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三国全文阅读(怎样理解得意而忘形与得意不忘形的辩证关系)

1. 情动三国全文阅读,怎样理解得意而忘形与得意不忘形的辩证关系?

得意而忘形与得意不忘形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即同一性和斗争性。首先,得意而忘形,说明人逢喜事精神爽,因此显得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但是因为这样,反而把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比较丑陋的一面,展露无余。就说明,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如果过分得意,超出某种程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即斗争性。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遭受挫折;而得意而不忘形,却是不管有什么开心的事,高兴的事,跟平常一样,仅仅是表情可能比平时看起来更心情愉快一些。但是那怕到了这个时候,却仍然不会过分夸张,走向极端。而是始终保持矛盾统一性。这样,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少走弯路。这就是得意而忘形与得意而不忘形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情动三国全文阅读(怎样理解得意而忘形与得意不忘形的辩证关系)

2. 类似十大经典之类的?

异界之三宫六院(完本)。

情动三国(完本)。逍遥寻秦记(完本)。浪荡皇帝秘史(完本)。异界之风流大法师(完本)。以上的小说都是后宫的,够你消遣一段时间了。

3. 为什么有人认为豪放派词艺术性比不上婉约派?

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所作做为词的艺术性是一样的,但言说表述的内容风格不一样,风骨气节不一样!

词从诗歌发展而来,是诗歌和音乐高度结合的产物。词唱给谁听,当然首先是文人雅士,然后向周围民众扩散,唱的会是什么人呢,乐工乐伶,什么内容最受众,当然是情爱之事,离愁别怨!所以有语:“诗言志,词言情!”那即然多写情怨之事,能太直白吗,所以就得婉约了!下面看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词源》卷下)就是对这方面特征的一个总结。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被后人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的苏轼,其绝大多数词仍属“艳科”范围。即使是“艳情”之外的题材,也要受到主流倾向的渗透,或多或少地沾带着“艳”的情味宋词创作的主流倾向,正属于被孔子屏弃的淫靡的“郑卫”之声一流,与风雅篇什背道而驰。它只有表层次上的享乐生活追求,决没有深层的意蕴供回味。所以,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扫其迹”。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贪图享受,人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基于这样的立场,“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出现较完整。

自苏轼开创豪放词始至陆游、辛弃疾,,以诗为词,让词脱俚俗归风雅。

范仲淹是豪放派的先驱,代表作是《渔家傲·秋思》,但是当时没有咱应众从者,其后的苏轼是开宗立派者,辛弃疾,陆游是最好的继承者!

苏轼以前,宋词多是婉约言情的“艳科”,与文人追求的气节风雅不太相衬,所以有云:“词言情,诗言志”,这其中的原因与词的发展形成有关,我有一篇文专门介绍过。到苏轼时,为彰显文人的高雅风骨气节,以诗入词,言志表理,使词脱“艳俗”而归风雅,就形成了豪放词派,众文人也相跟从。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词中问天说地,与神交流,豪放浪漫!

后来的辛弃疾、陆游很好的继承了这种风格,创作出了无数光耀后世的佳作!

苏轼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代表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陆游代表作:

谢池春·壮岁从戎

宋 ·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特别是从辛弃疾和陆游的作品中,我们时时都能感觉到浓浓的家国梦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豪放派的这几位大咖,都是德馨并具有华夏赤子之心的俊秀人杰!

李清照是个女人,婉约言情天经地义,但是除了她之外,有几个男人的婉约词感染了你!

4. 你最喜欢的苏轼的诗或词是什么?

杭州西湖之美不仅国人尽知,就是外国友人也多有所闻,知识渊博点的老外估计还知道东坡那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也正是笔者最为喜欢的一首。

《大英百科全书》介绍西湖名字由来时,便引译过此诗的后两句。西湖的自然之美与东坡此诗的艺术之美可谓相得益彰,互相成全。西湖欲做宣传,这首诗则是广告语的不二候选,当然,顺便还应将西施找来客串下。广告中若是没有美女出现,画面效果多少要打些折扣的。后来,颇具诗才的毛泽东来西湖访问,竟没敢作西湖诗,他说谁叫东坡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横在那儿。

翻查历史,西湖本无定称,最早因为传说湖中有金牛出现,唐人别集中曾称之为金牛湖。郦道元作《水经注》,则称之为明圣湖。后来白居易治理该湖,做石函来泄水,大家习惯称为石函湖。宋朝初期,民间将此湖又称为放生湖。人们习惯称西湖是相对东边的县城而言,专从方位命名,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有东坡驾到,此诗一出,西湖才算有了一个既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西子湖。

东坡生在四川眉山,京城制科考试成绩优秀分配凤翔工作,后又调回京城,来杭州当然不是专程为西湖起名而来,再说起个名字也不用亲身前往呐。原来东坡与京城变法者政见不合,遭受排挤,还差点背上“回乡扶丧利用官船贩运私盐、木材、瓷器”的黑锅。为防止遭受更大诬陷,东坡“三十六计——走为上”,主动要求离开已成是非之地的京城。神宗皇帝是支持变法的,当然也希望反对变法的东坡在眼皮底下消失,念及东坡才华横溢,于是御批:“与知州(市长)差遣”。但中书省(宰相办公室)改为颍州通判(副市长),死活不让东坡当知州,神宗皇帝不好明确驳回,干脆让东坡来杭州当通判。说来大家也都应该明白这理儿,相对于贫瘠地方的市长而言,富庶地方的副市长可是“肥差儿”。这样,神宗皇帝心里也平衡许多,算是没有亏待名气日盛的东坡。

东坡来杭州高兴得很,感觉自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没了约束,不用像以前在京城那样提心吊胆了。于是,游山、玩水、赏花、作诗、喝酒……这些几乎差点荒废的爱好一并拾了起来。东坡知道杭州有很多游玩的好去处,所以从不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有机会就溜到外边去。不知那时杭州有没有详细介绍各个景点的旅游小册子,东坡是否拿来读过,反正,杭州各个景点东坡不仅逐一游玩了,还对其有深深了解,久而久之甚至认为自己前生就是杭州人。在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说法:有一次,东坡和朋友到西湖寿星寺去游玩,虽然他是第一次来这所庙宇,却有故地重游之感,似乎自己早在此处生活多年,他脱口而出:“从院门到经堂应当有九十二级台阶。”朋友核对,竟一级不差。随后,他又描述寺庙后面亭台假山的样子。核对后,竟也吻合。有人添油加醋将此事进行传播,闹得大家以为东坡前生真是杭州人,而东坡本人也毫无遮掩地说:“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甚至贬低起自己的家乡眉山来,“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看来,东坡确实陶醉于杭州湖光山色美景中了。不过,东坡游玩次数最多、投入感情最深的,还属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实共两首,文章开头所引乃第二首。

第一首为: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这第一首远不如第二首有名,恰如一对双胞胎,哥哥不如弟弟名气大。只是,唯有综合第一首,才能更好地理解东坡当时湖上游玩的情景。第一首紧扣标题中“饮”字,介绍了湖上饮酒的一系列背景,如:具体位置在水仙王庙附近,那里可眺望“重冈”——今日南山区和西山区一带。当天早晨是晴朗的,朝曦出现了,而且令“重冈”有一种艳丽感觉。“晚雨”则未必是“晚上下雨”的意思,按照东坡自己的说法:“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不在予下者”,他爱喝酒却喝不多,如果按一小时喝上一小杯来算,一天下来量也不少了,东坡是撑不下来的,所以“晚雨”可理解为“晚些时候天下起了雨”。不过,天下雨并不破坏东坡的愉快心情,甚至开玩笑说:“恰好可以留我在这里睡个大好觉呢!”

从第一首来看,东坡并未着重写西湖,主要还是写自己。只有到第二首,才开始毫不吝啬地称赞起西湖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用上了“潋滟”、“空濛”的字眼,看似描绘西湖的景色,其实已开启了议论之言。议论的对象不是别的,恰恰是西湖之美。此两句说西湖在晴天里简直美到非常,在雨天里也别开生面,总之,西湖就是美罢了。如果东坡该诗止于此句,估计也不会有后来那样大的名气,这种赤裸裸地夸奖还不如“漫因莺燕夸相识,辄向湖山唤奈何”之类。后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则为:“于是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只能大喊:‘拿你怎么办啊!’”(翻译此句,突然想起“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后一句译成东北方言挺有意思:“哥们,能整一盅儿不?”)说湖光山色美到令人只能不断感叹而手足无措,却也是不错的诗句,但用这样的方式形容景色之美,总让人感觉憋屈得慌。

东坡接下来的两句诗则解决了人们见到美丽景色手足无措的困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用了一个传统的修辞手法来称赞西湖之美:比喻。只是这次比喻是“二西”之比,西湖跟传说中的美女扯上了关系。称西施是“传说中”的美女很恰当,原因在于不仅东坡当时没见到,吾辈此时更不得见,西施是否能吸引具有现代审美观点的我们还不好说。但人们有个奇怪习惯,当想象一个事物好时,往往会将脑海中所有形容好的词汇搜集起来加诸其上;当想象一个事物坏时,又往往将脑海中所有形容坏的词汇搜集起来加诸其上。大家没有亲眼见过西施,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西施该是少有的大美人,集中了所有美女之美。用西施来形容西湖,于是,大家又将脑海中想象西施之美的所有好词汇加在西湖名下,此时西湖同西施一样顶上了由各种赞誉之词编织而成的光环。

虽然西湖同西施一样“淡妆浓抹”皆是美丽,但西湖晴天、雨天何时算着淡妆、何时算着浓妆却不好确定。一种观点认为雨中西湖算淡妆,陆游在他的《湖中微雨戏作》中就说:“莫言老子无人顾,犹得西子作淡妆”,意思是:“天空下起了小雨,谁说老子我不受人待见,此时西湖就像西施画上淡妆,来陪伴我啦。”另一种观点认为晴天西湖算淡妆,袁枚在他的《小竹枝词》中曾云:“雨余红意敛,风定黛痕长。妾请学西湖,今朝是淡妆。”“雨余”肯定不是雨中了,后两句说得分明,雨后晴天的西湖乃着淡妆。有人来打圆场,发表意见说:“其实,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本意并非为西湖拟定妆名,而是对西湖晴天、雨天的样子说个大概。如果非要较真,东坡在《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中写道:‘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则发生于同时,岂不矛盾?”不过,根据吾辈对上了妆漂亮姑娘的一贯观察,晴天西湖定为浓妆应该没错。通常上了浓妆的姑娘,眉毛会更黑些、嘴唇会更红些、脸儿会更白些,一句话:各种色彩异常鲜明。这与晴天西湖比较相像,红的花、绿的草、清的水也是色彩异常鲜明呢。淡妆姑娘脸上色彩则清淡许多,如雨中西湖,蒙蒙一片。

放开西湖妆名且不说,以吾辈推测,东坡将西湖比作西施的灵感八成直接来自现实生活。在杭州为通判期间,东坡参加各式各样的宴会活动,写出无数优美诗篇,留下无穷浪漫故事,当然,也见到了许多漂亮姑娘,其中貌比西施的未必有,但称得上国色天香的总会有几个。东坡写《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兴许还在惦记着那些漂亮姑娘,看到西湖后,遂顺理成章地将她们以西施的名义写进诗中。

执笔至此,笔者不禁感叹:西子湖,风情岂万种。

5.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什么好的地方?

我是看透史学,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开头语:提到《三国演义》,我们就不能不提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一个在罗贯中笔下入神一般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非凡的才能,而且诸葛亮是忠诚的化身,他对先主刘备以及后主刘婵都忠贞不二,为了蜀国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篇《出师表》道尽了诸葛亮忠君爱国的伟大情怀,那么《出师表》究竟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呢?下面看透史学带你对诸葛亮呕心沥血之作进行一番赏析。

一.创作背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诸葛创作《出师表》的背景,刘备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蜀国,并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称帝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刘备不幸病死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并将蜀汉的江山社稷以及后主刘婵全权托付给了诸葛亮。在领受托孤之命后,诸葛亮就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蜀国的政治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政治和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得蜀国呈现出了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刘备的遗愿尚未达成,诸葛亮不敢有丝毫怠慢,为了实现全国的统一大业,诸葛亮在平息了南方叛乱之后,踏上了旷日持久的北伐之路,在临行之前,刘备给后主刘婵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

二.作品赏析

诸葛亮的《出师表》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真意切,利用极富感染力的言辞表达了两方面的深意:一是勉励后主刘婵不忘先主遗志,善于倾听臣下的建议,赏罚褒贬要做到一视同仁,做到亲贤臣远小人,为了光复汉室大业而不懈奋斗;二是诸葛亮对先主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恩,对后主刘婵的尽忠之心,主动承担光复汉室的重任,表达了对北伐必胜的信念,体现了诸葛亮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与对蜀汉忠诚的高贵品格。

《出师表》前半部分,诸葛亮从当前的局势出发,对后主刘婵提出了恳切的忠言。正如第一节中所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寥寥数语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说明了先帝刘备尚有未尽的事业;二是分析了蜀国当前面临三国争霸的局势;三是强调蜀国基础设施差,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窘迫。“诚危急存亡之秋”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意在激发后主刘婵的进取心,告诫刘婵要继承先帝的遗志,蜀汉的江山社稷绝对不可荒废。如果不励精图治,蜀国将处于危在旦夕的形势之下,国破家亡的惨剧将会上演。文章开头便奠定了至情至理的基调,语气诚恳而坚定,大有峥嵘挺拔之气势。诸葛亮在分析了蜀国的不利形势之后,又写道:“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的意思是有这些侍卫之臣、忠志之士围绕在后主刘婵身旁,蜀国转危为安是大有希望的,意在全免后主刘婵不要轻视自己,但同时要“开张圣听”,切勿“塞忠谏之路”,从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角度来讲,从关系终于先帝的高度来讲,希望后主刘婵听到此番谏言可以有所触动,可见诸葛亮并没有在此平铺直叙,他希望将此问题上升到至高无上的高度,以让不思进取的后主刘婵彻底告别混沌的状态,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出师表》的后半部分,诸葛亮把自己放到了“布衣”的贫贱地位,以一种低姿态仰望后主刘婵,阐述了北伐的战略意义,进一步表明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写得不骄不躁,却有发人深省,由己到人,从回首往事到当今局势,文章布局上跌宕起伏。文章前半部分是以进谏的奏章形式,而后半部分诸葛亮从自己的生平出发,叙述了自身二十余年来的经历,先帝的恩情历历在目,一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二是在倾覆之际,刘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胸怀深深感染了诸葛亮。从一介布衣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从深居卧龙岗的隐士到三军统帅,诸葛亮有今日之地位离不开刘备的赏识。这段叙述看似有点跑题了,与前文关系不紧密,但事实上,诸葛亮有以退为进的策略在里面,看似貌合神离,实质上是貌离神合,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回顾二十一的戎马生涯,无不透露着感恩之情,诸葛亮意在说明以上谏言是建立在忠诚的基础上,让后主刘婵有听下去的欲望;第二,始终不忘先帝之嘱托,处处把先帝放在心上,并表明了先主的高瞻远瞩,意在激励后主刘婵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第三,二十一年艰苦卓绝的历程,意在告诫后主刘婵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将前功尽弃;第四,以先帝三顾茅庐为引子,以先帝任人唯贤与知人善任为榜样,劝勉后主刘婵要效仿先帝的英明;第五,诸葛亮表明了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始终把蜀国的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今后他会不忘初心,一心扑在光复汉室大业之上,希望后主刘婵把北伐的重任全权托付给自己,切勿因小人的谗言破坏了统一大业。所以诸葛亮的这番叙述,意在进一步触动后主刘婵的心,使他擅于听取谏言,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劝勉之言又是临别时表忠心的意味在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忠君爱国之情感,彰显了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

文章由谏言转到叙事再到誓言,但是于无声中听惊雷,将本文推向了高潮,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文章在叙述了二十一年的境遇之后,诸葛亮阐明了白帝城托孤后的心情以及工作情况,进而表明了北伐的决心。前文讨论局势、谏言、抒发情感,到此做结束陈词,《出师表》的本义已经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叙述托孤之事时,诸葛亮道出了北伐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了北伐精神方面的准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则说明了北伐物质方面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诸葛亮提出了“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层层递进,感情也是从浅入深,全面树立了北伐必胜的信念。写到这里,《出师表》才言归正传,道出了出师之名。前面的谏言,是出师的先决条件,中间叙事,意在说明出师的条件已经具备,至此出师就显得名正言顺了,恰如“润物细无声”。

《出师表》是以奏章的形式呈现在后主刘婵面前,内容是诸葛亮北伐出征前的谏言,主要强调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因为诸葛亮想让后主刘婵明白蜀国建立之艰辛,以此来激励他完成先帝未尽的事业,所以文中叙述了自己的生平、追随先帝的始末以及献身蜀国的心路历程。因为诸葛亮对先帝及其后主的忠诚之情日月可鉴,所以诸葛亮全文的言辞极尽恳切之情。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半部分重在晓之以理,而后半部分则重在动之以情,在议论的基础上,通过叙事和抒情的手段,希望让后主刘婵明白自己忠君爱国之心,感人肺腑,用情至深。

从语言风格而言,《出师表》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诚恳而质朴,表达了真挚而恳切的自然感情。全文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和“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始终,处处不忘先帝的遗志,又处处在为后主操心,希望他能够沿着先帝的道路走下去,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并无多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每句话都不忘自己臣下的身份,以一种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后主刘婵殷切的期望。

而从文学方面来讲,此文主要以四字句来组成,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所以诸葛亮引领了东汉末年骈体文的风潮。

三.后世评价

此篇文章入选了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可见《出师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南宋著名诗人在《书愤》中这样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高度评价。由此可见,《出师表》已经不仅仅是诸葛亮表达忠心的奏章而已,它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学领域都被视作千古佳作。

写在最后的话——

《出师表》类似于现代的《述职报告》,能把一篇公文写得如此感人肺腑,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之情可见一斑。也许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高深的谋略赞赏不已,但是看透史学更加欣赏诸葛亮尊君爱国的高尚情怀。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才是我们追求的终结目标,而诸葛亮恰恰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才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全民偶像!

我是看透史学,一个痴迷于追寻历史真相的史学爱好者,历史不是冰冷的史事,而是有温度的人生百态。欢迎大家关注,一起徜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岂不快哉!?

6. 为什么说诸葛亮去世后?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汉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丞相诸葛亮决定开始第五次北伐,他亲率十万大军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

同时,魏军由司马懿统率二十万大军,背水驻营,想与蜀军打消耗战。由于魏军先抢占北原先机,致使蜀军很被动。蜀军和魏军对峙100多天,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方艰守不出,两军僵持在五丈原。

才过半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对各将领交代后事以后,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他生前设下一计,令司马懿在蜀国退军时不敢进攻,大军得以从容退回蜀国。

当诸葛亮的死讯传入成都,后主刘禅闻言大哭;而吴太后听说后,也放声大哭起来,多位官员哀恸,百姓人人涕泣。

福顿首泣奏丞相已亡;将丞相临终言语,细述一遍。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侍臣扶入后宫。吴太后闻之,亦放声大哭不已。多官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后主连日伤感,不能设朝。

后主刘禅另择吉日,亲自送诸葛亮的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面,当时的镜头下,有两个人哭得尤为伤心,一位是后主刘禅,一位就是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

后主刘禅和孟获为何痛哭诸葛亮?我们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

后主刘禅

想当初,先帝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命自己的三个儿子以父视诸葛亮,不可怠慢。诸葛亮也依誓言,为蜀国肝脑涂地,蜀中一应大小事务,全由诸葛亮管理。

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后主刘禅能稳坐帝位,全靠诸葛亮鞠躬尽瘁,辛苦操持国事。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痛哭的原因如下:

一、刘禅哭国家失栋梁之才。

诸葛亮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就是国之巨擎,朝中一应大小事务,全由他掌管。后主刘禅虽为天子,却根本不管事。

现在诸葛亮死了,也就是天塌下来了,刘禅不知道以后怎么应对?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对的好?蜀国前途未卜。

所以刘禅在送葬时,哭得尤为伤心,既是为国家哭,也是为他个人哭。

二、刘禅哭自己将要担负起国家重担。

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再没设丞相位。

诸葛亮生前给他安排了文臣、武将听他调度,但对比之诸葛亮在世之时,他什么事都不管,诸葛亮死后,刘禅身上的担子重多了。

后主刘禅有一句名言,此地乐,不思蜀。后世人听闻这句话,对他的感官很不好,觉得他就是一位昏君,德不配位。

但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完全没有才能,诸葛亮死后,蜀国在他的掌控下还维持了接近30年。由此可见,刘禅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还是有一些处理国事的能力。

三、刘禅哭自己再无长者可依。

对于后主刘禅来说,诸葛亮既是丞相,又是相父。自己年幼时,亲生父亲刘备已去世。

他在少年时,诸葛亮亲授他很多学识;他登天子之位后,能力不够,又是诸葛亮给他撑起大局,让他做一个安乐君王。

现在,诸葛亮去世了,他身边已再无男性长者。以后无论国事、家事,都得他自己用肩挑起来。对于此时的刘禅来说,再无人可依托。

孟获

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犯蜀境劫掠,诸葛亮亲自率军征讨,在南方不毛之地,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感念诸葛亮的恩德,说出南人不复反的这句话。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诸葛亮死后,他为什么哭得尤为悲伤?我觉得是因为诸葛亮对他有不杀之恩,孟获与诸葛亮,不打不相识,诸葛亮待他恩重于山。

虽说七擒七纵的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定论,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专门写了这一段,诸葛亮用智力七擒孟获,也让孟获对他大为服气。而且诸葛亮将所夺他的地盘,全都退还给他,这点更让他感恩。

诸葛亮之死,陌生人听到都会流泪,更何况是他曾七次放过的孟获。所以孟获痛哭,完全是真性情所致,心中充满了对诸葛亮深深的哀悼。

从诸葛亮死后,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可见诸葛亮对蜀国,居功甚伟,乃一代人杰也!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7. 怎么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助于我们一起探讨古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

如何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其实就是如何学习古文。对于这个问题是要分为两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个层面是针对古文的初学者来讲的。这些初学者对于唐宋以来的古文读起来都会觉得有困难,甚至将《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都当成古文来读。对这类人重点训练阅读唐宋以来的一般文章。

一、培养他们对阅读古文的兴趣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阅读古文的浓厚兴趣,才会将这件事变成自己的爱好,才会在以后的阅读中克服各种困难,持之以恒,最后有所成就。培养兴趣的事情因人而异,修养自己去探索发掘。

二、主动学习古汉语各方面知识,扫清古文阅读的拦路虎。

学习古汉语其实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系统地学习古汉语知识,建议阅读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这套书共四册,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也国内各大高校中文专业教授古汉语必选的教材。不过要读这套还得认识一定数量的繁体字。

三、阅读中国文学史

系统地阅读《中国文学史》可以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流派的历史沿革和大量的文学掌故和评论,对我们清晰的了解作者、理解古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现代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的版本非常多,有通史也有断代的文学史,想要准确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中国文学史主流方向,可以多选几种对照阅读(可以围绕“中国文学史”进行主题阅读,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书评,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文学史》进行重点阅读。

四、阅读唐宋以来的国学经典

无论我们学习多少方法,寻找多少捷径,都无法绕过阅读经典这道坎。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自己的古文基础不深,因此有重点的阅读唐宋以来的国学经典就是必修的课程。这些经典可以包括绝大部分的古典小说、《唐诗》、《宋词》、《元曲》、唐宋以来的历代散文、《古文观止》唐宋以后的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等。阅读的方法会各有不同,但对于经典名篇是一定要熟读成诵的。当你背诵的东西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你的古文修养就自然而然的提供了。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古文基础的人来说的。这些人可以将阅读的重点锁定在先秦古文,在这个阶段就会牵扯到训诂、校勘、通假、音韵等专门的学问,难度提供了不小。

一、要越过古文阅读的三个层次,做到“立体的懂”

1、了解记住词句的本义,解决古文阅读的障碍,做到“点线的懂”。

2、词语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即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做到“平面的懂”。

3、要读懂文章的用意。即文章不仅仅是词汇术语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读出文章整体所要表达的内涵,做到“立体的懂”。

二、从死记硬背到“因声求气”

学习古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熟读古文入手,而是最好是熟读成诵。对于诵读古文,一直都存在两种途径:

1、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的目的就是能记住古文并能背诵它。这种方法应用起来自然是苦不堪言。学习古文者纵使有很高的兴趣也难以有毅力持之以恒。

2、因声求气

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读古文,可以充分体会古文修辞的韵律节奏的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从而心中愉悦,于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熟读成诵。“因声求气”之说正式起源“桐城派”,“声”就是古文的音韵节奏之美;“气”就是文章的气势、内涵。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潜耳”。

三、深切体会古文的艺术价值

古人云:行文之道,神为主,气为辅。其中,义理、书卷、经济(经世致用)三者为行文之材料,而神气音节者,行文之能事。因此要研究古文布篇行文的本事,就要不断体会、探索古文的艺术性。

四、学会通过“六观”的方法深入分析古文

“六观”是对古文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六种途径。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这是刘勰阅读古文剖情析采的六个途径。

我们学习古文可以变通一下:一观词句,解决生词、章句的问题;二观宫商,解决音韵节奏的问题;三观置辞,解决修辞立势的问题;四观篇章,解决谋篇命意和章节的问题;五观体性,解决风格定势的问题;六观变通,解决文章的变化问题。

五、学会比较历代古文的异同

中国古文极尽变化之能事。历朝历代、各家各派及各个时期的文章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命意相同而辞有繁简、命意相同而辞有差异等等。

六、深入研究古文风格则需专读一家的专集、再进一步,则要专门研究这一家产生的流派,成为对这一流派的探索和研究。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基本就会成为研究这个流派的专家了,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很容易就会出成绩了。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87)
我老公管我超严的小说免费阅读(现在一个女
上一篇 2024年06月28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6月28日

相关推荐

  • 独步成仙(独步成仙好看吗)

    陆小天最初的追求不过是踏上永生的仙道,但披荆斩棘得偿所愿之后,却发现仙远远不是尽头,仙人的世界也远比世俗更等级森严,更加波涛诡谲。...

    2023年12月15日
  • 我爱的人,不能随时打扰(不能随时打扰的句子)

    "李高宽,既然你不能来娶我,今天我就主动来嫁给你。"这句话出自央视《挑战不可能》栏目组的一个小片段。李高宽是吉林省特战总队的一名特战队员,为了能更好地训练,李高宽和女友的婚礼被一拖再拖,这一天,借着节目,他和女友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训练...

    2023年12月27日
  • 无烬星河(eve如何共享地点)

    然后,到人物和地点界面中,将我们找到的远征地点,新建一个共享文件夹,将文件夹的访问权限选为之前所创建的表单,这样文件夹中的队友就能看到我们的远征地点...

    2024年02月02日
  • 安利!推荐高人气先婚后爱好文!(二)

    《千万种心动》时星草100章闷骚老狐狸影帝&表面端庄实际风情万种女主《先婚厚爱》半袖妖妖45章知名珠宝设计师&明星企业家《将世界捧到你面前》蒋牧童96章娇纵任性大小姐&白切黑大boss《热恋你》鹿灵94章清纯性感直男斩...

    2024年02月05日
  • 都市极品医神最新章节(夏若雪叶辰李澜秋是什么小说)

    主要讲的是:夏若雪一身护士服坐在医院的走廊上,低头看着颤抖不止的双手,目光空洞。就在刚刚,手术室的她,手却忽然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她知道自己的病越来越严重了。这时,一道声音在头顶响起。“心理素质这么差,以后不要和我同台手术。”...

    2024年03月2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