是,那个时候的新疆极其混乱,匪患猖獗。这个公主的和亲队伍进入西域纵深之地以后,就遭遇到了土匪。为了保护公主,和亲官员还有侍卫就把公主安置在一个悬崖之上,以躲避匪徒的抢劫。在给公主送食物以及生活用品的人员中有一个侍卫,也许是长得好或者是跟公主很谈得来吧,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好上了。

这也难怪,毕竟那是在非常时期,公主和侍卫都是血气方刚的男女青年;同时他们又都是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者。日子一久,难免孤独寂寞,两人抱团取暖也是人之常情。于是乎,日子一久,公主和那个侍卫就因情而爱,最后怀上了那个侍卫的孩子,免去了她像其他的和亲者那样悲惨的命运。

但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公主可是去别国和亲的。哪能还没有到和亲的国家就怀上孩子!显然,这支和亲队伍要回国不可能,要继续去到和亲的国家也是不可取的。因而公主的侍女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说公主怀的孩子是太阳神御幸公主所得,这块地盘也就是太阳神恩赐给公主的,公主可以在这个地方安顿下来。

这当然是胡诌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这支和亲队伍就在那里安营扎寨,建成生活,并生子建国。按《大唐西域记》的描写,这个国家后来是归属了中国的。但其国名也许完全就是玄奘写出来的而历史上没有那么一个国名,或者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国名但后来消失不用了也就没有流传下来。总之,所有史籍上都查不到这个国名。

先不去管有没有这个国家了吧。那时的所谓国家,只要是自己建造起来的几栋房子连在一起即可作为城郭了,同时自己又有能力保护这个城郭生存下去不被别人所灭,即能称国了。那时西域上这样的小国比比皆是!有巴掌那么大一块地方也能称国。这就是说当时的历史!反正,按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描述,这个国家就这么在西域大地上建立了,而且还跟汉朝取得了联系,后来又归属了汉朝。

关于这个国家其他的一切就没有什么记载的了,只能凭借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描述猜测。所以,不能随便乱说。谢谢!

7.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一个字乱,从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就埋下乱的根源,朝内党争,武帝选择漠视,大肆封王,司马家的王还有异性王,藩王实封,晋武帝偏听偏信,这就是五胡十六国这些国家短命的原因,所有国家都认可这一文化。

汉赵创立者刘渊,是个有仁心,有雄心壮志的男人,善于用人,敢于封赏,敢于信任的睿智帝王,然而时势不济,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

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今天的山西忻州北人,家世很不错,可以算是贵族,父亲是刘豹,是匈奴五部之一领导,所以刘渊崛起是很快的,当然这和个人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年轻的刘渊,幼而好学,不舍昼夜,熟读各种经典,为后来崛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丑就要读多书,靠脸吃饭,也只能吃一时,吃不了一世,你看有智慧,不断在精进自己,以保自己未来无忧患。不要再喊读书无用论了,你觉的无用,只因为你一直在底层混,难以崛起,所以觉得无用。

刘渊生平简介:

匈奴人不信匈奴姓,却姓汉姓,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当初汉高祖刘邦担心匈奴成为祸患,然后就把公主嫁给当是匈奴的领导冒顿,使得匈奴和西汉成为兄弟之国,大家平等相处,所以后冒顿子孙后来改成了刘姓,这就是匈奴人刘渊姓刘的原因。

刘渊出生也是天降异像,这些传说,估计后来伪作吧!这都是为了忽悠老百姓,让老百姓顺从,也就是天命所归,这种套路,所有帝王或者想创一番事业的都在玩,什么机语啊!老百姓愚昧无知,相信这个这个。

刘渊文武双全,文熟读各种经典,武通谋略之道。他曾经对同窗说,我常读书,鄙视何、陆贾不懂谋武之道,周勃、灌婴不通文,啥都不知道,君子的耻辱,遇到刘邦不能封侯,成就功业,俩公属太宗,不能从事道德教化之事。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姿貌魁伟。

太原王司马浑评价曰:"刘元海容貌风仪,机谈鉴智,虽金日?无以加也。

王济曰:“渊有文武长才,陛下任以东南之事,吴不足平也。”

齐王司马攸闻之,言于帝曰:“陛下不除刘渊,臣恐并州不得久安。”

这些人都觉得刘渊异于常人,日后必有一番作为。理由有三,一是长的高大威猛,英俊,二是熟读各种经典,三通武谋之道,这些表像,为日后崛起做了跟本上的准备。

咱说聪明人都是非常有洞察力和预见力,可以预见未来,太原王司马浑不断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刘渊,刘渊哭着对好友王弥说:“王浑和李因为与我是同乡所以了解我,他们时常向晋武帝荐举我,这却正是我的忧虑。”

政治家只考虑可能性,都是早早除掉可能性,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晋武帝没有听从齐王司马攸的建议。

当然这都读书带来的好处,这让人可以从历史中寻找道案例,可以让人从相似案例中,总结出答案,并且可以找道解决事情的方法。这就是鬼谷子反应篇提供的方法。

做领导的第一能力,就是会识人用人,敢于用人,这更是做领导的跟本,只有这样用人,下属才会竭尽所能,才会全心全意的为你效力,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王弥是汉主刘渊的朋友,刘渊知道王弥非同常人,当初就有人评论王弥,生缝乱世,便不甘心做一个士大夫了,刘渊想把王弥收拢在自己门下。

恰逢王弥被苟纯打败,逃跑渡过黄河,与王桑从轵关到平阳。汉主刘渊派侍中兼御史大夫到郊外迎接,命令说:“我将亲自去将军的府第,擦拭座席清洗酒爵,诚心诚意对待将军。”王弥到后,任他为司隶校尉、兼侍中,并授以特进职位。任王桑为散骑侍郎。

从这件事看,汉主刘渊还是有识人之明的,假如没有识人的能力,给你最好的人才也无法得到发挥才能的机会,三国魏延不就是如此么,谋国大才刘晔不也是如此么。从侧面看,汉主刘渊还有一颗礼贤下士的心。

汉主刘渊手下还有一大将,石勒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在汉主刘渊在世时,为刘渊开疆拓土,立下了不少功劳。

当初,石勒劝说胡人首领张督、冯莫等人投靠汉主刘渊,等到这些人率众投降汉主刘渊,汉主不吝赏赐都封王拜爵,封石勒为平晋王和辅汉将军,以石勒来控制来投诚的部下。

汉主刘渊知道石勒也并非一般将军可比,知道他强于张督等人,所以让石勒来领导他们。这样更能让投诚的人驯服,何况少数民族,不像汉人那么容易被驯服,他们崇尚暴力,不好控制,这也侧面说明汉主刘渊是个用人高手。

汉主刘渊一直想招摹乌桓人张伏利度,把这家伙拉拢到自己手下,数次派人去拉拢,没有成功。这个家伙,在乐平这个地方守着。

石勒想了个办法,假装自己在汉主刘渊这里犯了错,去投奔这个张伏利度。张伏利度这个货,头脑简单,也不加思考,就接受石勒入伙,还结拜为兄弟,不知道这是个阴谋。

张伏利度派石勒去抢劫,所向无敌,在士兵群中,树立了威信,然后石勒抢了张伏利度的位置,成为了首领,率众投奔了汉主刘渊,汉主刘渊给石勒加职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把张伏利度的部众交给石勒指挥。

做事成功的前提,就是用对人,敢用人,当时人人有点势力就隔剧一方,皇帝的命令都无法出了京城,连身边人都命令不少。汉主刘渊难道不害怕石勒跑了,成为自己的祸患,假如不使用石勒计谋,也难以拉拢到这部分人。

做人需要一颗仁心,这不论哪家流派,都有这个仁的思想,现在管理都说以仁为本,只有仁,才能统一大家的利益,只有仁才能统一思想,只有仁,才能让大家不顾一切的奉献。做领导讲究厚黑也要讲大仁。

汉主刘渊派遣派冠军将军乔进犯西河,攻克介休。介休县令贾浑不投降,乔就把他杀了,打算娶贾浑妻宗氏,宗氏痛哭怒骂乔,乔又把她杀了。刘渊听说这事,非常生气,说:“假如上天知道了,乔还能希望有后代吗?”将乔追回,降了四级官秩,收敛贾浑的一尸一体安葬了。

汉主刘渊是有颗仁慈之心的,很少有屠城等现象,攻占地盘也是针对敌对势力,对老百姓也是很少侵犯。

西晋左积弩将军朱诞投奔汉主刘渊,说洛阳现在势力单薄,可以趁机攻打洛阳,领导打这次战役的是灭晋大将军刘景,带兵攻克了黎阳,又在河南又延津打败王堪,把三万多男女百姓沉入黄河。

刘渊听说后,生气地说:“刘景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朕!再说上天之道难道能容忍这种残忍的行动?我所想要消灭的,只是司马氏家族罢了,普通百姓有什么罪?”把刘景降职为平虏将军。

汉主刘渊对跟随自己的人都是不吝赏赐的,根据战功都封予郡县公侯。自己家的人,根据亲疏远近也都给予封赏。

汉主刘渊也是赏罚分明的明智帝王,可惜后来也犯了晋帝国大肆封王的错,以致于帝国也没有延续多久。

当初刘渊接替父亲的位置左贤王,刘渊堂祖父右贤王刘宣对他的族人说,不能在被奴役了,我们虽然衰落,还有俩万人呢!左贤王英俊威武超凡绝伦,上天派他来兴盛匈奴。现在司马氏骨肉亲人互相残杀,四海动乱如同鼎中沸腾的开水,光复呼韩邪的事业,这正是时候!”于是推举刘渊为大单于。

然后,刘渊利用司马颖想控权的心理,请求回乡率众帮助司马颖,帮助司马颖打击对手王浚东赢公等人,司马颖非常高兴,放归刘渊,任命刘渊担任北单于、参丞相军事等职。

后来司马颖不听刘渊劝告,一路溃败,刘渊说司马颖真是天生的奴才。后来刘宣等人都说要光复呼韩邪的事业,刘渊大丈夫应当作汉高祖、魏武帝,呼韩邪哪里值得效仿呢?

大丈夫当有远大志向,努力一步步去实现它,有了远大志向,就有前进的动力,只要你一步步小心翼翼的前进,总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时机、资源和个人因素都是缺一不可的。

汉主刘渊的崛起得益于形势,假如形势不利,我想汉主刘渊也难有一番作为。假如西晋没有八王之乱,没有那么蕃王,包括皇帝本人不是昏庸之主,我想刘渊是没有机会崛起的,所有时势造英雄。

能在乱世之中,创立一凡伟业,也是不易之事,这和汉主刘渊是分不开的,汉主刘渊病逝,汉赵也没有延续多久,迅速消亡。

所为时势造英雄,假如你没有足够的优秀,在好的时势,都与你无关,修炼自己,这是永恒的跟本。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82)
甄嬛传全文阅读(后宫甄嬛传甄嬛和玄凌说与
上一篇 2024年03月17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3月17日

相关推荐

  • 最值得推荐的单机游戏

    1.迷城的国度为什么第一个说它呢,因为它是引我入单机游戏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小的时候玩的都是什么4399,QQ堂,炸弹人,一些相对来说艺术性比较差的游戏,直到有一天我玩到了迷城的国度,当时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就入了单机坑。这款游戏...

    2023年12月11日
  • 猎美医圣赵天免费阅读(主角体内有神的小说都市)

    十五年前的一场意外,使得主角赵天被同时灌输进神和魔的血脉,两种同样浓度的血脉,在充满偏见的世俗眼光里,却变得尖锐而极端……...

    2024年01月17日
  • 十大巅峰雇佣兵小说(有一个小说主角叫林浩是雇佣兵)

    佣兵启示录作者黑刺猬走在大街上,林浩终于明白政委那句“脱下军装,你依然要勇敢。”的真正含意。潜意识里,政委是想告诉自己社会比战场更复杂,看不到的险恶往往比迎面而来的子弹更可怕……...

    2024年01月27日
  • 重回都市,定要自强不息,重回巅峰

    第一章重回少年夜晚,江州市某条公路上。一辆乳白色的奥迪TT飞驰而过,在月光下犹如一匹银色骏马。车中,林馨儿洁白如玉的双手紧握方向盘,一双如水般的眸子中愁云密布,通过后视镜撇了一眼坐在后面的男人。那是她的丈夫秦朗,因为扫黄被抓进局子,刚刚被她担...

    2024年02月04日
  • 重生之崛起时代(重生到以前的小说)

    现代重生《重生-风华》《重生校园之商女》《都市女帝》《重生—将门千金》《重生之破茧》(两本,不同作者)《珠光宝鉴》《重生—将门虎女》(双结局)《重生—腹黑千金》《皇裔巨星》《重生才女当家》《极品天骄》《重生之珠光宝妻》《重生-黄太子记事》《重...

    2024年02月1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