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武道:从纯阳功开始(神仙之上是什么境界)

1. 长生武道:从纯阳功开始,神仙之上是什么境界?

神仙之上是人仙。

古代神话中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

1、天仙,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宋时定佛陀为“大觉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

2、神仙,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

3、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

4、人仙,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体坚固,长寿不老。

5、鬼仙,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

长生武道:从纯阳功开始(神仙之上是什么境界)

2.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指道教那八位神仙?

望采纳!!!

八仙除了“八仙过海”的故事,还各有一套自身得道的故事,也都非常有名,流传得非常广泛。

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全真道派尊其为“正阳祖师”,“北五祖”之一。初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生下后不哭不食,第七日跃然而起,说:“身游紫府,名书玉京”。长大之后,当了谏议大夫,奉诏北征失利,军士尽散。钟离权单人独骑奔谷迷道,遇见了一个叫王玄甫的神仙,授以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而成仙。到唐代,度化吕洞宾之后,升天而去,被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吕洞宾,号纯阳子。由于道教全真道派奉他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他出生在林檎树下,出生时异香满径。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长大后两举进士不第,后来在赶考途中,遇汉钟离,给了吕洞宾一个枕头,吕洞宾枕着它做了一个梦。梦中举进士,登科第,当士官,入台阁,富贵荣华了三十年。又被皇帝降罪谪官,走到半路,风雪大作,正在叹息之时,忽然梦醒了。入睡前所煮黄粱米饭尚未炊熟,这就是世人说的“黄粱一梦”。吕洞宾于是大悟,于是随汉钟离赴终南山鹤岭修道成仙。

张果老,名果,唐代道士。曾隐于中条山修道。他自称生于尧时,已经不知道有多大的年岁了。张果老常常骑着一匹白驴,日行数万里。在休歇的时候,就把驴叠起来,就像一张纸一样,放到巾箱之中。要乘骑的时候,则以水润之,纸就又变成了白驴。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是韩愈的侄孙。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来爬上一棵桃树,堕树而死,尸解登仙。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就用一个一寸大小的葫芦,给所有的宾客酌酒,数斗不竭。又变出了两朵金花,花上有金字对联,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因为上表谏迎佛骨,被皇帝贬谪潮州,在路过蓝关的时候,天降大雪,几乎困死。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

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李铁拐应太上老君之约,魂游华山。临行,嘱咐其徒守其躯壳七日。无奈其徒之母突然急病而欲速归,就在第六日把李铁拐的身体烧了。李凝阳第七天回来时,无身可依,即附于一饿殍之尸,所以他的形像丑陋而跛右脚

曹国舅,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他隐于山林,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吕洞宾引入仙班。

蓝采和,唐代的隐逸。常衣破蓝衫,只有一只脚穿着靴子,夏天则披絮,冬天则卧雪,而全身上下气出如蒸。蓝采和常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而行,唱道:“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得汉钟离度化,乘云而去。

何仙姑是八仙之中惟一的女仙,名琼,永州零陵人。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教给她吃云母粉能成仙的方法。何仙姑于是发誓不嫁,每天在山谷中轻身飞行。每日早晨出去,晚上持山果回来养活老母,后来也尸解仙去。

历史上的“八仙”

提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八仙是民间所喜爱的仙人。那么,八仙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

“八仙”一词,比铁拐李等八仙的出现要早得多。最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经有了“八仙”一词,原是指魏晋以来神仙家所幻想的一组仙人,与铁拐李等八仙还没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公认的铁拐李等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到明朝中叶才确定下来。

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 ,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汉钟离、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变,八仙故事流传愈广,内容愈丰富。

还有人说,“八仙”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八个享有盛名的民间艺人。

张果老是唐武则天时鼎鼎有名的说唱表演家,唐玄宗曾经把他召到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汉钟离,善渔鼓,是我国演唱道情的鼻祖。韩湘子擅长吹箫。曹国舅据说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后来沦落为专替民间婚丧喜庆行礼的书生。铁拐李是云游四方的艺人。吕洞宾在唐会昌年间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是个善于编写说唱词的艺术家。蓝采和,常穿破蓝衫,手持大拍板,周游天下,元杂剧称他是个优秀的戏剧演员。何仙姑,据说是从宫廷逃出的歌伎名伶。八个艺人,都有高超的技艺,故被誉为“八仙”。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历代三套“八仙”

中国历代最少有三套“八仙”,最早的是六朝时代的“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谯秀的《蜀记》一书中,把他们称为“蜀之八仙”。

在唐代,有八位在名义上因共好酒而成挚友的士大夫,是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新唐书》中称他们为“酒八仙人”。他们的酒友诗谊已成为千古佳话。杜甫《饮中八仙歌》更是哙炙人口,其中写李白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绝伦千古。

直到明朝中叶,我们所熟悉的“八仙”才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3. 艾灸一状是什么意思请知道的老师给个答案?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局部刺激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 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4. 如何理解易经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自古以来,各家学派对《易经》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笔者在此不作过多评论,只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争取找到无限接近此问题的正确答案。

可以说整部《易经》都是围绕着阴阳,并通过一阴一阳搭建起来的符号模型,来表达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是《易经》描述事物的基本单位。那什么是阴阳?阴阳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的先人通过观测日出日落,发现最明显的就是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此消彼长、交替变化、循环出现的规律,从来没有改变过。于是人文圣祖伏羲氏在画八卦图的时候就用“━━ ”代表白天,用 “━ ━”代表黑夜。等后来慢慢有了文字后,人们便把白天称作阳,把黑天叫做阴。白天黑夜交替变化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阳光投射到地面物体上形成的阴影时发现,白天有太阳光照的时候,是光亮的、热的、干燥的;而夜晚没有太阳的时候,是黑暗的、阴冷的、潮湿的。一明一暗,一冷一暖,一干一湿,这些互相相反的现象,此消彼长,互相生发和转化。所以人们就把和白天有关的明亮、热、干燥等现象,称为阳;把黑暗、阴冷、潮湿等和黑夜相关的现象称为阴。把阴阳互相生发、此消彼长、交替变化的规律称为道。

《周易·系辞》: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依然是阴阳变化的结果。把阴阳互相生发、转化的过程细分,则春、夏、秋、冬四象成也。再通过观察不同季节地球上植物的变化,人们发现“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这为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阴阳,表示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既可以是同一事物内部,也可以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积极的、明亮的、热的、上升的、坚硬的等都属于阳;而静止的、内敛的、消极的、黑暗的、冷的、下降的、柔软的等都称之为阴。天是阳,地是阴;男是阳,女是阴。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自信为阳,悲观为阴;高兴为阳,伤心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等等。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相对的。阴阳互用,道方产生。阴阳运行于宇宙,道弥纶于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行的根本规律。阴阳合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把握阴阳则统御整体。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易经》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呢?

笔者认为:一阴一阳,阴阳平衡即为道。当然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当条件发生改变,阴阳又会互相生发转化,达成一种新的平衡。这大概也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吧?!在我们生活中,要做到阴阳协调平衡,就必须懂得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文能武、能进能退等词汇的道理。

5. 帝霸体质等级?

不可天生,要后天修炼才能成功

金刚不灭体(刚)、怒仙霸体(刚)、长生体(柔)、圣泉体(柔)、昼天体(阳)、太阳体(阳)、吞天魔体(阴)、虚无体(阴)、镇狱神体(浑)、破穹斧体(浑)、无垢体(清)、飞仙体(清)。 天生,可修炼成仙体

金刚圣体、霸圣体、周天体、圣露体、周阳圣体、纯阳体、魔天体、虚空体、镇狱体、崩天体、玉清体、飞升体。 天生、可修炼成圣体

金刚皇体、圣皇体、霸王体、狂怒体、甘露体、春泉体、小周天体、相天体、紫炎体、少阳体、魔相体、吞天体、虚皇体、空皇体、镇魔体、神岳体、裂空体、斧破体、祥云体、龙腾体、净玉体、碧清体。 天生,可修成皇体

霸体、黄金蛮牛体、怒体、狂体、炎体、紫焰体、小魔相体、阴魔体、吞噬体、化骨体、虚雾体、虚光体、小空体、云空体、镇凶体、逐邪体、雄岳体、万钧体、净水体、白碧体、清流体、碧莲体、飞云体、翔松体、腾空体、龙行体。 不能修炼成先天体,但能强化,但代价很大,也很困难

霸牝仙泉体 十二仙体十八圣体二十四皇体四十八先天之体金刚不灭体 金刚圣体金刚皇体、圣皇体 怒仙霸体霸圣体霸王体、狂怒体霸体、黄金蛮牛体、怒体、狂体、炎体长生体 圣泉体圣露体甘露体、春泉体 昼天体周天体、周阳圣体小周天体、相天体 太阳体纯阳体紫炎体、少阳体炎体、紫焰体吞天魔体魔天体魔相体、吞天体小魔相体、阴魔体、吞噬体、化骨体虚无体虚空体虚皇体、空皇体虚雾体、虚光体、小空体、云空体镇狱神体镇狱体镇魔体、神岳体镇凶体、逐邪体、雄岳体、万钧体破穹斧体崩天体裂空体、斧破体 无垢体玉清体净玉体、碧清体净水体、白碧体、清流体、碧莲体飞仙体飞升体祥云体、龙腾体飞云体、翔松体、腾空体、龙行体。

6. 有什么好处吗?

辟谷的好处

1、祛病

辟谷能把体内的积粪、废渣、留毒清除出去 , 把身体多余的脂肪-留毒的仓库除去,又把血管里的多余脂肪及胆固醇燃烧掉。有病的人,在辟谷过程中,身体得到净化,在不知不觉中病痊愈了。

如:

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症、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检后遗症偏瘫、脑溢血后遗症偏瘫。

胃炎、胃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腹膜炎、大便乾燥、腹泻、痔疮、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早期肝硬化、脂肪肝、胰腺炎、糖尿病、肾炎、妇科疾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月经不调、遗精、早泄、阳萎、尿道炎、肋膜炎、骨疽、肿瘤病、哮喘。

失眠、神经官能症 : 多梦、惊悸、心慌、耳呜、听力退化、脱发、类风湿、风湿、关节炎、甲亢等。

2、排积粪

辟谷可把大肠的宿便来一次大扫除,辟谷一星期,可把积存已久的宿便完全排出,且排出少则360ml,多则1800ml。

3、健肠胃

辟谷截断了食物的来源,为肠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休整机会,扫乾净陈年废物,消除病毒,苏醒神经畅通血液循环。这样一来,能大大地加强了肠胃的消化效率和吸收营养的能力。

4、清留毒

人体通过辟谷,能燃烧各种由饮食进入身体而造成和遗留的毒素,它可降低血脂和谷丙转氨霉, 增强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和应变能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

辟谷是一种特殊的排毒方法,对全身骨骼、肌肉、皮肤、内脏、血液、津液和各种分泌管道、分泌物都来一次大过滤、大清洗 ,保持了全身的纯洁度,促进人体调节系统的和谐,从根本上消灭发病的根源。

辟谷的正确方法

辟谷时长

为治病而辟谷者,一般辟谷3-5天即有疗效。

并不是辟谷时间越长、辟谷层次愈高愈好。

病重、体弱者辟谷时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宁愿增加辟谷次数,不要一次辟谷时间太长。

建议:

为实用而练辟谷者(如野外作业突然断粮或为渡灾荒或为练服所辟谷功夫)可以延长辟谷时间,提高辟谷层次,但必须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即辟谷期间不感饥饿,体力、精神如常。

辟谷时间说明:

辟谷断谷三天以上定为辟谷,不满三天作为节食。

断谷3-7天为短期辟谷,8-14天为中期辟谷,15天以上为长期辟谷。

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哦,支持我创作更多好用的攻略~头条关注咕咚健康小助手,最新健康资讯抢先看!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们,后台发送私信哦~想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减肥?关注并私信发送「减肥」,原价159元的专业减肥课程,免费送给你!!这个夏天让你科学瘦,健康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7. 灵感大王为何专吃童男童女?

在《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走到“通天河”时,被一股水挡住了去路,不能得渡,

于是借道陈家庄,化斋借宿。师徒四人在陈家庄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一家未曾有人离世却做着“预修亡斋”的道场,

悟空问其原因,陈清一一道来,听闻这等遭遇之后,悟空心中的正义之气正在升腾,于是他联手八戒变做了两个孩童,

男童陈官保

悟空变男童陈官保,八戒变女童一称金,陈清派人把他们抬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童女设在了上首,灵感大王踏着一阵妖风而来,迫不及待地想饱餐一顿美食:

灵感大王:哈哈哈哈哈哈……嗯!你们是陈清家的孩子吗?

孙悟空变的陈官保:是的大王。

灵感大王:小孩这么大胆,你怎么敢说话啊!

孙悟空变的陈官保:回大王,小人从小就不怕生人。

灵感大王:你不怕我吃了你吗?

孙悟空变的陈官保:大王请吃就是。

一秤金求救

灵感大王:你叫什么名字(问小女孩)

孙悟空变的陈官保:她叫一秤金,我叫陈官保。

灵感大王:哼!你不怕我吃了你。

八戒变的一秤金:大王我不禁吃,你还是先吃那个猴子吧!

八戒一听灵感大王要先吃她,立刻就把猴哥搬了出来,悟空在情急之下只得现出原形,灵感大王吓得屁滚尿流,

一声妖怪哪里跑,金箍棒一棒下去,就将灵感大王的鱼鳞给打了一片下来,八戒这个憨憨,妖怪逃跑了不打紧,却跟悟空争起打下这块鱼鳞的功劳来了。

灵感大王出场

灵感大王是吃童男童女不成,身上的皮肤倒被悟空打落了一块,这是他入住通天河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这次祭祀是搞得他垂头丧气,

不仅煮熟到嘴的鸭子飞了,自己也险些丧命,那么灵感大王为什么要专挑童男童女来吃呢?它有一个十分荒唐的理由:

一、报恩,是一个高大上的借口

灵感大王在通天河一带,“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明。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实际上他是帮了陈家庄人的大忙,

陈家庄人苦不堪言

要说他是活菩萨也绝不为过,悟空也感到十分疑惑,既然这灵感大王有这么好,在此守护一方水土安宁,为何还会让陈家庄的人如此的伤脑筋呢?

陈清老者又向唐僧师徒等人道明了原因,那正是:“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只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原来灵感大王保陈家庄一方水土平安,是有条件的,并且这个条件十分的苛刻,他每一年要举行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和猪羊牲醴供献他,

灵感大王打唐僧主意

让他饱餐一顿,陈家庄便可风调雨顺,若不能满足他的口腹之欲,就会产生灾祸。这难道不是赤裸裸地威胁吗?

但实际上他要吃童男童女的理由还很高大上,那就是我灵感大王帮助了你陈家庄,陈家庄的人就得感谢我,每年献上童男童女是为了报恩。

这样一个荒唐的理由搞得陈家庄的人人心惶惶,并且灵感大王是有要求的,陈家庄的底细灵感大王翻了个底朝天,

陈保官将被献祭

每年轮到哪家敬献童男童女,他都心中有数,老幼年时年月,他都记得,只要亲生儿女,他方受用。买来顶替的孩子是万万行不通的,忽悠不了他。

灵感大王这哪是在帮助老百姓,实际上这等行为是在坑害老百姓的命,要他们拿命去交换平安,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

这就是在《西游记》中,灵感大王为何专吃童男童女摆在明面上荒唐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报恩,灵感大王给自己树立了一个高大上的标杆,

灵感大王想要陈家庄人报恩

和一个高大上的人设,为“吃”童男童女找到了一个高大上的理由。然而他这“妖”是坏到了骨子里,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和漠视。

二、“童男童女”是择优挑选

在《西游记》中最流行的就是吃唐僧肉,唐僧肉为什么是各路妖精眼中的香饽饽,这么抢手呢?原因是唐僧是金蝉子的化身,

有十世修行的原体,人只要吃他一块肉,便可长寿长生。难怪大家会为一口唐僧肉打得不可开交,原来吃了有长生不老之效。

八戒变一秤金

在《西游记》中,妖怪吃人肉也可分为三六九等,就和人一样,唐僧肉肯定是上层的优+品,而童男童女可能处在中间层优品,平常的普通人那当然是最下等的肉了。

灵感大王在唐僧没有到来之前,“童男童女”就成了他的最佳选择,我们知道童子尿的功效就不错,对自己的身体和法力的修行皆可以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再者从肉质上来讲,嫩得肯定比老的口感要好,这灵感大王也是残忍至极,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视生命如草芥。

灵感大王想吃唐僧肉

孙悟空对此事恨之入骨,听闻此事就发起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声音。把自己也圈进了这趟浑水,这灵感大王听说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来历之后,

对唐僧提起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大过了吃“童男童女”,他联合“鳜婆”在通天河上设下计谋,活捉了唐僧,

灵感大王喜不自胜,就等着享用唐僧,这下可让孙悟空犯了难,因为他不擅长打水战,若在水下与灵感大王干架,

唐僧被灵感大王抓走

恐怕不是灵感大王的对手,眼看着八戒和沙僧也指望不上,最后他只得去求助观音菩萨,原来这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的宠物,

是她养在莲花池中的大金鱼,因海潮泛涨,流落到了天通河做了一名妖怪。最后观音菩萨用竹篮将他收服,救出了唐僧。

所以灵感大王对有长生不老之效的唐僧肉也是很感兴趣的,在唐僧没有来之前“童男童女”也就成了他的唯一选择。

悟空求助观音

在陈家庄灵感大王为何专吃“童男童女”呢?那就是“童男童女”与大人老人相比,有其优势,也算是择优“挑选”吧!之后唐僧来了,他就立马调整了胃口,把目标对准了唐僧。

三、观音菩萨是罪魁祸首

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座下的一条宠物,观音菩萨有以下几点失职之处:

第一,没有管好莲花池中的大金鱼,让他偷偷游到通天河成了精,海潮泛涨只是借口而已;

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的宠物

第二,观音菩萨没有引导好灵感大王,每日浮头听经,却让他修成了精;

第三,讲经没有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这是造成灵感大王专吃“童男童女”的主要原因;

观音菩萨到底给灵感大王讲了什么内容呢,没错有两句特别重要的话对灵感大王产生了误导,一句是《胎息经》中的经典:

观音菩萨给灵感大王讲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简而言之,胎息之法前四句讲的是胎息的原理,后四句言如何练功达成胎息。神气相助自然能够达致胎息,

灵感大王误入歧途

那么又要如何才能神气相注呢?神合其气即是,神凝气穴即是,气穴无穴,神定于呼吸即是,佛家观言呼吸是也。

老子又有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一句讲的是修行入静的基本功,第二句讲的是练气凝神的第二阶段要点。

佛曰:“境随心转”,修炼胎息达到至心性虚静,所以能够长久,胎息,使气住,而使神往,是一个可以达到长生的方法。

灵感大王想吃唐僧肉

另一句出处是《阴符经》:“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是死的根本,死是生的根本,

生死互为根本。恩情产生于祸害,祸害产生于恩义,恩害互相转化”。灵感大王对这两句经文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将长生之道的修炼方法理解成了吃“男童女童”方可长生,才成妖搞了个这么缺德的事,这样看来灵感大王并不是生性残忍,

观音菩萨救唐僧

而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误入了歧途,观音菩萨这位引导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此分析而来造就灵感大王专吃童男童女的行为,观音菩萨才是罪魁祸首呀!

写在最后

灵感大王凭着观音菩萨这座靠山,下界为妖,在陈家庄一带作威作福,表面是帮助陈家庄百姓安定一方水土,实际上这只是为他专吃童男童女所找的借口,

灵感大王为何会如此丧心病狂,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吃童男童女可以提高自己的修为,这样的观点是他从观音菩萨引导中找到的要略。

观音菩萨捉拿灵感大王

不知当时观音菩萨在讲经时,是他没有听清楚,还是老师没有讲明白,反正最终的结果是让一条大金鱼误入了歧途。

但说白了,灵感大王还是心术不正,所以他是在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结局当然又是打回了原形,

继续做观音菩萨手中的一条宠物。这样的结果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宽恕,只是那些被他伤及性命的童男童女在九泉之下又怎能安歇?

童男童女成为了牺牲品

哇靠!果然有关系有背景的妖怪,吃人可以不用偿命,孙悟空也只能看观音菩萨的脸色,有的时候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那些无辜的丢失性命的孩子来说,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呀!”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4)
修仙传(凡人修仙传重置前后区别)
上一篇 2024年04月08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4月08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