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隋枭雄(史上最倒霉的名将是谁)

1. 窃隋枭雄,史上最倒霉的名将是谁?

谢邀

我觉得李广一家子都挺倒霉的,一家三代都是名将,李广本人被称为“飞将军”,打的匈奴哭爹喊娘,却终身未能封侯;李广之子关内侯李敢勇猛无比却因私仇被霍去病射杀;到了李广之孙李陵的时因被汉武帝猜忌,最终落得个被灭全族的下场,不可谓不倒霉。

先说李广吧!

唐朝的诗人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特别的出名,叫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一句话,道尽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尤其是其中的“李广难封”,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几千年的遗憾。

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可以说是一个将门世家。他被敌人称之为飞将军,令敌人谈之色变。

汉文帝时期,这时候刘邦时代的战将基本都已经老故,面对匈奴的侵扰,必须依靠年轻的将领了。李广在此期间表现很好,汉文帝都忍不住赞叹道: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然而这话实在经不起推敲,明明为自己出力,还要推到高帝时。这是标准的政治语言。意思就是说他生不逢时,如果是李广生活在汉高祖刘邦之时,被封个万户侯是手拿把掐的事儿,那么,文帝为什么说李广不遇时呢?原因大概因为当时期文帝崇尚老子的“无为而治”,现在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在处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时多用文而不用武,所以鲜有大规模战争,作为军人,李广没有发挥的空间。

这一点,大约也坐实了李广是真正有才的。而李广的好朋友司马迁更是对李广有很高的评价,说他在对抗匈奴的时候“用善骑射,杀首虏多”、“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是一个猛将。典属国公孙昆邪更是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本来得到了皇帝的赞赏,自身本事又还不差,李广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

可是,转折来了。到了汉文帝在位期间,汉朝爆发七国之乱,意图谋反。李广曾随太尉周亚夫平叛,期间李广表现非常优秀。

昌邑城下,骁骑都尉李广,斩将夺旗。第一个抢下了叛军大军旗,这是战场上的大功,凭此足可以封侯。

然而李广做事却留了一手,也让他这次功劳化为灰烬。当时梁王刘武正给谋求皇位,他授予李广将军印,希望他能归顺自己。

李广虽然没有临阵倒戈,但是他接受了这个将军印,此举却是犯了大忌。梁王正挟功谋求继承皇位,并在朝中得到了窦太后的支持。李广无意中卷入了储位之争。

李广的行为,明晃晃地将自己放到了汉景帝的对立面。因而,班师后朝廷没有给李广封赏,更不要提封侯。李光就这么的失去了景帝时期封侯的机会,因此,李广尽管平叛功大,也不得受赏。

而后又到了汉武帝时期

更换国策,变文景帝的“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变过去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反击进攻政策。战争由过去的防御战法转为用骑兵军团纵深突袭的战略打法。

这本是军人立功封侯的大好机遇,但李广只善于近战格斗骑射,突发事件的机智应变,满足过去的经验,没有树立新的军事理念,没有学好新的战役打法。

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将,各率1万骑兵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大军。 结果,汉武帝时期的第一次对匈反击战中,李广遭遇匈奴主力,李广骑兵全军覆没,李广本人被匈奴生俘后逃回。

前123年,李广以偏将军的身份随卫青出征,为卫青麾下六将之一,结果李广无功而返;

前120年,李广领兵4000,与匈奴左贤王部的4万骑兵遭遇,由于猪队友张骞率领的援军跑错路导致未能及时赶来,导致又一次全军覆没,李广被贬为庶人。

前119年,汉武帝集结10万铁骑,派遣卫青、霍去病两员不世名将,对匈奴发动漠北总攻,意欲一举平定匈奴之患。这一年,李广已年过60,经过李广自己的争取和同僚的推荐,又让他参加了讨伐大军。武帝害怕李广误事,特意吩咐卫青不给重要任务。到了临近打仗的时候,卫青把李广调往右军,让自己的心腹代替了李广的位置。就这样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可能的封侯机会。

李广确实命背,行军的时候迷失了方向贻误战机,按律应追责,李广拔刀自愤愧自杀,含恨而逝。

李广死后,全军将士都悲痛万分。李广去世的消息传开后,驻地的老百姓们也为他流泪叹息。

再来说说李广之子李敢

李广之子李敢也是一大将军,曾多次随父亲南征北战建立功勋,后也曾随卫青攻打匈奴,御敌于外。因为战功,李敢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并封关内侯。

元狩五年,在得知自己的父亲之死与大将军卫青有关后,李敢独自找卫青质问。愤怒中出手打伤卫青,卫青选择了原谅,并让大家帮忙隐瞒此事。

但是这事儿最后还是没有藏住,被外甥霍去病得知。霍去病年少轻狂,可没有自己的舅舅那么好脾气。得知舅舅被李敢打伤之后,心中压了一团火。

后来李敢去上雍,到甘泉宫狩猎的时候,霍去病以暗箭一箭结果了李敢的性命。

当时霍去病正是汉武帝重新重视的大将,在汉武帝心中,霍去病远重于李敢。所以在汉武帝的包庇下,李敢由霍去病射杀变为狩猎途中被雄鹿鹿角撞死,也是可怜。现在再来说说李广之孙李陵

李陵,担任侍中,善于骑射,官拜骑都。

李广之子李敢,也就是李陵的叔叔,

家族的屈辱,如石头压在李陵心上,年纪轻轻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他急着证明自己,为家族洗刷自爷爷以来的耻辱,急于再次光耀门楣,所以他非常的想立功。

第一场硬仗,也是最后一场。打得漂亮,也打的窝囊。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将军李广利受命领军,三万铁骑由酒泉出发。

年轻的李陵此时任军中骑都尉,正带兵在边地训练。一听到出征的消息,求功心切的李陵上奏主动请战,汉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于是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但路博德羞于当李陵的后备部队,便上奏说:“正值秋天,匈奴马肥,不可与之交战,请皇上留李陵到春天一起出塞。”

皇上生气,怀疑李陵后悔说了大话不想出征,而让路博德上书请留,于是下诏命令路博德在西河郡调兵攻打匈奴。命令李陵部在九月出发,出遮虏障,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观察敌情,如果没有收获,则返回修整士卒。

于是,李陵率领步兵五千人,走了一个月,十月份左右到达浚稽山扎营,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陈步乐被召见,向皇上汇报说李陵带兵有方,能得到将士死力效命,武帝非常高兴,任命陈步乐为郎官。

李陵一到浚稽山,与匈奴单于主力军相遇,匈奴约三万骑兵包围李陵,李陵依托有利地形,结车为阵,两边是山,中间为峡谷,地势狭窄,接敌面小,骑兵无法铺开,防守半径也小,李陵奋勇战斗,千弩齐发,匈奴纷纷应弦倒地。

敌人逃到山上,汉军追击又歼灭数千人首战告捷,匈奴单于大惊,召集左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全力进攻李陵。

之前是3万对5千,6:1,现在又是8万对5千,16:1,既无险可守,又等不到援军,面对强敌,李陵一路向南且战且退,依托有利地形,在丘陵地带,用远程兵器杀伤匈奴。在丛林中匈奴的骑兵不好冲锋突进,几天后,被困在山谷中,连续作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便用车载,两处受伤者负责驾车,一创者坚持战斗,又斩首三千余级。

李陵接着率军往东南方撤,沿着龙城故道撤退,走了四五天,被大片沼泽芦苇挡住,敌人从上风处放火,李陵令军中也放火自救(烧出隔离带)。

面对小股汉军,匈奴一时之间久攻不下。

这时,李陵军处境更加险恶,匈奴骑兵多,一天进攻几十次,来来回回,匈奴兵又死伤二千多人。匈奴见不能取胜,准备撤走。

恰逢李陵军中出了个叫管敢的叛徒,把军情全部泄露给了单于:“军中未设伏兵,军中的箭矢,也快用尽了”。

单于当即大喜,命令骑兵合力攻打汉军,边打边喊:“李陵、韩延年快投降!”李陵部受到了立体打击,又是箭如雨下,又是礌石滚滚,又是匈奴正面进攻,李陵的部队也竭力还击。边战边撤,但最终,这支部队还是陷入了绝境。未等冲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丢弃战车而去。军士还有三千多人,徒手士兵斩车架为武器,军吏只剩短刀,进入狭谷,单于切断了汉军退路,在险要处丢垒石,汉军死伤惨重,进退无路。

李陵与韩延年上马突围,跟随的壮士有十多人,敌人以骑兵数千追击,韩延年战死。李陵被俘投降,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余人。

想一想,三千人,一番激战,士卒多死,算他还有1600人,逃回来400人,百分之二十五的逃生率,不算低。其实如果李陵不率先溃围,不骑马,而是乔装打扮成士兵,以李陵的能力,是有极大概率跑回去的,只要跑回去,最多被贬成庶人,可惜李陵说:“没有面目报答陛下!”于是向匈奴先投降,但是李陵的内心还是决定先诈降随后捞点战果回去。

李陵兵败之处距边塞一百多里,边塞上报。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时,汉武帝非常愤怒,等到慢慢平息后又有自责,于是汉武帝便派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设法接李陵回来,却不幸得到这样的情报:“我抓到了俘虏,他告诉我李陵在为匈奴训练军队,所以我一无所获。”

这下汉武帝真的怒了,杀了李陵的全家并灭三族

太史令司马迁当时极力为李陵说情辩护。皇帝认为司马迁在诬陷毁谤他人,在为李陵做说客,对司马迁实施宫刑,可怜的司马迁就这么成了太监。

后来才知道是另一个投降将领李绪在为匈奴练兵,公孙敖当时听信了错误的情报,愤怒的李陵得知后暗杀了李绪,

此后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虽不曾为匈奴练兵效力,却也从此断绝了回汉地的心思。

结语:与卫青、霍去病和程不识的家族相比,李广家族遭受了三代的损失,这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罕见的。李广三代人有三个代表,即李广、李敢和李陵。

李广自尽,李广之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孙李陵诈降后被汉武帝灭三族,可以说是全族被灭。

一家三代,代代英勇,最终落得个被灭全族的下场,不可谓不倒霉,同时李氏一门三代的悲剧也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别惹“关系户”。

窃隋枭雄(史上最倒霉的名将是谁)

2. 历史上最有名的马是什么马?

昭陵六骏”分别为:飒露紫、卷毛骗、白蹄乌、特勒骠、青锥和什伐赤,原置于唐太宗的昭陵。

在唐太宗李世民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中,都有它们的身影。昭陵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为“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居陕西礼泉。

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昭陵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唐太宗去世后,遵太宗遗愿,六骏镌刻在昭陵祭坛两侧,伴随一代圣主长眠。

汗血宝马,学名叫阿哈尔捷金马,在汉武帝时是大宛国的宝贝,今天仍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

汗血宝马奔驰时会流出的红色的汗液,如同流血一般,故而得名。

汗血宝马在速度与耐力上都非常出众,是骑兵作战的良驹,日后汉朝大军横扫大漠,就是拥有了大量适合军队使用的战马,才打造出了一支汉军铁骑,也才有了“明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豪言。

3. 隋唐英雄传让李密给人一个不好印象?

【导语】:

其实不光《隋唐英雄传》影视剧中的李密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历史上真实的李密也是个口碑不好的人,他为了坐稳瓦岗寨的首领位置,出手杀了让位于他的原来瓦岗寨首领翟让。至于他如何获得瓦岗寨又为何降唐,且听我详细道来。

【正文】:

1️⃣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隋朝到了隋炀帝时期,开始快速走下坡路。隋炀帝生活奢靡不说,还好大喜功,喜欢通过战争来显示自己的治国才能,可是在百姓看来他这就是“穷兵黩武”。

他曾经三次派大军远征高句丽,可是最后都是无功而返。因为每次大军出征,除了大军外,还得动用百万人的后勤大军,所以多年战争,使得百姓都没有时间去务农,田里的庄稼成熟了都无法收割,民间怨声载道。

而隋炀帝自己却在宫中过着奢华的生活,这更是让天下百姓对之心生恨意。因为当时的河北和山东距离高句丽地理位置上比较近,所以这两个地方也就成为了主要的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基地。

但是这两个地方,又经历了多年旱灾,百姓本身就过得十分辛苦,经过多年战争更是没办法生存。最后,隋朝末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就是首先从这两地开始。

最终 ,随着起义的进行,产生了三大起义大军,分别是 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和翟让领导的瓦岗寨起义军。

2️⃣是谁创建起了瓦岗寨?

是的,我们经常提到李密的瓦岗寨,其实创立者并不是他,而是一个叫翟让的人。翟让生性勇猛直爽,起初在东郡的衙门里当一个小差,可是因为朝廷腐败,他又敢于讲真话,所以便得罪了他的上司。最后被上司设计关入了大牢,并被判了死罪。

好在,翟让平日里交友众多,有一个狱吏跟他较熟悉,在一天半夜里偷偷的把他放了出去。这一出去,就如同猛虎归山。他决心起义,反抗隋朝的统治。于是,他逃到一个叫做瓦岗的地方后,就挂起了反隋大旗,瞬间招募了几千名当地的贫苦农民。

随着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起义军逐渐扩大到了一万多人,开始有组织地主动进攻官府的地盘。

随着徐世勣和李密的加入,瓦岗起义军逐步成长为了隋末“三大起义军”之一,一时间,风光无限。

3️⃣李密如何获得瓦岗寨?

可以说李密的瓦岗寨这个首领位置来的十分巧合,因为是瓦岗寨原首领翟让心甘情愿的让位于他,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翟让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在李密加入自己后,他逐渐觉得李密是个人才,觉得由他指挥瓦岗大军的话,能取得更大的胜利。例如,李密刚加入瓦岗寨不久,就曾主动请缨,献计于翟让。他让翟让率领瓦岗寨士兵正面迎击隋朝派过来镇压的隋军,佯装失败,边打边退,而自己只率领了一千多人埋伏在一处树枝茂密道路狭窄的地方等待隋军进入包围圈。最后,隋军果然上当,瓦岗军歼灭了整支派来镇压自己的隋朝大军。

经过这一战,翟让对李密的军事指挥才能钦佩不已,于是他把自己的首领位置主动让给了李密,让李密统领整个瓦岗大军。这一点,似乎有点像《水浒传》中的晁天王,将首领位置让与宋公明。

李密没有让翟让失望,他带领瓦岗寨陆续攻占了很多城池,势力进一步扩大。可是,等李密当上首领后,原翟让的手下的一些将领对李密这个外来人陆续表示了不服,也慢慢传到了李密耳朵里。另外,李密的手下也开始劝说李密,要及早动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刚开始李密也是半信半疑,后来终于忍不住动了杀心,借一次喝酒的时机,安排刀斧手杀死了翟让以及支持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4️⃣李密为何投降了唐朝?

等李密的瓦岗寨势力强大后,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政治集团和起义军进行地盘的争斗。在李密率领的瓦岗大军打赢宇文化及回大本营的路上,被王世充偷袭,最后李密兵败而逃,他的手下都陆续归降了王世充。

后来,王世充又被唐军所打败,只好求救于曾经的敌人窦建德,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即唐军时,便抱团取暖。

此时,兵少将寡的李密,看着自己敌人投靠了窦建德,自己只好投靠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共同敌人,即已占领天下大部分的唐军。

就这样,李密委身于唐军 ,从一名起义军首领成为了寄人篱下的降将。、

总结:

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隋朝末年成为瓦岗寨起义军首领的李密,是靠着自己的一些实力和运气得到了瓦岗寨首领之位。但是他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在感受到自己首领位置受到威胁时,将让位于自己的原首领翟让给杀害了。他又是一个无情、多疑且冷酷的人。

最后他投降唐朝, 也是迫不得已,被王世充打败,走投五路之下只能投降于唐军。只是最后,他又反叛唐军,落得个命丧野外的下场。

4. 李渊真的想传位给李建成吗?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非常繁荣,但是,当时的皇权斗争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在登基以后九年时间就选择了退位当了太上皇,有人说这是因为李渊累了,想把重担交给儿子,也有人说他是被儿子逼迫退位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李渊大权旁落的原因。

李渊总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李元霸,在最终李渊自立门户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出过不少力,但是,李渊称帝以后,兄弟俩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接替父亲登上帝位的那一个,当然,他们也知道,另一方是自己登上帝位最大的绊脚石,所以,明争暗斗没有少出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李元吉则选择了站在当时的太子李建成这一边,但是,因为李建成并没有李世民的才能,所以,它并不是很受欢迎,而且,李元吉虽然站在他这一边,在战场上却处于失利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李建成处于下风。

而李世民跟李建成之间的较量李渊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这两个都是自己比较看重的儿子,他肯定不会选择偏袒谁,希望能够公平的对待他们,所以,他一边想办法扶持李建成,一边给了自己另外几个儿子同样的权力,他认为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李渊却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在权力面前他们怎么能够甘于现状呢,所以,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向更高的位置,而我国历史上历来就有一句话,一山容不了二虎,所以就算李渊从中不断的调解也没有办法减少兄弟之间的嫌隙,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以后,李世民选择了在李渊在位的第九个年头的6月初四这一点发动兵变,也就是历史上的玄武门事件,他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渊突然发现自己是比较失败的一个父亲。

因为自己没有调和好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骨肉相残事件出现,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渊心寒了,他选择了把帝位传给获胜的李世民,当然,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当中取得胜利也是必然的,因为他当时的个人魅力、领导能力和智慧都比李建成更高一些。

5. 党项人是怎么占有四州之地的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西夏是宋朝对西夏的称谓,他们称自己为大白高国。西夏立国是在李元昊时期,占有四州之地也是李元昊时期的事。所谓的四州是指河西走廊的四个州,即瓜州、沙州、肃州、甘州。

下面我就详细聊聊西夏国:

一、党项的兴起与族源

党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本西羌之一支,原居青藏高原。汉文典籍有关党项的记载首见于唐魏征等所撰的《隋书》,《隋书党项传》记魏、周之际,数来扰边,但《魏书》、《周书》不载党项事。其后唐李延寿撰《北史》、杜佑撰《通典》,五代、北宋修纂的《旧唐书》、《新唐书》、《五代会要》、新旧《五代史》、元修《宋史》等都有党项专传,这些史书中或直接称党项为“党项羌”)。

西羌与党项的关系,据《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述:“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的汉代西羌主要居地是:”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赐支,或析支,即指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曲一带地方,这里是羌族发源之地。

古析支既是党项初起的居住中心,则他们当与西羌同源。早在汉代西羌曾大量内徙于河陇及关中一带。遗留在原居地的广大羌族在西晋末为吐谷浑所统治,其势微弱。自西魏废帝元年(552年)至北周保定四年(564年),附属于吐谷浑的宕昌(中心在今甘肃宕昌)和邓至(中心在今四川九寨沟县)两个羌族小政权相继为西魏和北周灭亡之后,“党项始强”。以后,宕昌、邓至有部分融入党项,成为其组成部分。故《隋书·党项传》称“其种有宕昌、白狼”云。

因此可以说,党项羌应是汉魏后居于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的西羌诸部发展而来,是居于这些地区的西羌,在北周后的泛称。

自北周后,党项羌兴起,其分布地域,据《隋书·党项传》的记载:“东接临洮(今甘肃岷县),西平(今青海西宁市),西拒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到唐代初年,活动范围有所扩展,史书记述亦较准确。

《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其界东至松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接叶护(今新疆若羌)南杂舂桑、迷桑(今青海、四川交界处,果洛、阿坝藏族自治州一带)等羌,北连吐谷浑(今青海北部,甘肃南部一带),处山谷间,亘三千里。”

关于党项人的发源地,据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发现的西夏文献中一首记载党项祖先的颂诗称:“黔首石城漠水边,亦面祖坟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

20世纪初以来,中外西夏学家对诗句进行过多种译释考证,说法不一,但基本肯定是一首记叙党项祖先发祥地的史诗。即“黔首”与“赤面”指党项人,因其脸色黝黑,并用红颜料涂面。

“白河”即今嘉陵江上游白龙江,古称白水。“弭药”是党项人自称,后吐蕃沿用此名。该诗概述党项羌的原分布地是在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一带,与汉文典籍记载相合。

《旧唐书·党项羌传》记党项有八部:“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姓之中复分为有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拔氏最为强族。”

除上述党项八部外,据两唐书《党项传》记载,在赤水(今青海共和)以西有“黑党项”与居于河西大积石山的雪山党项两大党项部落。

二、党项的内迁

唐贞观年间,在党项拓跋部内附前后,地处青藏高原的吐蕃强盛起来,不断出兵攻击党项诸部,与唐争夺凉、松、茂、將(今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肃东南部)诸州地区。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

十二年(638年)吐蕃进攻唐松州,松州都督府所辖的党项羁縻州阔、诺(今四川松潘西)二州刺史、党项羌酋以州叛归吐蕃。唐高宗继立后,吐蕃势力开始向北扩张,到唐仪风年间(676-679年),吐蕃更是不断寇扰唐部、廓、河、芳、扶、松等州。到永隆元年(680年)前后,“吐番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嵩等州相接。其时,些党项羁縻州开始废置,或处于“或臣或否”的状态之中。

一些党项部落开始向内地迁徙。到开元(713-741年)中,在吐蕃势力愈炽、唐军屡屡失利的情况下,党项拓拔部上表唐朝,请求内徙。玄宗同意拓拔部的请求,下诏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安置其众。辖下的二十五个羁縻州的党项部落,也随着一道内迁。主要的党项拓拔部及野利部。从开元年间从松州到庆州的迁徙,是党项拓拔部的第一次大迁徙。

党项的内徙并不是唐朝有计划地按原党项羁縻州进行内迁,而是他们以姓氏、部落为单位自发的、陆续向北迁徙。内徙党项的分布,据些史书的记载,主要在陇右道的洮、秦、临等州及关内道的庆、灵、银、夏、胜等州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才又复置或重置一些党项羁縻府州,寄治于庆、灵、秦等州。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全力对付叛军。河陇空虚,吐蕃乘机出兵攻占河陇诸州,并向关内进逼。内迁的党项乘机向南寇扰邠(治所在今陕西邠县)、宁(治所在今甘肃县)等州。

内徙党项的第二次迁徙起于安史之乱后的至德年间,到永泰元年,前后约十年。这样,经过党项第二次大迁徙,内徙党项逐渐集中到灵、庆、夏、银、绥、延、胜等州。

内徙党项部落经过第二次大迁徙后,逐渐按地域形成为几个大的部落集团。史书记载有以野利部为主的“六府部落”,以拓拔部为主的居庆州陇山之东的“东山部”和居住在“地惟沙碛,谷称平夏”之地的“平夏部”。

据史书记载:党项诸部经过第一次大迁徙后,其留在原居地迁的党项部众为吐蕃役属,成了吐蕃的“奴部”,吐蕃称其为“弭药”。

三、党项拓跋部的崛起

有关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活动的记载,始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旧唐书·僖宗纪》:中和元年正月“夏州将李思恭等行营诸军并赴京师讨贼”,三月“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等同盟起兵,传檄天下”等。

在平定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拓跋思恭因功被唐朝赠夏州节度号为“定难军节度使”。中和二年(882年)僖宗又以拓跋思恭“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即加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贼平,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按史载黄巢起义军最后被镇压,是在唐中和四年(884年)七月,则拓跋思恭封夏国公,赐姓李氏当在此时。

至此,党项平夏部、拓跋氏集团,乘黄巢起义军倾覆唐朝的机会,得以割据夏、绥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唐末藩镇之一。

唐朝虽然最后镇压了黄巢起义,但其本身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更加衰弱了。在围剿起义军的过程中,诸藩镇势力得到壮大。

思恭卒时,为保存夏州实力暂由其弟思谏继任节度使,过了一年思恭子成庆势力增长、思谏即主动将节度使一职让与成庆。后成庆卒,思谏复任节度使,由于成庆任节度使时间不长,思谏前后均任此职,故《新唐书·党项传》略去成庆,而直书思谏继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

唐未,党项拓跋氏崛起,并达到极盛阶段,名兼四镇(定难、保大、静难、宁塞)实领定难、保大三镇之夏、绥、银、宥、鄜五州之地,但以其实力远不能与关中及中原、河东诸镇争强,在唐末藩镇激烈的争斗中,保大军节度使拓跋思敬为李茂贞所逼,离开自己领地降于朱全忠。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谏不得不依附于朱全忠,从而保住党项拓跋氏割据夏州的势力。

五代时期的夏州党项割据势力,名义上先后依附于北方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受其封号,朝贡不绝,而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虽屡遭挫折,仍得以周旋维持,并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与发展。

三、西夏建国前的准备

1.李继迁收复故土

当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改元建隆,夏州节度使李彝殷闻赵匡胤即帝位,立刻遣使奉表称贺,并避太祖父弘殷讳,改名彝兴,以示归附。宋太祖嘉其行,仍令“使守太尉”。李弊兴为讨好宋廷,曾主动出兵抵御北汉对宋朝的侵扰,并向宋朝贡奉马匹与牦牛;宋太祖亲命工匠治玉带赐彝兴,笼络其感情。

宋乾德五年(967年)九月,李彝兴卒,子李光睿继位。开宝五年(972年)李光睿闻宋太祖解除诸将兵权,遣使表请入朝诏令不许。九年(976年)率兵助宋攻北汉。太宗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李光睿避太宗讳改名克睿,太宗嘉其助讨北汉之功“加检校太尉”。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五月,李克睿卒,子继筠嗣位,四年三月,宋太宗亲征北汉,继筠遣将于黄河列寨,东渡黄河略北汉地以张宋军之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月,李继筠卒,因子幼不得嗣,以其弟衙内都指挥李继捧嗣为留后。

其时,夏州李氏政权内部因继承问题发生内讧,银州刺史李克远与弟克顺等率兵袭击夏州,被李继捧处死。七年(982年)三月,李继捧从父,绥州刺史李克文上表宋廷,要求令继捧入朝,免生变乱。太宗即遣使诏命李克文权知夏州,以西京作坊使尹宪同知州事。李继捧被迫于五月举族进京,向宋朝献出夏州节度使所属“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留居京师。

自李继捧入朝,族弟李继迁,时任定难军都知蕃落使,因与李克文不和,故率领自己的部下居住在银州。不久,宋廷派使臣诏令“护送李氏缌麻以上亲赴阙”,继迁才知李氏的五州之地已献宋朝。继迁遂召集弟继冲、亲信张浦等共谋对策。最后根据张浦对夏州拓拔内部与宋朝形势的分析,确定“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的战略。

于是,李继迁诈称乳母死,出葬郊外,藏兵器于棺中,率数十人出奔夏州东北三百余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东北)。继迁并出示其曾祖拓拔思忠画像,吸引党项拓拔氏部族参拜,以恢复祖业相号召,积聚势力。

在宋辽持续对抗之时,李继迁利用这个机会,主动与辽结盟,欲借助契丹对付宋朝以图恢复祖业。至道二年(996年)三月,李继迁侦探清楚宋军将押送四十万石粮草到灵州,遂亲自领军于灵州通路浦洛河(今宁夏灵武南),截获了这一批粮草,然后进围灵州,聚兵困城。宋五路出师救援,李继迁采用灵活的迂回战术,使宋军人困马乏,无功而还。

至道三年(997年)二月,宋太宗卒,真宗赵恒即位。十二月,李继迁受诏致哀“遣牙校李光祚至京修贡,表求蕃任,意不得夏州不已也”。真宗“姑从所请”,下诏特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复赐姓名,加食邑千户,实封百户,益功臣号。赐赍甚厚”。从此被李继捧丢失了十五年的党项李氏故土又得到恢复。但是,这时候的李继迁,已非收复故土而能满足了。

2.迁都灵州

灵州位于夏州西面,倚负贺兰山,带引黄河,地理形势十分重要,为唐、宋时代西北边疆的屏障。灵州以西,古代丝绸之路要道河西走廊上,主要散居着回鹘部落,西南则是吐蕃部落分布地区。因而灵州成了宋朝以及回鹘、吐蕃、党项各族势力争夺的焦点。

李继迁屯驻积石河后,西州回鹘可汗禄胜和六谷部首领潘罗支都奏请宋朝讨伐李继迁,故李继迁确定了“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的战略方针。宋朝深知灵州的重要,但两次粮运被截走的事实,使宋朝深感坚守灵州重镇之难和失去灵州的后果之严重。

咸平四年(1001年)八月,李继迁以万骑攻灵州不克,令士兵垦种四旁膏腴之地,对灵州进行长期围困。九月,遣牙将赵光允以向宋朝贡马之名,暗中潜入定州、怀远、保静、永州、清远军等河西五镇,使灵州成为孤城。咸平五年(002年)一月,灵州陷落,知州裴济死难。

李继迁政占灵州,爱其山川形胜,打算从夏州迁都于此。其弟李继援说:“银、夏系累世经营,祖宗灵,实式凭之。今恢复未久,遽尔迁弃,恐扰众心”。李继迁则认为“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大功者,不徇庸众。”西平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将莫知所备。且其人习化风,尚礼好学,我将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平夏偏隅可限哉!”这表明了灵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和李继迁的雄图大志。

3.攻取河西走廊

李继迁建都西平府后立刻向河西走廊扩张。咸平二年(1000年)十月,李继迁以声东击西的战术,扬言出攻环、庆,而暗中移兵轻取河西重镇西凉府(治所在今甘肃武威)。西凉既得、灵州有了巩固的后方,“有灵州则绥、宥之势张,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

一个以“绥州为首,灵州为腹、西凉为尾的庞然大物,初次出现在宋朝西北疆域的平沙瀚海中。正当李继迁新取凉州,自觉大势已定、踌躇满志之时,他不听张浦的劝告,轻信了新任宋朔方节度使吐蕃首领潘罗支的伪降。潘罗支乘其不备,秘密集结归附宋朝的数万吐蕃兵马,在继迁受降后回西平府途中设伏,李继迁中箭因伤死去,子李德明立。

李继迁临死时,一再嘱咐德明“倾心内属”依附宋朝。是他看到了党项政权的实力还不能同宋、辽争雄。景德三年(1005年)李德明派遣使臣到宋朝进贡,请求和好。宋真宗决定改变对“国危子弱”的西平政权的强硬态度,实行“姑务羁縻,以缓争战”的招抚政策,以缓和对外矛盾,巩固内部统治,粉饰太平因而接受了德明的求和。

宋朝提出的媾和条件是:复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颁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给予内地节度使的薪俸,许党项人进入内地贸易往来;撤消青盐内输的禁令。

同时要求德明履行以下七事:

(1)归还灵州。(2)止居平夏。(3)遣子弟入宿卫。(4)送还被俘宋朝官吏。(5)解散蕃、汉军队。(6)释放被俘宋朝兵民。(7)边境发生纠纷向宋朝禀报处理。

在七项要求中,德明不同意归还灵州和送子弟作人质两项,因此宋朝对允许党项人进入内地贸易和撤销青盐禁令两项也作了保留。

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最后于宋景德三年(1065年)九月,正式签订了和约。李德明和宋朝缔结的和约,给党项西平政权带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从此,李德明解除了东顾之忧,专力西向扩张以完成李继迁制定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方针 。

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到天圣四年(1026年),李德明同河西走廊地区的甘州回鹘(河西回鹘)进行了六次争夺甘州的战争,每次都遭到失败。直到天圣六年(1028年),其子李元昊领兵攻打甘州,一战告捷,攻破甘州城,甘州可汗夜落隔通顺王仓皇出逃。元昊以攻陷甘州之功,被立为“太子”。

击败吐蕃,占领凉州,是李德明征服河西的又一重大军事行动。从咸平六年 (1003年)李继迁在攻占西凉后中箭身亡,四年后,李德明又 一次夺取西凉,不久又被回鹘夺回。此次元昊攻取甘州之后,固守西凉的回鹘人失去了大本营。宋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德明令元昊率兵攻打凉州。元昊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吸引宋兵到环庆一带,使回鹘失去戒备,然后出奇兵突袭凉州。吐蕃六谷部众一部分投降,一部分归附湟水流域的确厮罗部。六谷部作为凉州吐蕃的政治实体宣告解体。

景祐三年七月,元昊攻下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回鹘,随即西进再克沙州(今甘肃敦煌),扼守了河西走廊的西大门,回师途中顺手把肃州(今甘肃酒泉)也占领了。至此,元昊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最终结束了甘州回鹘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与河湟吐蕃则大体以今天的大通河为界确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

四、西夏王朝的建立

1.建国前的准备

宋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李德明病死,其子元昊在兴州(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继承了夏国王位。

李德明死后元昊分别派遣使臣向宋、辽两国报哀。辽遣使册封元昊为夏国王。宋朝则“授元昊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

但是、元昊的抱负志在摆脱宋、辽王朝的羁管“为帝图皇”,建立独立的党项族政权。早在青年时代,他曾对李德明臣服宋朝、完全照搬中原习俗制度的三套做法不满,提出了:“衣皮毛、事畜牧,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的质问。

所以元昊继位后,立刻进行了系列突出党项民族特点和增强民族意识的改制:

废除唐、宋“赐”给党项主族拓拔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称“兀卒”(可汗)。改宋明道二年(1033年)为”显道”以避父讳。次年,自建元开运,又改广运。

元昊下秃发令,“元昊欲革银、夏旧俗,先自秃其发,然后下令国中,使属蕃遵此,三日不从,许从共杀之。于是民争秃其发,耳垂重环以异之”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在城内大兴土木扩建宫城,广营殿宇。

在服饰上,既表示不同于中原帝王又区别于党项贵族,即仿吐蕃赞普服饰“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并规定文武官员和庶民服饰。

最能表现元昊民族意识的是,在他继位之后即开始创制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他命大臣野利仁荣等仿汉字创制党项族语言文字,编纂成12卷,史称“蕃书”,西夏尊为“国字”,后人称西夏文字。

党项社会从唐宋迁居夏州一带近二百年中,处于汉族封建生产方式的包围之中,深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与封建文明的影响。元昊称帝建国标志着党项封建制的初步形成,而封建制的形式,最便当不过的是照搬中原王朝的一套。

从李继迁时期的”潜设中官,全异羌夷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到李德明时期的“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都足以说明。由于李元昊认识到这一点,故在建国前实行的旨在恢复民族意识的措施与改制中,从根本上说仍然脱不掉中原王朝的窠臼。

如仿宋朝官制建立的中央官制体系,建国后又仿宋制进行改革;采用宋朝宫廷朝贺仪式。推广仿汉字创制的西夏文字,并用以翻译汉文典籍《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向宋朝献马求取汉文“大藏经”,并译为西夏文。就连首都兴庆府的建设规划布局和特点都仿唐都长安、宋都东京,如城门以“光华”、“南薰"等命名,城市内外,街坊道路,丽园精舍,凌云高塔也莫不如此。今存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皇陵,始建于李元昊时期,民间称“昊王墓”,其陵寝制度“仿宋巩县宋陵而作”。

2.称帝与稳定政权的努力

元昊大庆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李继迁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墓号裕陵,祖母野利氏为顺成懿孝皇后;父李德明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母卫慕氏为惠慈敦爱皇后。又封妻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儿子宁明为皇太子。

次年,正月,元昊以臣子的身分遣使给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王朝的关系与功劳,表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得到的回应是预料之中的,宋朝不愿承认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宋朝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捉拿元昊,或献其首级。

元昊也立即断绝同宋朝的贡使 往来、频繁派岀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和汉 人投夏。遣人向宋朝投置“嫚书”: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 尤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助宋朝。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

从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至五年,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天授礼法延祚三年,正月延州(今陕两延安)附近的三川口战役;四年二月,镇戎军东南六盘山地区的好水川战役;五年秋镇戎军西北的定川砦战役。三大战役,都以元昊大获全胜告终。元吴为此踌躇满志,声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而宋朝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连年战争使夏国民穷财尽,人怨沸腾,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加剧,境内部族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 宋朝。

夏国兵力到战后已处于"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 的境地。特别是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夏国大宗银组、 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夏国所产青白盐入境,使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基于夏国内外原因与实力,元昊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故试探向宋朝求和。而其时夏、辽关系的恶化是促成夏、宋媾和的重要原因。从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年)正月,到次年六月,夏宋双方使臣经过持续一年多的频繁往来,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但元昊接待宋使不用臣礼,以维护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的形象。

至此,一个稳固的西夏王朝才算正是步入正轨,经过三代父子的努力,西夏终于成为可以于宋、辽三足鼎立的大国。

6. 隋未乱世枭雄杜伏威和元末起义领袖之方世珍谁更厉害?

谢谢邀请,你说的这两个人,在隋末当中,不成气候,是十几家反王之一,隋末,皇上,杨广,昏庸无道,是你要反王纷纷而起,这两个人,没什么作为,在,十几家反王当中,还得说瓦岗山,46友,独树一帜,大败,隋朝官兵,但是最后,瓦岗山,也没成气候,还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唐朝,创下了千古佳话,开出了千古之志,谢谢

7.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历史上总是会有些惊人的巧合,是冥冥中的安排,还是简单的巧合。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获得权位。大禹又禅让给伯益,不过伯益没有得到权位,而是禹的儿子启得到拥护获得权位。所以夏朝的真正开创者应该是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就是桀,被商汤推翻。也就是夏朝由夏启而开启,最后由夏桀而终结。

2.晋国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霸主,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随后,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大败秦国,击败强楚,再次成为霸主。晋厉公、晋悼公时期晋国也是持续登上巅峰。不过到最后强大的晋国却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天下,到最后真正统一天下的却是晋朝。三家分晋而三国又归晋。

3.秦朝和隋朝

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惊人的相似。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数百年的纷争建立大秦帝国。隋文帝杨坚结束南北朝战乱建立大隋。两个朝代都是大一统的朝代,又都是只传了两世。两个朝代第一任皇帝前期都是比较英明的皇帝,后期又都是比较糊涂。第二任皇帝都不是正常即位,都是靠谋害大哥而登上皇位,又都是历史上出名的昏庸皇帝。

4.汉朝

汉朝是由刘邦所建立,刘邦年轻时是个无赖小混混,后来当了个亭长,押送犯人的途中,犯人都跑了,刘邦就起义了。关于刘邦起义有个故事,就是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这个在《史记》中有记载。“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史记·高祖本纪》)就是说刘邦放走囚犯,剩下的十多个壮士愿意跟着他。刘邦喝多了,让一个人去探路,那个人后来说前边有条大白蛇不能过,刘邦喝的懵乎乎的,就一个上前一剑把蛇砍为两半。然后就醉的睡过去了,剩下的人来找他,看到个老太太在哭泣,就问她哭什么。老太太说自己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成白蛇在路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这下刘邦成为赤帝的儿子,跟随的人更加尊敬他了,刘邦起义后,竟然比势力更大的项羽先进入咸阳。随后,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到后来就是巧合来了,王莽建立新朝,把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两段,并且王莽还是从孺子婴手中夺得的天下。斩白蛇为两段,王莽篡汉分两汉;子婴投降秦朝灭亡,王莽从孺子婴手中夺天下,并且两个子婴都没有称帝,后来都被将领杀死。

5.曹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引来很多大臣的不满,先是国丈董承自称领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刘备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事情透漏被曹操诛杀,董承的女儿董贵人已经怀孕仍是被曹操所杀。伏皇后看到这个情况很害怕,写信让父亲伏完诛杀曹操,伏完不敢动手。但是,最后还是被曹操知道,曹操将伏皇后关到掖庭幽禁去世,所生的皇子也被毒酒毒死,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也被处死。

报应来得就是这么快,曹魏被司马家控制。曹芳的第二任皇后张皇后,因为父亲张缉反对司马师,事情泄露全部被杀,张皇后也被司马师废黜。

6.晋朝

东汉末年分三国,晋朝一统天下,虽然是曹魏结束的汉朝,但是随后所有和晋有关的朝代都和刘姓有着过不去的坎了。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五胡涌入中原,汉赵刘聪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制造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并且刘渊最开始就是打着复汉的口号,这个朝代也叫汉赵。

北方大乱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到最后东晋大将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

残唐五代时,石敬瑭还建立了个后晋,后晋虽然是契丹所覆灭,但是却绝对跟后晋大将刘知远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刘知远自己想着称霸,对后晋的命令基本不理睬,后晋灭亡后,刘知远在后晋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朝代,后汉。

7.北周、后周

北周的宇文邕和后周的柴荣都是一代明主,在位期间国家繁荣。这两位皇帝又都是生逢乱世,给他们时间就可以一统天下,却都是30多岁就去世。死后因为新帝年幼,被将领控制,北周被杨坚所夺,后周被赵匡胤所夺。这两个朝代又都为后面的朝代打好了基础。再加上周朝,大一统竟然都是灭亡周后更加繁荣。

8.后周

后周的开国皇帝是郭威,周太祖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知远死后,刘承佑要杀郭威,于是郭威起兵叛乱,手下将士裂黄旗披到郭威身上,拥立为皇帝。同样的,赵匡胤是郭威手下大将,策划陈桥兵变后,手下将士将黄袍披在他身上,拥立为皇帝。

9.宋朝

宋朝是由赵匡胤从周恭帝手中所夺,周恭帝即位时年幼,由太后处理朝政,被赵匡胤夺下天下。宋朝宋恭帝也是年幼即位,太后处理朝政。虽然南宋后来还有两位流亡的小皇帝,但是宋恭帝时已被元朝攻破都城自己也被俘虏。

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北宋是赵匡胤所建立的朝代,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以后北宋都是由赵光义后代当皇帝。南宋是由宋高宗赵构所建立,但是宋高宗就一个儿子早早去世,即位的宋孝宗是赵匡胤后代,此后都是由赵匡胤一脉当皇帝。也就是说北宋除了赵匡胤都是赵光义一脉,南宋除了赵构都是赵匡胤一脉,并且两边都是9位皇帝,最后两位皇帝都是饱受折磨,死在他乡。

10.清朝

清朝的始祖努尔哈赤是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成为后金大汗的,赫图阿拉就在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而辽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又曾经关押着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努尔哈赤曾经消灭叶赫部,而灭亡清朝的罪魁祸首慈禧就是姓叶赫那拉。

看历史总是有着一些貌似不经意的巧合,东西方文化更是有着惊人的相似,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是同一场洪水吗?古巴比伦历法与夏朝历法同时又者如出一辙;百家争鸣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同时的繁华;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一个时代出生相差无几年;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同时崛起;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人都在戏剧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康熙和彼得大帝又处在同一时期......东西方实力文化很多时候竟然很平衡。

远的庞统的落凤坡不说,近的像戴 笠改名雨农而飞黄腾达,最后飞机在雷雨天失事撞在岱山,残骸掉进去的山沟叫困雨沟.....

历史总是这么神奇,难道这些都是简单的巧合吗!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01)
系统之魅姬养成改造(有哪些不错的太空科幻
上一篇 2024年04月13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4月13日

相关推荐

  • 十部顶级耐看小说古言文笔好(有没有什么破镜重圆的小说推荐呢)

    作者:顾漫《何以笙箫默》讲述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爱恋。大学时代的赵默笙阳光灿烂,对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死缠烂打”地倒追,与众不同的方式吸引了何以琛的目光,一段纯纯的校园爱情悄悄滋生。然而,何以琛寄养家庭的妹妹何以...

    2023年11月29日
  • 带着恐怖修为回归地球(求推荐几部好看电影)

    又名《睡衣男异次元空间》,一部你不看到最后你根本不知道到底讲的什么电影,导演的思路极其清奇,创意满满,开始以为是类似模式逃脱类的电影,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2023年12月05日
  • 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什么时候更新)

    1月19号更新,小说叫《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孟宁傅廷修》,该小说试读:傅廷修带着她去看卧室:“这里有三个卧室,你随便挑一间,我们刚结婚,没有感情基础,我想你也不愿意跟我睡一个房间”...

    2023年12月07日
  • 国色生枭最新章节(有没有好看的历史类小说推荐)

    谢邀!历史小说,我觉得最好的,当属高阳的作品。他的出身、年代,赋予了他其他历史小说家不可能有的先天优势。比较推荐《胡雪岩》《慈禧太后》两部,尤其是前一部,给跪了!后一部书罗胖也推荐过。其次,推荐姚雪垠的《李自成》,笔下功夫也是极好的。这书有资...

    2024年01月31日
  • 武道至尊全文免费阅读(武道独尊苏兰结局怎么样啊)

    玄幻优质文,前期场面出色,设定上引人;里面体系的把握之严谨是玄幻文中少有的出色。快节奏利用到了极致,这也是多年行文的习惯。整体上爽点和铺垫恰到好处有自己个人鲜明的独特文风,掌控力相当不错。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玄幻佳作。...

    2024年02月2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