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种战将(二战德军真的有1800人在非洲原始森林)

1. 抗日之特种战将,二战德军真的有1800人在非洲原始森林?

停止那些网络段子吧,但凡有智商的人都能明白这是假的。

这是20世纪末流传的最著名的地摊文学之一,其中的细节丝毫经不起推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国的非洲影响的面积其实并不大,他们主要从意大利跨地中海,在地中海南岸利比亚一带活动。

甚至当年的德意联军连同是南岸的开罗、巴勒斯坦,海中孤岛马耳他都没能拿下来。

非洲的战役前期集中在埃及、利比亚,后期则推到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地。

再往后盟军就登陆西西里岛,冲向欧洲大陆了。

总而言之,德、意的非洲军团人数少,影响范围少,虽然在隆美尔指挥下打得猛,却始终没能深入非洲腹地,仅在北非活动,哪里能接触什么“食人蚁”?

北非根本没有原始丛林,只有戈壁、荒漠、沙漠,属于地球上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我们熟知的“撒哈拉沙漠”就在北非,这块地球上最大的荒漠占有非洲总面积的25%,几乎占满了北非。

不然为啥隆美尔的绰号是“沙漠之狐”而不是“丛林之狐”、“草原之狐”?这不正说明战场的特性么?

正因为沙漠多,北非德意军队由始至终最紧缺的资源是水。他们的对手英、美军队亦是如此。

不然当年也不会留下意大利人用水煮面条,气得德三想抽死他们的段子。

所以,哪有什么“非洲原始森林”给德国人钻?北非就不存在这样的地形。

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国家,年降水量仅50-200mm,仅尼罗河三角洲一带为地中海气候,4-5月的时候,埃及还会刮“五旬风”,飞沙走石,破坏力极大。

但凡有个大原始森林他们都不会这样,但这个真没有。

还有利比亚,利比亚也是北面临地中海区域有个“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区,其它部分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而且利比亚中部的塞卜哈为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其全境都经常受到撒哈拉的沙漠热风危害,能有片大林子都不容易了。

埃及的沙漠面积占全国90%以上,利比亚的绿色覆盖面积虽然占全国总面积的58%,但植被以草原、灌木丛、稀树丛居多,山林也有,但远达不到“原始丛林”的程度。

地中海气候产生不了“死亡行军蚁”,这种气候与希腊、意大利是一样的,我们也没法在热带沙漠性气候区内找到“热带雨林”。

所以说,“德军被蚂蚁吃掉”这种事儿的编造者,连基本的地理知识都不具备,他想到非洲就想到了热带雨林,编段子的时候压根没了解北非。

行军蚁所在的热带雨林得往中非、西非等地区找,如中非共和国、喀麦隆、肯尼亚、刚果、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等地。

比如科特迪瓦的科莫埃国家公园,是非洲很有代表性的热带丛林。还有刚果的大丛林,是大猩猩的家园,金刚的老家。

再说蚂蚁。行军蚁(Army Ant)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生物,属游蚁亚科,有时候也称“新大陆军蚁”。

被称为“非洲行军蚁”的生物是“矛蚁”(driver ant),它有时候被称为“driver army ant”,是行军蚁亚科的蚂蚁,有十多种分类。

这种行军蚁与中国的“东方行军蚁”(黄蚂蚁)同属,它们的主要特征就是到处跑,吃遇到的猎物,还会互相咬在一起形成蚂蚁团,以保护自己弱小的后代,但后者一般选择筑巢。

行军蚁总共也就三个亚科,分别为行军蚁亚科、双节行军蚁亚科、游蚁亚科。

由于特点奇异外表凶残,行军蚁很容易被变成恐怖段子,在文学、影视和民间传说中大放异彩。

早年由于探险家和科研工作者的时代局限性,他们片面的定义了行军蚁,将之表述为魔鬼行军一样的恐怖蚁潮,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科学探索是在不断进步的,现代学界早就推翻了过去的那些怪兽思想和添油加醋的不靠谱记录。

雨林里的行军蚁其实并不算恐怖,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是虫子、小动物。

人类只要不故意往行军蚁的蚁群里走并停留等死的话,这些大蚂蚁是很难杀死并吃掉一个人类的。

像电影中那种蚁潮附体,如融雪化冰一样疯狂吞噬动物的场景,压根就不存在。

一个行军蚁群的规模通常在200-2000万只的规模上,行军范围不过百米左右,移动速度为20米每小时。

它们通常是一路走,一路吃,然后一路被别的动物比如某些昆虫、鸟类吃。

100米的蚁潮,在传闻中被扭转成10千米的蚁浪;3-6mm的蚂蚁,被渲染成花生米粗的巨虫,还跑得飞快。

1800个人的军队可不止100米的占地范围,更何况是更分散的行军队形。它们连一个连都吃不下。

我们拿电影院打比方,电影院一排20张椅子,9排就是180个椅子,10排就是200张椅子。哪怕最大的IMAX影厅也不过300-400左右的座位。

借用国内IMAX的资料,某影院IMAX厅为367平米,共398个座位;要坐1800人那得开4.5个这样的影厅。

人类的行走速度也远超20m/h的行军蚁,正常行走的话,人类速度为5km/h,跑步速度为短跑26-30km/h,长跑16-18km/h。

指望100米宽度的蚁群,用每小时20米的速度吃掉1800个龙精虎猛的德三?我反正是信了。

北非的蚂蚁主要是“撒哈拉银蚁”(Saharan silver ant),它是箭蚁属,广泛分布于安哥拉,以色列,利比亚,突尼西亚,马里,沙特阿拉伯。

唯独这种蚂蚁能在北非的极端环境中良好生存,它们甚至能忍受高达70℃的滚烫沙子,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活动,以获得哪些被晒死在沙漠中的生物身体。

如果有隆美尔军团的士兵死在沙漠里的话,也许他们的残骸会有部分会成为撒哈拉银蚁的食物。

实际上,德意志非洲军团的人数并不多,隆美尔的“非洲军”主要就15、21两个装甲师,以及第90轻装师,很多部队都是意大利人,总共不过4万人。

德军一个步兵团3000多人,一个装甲团1500多人,装甲掷弹兵团正好1800多人,真要有1800人让行军蚁给白白吃掉了,这绝对是一件历史大事,足够隆美尔被希特勒喷死了。

隆美尔主持非洲军后,大战略方向是埃及的开罗,然后基本上一直在跟托布鲁克港较劲,自阿拉曼以后就没有以后了,让盟军一直压到非洲最北的突尼斯,再过去就是意大利的西西里了。

唯有战局刚开的时候,意大利军队通过被占领的埃塞俄比亚,向肯尼亚、索马里、苏丹发动过进攻,但1941年英军的反攻将意大利人差点揍死,这才有德军的介入。

所以,从地理、气候、生物、军事、历史等各方各面,都可以轻易否定这个蚂蚁吃人的故事。

抗日之特种战将(二战德军真的有1800人在非洲原始森林)

2. 最厉害的几支特种部队有哪些?

谢谢邀请,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提问中涉及《三国演义》中最厉害的“特种部队”, 在《三国演义》描述不很突出,在《三国志》中描写较为详细,主要有十四支这样特种部队性质的队伍,首推虎豹骑。

一、虎豹骑:

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三国志》里有所记载。

《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

①、关于虎豹骑统领,历来都是由曹氐将领担任,可见该支部队的重要性。根据《三国志 卷九 诸夏侯曹传》可知比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称为八虎骑。即 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②、"虎豹骑"的主要战绩。

a、在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袁谭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

b、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

c、在建安十三年时,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说,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

d、在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超军团的还是"虎豹骑"。

二、白耳兵(也称白耳精兵):

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也是刘备麾下的近卫军,归陈到统帅,此军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后又镇守蜀汉东部,立下赫赫功勋。

①、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汝南人,在刘备在豫州时成为刘备属下,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都以忠勇著称。 蜀后主刘禅初期(公元223、224年左右),陈到被任命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

②、主要战绩:

《三国志》称的""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指的是统率挑选的白耳兵,个个都是猛将之流。

白耳兵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刘备猇亭战败以后,陈到亲率数百白耳死士击退上万东吴追兵的数次进攻,为刘备退守白帝城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支白耳兵的战斗力之强。

三、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此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四、陷阵营

陷阵营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

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陷阵之志 有死无生。”

五、先登死士

先登死士说的是先登上城楼的部队。先登死士只有800人,由军阀袁绍手下大将麹义统帅。先登死士的经典之战,就是打败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张郃"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 。麹义先登--轻骑兵的克星。

六、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①、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张嶷。张嶷身先士卒,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阵亡。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

主要战绩:

②、街亭之战因为马谡的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仅一千人飞军,击鼓虚张声势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而后王平被任命为讨寇将军,领五部(是为飞军),兼当营事(日常军事事务),加拜参军。开始成为诸葛亮核心精锐,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自与司马懿对峙于祁山。司马懿命张郃领军攻打南围王平。在王平及其无当飞军的坚守下,张郃不能取胜。此一战,《汉晋春秋》和《三国志》中都有提到。

③、无当飞军的结局极为悲壮,那是姜维北伐中的第七次(公元254年),为了掩护主帅退却,5000飞军在末任军官张嶷的率领下进行了最后一战,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杀敌辈之",与兵力二倍于己的魏军同归于尽,而张嶷本人也实现了他"杀身以报"的承诺。之后,虽然还有飞军之名,并且在防守阳平关等战斗中有所表现,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无当飞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七、丹阳兵

陶谦自己就是丹阳郡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

八、青州兵

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向曹军投诚,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曹操对将30多万身体强壮者,编成了"青州军",经过严格的选拔,最终有数万人被编为正式军队建制的“青州兵”,这支部队战斗力剽悍。

九、大戟士

大戟士属于重装步兵,统帅是张郃,是袁绍部队中的精英部队,每个士兵都配备着大戟和重甲,而每个大戟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是袁绍跟公孙瓒相抗衡的一支精兵,可惜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遇到了以弓马见长的白马义从,反而被白马义从给克制。

十、飞熊军

飞熊军是《三国演义》中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力十分强悍。

十一、西凉铁骑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

①、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唐太宗得之,便虎视天下。马超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悍。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地盘的决定因素就是得了西凉马超和西凉军团。

②、西凉铁骑的作战剽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这也与凉州人的特质和大宛马的特质有关,古说"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从凉州东汉雷台汉墓出土的凉州铁骑方阵看,确实如此。

这支军队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马超率领下的重甲骑兵,乃是蜀国骁勇骑兵军团,令敌人闻风丧胆。周身精钢铁甲的西凉铁骑,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

十二、并州狼骑

吕布曾经是执金吾丁原义子,任汉朝的虎贲中郎将,直接统帅汉朝最精锐的骑,步兵。

①、这支部队是汉武帝时期组建的虎贲羽林,战绩相当彪柄,霍去病曾经就指挥过这只部队。汉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支汉朝的王牌部队就一直留了下来,十骑冲破张燕的万众精兵可不是闹着玩的,差点灭了青州兵也不是神话。直到徐州城破,这支部队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比较勇猛的。

②、吕布骑兵的训练和战术方式跟汉庭历来的训练战术基本一致.只要了解了汉军骑兵战术就基本可以了解吕布骑兵的特点.汉军的虎贲羽林主要是速度迅猛,机动性强,战法上善于避实击虚,弓骑水平高等特点.当然这也是骑兵的本质特点.然而,战士的彪焊有强弱之分,虎贲军是则其优者.

③、 曹操虽杀吕布,然后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基本尽归曹操,,然后造就了虎豹骑得神话。不多说了,王牌中的王牌,骑兵中最精锐的部队,也解释了为什么诸侯们都怕吕布的原因。

十三、庐江上甲

《三国志·陈武传》记载:“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孙策打败刘勋之后,得到了很多庐江人,他挑选精悍士卒组营,并任命陈武为大将。陈武率领这支兵马所向无前。庐江兵马素来精锐,有“庐江上甲”之称,陈武统率的部曲,不但全是庐江人氏,而且还经过了严格的选拔,他的这支部队,有多精锐,不言而喻。

十四、解烦兵

解烦兵,又做"解烦卫",由解烦营负责管理,是三国东吴一支直接隶属中央的精锐部队。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刘备从白帝东征吴国,孙吴方面由于兵力短缺,组建了一支新的精锐部队,番号"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其最初意在解刘备东征之烦。

3. 玄甲军是谁统率的?

在《醉玲珑》中,玄甲军作为一支特种部队,集天下甲兵之精,天下战将之勇,堪称“兵中之王”,元凌作为玄甲军的统帅,理应如李世民一般,每战必身先士卒,玄甲军才能所向无敌,无坚不摧。

还有一点,元凌与李世民也很相似,那就是他们都遇到了残酷的夺嫡之争,只不过元凌在凤卿尘的帮助下化解了与七皇子的恩怨,一起诛灭奸臣,重整朝纲,而李世民则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迫使唐高祖李渊让位而取得皇位的。

综上所述,《醉玲珑》中的男主角元凌的历史原型,其实至少有着三个人的身影,名义上他的原型是西魏恭帝拓跋廓(汉名元廓),而实质上则有着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宇文泰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身影。

4. 被赵云一枪刺死的麹义?

麴义、高顺、曹纯、李傕、公孙瓒,这几位都是作战骁勇的特种兵头子;但是在演义中,他们的武艺都被贬低了很多!此外,击败孙坚的徐荣也被描述成了超级炮灰,而统帅白毦兵的陈到竟然没有出场!

本文只谈麴义。在演义中,麴义只是个高级龙套;在历史上,麴义却是个超级狠人!

演义中的麴义之死。

“袁绍磐河战公孙”一回中,麴义有过一次昙花一现的露脸,但随即就死在了赵云枪下!

公孙瓒得到赵云之后,并没有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在后军压阵。在跨桥决战时,公孙瓒率五千白马骑兵出阵;袁绍令颜良、文丑分列左右,然后“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

开战之后,公孙瓒占据桥头,然后派大将严纲率军直扑过去;袁绍军中按兵不动,待严纲靠近阵前时,麴义所率的八百弓弩手一齐乱箭齐发,白马军折损大半。严纲急退,“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

麴义乘胜追击,直接杀到界桥边,公孙瓒下桥避战而走;麴义一刀斩杀了执旗将,然后砍断了白马绣旗,又纵马杀入后军,准备擒拿公孙瓒。赵云正在后军憋着一股子火,看到麴义杀来,挺枪而上,“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

这就是麴义的所有表现,虽然也有闪光点,但遇到赵云,就成了炮灰和经验值。

在早期的嘉靖壬午本中,罗贯中对麴义还算客气,让他与赵云厮杀了十余合,“战到十余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这个表现,应该弱于李典,大概是二流偏强。但是,毛宗岗父子竟然将麴义贬低成了三流水平,就有点过分了。

我们再看历史上的麴义,他是被袁绍设计斩杀的!

麴义背韩归袁。

麴义自幼生活在凉州地区,出身于西凉骑兵,因此生猛善战,而且精通羌族的战法,与中原豪杰的作战模式大有不同。麴义前期的人生历程,并没有太多记载,他后来辗转之间来到了冀州,加入到韩馥麾下。麴义有一支精锐私兵,最善于先登作战,打起仗来很不要命!

公元191年,麴义与韩馥闹翻,干脆反了;韩馥亲征,却被麴义击败!

这个时候,袁绍正在觊觎冀州,于是主动与麴义结交,并一同谋划对付韩馥。与此同时,公孙瓒开始进攻冀州,韩馥再次吃了败仗。

袁绍趁火打劫,按照逄纪的反客为主之计,派出了荀谌这个舌辩之士,对韩馥一番威逼利诱,韩馥被洗脑,竟然将冀州让给袁绍了!袁绍代领冀州牧之后,麴义就成为袁绍的部将。

此后不久,南匈奴威逼河内张扬共同反叛,袁绍命麴义征讨,在邺南地区取得大捷,“单于执杨与俱反,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

其实,这个时期,麴义就是袁绍麾下的头号战将,什么颜良、文丑,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界桥先登之战。

公元191年冬天,公孙瓒向袁绍开火了!最初,公孙瓒连战连捷,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此外还攻破了青州,杀退了徐州的黄巾余党,兵力逐渐强盛、势力逐渐扩大,进驻到界桥一带。

袁绍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亲自带兵迎敌,这一次,他让麴义当先锋,与公孙瓒展开决战。

此处先插播一下公孙瓒,这人也是威震塞北的名将!

首先,公孙瓒武艺高强,善使双头铁矛,打起架来是个不要命的狠人,“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他曾经带着数十人就敢主动冲击数百名鲜卑骑兵,只见他挥舞长矛率先冲了出去,“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虽然自己的人马也折损大半,但鲜卑人被杀到夺命狂奔!

其次,公孙瓒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反复作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还打造了一支精锐骑兵,这当然就是大家熟知的白马义从了!乌桓部落最怕的就是白马义从,他们经常以“当避白马”这样的警示语来互相告诫。

第三,公孙瓒还剿灭了渔阳张纯,平定了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一时间威震塞北!

此外,公孙瓒还大破黑山军和青州黄巾军,斩首三万余人!

所以,公孙瓒的能力和功绩,是相当耀眼的,在同一个时期内,曹操、袁绍、孙坚等人,可没有那么傲人的战绩!

回归正题。界桥之战,公孙瓒栽在了麴义手里!

战前,公孙瓒聚集了三万人马,其中有两万步兵,排列成一个大方阵,骑兵有一万人,分别守护在步兵两侧;袁绍统兵数万迎敌,但他将主力放在了后方,而是让麴义率领八百先登死士充当先锋,然后在两翼布置了上千张强弓硬弩作掩护。

这个阵型,迷惑住了公孙瓒。

公孙瓒认为对方主力较少,尤其是骑兵较少,于是主动冲击;麴义让八百死士隐忍不动,全都蛰伏在盾牌后面。须臾之间,公孙瓒的大军已经冲击到几十米的范围内,袁绍才一声令下,只见万箭齐发,公孙瓒的骑兵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麴义率军突然冲出,发起了亡命突击!白马义从始料不及,瞬间一片杂乱、溃不成军,甚至有人争相逃命。麴义的先登死士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严纲,并甲首千余级!

公孙瓒拼死想要守住界桥,但是又被麴义冲破,“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众皆复散走”,也就是说,麴义一口追到了公孙瓒的寨门口,拔掉了寨前的鹿角牙门,迫使公孙瓒弃寨而走。

袁绍乘胜追击,但是麾下只带了百余人,而且孤军深入,竟然被公孙瓒的部分骑兵包围,急切之下,竟然将头盔都扔地上了(演义中赵云逼袁绍的战斗原型)。麴义赶到,白马义从的散落骑兵才匆匆撤离,“麹义来迎,乃散去。”

这一战,麴义杀出了威风,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则遭受了重创,以至于好长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麴义之死。

界桥之战后,公孙瓒与袁绍之间又爆发了龙凑之战,但公孙瓒再次被麴义击败。

两年后,公孙瓒杀死了幽州刺史刘虞,尽夺幽州之地;但此举遭遇了激烈报复,刘虞的部将纷纷骑兵复仇,甚至纠集了鲜卑、乌丸等部落共计数万人,共攻公孙瓒,大败之,还斩杀了公孙瓒委派的渔阳太守邹丹。

这个时候,刘虞之子刘和看到时机成熟,于是骑兵讨伐公孙瓒,然后向袁绍请求援助,于是袁绍再次派出了麴义。这一年,公孙瓒再次被麴义杀败,“麴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瓒军大败”,被斩杀了两万余人!

此战过后,白马义从被彻底打垮,公孙瓒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数次败阵之后,公孙瓒退守易京,而麴义则乘胜追击,将公孙瓒包围!

不过公孙瓒能忍,坚守了一年多,还开垦农田、储备粮食,直到麴义军中出现了粮食空档之后,公孙瓒才反扑出来,将麴义杀败。袁绍率主力赶到后,与麴义合兵,又将公孙瓒杀回。

公孙瓒盖了个易京楼,准备长期坚守,但这无异于自取灭亡,后来被袁绍的掘子军攻破,公孙瓒自焚而死。

可以说,袁绍之所以能够击败公孙瓒,麴义应当是头号功臣!在双方的多次拉锯战中,所谓的“河北四庭柱”,几乎都没有什么表现!

随着麴义立功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他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一般情况下,那些能力突出的强人,很可能恃才狂妄或者居功自傲的情况,而麴义正是这种人!如果你屡建奇功,就可能会出现功高震主的现象,麴义也是这种人!

麴义逐渐有了野心,“自恃有功,骄纵不轨”,袁绍早就察觉到了,于是设下了鸿门宴,在席间生擒了麴义,最终将其斩杀,然后兼并了他的部众!

其实,袁绍最不会用人,在他眼中,麴义只不过是一只走狗罢了!袁绍最爱干的,从来都不是拉拢下属,而是自毁长城,他处死田丰,关押沮授,还逼走许攸,逼反张郃,实在是用人的反面典型!

即便是麴义没有恃功放纵,袁绍也容不下他!

我们看一下吕布的遭遇。

吕布在投奔袁绍期间,曾经大破张燕的黑山军,为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袁绍疑心重重,按照曹操的话说就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所以他佯装与吕布亲近,却在暗地里准备加害,竟然让甲士连夜去刺杀吕布,好在吕布提前预感到不妙,躲过了一劫,“布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

吕布连夜出城,然后与袁绍决裂!

如果麴义有吕布的敏感嗅觉,也许就不会被袁绍暗算了!

麴义作为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窝囊地被袁绍卸磨杀驴了,可惜,可悲!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大抵如此!

5. 能否推荐几部热血沸腾的动作片么?

感谢问题君的邀请。

一直以来,战争都是电影圈的常见题材,每年都有无数导演对它进行全方面挖掘。

最脍炙人口的当然少不了《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等影坛留名的神作,近几年就有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频繁出世,让人虎躯一震!

最脍炙人口的当然少不了《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等影坛留名的神作,近几年就有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频繁出世,让人虎躯一震! 比如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士》、诺兰的《敦刻尔克》,还有最近经常在各大电影节露面,横扫八方的《1917》……等等等等,不过光是这些影片怎么能满足广大影迷呢!

所以,今天小弹就给你推荐一部你也许没看过,

但绝对不能错过的震撼大片—《危机13小时》

诚如你的问题一样,这带给你的绝对是肾上腺素飙升啊。

《危机13小时》由米切尔·察考夫的同名小说《13小时》改编,著名导演迈克尔·贝执导。如果你没听过迈克尔·贝的大名,那提起《变形金刚》、《绝地战警》、《逃出克隆岛》,你肯定不会陌生。

迈克尔·贝还被众多影迷亲切地称为“爆炸贝”,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脾气火爆,而是因为出自他手下的大片经常出现“爆炸大场面”!电影《珍珠港》中的7秒爆炸350次的画面更是一举创下世界威尼斯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可能是因为迈克尔·贝本人执导电影多年,经常会和一些军方出身的演员或是工作人员打交道,了解多了,也让他更加有想要拍战争题材影片的想法。

《危机13小时》这部电影是迈克尔?贝在拍出《珍珠港》和《付出与收获》之后亲自执导的第三部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 但即使是作为大导演,在电影实际投入拍摄时也还是做出了很多妥协。

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概就是如此。比如一开始,迈克尔·贝想用胶片拍摄,摄影导演却想用数码拍摄。奈何电影中夜景画面实在太多,最后还是同意了摄影导演的做法。

而且你以为《危机13小时》只有现在我们看到的短短2个多小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电影初剪版本其实长达4小时!迈导已经很克制了!估计他在删减镜头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电影是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上映的老片,老片虽是老片,但胜在经典。主要讲的是6位士兵组成的美军护卫队与班加西恐怖分子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先认识下这支美军护卫的6位主演。他们分别是: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大卫.丹曼、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

也许你对他们并不熟悉,但实际上每一位都参与制作过高口碑的电影。比如大卫.丹曼出演过《重返地球》、约翰.卡拉辛斯基出演过《海边的曼彻斯特》、詹姆斯.贝吉.戴尔,出演过《钢铁侠3》……影片的演员质量绝对有保障!

主演到齐了,故事正式登场。

截止到2012年,美方在全球设立了294个外交前哨站,它们当中有12个被美方评定为危险状态,其中2处便是利比亚的黎波里与班加西。 在班加西的土地上,各国外交使馆相继关闭,只有美国的一个外交前哨站(大使馆)和一处隐蔽的中情局基地。

此后,驻扎在班加西的各国外交官一一闭馆,只剩下美国大使馆以及中情局基地,而中情局的主要人物就是防止班加西向全球扩散大量致命武器。 所以美国军方为保护中情局基地不受破坏,派遣了6名前特种部队精英来到班加西。其中,朗恩、戴夫、马克、杰克来自海军海豹突击队,克里斯来自陆军游骑兵,约翰则是前海军陆战队成员。

以朗恩为小队队长,6个人组成了安全小队,听从中情局长官的安排。 按理说,平日班加西的各路人民虽然受不了美军的管控,但也没那胆量挑衅美方。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天夜里,班加西的恐怖分子忽然对美国大使馆发动了攻击,双方关系顿时紧张起来。为了将大使馆中的幸存者救出来,安全小队全部成员主动请求参与营救。

接下来不可避免的就是一场恶战,在此不作细表。 其实你仔细想想我们曾经看过的那些比较经典的战争影片,他们之间的共性之一就是:真实。有还原战场画面的真实,有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真实。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比如《至暗时刻》。 这部电影就是来源于真实事件的改编。

而且《危机13小时》的电影名也是有深意的,其中13小时代表的正是下午5点到次日6点。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大部分都是夜景,而在短短13小时中,大使馆、中情局基地全部覆灭。 大部分观众对国际政治形势不敏感,可能会觉得美军强国,实力牛逼,打到班加西不费吹灰之力。

但实际上,班加西方更恐怖。为什么这样说呢?美军科技、装备等确实厉害,但是班加西的恐怖分子作为"土著",对天时地利的掌握更彻底。何况手中还有大量卡卡扎菲的军用武器作为加持,他们要是想死磕到底,美方绝无可能全身而退。 虽然说没办法100%还原双方武力冲突现场,但是迈导在战场画面的呈现仍是6得飞起 黑夜的时间设定给了"爆炸贝"更多的发挥空间,爆炸效果更震撼。尤其是当大火划破黑夜,空降至大使馆、中情局基地。

烈火焚烧之下,炸弹还在不断空投,枪战愈演愈烈,双方火力升级。 不仅冲突时刻危机蔓延,片刻安宁都没有歇息。影片节奏紧凑,剧情层层推进。美国大使馆首当其冲,中情局基地也未能幸免。班加西随时随刻在等待发起下一次攻击,等到救援的人甚至看不到黎明的曙光在哪里。

用简单的结尾展现真实的结局。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每个人都面临着随时死亡的

危机,这也是迈导的"高明之处"。 整个影片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袭击事件还原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战争是残酷的,而非浪漫的。这使得影片的角色和情感有了非常可信的根基。

"《纽约每日新闻》曾这样评价道。 同时影片也揭露了很多不堪的现实,比如虽然身在危机四起、战争不断的利比亚,官员竟然还能轻松自在的打游戏?迷惑行为大赏就算放在今天也是要被无情DISS的!

安全小队的成员们也毫无防备,没事看看书、浇浇花、健健身,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种态度在紧张的国际政治形势下,显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在影片后半段,美国政府也是惨兮兮。 原本20分钟就能到达战场的飞机,迟迟未到,在严谨的等级上报制度之下,弊端尽显无余。 生死攸关之际,美方的安全小队能依赖的只有当地武装,甚至都没等到自己国家的任何援助...... 最讽刺的还是政府的优柔寡断、官僚主义的无作为渗透吧。

这部电影,你可以当作战争历史片看,也可以当成战争商业片看。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一旦涉及到战争题材,它的主题永远都只会有一个,那就是: "战争不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平才是"。

© 本文由影视混弹头条首发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6. 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最后结局如何?

我们经常在《三国演义》中看到这样镜头,两军阵前,某某大将,“唰”一刀将对方战将斩于马下,随后非常拉风地一挥兵器,后面的兵士们便如潮水般涌上,而对面的军队则顿时丢盔卸甲般地败下阵来。

酷倒是酷,但沙场之上,像这种大将单挑的风气,其实从东汉之后便很少出现了。

一来将军作为军队的首脑和灵魂,刚刚开战就被斩了,群龙无首,本来人多势众,稳赢的局面也因此受到牵连,不公平。

其次,作为领导,没有几个真的愿意冒险送死的,即便历史上有不少喜欢带头打前锋的大将,真实的情况是,其周围其实有更多护卫他周全的近卫军。这些人又是拿盾牌,又是拿弩箭,因此你所看到的先锋大将,其实更应该说是一个先锋团队。

历史当中,就有过不少生猛的作战团队,在常规军之外,这些战队显得非常彪悍,装备精良,个人单兵作战素质极高,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除了不怕死,而且特别能砍人。

有时候战场陷入了僵局,这种军队突然一出现,就立即能够打破沉闷的僵局,从而使战场出现一边倒的结果。

现代社会,称这种部队为特种部队。而古代时期,那些特别拉风的特种部队,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

比如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齐国的击技骑士,秦国的铁鹰锐士,东汉末年吕布的陷阵营,还有就是传说中,隋末时期罗艺手下的燕云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到底是多少人?

燕云十八骑,是隋末时期,靖边侯罗艺在镇守幽州边境时所创建的。其最初创建这支军队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厥大军对边境的骚扰。

我们都知道,北面游牧民族的骑兵,骑术精湛,而且弓马娴熟,想要用骑兵克制对方,自己的骑兵战力也必然要相当彪悍。

对于这支骑兵部队,《隋唐演义》里面的靠山王杨林,曾做过这样点评过:

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以一敌百,未尝一败。在杨林的评价当中,燕云十八骑不仅是一个杀神般的存在,也有着战神般的耀眼,既冷酷无情,又所向披靡。

这种好评,即便是后来李世民所率领的玄甲骑兵,都未曾收获过如此盛誉。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佐证着罗艺手下这支部队的超强战力,这场仗,用开挂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说是有一次,北面突厥的大军南侵罗艺所在的边境。

幽州军与突厥部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此战,罗艺凭借着燕云十八骑最终击败突厥军队,其麾下的燕云十八骑还深入敌境。实行突袭,一夜之间,竟将突厥的一个部族数万部众,全部斩杀。

那么,十八个人真的能创造出这么生猛的战绩吗?十八个人,斩杀数万,如果这是真的的话,众人手中,再锋利的刀刃也都砍成卷花菜了。

因此演义毕竟是演义,罗艺手下的这个燕云十八骑,应该是整个部队的代称,而不是十八个男人的彪悍史。

十八的象征意味

在古代演义、评书、戏曲当中,经常喜欢用一些抽象的数字,来增加传奇色彩。

人少,还能干大事儿,这种战绩拿出来,牛吧?吸眼球吧!

在演义当中,除了罗艺有燕云十八骑,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曾有过十八骑。那就是元代关汉卿笔下《哭存孝》 里面的战神——李存孝,这位五代时期的小哥儿,当年也曾率领十八骑办过一件大事儿,比燕云十八骑更猛,攻下了一座都城——长安。

自 离 了 沙 陀 , 不 数 日 之间 , 到 此 压 关 楼 前 , 聚 齐二 十 四 处 节 度 使, 取胜 长 安 。 被吾 儿 存 孝 擒 拿 了 邓 天 王 , 活 挟 了 孟 截 海 , 挝 打 了 张 归 霸 ; 十 八骑 误 入 长 安 , 大破 黄 巢 , 复 夺 了 长 安 。 —《 哭存孝 》

唐代的长安有多大?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当年黄巢军有多少人?冲天香透阵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李存孝靠着十八骑,还是误入长安,就大破黄巢军,然后取了长安城,足见这个十八的水分,太足了。

古人偏偏就是喜欢十八,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其实也不是只有十八种样式,不过是统称罢了。因此,罗艺手下的这十八骑,应该也是如此。

燕云十八骑,是罗艺当时部队的统称,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发现燕云十八骑的最终轨迹了。

远去的刀锋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

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唐初,罗艺压错了宝,跟隐太子走得很近,后来当其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剁他兄弟都那么利落,他这个外人就更加不自安了。最终,罗艺在压力、恐惧之下,选择了跑路、反叛,随他而去的,自然是所谓的这些燕云十八骑。

然而,国乱日久,人思统一,罗艺自己想割据,部下们却已经不想再打仗了。最终罗艺被部下所攻、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在罗艺逃亡突厥的路上,跟随他的人有当年的燕云十八骑,而追杀他的也有当年的燕云十八骑。这支曾经所向披靡的部队,倒下的成为了叛逆,而最终留下的人,则成为了后来的铁血唐军。

7. 李云龙为何天王老子都不怕?

《亮剑》中的旅长就是陈赓大将,我曾一度怀疑《亮剑》中的李云龙,其实就是按照陈赓大将的原型来拍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陈赓大将的脾气跟李云龙对比,是有过之而不及,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李云龙为啥怕他?除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外,还因为陈赓大将的履历,让李云龙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是一种敬重。

李云龙“怕”的是旅长的履历

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先头部队被击溃,他背着绝望的老蒋逃命,是凯神大队长的救命恩人;长征时受伤,在上海治疗被反动派抓捕,四十多个黄埔一期同学联名请老蒋放他一马,而老蒋在时候后悔说:“陈赓是黄埔的害群之马,五个胡宗南也比不过一个陈赓。”

长征时他抬过周总理过草地,解放战争时公开质疑毛委员长的决策不够英明;越南战争时指挥过不会打仗的越南人把法国军队打的一塌糊涂,就连当时的越南主席胡志明也被他骂过。这样的人,牛不牛?

他跟毛主席是东山小学的校友,黄埔一期的黄埔三杰之一;30年代便是周总理一手创建的中央特科第二科科长。这样的履历,全中国有几个能跟他比?

陈赓大将初露峥嵘时,李云龙还只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陈赓大将叱咤风云时,李云龙还躲在草垛里面跟相好的约会;如果李云龙不参加红军,他这辈子可能就是在炕上生一堆的娃娃了。

而李云龙这种胆子大爱惹事,敢跟首长开玩笑的性格,都是陈赓大将玩剩下的,所以陈赓大将太了解李云龙了,相反李云龙也正因此怕这个太了解自己的旅长。

李云龙胆大妄为,陈赓大将是胆大包天

黄埔军校时,某天他的同学蒋先云在宿舍抽烟跟几个同学谈笑风生,突然走廊上有人过来,这是总队长查寝的声音。这种声音对同学来说犹如死神的信号,吓得的蒋先云立刻掐掉烟头,脱了皮靴躲进被窝。

大皮靴声音停在了门口,咳嗽两声,传出一口浓重的广东话:“乌烟瘴气,是哪个敢在屋里抽烟的,马上爬起来!”蒋先云心里一沉,知道完了,准备守法,爬起来到门口一看,原来假装总队长的是陈赓。他是没想到总队长在大家心里那么可怕,陈赓尽然敢假装他,这可真的是胆大包天。

如果说这一次不算什么,那么另一次真的才算是胆大包天。在陕北时,一次主席在做报告,大家都认真听着并作记录,而陈赓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从台下来到台上,端起主席的茶杯:“报告主席,陈赓能喝口水吗?”所以,陈赓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吗?李云龙跟他比起来,啥都不是,给李云龙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拿主席的茶杯。

彭老总与陈赓的经历,就像李云龙跟陈赓的斗嘴过程

《亮剑》中的彭德怀元帅,在陈赓大将面前也经常中计。因为彭老总最反对的就是搞特殊化、反对请客吃饭,谁要是敢请老总吃饭就少不了挨骂处罚。

陈赓想,彭老总日理万机,吃的粗茶淡饭,身体营养跟不上,要找个借口给老总补一下身体,但直接请老总吃饭就跟打仗一样,所以要好好研究下。

于是,陈赓某天先找老总吹个风,大概意思是:今年条件特别苦,没什么东西招待老总。就叫战士下河捞几条当天的桂花鱼,请你品尝一下土特产,彭老总听到是自己战士捞的,就答应了。

中午吃饭时,主菜是一大盘清蒸鲑鱼,彭老总吃了一口子连夸味道鲜美。陈赓一看第一步计划成功了,便喜上心头,转身向战士使了一个颜色,立刻又端上来一大盘肉丸子。彭老总一看觉得不对劲,于是敲打陈赓问:“说好请我吃鱼,怎么又端上肉丸子?哪来的?”

陈赓装作漫不经心回答:“这丸子是鱼肉做的,不信你尝尝。”彭老总半信半疑,吃了一颗,确实有鱼肉香味,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可是一时又想不明白,只能夸一句“真香”,然后开始大快朵颐。彭老总当时是怀疑陈赓在鱼丸子里面掺了肉,但实际上他是在肉丸子里面掺鱼。

陈赓想到,这才上第二碗菜,老总已经察觉到不对劲,这第三份菜青炖野鸡可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画面,李云龙遇到这样的事估计跟陈赓也是一样的想法:菜做都做了,彭老总不吃也要吃,难道他会舍得浪费粮食吗?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脸上的表情还是颤微微,他硬着头皮给彭老总盛了几勺鸡汤,故作镇定地说道:“这只鸡也是一只野鸡,它是在河边吃鱼长大的,也是我们战士捉来的。你补好身体,好领着我们打小日本。”

彭老总一听这话,立马知道陈赓的套路,直接挥袖离席,走时说道:“现在大家都这么艰苦,我却大鱼大肉的吃,这成何体统?”而陈赓事后笑嘻嘻的跟大伙开会:“彭老总今天的批评对我算是客气了,尽管没吃到鸡,但毕竟尝到了我们的特产,让他多少改善一下伙食。”

几个月后,彭老总又路过陈赓驻地,这次他可拿出了一万分警惕。而陈赓又计上心头,他上午假装不在,先是避开老总,等到午饭时间,满桌的粗茶淡饭,彭老总很满意,觉得上次批评一顿陈赓,这次改的挺好。

彭老总正吃着,陈赓的警卫员悄悄说到:“老总,陈司令早回来,在里面呢!”说着用手指着一个关着门的套间。老总说:“你把他给我叫出来”,而陈赓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出来,彭老总觉得奇怪,就推门而入,看到陈赓手里捧着一只鸡,吃的满嘴流油。

彭老总顿时火了:“好你个陈赓,自己吃的满嘴流香,给我吃粗茶淡饭。你不让我吃,我就偏吃,给我拿副碗筷来。”两人躲在套间里吃的那叫一个香啊,等吃到一半的时候,老总又突然发现哪里不对,突然醒悟道:“陈赓啊陈赓,我又中了你的计了!”陈赓听到,直接笑的饭都喷出来了。

故事说到这里,小伙伴是不是脑子里面有一种画面,把彭老总换成陈赓,把陈赓换成李云龙,是不是毫无违和感?所以,为什么我一度怀疑,编剧构想的李云龙的脾气,其实就是按陈赓大将原型来的。

而李云龙见到陈赓大将后就怂了,是因为这个旅长走过的路比他吃过的盐还多,那都是陈赓玩剩下的,在一个对自己太了解的人,你怕不怕?跟旅长比起来,他李云龙就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5)
最强弃少txt下载(最强弃少叶子峰下场)
上一篇 2024年03月29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3月29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