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媳奋斗记(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1. 侯府庶媳奋斗记,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这个问题要考虑三方面:一、林家有钱吗?二、林家的财产继承权属于谁?三、贾府起了侵占的心思了吗?

第一个问题:林家有钱吗?

低门娶妇,高门嫁女。从贾母对贾敏的疼爱上来说,贾母也绝对不可能把贾敏嫁给低门小户。

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章。一看吃:林黛玉初入贾府,饭毕立刻用茶,而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可以说林家的饮食要比贾府讲究。

二看穿:林黛玉初见众人,因不认识人,每见人都把其言行举止,穿着衣料记在心里,包括房间里的锦、缎、纱就没有她不认识的,当时她才六七岁啊。

三看文章:林如海是探花出身,黛玉的启蒙老师是进士出身,还当过知府的。依贾雨村自傲的性子,一般的人家有这个面子请他做先生?而林如海去世,黛玉带了几箱子的书籍回贾府,潇湘馆布置的如同书房一般。这是底蕴!

再看看林如海的家世。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我先把重点罗列一下:林如海=巡盐御史=肥差=皇帝信任。列侯、三世;隆恩甚重、加袭一代;探花、巡盐御史。皇帝的隆恩要比有名无实的爵位来的实惠的多,荣国府是国公府又怎样?贾政才是个从五品!林家五世的财富积累,又几代单传,无亲支嫡派,全集中的林如海一家上了。而贾府共有20房,祖上的财产再多,一代又一代,也分薄了。

而且作者也无意把林如海描述成不懂变通的至清之官,他把贾雨村推荐给贾政,又是饯行又是银钱。巡盐御史,地方大官,平时逢年过节的节敬,生日宴会的寿敬,夏日的冰敬,冬日的炭敬等等,如果连这些都不收,你还想做官不?一个小太监到贾府打秋风,张口就是一千两,那林如海收到的各种敬礼,一次该是多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府还只是一个四品官,还是以“清”为前提,这林家五代的积累该有多少?

凤姐:“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林家没有财产,依照凤姐的性子会提一句“家私”?

第二个问题:林家的财产继承权属于谁?

原文: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贾母:林家的人都死绝了。

紫鹃: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大明律:“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清律无甚更改。显然,林如海没有嗣子,而黛玉有资格继承遗产。

第三个问题:贾府起了侵占的心思吗?

贾敏刚去世,贾母就要把黛玉接过来,而且“还是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因着贾母的一片心意,黛玉去了京城,但奇怪的是,贾母“致意务去”,但黛玉到了贾府,贾府竟然连房屋都没准备。而王夫人的态度更是古怪,亲戚第一次来,王夫人竟然不惜黑了自己儿子一把: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王夫人这是不惜自黑,也要让黛玉远离宝玉啊!可是为什么呢?黛玉当时才六岁,王夫人怎么都不可能想到男女大防吧?就算想到也不可能初见面就警告黛玉一番吧!

从黛玉的住处没安排、王夫人警告黛玉离宝玉远点、贾母把双玉安排在一处,再联系后来凤姐的“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都有一个迹象:贾母在没接黛玉来之前,就打着双玉成亲的注意,而王夫人一直是反对的。但是贾母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黛玉,哪怕贾母再疼贾敏,突然生出这个心思,也多少让人心里起疑。

林如海病逝前,曾写信接黛玉回去,而贾母对贾琏强调一句“仍叫带回来 ”,期间贾琏特意让贴身小厮回来那几件大毛衣裳,林家再穷却你几件大毛衣裳?让贾琏特意从扬州到京城来取?很显然,这拿衣裳只是个借口。

接着还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听到林如海去世,凤姐竟然还很开心?说黛玉可算在贾府住长了!注意“笑道”、“可”、“住长了”,之前在贾府住了六七年还不算长?这个“长”该怎么算?这“可”字是期待了多久?

“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这段话表明,林如海的后事是由贾琏主办的,根本没有林家族人什么事,而“诸事停妥”自然也包括财产的后事早已经办妥了。

在联系贾琏的“再发个三二百万两的财”,这“三二百万”不是个小数目,说是举家之财也不过分,而且这个家还必须是底蕴颇丰的家。

最后一点不知道可不可以作为佐证:黛玉吃的药——人参养荣丸,这个“荣”可不可以代指“荣国府”?

侯府庶媳奋斗记(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2.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从这个人物形象上可以看到人性最大的光华,那就是善良与知恩图报!

刘姥姥从荣国府得到了什么?

算一算大概一共有120两银子,几个小金锞子,一些上等的衣物、衣料 、药品、吃食……

其实这些东西加起来,不过是荣国府的九牛一毛。荣国府为王熙凤过生日,都能花费100多两银子。

若是荣国府真正的大排筵席,几百两银子根本不够!

可当荣国府败落之时,筵席中的那些座上宾和那些豪门贵妇,根本不会伸手拉这些无助的人一把。

只有刘姥姥,用她那颗淳朴之心,帮助了巧姐: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刘姥姥对巧姐的关怀与帮助并不是一时的,这种关爱会持续一生。

脂批上有这样一句话: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但凭着这一句话,就能证明巧姐流落在烟花巷吗?

也许对这一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

一.何为忍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真正能做到人情练达的,又有几人?

刘姥姥一定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人情练达之人。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去干什么?

任何掩饰都显得十分苍白,她就是去打秋风的。

手心向上,到荣国府要钱,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乞讨。

人情练达的刘姥姥,难道不知道这么做是件羞耻的事吗?

这位老人家当然明白,但是她有他的无奈。

如果刘姥姥的家族人丁兴旺,日子过得下去,她绝不至于为了多要几个钱,跑到荣国府去打秋风。

骨子里的刘姥姥,有劳动人民的淳朴与与自尊。

可是她不得不面对自己无奈的人生。

刘姥姥是一个老寡妇,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刘姥姥无比珍惜这这份亲情的温暖。

如果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是一个勤劳淳朴的汉子,那么会组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可惜王狗儿不是那种人。

王狗儿的祖上也是小官宦人家,颇有家财。只是因为没有出息,在京都生活不下去,沦落到了要到乡下去过日子。

王狗儿根本没有学会,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少饭。

指望着王狗儿这种穷家养出的娇子,去卖力干活,养活全家人是不可能的。

当时天意渐渐转凉,刘姥姥一家过冬的衣物尚没有准备好。

那时的刘姥姥该怎么办?

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面前,有的时候骨气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刘姥姥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钱。

所以她去荣国府,就是在忍耻。

而到了荣国府之后,她更是要忍耻、忍下很多白眼。

荣国府的下人,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连看门人,都不会把刘姥姥这种乡下穷人放在眼里。

刘姥姥进荣国府大门时,对着荣国府的下人跪着口称太爷,可换来的还是其中有些人的捉弄。

这种耻辱,她只能生生地忍下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相比起荣国府看门人,周瑞家的倒是真心实意的给了刘姥姥几分关怀。

当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见到凤姐之后,凤姐虽然没有真地把刘姥姥放在心上,但至少在面子上给了刘姥姥自尊与体面。

可张口向人要钱,哪那么容易!

刘姥姥当时已经70多岁,却需要像20出头的王熙凤陪笑脸、行礼;

刘姥姥比贾母的年纪还大,可当她说自己的外孙子板儿,是凤姐的侄儿时,却被周瑞家的指责:

“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

这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的,如果刘姥姥同样有着世家大族的出身,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

那种未语面先红,这同样是一种忍耻。

刘姥姥的忍耻,并不等于巧姐儿就流落在烟花巷。

二.是谁流落在烟花巷?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这段文字是对《好了歌》的注解,在脂批中,也并未指出这段文字究竟说明的是谁。

那么是谁流落在烟花巷呢?

是凤姐的女儿巧姐儿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句话要整体来看。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是一个家族想给女儿择一个高门贵婿,结果由于某些原因,这女子却流落在烟花巷。

很显然,这句话与巧姐儿的人生经历不并不相符。

整个荣国府,并没有给孩子订娃娃亲的习俗。

迎春大概是在十六七岁出嫁,从订亲到成婚不到一年;

那个时候贾探春十四五岁,贾惜春十二三岁,均没有订亲。

可见荣国府的惯例就是,在十六七岁这个年纪为女孩子择婿。

那么荣国府为巧姐儿择膏梁了吗?

因为只有荣国府为巧姐儿择婿,她才有可能是流落在烟花巷那个人。

但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不大。

从林黛玉进荣国府开始,贾府就没有任何新生婴儿出生。

这说明凤姐的女儿巧姐儿,是在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前出生的。

清虚观打醮时有过这样的文字:

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

很明显,那时候的巧姐的人设,并不是一个需要大人抱着的小孩子。

而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也就是说给凤姐女儿起名的那一回,故事发生了变化: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①此时凤姐女儿大姐儿和巧姐儿合二为一,人设也成为了一个极年幼的小孩子。

②这时给巧姐取名字的人,变成了刘姥姥。这也意味着,如果让巧姐的年纪,符合逻辑的话,只能假设林黛玉入荣国府那年,巧姐刚刚出生。

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时候,大概7岁。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林黛玉大概十二三岁。

书中对巧姐的描写是极为年幼,那么将巧姐的年龄压缩到最低,当时她5岁。

而林黛玉之死,红迷公认是十七岁。林黛玉死后荣国府急速衰败,很快就落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而那时候巧姐多大,最多十岁。

这么小的小孩子,不可能出现为她择膏粱的情节,那么她也就不是流落在烟花巷的那个人。

在荣国府败落之后,巧姐这姑娘陷入到了悲惨的境地: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①《红楼梦》中只写了巧姐儿的一个舅舅,那就是王仁,也就是王仁和巧姐儿的一个哥哥,因为贪财想把她给卖了。

但是就算是把巧姐卖掉,也不一定非得卖入烟花巷!

②87版电视剧中,对巧姐情节的改编确实很感人,刘姥姥一直寻找巧姐的线索,到千里之外的瓜洲,把巧姐赎回来。

但这一切并不合理,也不合逻辑。

③小说中有被拐子卖掉的人,那个姑娘就是香菱。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有父母有家人,这样的姑娘被人卖掉了,尚且无法被寻找到。

何况巧姐那样无助的姑娘。

而且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都已经75岁了,等到荣国府败落时,这位老人家都快80了。

指望她去找回一个被卖掉的小女孩,而且是被卖到烟花巷中的小女孩,绝不可能。

④此时只能假设,王仁把卖掉巧姐的风声放出去,这时的刘姥姥听到风声,就赶来相助。

而且,以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个性,不可能为了一个外人去卖房子卖地。

那个时候,荣国府给刘姥姥的100多两银子,也花得差不多了。

那么赎巧姐的钱出哪里出?

一则十岁的毛孩子,卖不出什么大价钱;

二则刘姥姥的手里还有几个金锞子,加上上等的布料、衣服,有可能再加上妙玉的成窑杯子,赎回巧姐儿足够了。

其实《红楼梦》是一部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对自己的家人都笔下留情,没有让他们受到最痛苦地折磨。

作者让元春死于宫斗,可毕竟在表面上她还是贵妃娘娘;

作者让迎春死于被丈夫虐待,可无论如何还一身清白;

作者让探春远嫁,更是给了她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让惜春出家,虽然凄苦,却也免受糟蹋;

作者把黛玉写死,更是让这个带着仙气儿的姑娘,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必在尘世惹尘埃;

那么巧姐呢?

作为作者的侄女,他不会把自己的家人写的那么惨,她是被卖掉,却很快被赎回来,不至于悲惨地流落在烟花巷。

刘姥姥给了巧姐一个家,和一生最温暖的关爱。

虽然是荣国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作者在心底里,终究还是给这个家族留了一份期望。

3. 王夫人不让宝玉娶黛玉的核心理由是什么?

偌大家业,必须找一个有能力、健康、孝顺的儿媳妇来操持。而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小时候蹲在角落看《红楼梦》这出戏,是哭了一遍又一遍。母亲劝我,别看了,哭成泪人了。这孩子,多愁善感,以后千万别在感情上吃了亏……

母亲的孩子,我们这几个,还真真是重情重义。才华与美貌并存的二姐,追求者一波又一波,踏破门槛了,可到终了还是选择了家里一大堆拖累的二姐夫,累垮了身子,我们都将她比喻成林黛玉;做事雷厉风行的人民教师三姐,能力超强,却挑中了看似文弱确气宇轩昂的书生一一晚年家庭幸福美满,子孙满堂!

与大家分享一句话:"⼭盟海誓⽐不上⽣活中的默默相伴;‬地⽼天荒也⽐不上每时每刻⼼⼿相牵。爱,不是动听的语⾔,只是⽣活当中的平平淡淡。⽤⾏动来表达⼼⾥的誓⾔⽐什么都重要!"‬

4.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角色?

我重点回答后一问如何看待刘姥姥这个人物?

刘姥姥一个不折不扣的乡巴佬,久经世故智慧非凡。在那个社会,富人大都瞧不起穷人。贾府对她不可能真正平等地对待,甚至会有意无意的蔑视。刘姥姥有求于人,她忍辱负重,百般谦卑。 刘姥姥没有文化,但情商很高。在贾府,她知道看人眼色,受得委屈。她说话很机智,既显现农村人纯朴实在,求人的虔诚,又极尽赞美讨好王熙凤,博其欢心。她真诚坦率,毫不掩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时说些粗话,更能体现出她的坦率、单纯和质朴。 王熙凤对这有点联系但不是很亲近的穷人,赏了一顿饭菜,送二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够刘姥姥一家全年的生活费。另外给一吊钱雇车坐。她不忍心让这一老一小在那么冷的天,走那么远的路。这种关心给人温暖,让人感动。刘姥姥心心念念凤姐的好。凭着庄稼人的朴实善良,刘姥姥把这恩惠揣在心里,时刻准备报答。 乌进孝交租告诉我们,贾府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剥削,靠剥削广大农民的血汗生活。这边贾府享不尽荣华富贵,那边像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农民作牛作马一年到头却衣食无着落。这让我们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刘姥姥将贾府与整个社会联结起来,使小说具有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展示着人性的善良。二进荣国府带了很多新鲜的瓜果蔬菜来孝敬她们尝鲜。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家败人亡,凤姐也病得奄奄一息。刘姥姥接受凤姐托孤。关键时毅然出手救走巧姐。她和那些知书达理,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读书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刘姥姥生活在贫困中,七十多岁了却保持着生命的鲜活、顽强。

刘姥姥有见识,有智慧。刘姥姥初见贾母,别出心裁地称呼贾母老寿星,简单得体,堪称绝妙! 贾母欠身问好,称老亲家,多么亲切。世代侯门的贵族老太与身份低微的乡野老妇,充满真诚的人情味。两个老人在精神和智慧层面引为知己。贾母发自内心善待刘姥姥,刘姥姥甘愿为知己带来欢乐。

刘姥姥身上充满大自然的阳光、雨水、土地这些最有力的东西。凤姐热情挽留,贾母真诚约见。还有丰厚的馈赠,感恩带来幸运。

刘姥姥对贾家的大富大贵,没有羡慕与嫉妒。她深知自己是辛劳的命,知命是大智慧。一个老人,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辛勤劳作赢得健康。刘姥姥家境艰难却充满活力,值得羡慕与嫉妒。

刘姥姥除了对物质上东西见识较少之外,精神层面却比贾母还丰富得多,因此深得贾母喜欢。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喜欢这个健康、善良、幽默、智慧的老人。小儿科的讨巧也能奏效,村姥姥和富贵尊荣者谁智谁愚,一目了然。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为报恩,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不知生活的艰辛,戏谓之母蝗虫,宝钗等也夸她诙谐的好。刘姥姥这一普通的农村老婆子衬托着一群文雅人。升华了小说主题,拓展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刘姥姥进大观园,让我们看到了荣国府的富贵、排场和豪华奢侈的日常生活。看到了花团锦簇的大观园景物。刘姥姥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只计算居家生计,那一餐螃蟹宴的银子够庄户人家一年的生活,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好用,上好的纱富人用来糊窗子。茄鲞的做法更让她摇头吐舌,啧叹贾家的奢靡。

王熙凤将花插刘姥姥一头。刘姥姥明知在捉弄她,她却说自己的头有福。善恶只在一念间。她能做到不生气,需要胸襟和智慧。刘姥姥的恭维话给人喜悦和优越感。

在潇湘馆,刘姥姥让路与众人,自己走土路滑一跤。她常年干活练就一副好身板儿,能走也经得摔。

为了贾母和大家开心,凤姐和鸳鸯拿刘姥姥打趣。饭前鸳鸯特意嘱咐刘姥姥,说这是贾府的规矩。其实刘姥姥一点不傻,她在开饭时突然站起履行规矩。刘姥姥用乡土话逗得大家笑翻了天。她的语言简单、欢快、风趣、自然,一派田园景象。她就像马戏团的丑角,甘做大家的笑料。一个古稀老人还这么开得起自己的玩笑,实属难得。贾府这些贵妇小姐们在刘姥姥眼中是一群井底之蛙,逗她们就是个玩。

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起得早了,黛玉哭得少了。刘姥姥俗的可爱,大家取笑她的土气,但她乐在其中,更以给大家带来欢笑为乐。刘姥姥大智若愚,受捉弄不生气,看似犯傻,失了尊严,实际上,她赢得认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就要从长计议,咬着牙,忍住泪,终将获得生命的尊严和受人敬重。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理直气壮多了,别人设计取笑她,她全力配合,引得众人狂笑,赢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刘姥姥抓一机会叹道,怪道说礼出大家。刘姥姥这句不说之说很到位,话一出口高下立见。王熙凤忙笑劝刘姥姥别多心,鸳鸯也赔礼道歉。谁没取笑过人,谁没被人取笑过。自以为聪明的人在嘲弄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嘲弄。

刘姥姥进大观园有很多歇后语。如眼花缭乱、洋相百出、少见多怪、大开眼界等等。我觉得何尝不可以是装傻、大智若愚、逗你们玩。

5. 张国立在相声界辈分是怎样的?

简单说,没辈分。

说多点,可以算郭德纲的叔辈,但不是师叔。

再拓宽一下问题,那张国立有当相声综艺召唤师的资格吗?他的点评靠谱吗?

咱们看看张国立到底和相声界有多大缘分。

一、海青底子

张国立出生于1955年的天津,注意,天津人,对于相声行业来说这很重要。

16岁时,张国立成为一名铁路工人,工作单位是中铁二局(当时叫铁路二局),单位在四川成都,注意,铁路系统,这对于他的未来也很重要。

中铁二局文工团里有几位比较厉害的曲艺名角,其中就有侯宝林的三弟子、马季曾经的搭档杨紫阳,其他人还包括刘宝瑞的徒弟高洪顺(高元钧儿子)和周文游(周德利)。

杨紫阳在成都举办了相声培训班,邀请了谐剧大师王永梭前来授课,因为谐剧在某些表演技巧上和单口相声有相通的地方。再后来,杨紫阳还收了王迅为徒,王迅同时也是王永梭的徒孙。

张国立当时参加了中铁二局的宣传队,具体负责报幕。在各种下工地表演慰问当中因为普通话比较好又熟悉相声,因此经常临时和杨紫阳、周文游或者高洪顺说一段。

因为张国立上台说相声,但没有师承,所以他这种情况相声界一般称之为“海青”。不过当时是七八十年代,相声界不讲究这个,像“宝贝袈裟”程之、“情报处长”陈述、“黄眉妖王”曹铎他们都经常在晚会上说相声甚至参加相声界聚会,也没人去盘道问他们师父是谁。

二、两个海青的友谊

因为杨紫阳的关系,同为铁路系统的侯耀文曾专门到成都找王永梭学谐剧,住的宿舍恰好就是张国立、周文游和高洪顺那间,于是两个海青就认识了,没错,侯耀文那时候没有师父,也算海青。

都是一个铁路系统的,加上张国立是杨紫阳的同事,杨紫阳又是侯宝林的徒弟,因此张国立喊比他大六岁的侯耀文一声哥,按排行喊则是三哥。

在侯耀文学习期间,年纪相仿的两个海青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张国立选择北漂,直接就住到了侯耀文的家里。侯家当时非常好客,经常成为各路同行或朋友的临时落脚点,老的如杨少华,少的如王平都曾在侯家暂住。

在张国立借住侯家期间,他每天没少接触各种到侯家请教和学艺的人,因此耳濡目染跟着学了不少相声知识,只不过他此时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影视演员了。

而在热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张国立演了一个娘娘腔,估计中间也有他二哥侯耀华的牵线搭桥吧。在几乎前后脚拍摄的电影《袁氏财产案》中,张国立又和侯耀华联袂出演,张国立凭借此片还得到了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除此之外,在1993年春晚上,张国立和天津相声演员刘亚津合作了小品《推销》,实话实说,当时的张国立虽然也算熟脸,但明显还不如刘亚津受关注度高。

之后通过热播剧《宰相刘罗锅》,张国立终于爆红,巧不巧,这部剧就改编自刘宝瑞的代表作单口相声《君臣斗》。

可以说,张国立在爆红前的经历,多多少少都跟相声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杨紫阳、侯耀文、侯耀华等人也算是他的贵人。

三、张国立的相声辈分

张国立后来也调入了侯耀文的单位铁路文工团,但侯耀文这个海青还是通过代拉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相声师承,但张国立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虽然他有那个条件,他还是扎根影视圈。同为影视圈大咖的刘威和范伟有相声师承,那是因为他们成名前就是正儿八经有师父的相声演员,张国立并不是,他是通过话剧走入电影然后是电视剧的。

所以,张国立在相声界是没有辈分的,郭德纲在节目里一般都是称呼他为“叔”,而不是师叔,有不着调的媒体采访时说张国立是郭德纲的师叔,郭德纲还给人家纠正,应该叫叔,因为张国立不是相声行的人,更不是侯耀文的师兄弟。

那么,既然张国立不是相声行的人,他在《相声有新人》里又是当召唤师又是点评相声演员,他有那个资格吗?他的点评靠谱吗?

笔者认为,严格来说,张国立是没有资格当相声综艺《相声有新人》召唤师的,倒不是因为他没有师承,杨议也没有师承,但他当召唤师应该是有资格的。

关键是张国立根本没有有说服力的相声作品和表演经历,他当召唤师依靠的只是人脉、咖位和流量。

如果让郭德纲去点评一位电影演员的表演技巧,人家冲着郭德纲的咖位估计嘴里会服气,可郭德纲并没有有说服力的电影作品和演技,人家心里能服气吗?

如果单论点评相声演员的表演,笔者认为张国立还是有资格的,毕竟相声表演和小品、影视表演等行当是有相通之处的,几个行当的人也是可以互通的。

但要论点评的专业性,张国立的点评只能说一般,毕竟行业是有细分的。比如虽然都是影视圈的大咖,但要论点评电影演技的话,杨幂肯定没有章子怡专业度高,这是肯定的。

综上,如果给张国立和相声界的关系做个定位的话,张国立同志,他对影视界和相声界的友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相声行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因此,他应该是相声界的一位老朋友。

6. 想来史太君年轻的时候也是一等一的风流人物?

千万别以为荣国府,一直都是一个高光的公侯府第。当第一代、第二代荣国公活着的时候,荣国一定高不可攀。

所以那个时候的贾代善,才能娶到像贾母这种模样、才干、能力不缺,又是门当户对的金陵世勋史侯家之嫡女。

当贾元春被封贵妃的时候,荣国府才又一次回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高光时刻!在此之前的荣国府,在冷子兴的眼中只有与萧疏与衰败。

贾政的婚事,要在贾元春封妃的这一个时间点,往前推大约三十年。那个时候,正是荣国府落寞的开始……

一.贾政其实不高贵

贾政后来在荣国府独一无二的家庭地位,一方面源自于,贾赦这个人实在是太糟糕;另一方面源自于,贾元春的获封贵妃,给他带来的国丈身份。

如果单看贾政本人,他真的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贾政是第二代荣国公的儿子不假,他是嫡子也没错。但他只是次子,荣国府世袭的爵位,和敕造荣国府这个府第,其实都不属于他。

世袭一等将军的爵位是贾赦的;如果荣国府不败,在未来的日子里整个荣国府,也将由贾赦来继承。

贾政能从这个豪门公府继承到什么?

只有荣国府的财产。

也就是说只有荣国府在祖籍的一部分土地、田庄,还有荣国府的可以折现的那部分物品,才有可能属于贾政。

而且还是贾赦、贾政这二位兄弟平分。

相比起贾赦,贾政的财产真是少的可怜!

当然看一个人,不能只衡量他的财产,要全面分析他的综合素质。

《红楼梦》中,只是说贾政酷爱读书,可从未说这个人是个考科举的苗子。

爱读书,和有本事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八股文章,这两件事相差十万八千里。

《红楼梦》中的反封建,只是强烈地讽刺贾雨村那样的腐儒。

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无论是中进士的贾敬,还是进学的贾珠,都有着细致的笔墨。

可是放到贾政这来呢?

他其实和孔乙己差不多,都是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那种人。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①原欲以科甲出身,这本来就是作者给贾政的一块遮羞布。

如果有那个本事,为什么不早考?

贾政的亲生儿子贾珠,可是十四岁就进学。

②当时的皇帝可以给贾政一个主事之衔,还让他入部学习,足以说明他当时不是一个顽童,怎么也得十几岁,像个样子。

十几岁的举人很少,可十几岁的秀才比比皆是,算不得是个新闻。

像贾政这种出身豪门,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足够的社会背景。

他考不上科举只能证明本人有问题,不存在任何的内幕。

③明清时代对在职官员参加考科举,并没有禁止性规定。

也就是说贾政如果有那个本事,皇帝赏了他一个官,也可以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如果真的能考中,那他就是豪门子弟中的一股清流。可以攀亲攀到任何一位世家小姐,可惜偏偏不是……

二.王夫人已经是贾政能攀亲的极限高度

荣光府这种豪门贵族的婚姻,都是两个家族的利益相互交换。

贾母的儿子又不多,只有两个,所以她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两个儿子的婚事。

如果认真的分析一下,就知道在贾政开始议婚的时候,荣国府是一种孤儿寡母的状态。

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①张道士的这句话,说明了荣国公贾代善其实过世得很早。至于贾赦和贾政,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

豪门贵族间的朋友圈儿,最是一个拜高踩低的地方。

当荣国公贾代善活着的时候,荣国府自然轰轰烈烈。

可是当贾代善一旦过世,荣国府毕竟有豪门公府的架子做支撑,不会马上落到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可是这也足以意味着,荣国府衰败的开始。

贾政本人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他没有爵位,官位还是皇帝赏的。

没有爵位,就意味着贾政的荣华富贵根本没有支撑;

皇帝赏了一个官儿,这根本不能证明贾政有真正的能力。

那么豪门贵族在为女儿择婿时,凭什么看上他?

古代均认可的婚姻状态是,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女儿可以适当地高攀。

所以豪门贵族在为女儿择婿时,无论是门第、还是公婆、以及男子的个人品德能力,都要认真地挑选一番。

其实是《知否》就是一个低配版的《红楼梦》。知否中的盛紘,能娶到贵族的嫡女王若弗,一则因为他的嫡母是勇毅侯府的嫡女;二则是因为他本人是两榜进士!

两榜进士,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出身。

林如海也是同样的原因,他探花郎的身份,才能让贾母下决心把荣国公的嫡女嫁给他。

进士出身,可是贾政永远无法企及的一个梦想。

那么豪门贵族中,容貌、才情、个人能力都是一流的嫡女,贾政根本高攀不上。

倘若选一个才华横溢的庶女,荣国府又看不上,所以贾政的婚事就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再来贾政再来看王夫人,王夫人有着与贾政相配的豪门嫡出身份。

那时候的王家,也只空有一个爵位。

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成为京营节度使,那也是二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那个时候的王家能看中贾政,如果当时王夫人家中的父兄有爵位,又有正式的官职的话,恐怕贾政都高攀不上。

王夫人同样出身豪门,身上一定有不输于贾政的气度。

王夫人议婚时差在哪儿了?

最重要就差在了,王家极不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

别说知史,而懂兴衰;也别说读书,而明得失,就连闺中游戏的那种诗词歌赋,王夫人也样样不通。

王夫人这个人无趣到了,连闺中游戏行酒令时,说些戏文、俗话都不会。

这样的姑娘,真正的诗礼大家断乎看不上。

可当时的贾政,挑不了那么多。

可能的话,谁都想一个想娶一个有盛华兰一样的财富、家世;有盛明兰一样的能干、忠诚;有林噙霜一样的女性魅力和红袖添香的情调。

可是,何处去寻这样的女子?

就是曹公笔下那些大观园中钟灵毓秀的姑娘们,也并不全是优点。

想选一个为妻,只能看更重哪一方面。

毕竟贾政自己,也不是爵位的继承人。

王夫人不仅出身豪门而且是嫡女,她还有过在自己家中管事的经历。

嫁进来,到贾政房里做一个合格的主妇,王夫人的身份的确绰绰有余!

请读者们注意,贾母在为贾政选择妻子时,并不会按照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去选择。

因为正常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会是贾赦的妻子。

如果只管理贾政的小家,王夫人的愚蠢与浅薄其实显得不是那么明显。

可当后来王夫人开始管理荣国府大家时,她的没有眼界与格局,才显得特别突出。

豪门贵族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贾政在官场混迹多年,也不过就是一个五品小官。

可后来的王子腾呢?

从名不见经传,到混到京营节度使,再到九省统治,他的官越做越大,王夫人的背景也就越来越强。

当王夫人的背景越来越强时,她的话语权自然越来越大。

别说宝玉的婚姻,弄出个什么金玉良缘是错误。

就是贾琏娶王熙凤,贾家与王家的第二代联姻,就已经是错误了。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是必然的趋势,荣国府这样赫赫扬扬的大家族,不可能永远富贵繁华下去。

这样的公侯府第必然面临着转型,而抛弃豪门贵族,选择与与清贵的书香门第联姻,是贾府转型的最快方式。

贾府最佳联姻的家族,就是贾政为贾珠的妻子李纨那样的国子监祭酒的家庭。

只有这样的联姻才不会被帝王所忌惮,只有这样的联姻才能让家人更平安。

贾府的人,其实早就不应该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了。

贾政和王夫人就像一对挂名的夫妻,他们有着利益的牵扯所以不能撕破脸。可实际上,他们矛盾重重。

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对家族未来发展的方向,王夫人与贾政的态度都截然相反。

可人生就是这样的矛盾,贾政喜欢林家那种书香门第的家族,可又扯不断王家能给他带来的关系网。

后来的贾宝玉薛宝钗,会复制贾政同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出于家族的利益而结合,彼此由于人生态度不同,带来天然的矛盾,却又无可奈何。

7.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贾母这个重要人物?

时光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有人拼命得想留住年轻的皮相,把自己的脸整成一张面具,漂亮有余,生气不足;也有的人,无惧岁月的流逝,用阅历与从容,去感悟生命的厚重,从而让自己优雅地老去。

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她老而通达,老而优雅,老而与后人有共同的心声。

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她的这种高级魅力,无关岁月,不分性别,只来源于内心的富足。

她,便是贾家权势最高的人物,天下第一老太——贾母。

有趣,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贾母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对艺术超凡的品味,统统都来源于灵魂里的有趣。

刘姥姥进贾府时,众人曾随贾母一同畅游大观园。来到林黛玉的潇湘馆时,贾母看到绿窗纱旧了,就和王夫人说,潇湘馆里种满了翠竹,又没个桃树、杏树,再拿这个绿纱糊上反而不配,比如拿银红色的纱来糊窗子。

满眼翠绿的竹色中隐隐约约地飘荡着银红色的窗纱,这一搭配,可真是神来之笔,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戏班的女孩子们练习吹打,贾母建议让戏班子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因为借着水音更好听。果不其然,就在那风清气爽之时,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大雪纷飞的冬天,大观园里的小年轻们都在联诗,贾母忽然带了几个丫鬟,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欣然而来。她就在这些小辈中间坐下,没大没小地和大伙儿一起喝酒、吃糟鹌鹑、猜灯谜,玩得不亦乐乎。

大雪过后,宝琴和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走在雪地上,贾母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意趣,笑着说,眼前的这幅景,不就是她屋里的那幅《雪艳图》吗?

风花雪月,吃喝玩乐,贾母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眼里有画,心里有诗,耳里有歌。八十岁的老太太,却活成了个孩子,天天跟孙辈们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一起闹。

木心说:“所谓元气,不过就是孩子气”。只要童心未泯,多少岁都元气满满;只要灵魂有趣,就能挡住一切中年油腻。

曹雪芹在书里,借着宝玉的口,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鱼眼睛论”。在宝玉看来,未嫁的女儿是无价的宝珠,可等到嫁了人、上了年纪,宝珠就成了鱼眼睛。

纵观《红楼梦》里的一干妇人,王夫人天天吃斋念佛,了无生趣;王熙凤倒是伶俐,可惜目不识丁,一味钻进“钱眼”里;邢夫人庸俗至极,就知道低三下四地讨好贾赦;李纨深居简出,只知道侍亲养子,心如死灰。

生活百无聊赖,是因为过它的人正蓬头垢面;生活风情万种,是因为过它的人,有情有趣。贾母这个灵魂有趣的人,走到哪里,哪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真正的优雅,是骨子里的善良

在贾府,贾母是最高掌权人。宝玉挨打那回,贾母一个不高兴,就能吓得贾政扑通跪倒在地。王夫人劝贾政别打宝玉,说的竟是“打死宝玉事小,惊动了老太太事大。”贾母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可是这样一位身处金字塔顶端的老人,却口中没有戾气,心中没有阴暗,眼里有光,心中有爱,骨子里有善良。

不守规矩的小道士冲撞了王熙凤,被她一个巴掌打地满地滚,可贾母却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你唬着他,她老子娘岂不是疼得慌?”只一句话,贾母与王熙凤的格局,高下立判。

刘姥姥进大观园,王熙凤只当她是个打秋风的乡下婆子,一开始并不放在眼里。而贾母却不看人下菜碟。

她听说有这样一位远道的亲戚,就亲切地称呼刘姥姥是“老亲家”。她不仅带着刘姥姥畅游大观园,还将自己的饭菜拣了几样,叫人给刘姥姥送去。贾母待刘姥姥的好,是真心实意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宝钗过生日时,她心疼小演员,叫人拿了果子给孩子们吃,还赏钱两串;元宵佳节,她让小演员们先吃点热菜,再接着唱;贫寒家的喜鸾四姐儿在贾府小住,贾母专门吩咐手下婆子,绝不能小看了她们。

都说“细节见人品”,谁能想到,一个一辈子都养尊处优的“老祖宗”,居然能体恤最底层人的劳苦?都是豪门贵妇,可王熙凤刻薄,王夫人冷漠,贾母的这颗菩提心,便显得尤其珍贵。

读懂贾母才能明白,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善良;历圆滑而弥天真,是最高级的优雅。

真正的成熟,不是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真正的优雅,不是端着架子,而是有一颗怜贫惜苦的菩提心。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贾母的美不止于才华与情趣,更在于情商。这个看似天天吃喝玩乐的豪门贵妇,有一双最锐利的眼睛,把每个人的人心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她最智慧的地方在于,她看破却不说破,无论做什么事,她都能把握分寸感,给人留颜面,也给自己留余地。

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宝玉渐渐长大,宝玉的婚配问题就成了贾府的一件大事。王夫人和元春,支持的是娘家人宝钗,而贾母则是外孙女黛玉的忠实支持者。

虽然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可是元春可是皇帝的妃子,在地位上比贾母还高,端午佳节,元春已经通过赐礼的方式站队宝钗,这可怎么办呢?

这一次,贾母运用了她超高的情商,悄悄“劝退”了宝钗。

那日,贾母带着宝钗母女去清虚观打醮,清虚观里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就要给宝玉提亲,贾母抓住机会,趁机“敲打”宝钗母女。

贾母先说:“上回有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要知道,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正是适婚的年龄,若是再等一等,恐怕就要熬成老姑娘了。

接下来,贾母又当着宝钗母女,谈起了对未来孙媳的要求。她说:“家里穷没关系,不过给她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宝钗家是皇商,贾母这么说,不就是没相中“土豪”出身的薛宝钗吗?

贾母的高情商就在于,就算拒绝别人,也要给对方留足脸面,让彼此面子都过得去。

贾母的情商,还经常用于处理婆媳关系上。都说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更何况豪门贵族多是政治婚姻,其间关系盘根错节,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贾母的儿媳王夫人,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又生了个做皇妃的女儿,在贾府的地位并不低。

她表面上对贾母服服帖帖,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她先是在没有禀明贾母的前提下,就提了袭人做宝玉的姨娘,之后有想方设法要把宝钗嫁给宝玉。

对于这样一个地位高又不听话的儿媳妇,贾母怎么表达自己的不满呢?她来了这么一招——“从旁侧击”。

有一回,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看上了她身边的贴身丫鬟鸳鸯,叫妻子邢夫人来说媒。这表面上是想纳妾,实际上还有另一层目的,就是探听贾母的私房钱,算计于她。好在鸳鸯也忠心,宁死不肯答应,而睿智的贾母,也通过这件事,好好敲打了两个儿媳妇。

只见贾母不骂邢夫人,却骂毫不相关的王夫人,说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吓得王夫人立刻站了起来,一句话也不敢吭。

贾母这一骂,可谓是一箭双雕,让两个媳妇都知道:别以为我老眼昏花,你们心里的小算盘,我可清楚得很!

这一招从旁侧击,既避免了和儿媳的正面冲突,也让两人心里有所警醒。才知道,一个人最高级的情商,就在于分寸感。多一分则彼此疏远,少一分则失了界限,只有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

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贾母的高情商,让她慈祥而不至于迂腐,良善而不至于被蒙蔽。恩威并施,宽严并济,让大家对这个优雅的老人,既爱,又敬。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拥抱最坏的

如果你觉得,贾母只不过是一个会享受、有手段的豪门贵妇,那就大错特错了。

岁月静好时,她能享受最好的,但霉运来的时候,她也能坦然拥抱最坏的。

元春薨逝,贾府被抄,贾家上上下下人人自危。男的吓得腿软,女的日夜啼哭,就在六神无主的时候,贾母站出来了。她开箱倒笼,把自己一生的体己钱都拿出来,给各家都一一分派。

她深知贾家的男人都是纨绔子弟,不把钱交到他们手里,而给靠谱的人收着;她虽恨凤姐私放高利贷,让贾家罪加一等,可还是怜悯她的不易,把体己钱分一部分给她,叫平儿好好服侍。

在最艰难的时刻,她既没有忘记已经过世的黛玉,也没有忘记还未出嫁的惜春,她倾其所有,安顿了贾府里的所有人。

夜深人静之时,贾母拄着拐杖,焚起斗香,对天祷告: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担,只求饶恕儿孙。

她就如同一把大伞,在危难的时候,勇敢地庇护了底下的子孙。

这大概是高鹗续书中最精彩的章节。这位享了一辈子的福的老人,在人生最后的章节却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她没有怨天怨地,没有手足无措,而是用睿智与格局,扛起了重担,帮助贾府渡过难关。她就如同贾家的定海神针,只要她在,这个家的气就不会散。

真正的优雅,是能讲究,也能将就,会享受,也能承受。会享受,这是品味,能承受,更是胸襟。

岁月带给贾母的,是豁达与淡定,是坦然与坚韧,是那份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的优雅。

女人要如何优雅地老去

杜拉斯在《情人》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与你年轻时的面庞相比,我更热爱你备受时光摧残的面容。”当年华逝去,青春不再,一个女人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是经过生活历练后的格局与睿智;

是体会过人生不易后的豁达与善良;

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真诚。

这,不就是贾母的模样吗?这位耄耋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女人要如何优雅的老去——

不必强留美貌,不必惋惜青春,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只要还有一颗在岁月沉淀下豁达通透的心,那么老去,就不再可怕。

愿读这篇文章的你,老去的时候,也能从容又自在,优雅又善良。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61)
四本不出名但是很耐看的小说,剧情高能有趣
上一篇 2024年01月01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1月01日

相关推荐

  • 狂神无双(狂神无双角色实力排名)

    职业背景:起手寒芒,伞落群避。这是凤鸣伞体现自己高傲的语句。每当遇到敌人,她就会撑开铁伞,用铁伞里暗藏的无数机关暗箭来告诉你,不要随便靠近她。...

    2023年11月29日
  • 凡人修真传(凡人修仙传怎么换性别)

    凡人修仙传手游中,玩家在解锁新姿势之前,要先将角色性别进行更换,更换角色性别需要使用变性丹,变性丹可以在商城中购买获得。...

    2023年12月04日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区别有哪些(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对分子质量)

    简介:对乙酰氨基酚的英文学名为Acetaminophen,在CAS(国际化学文摘杂志)中编号为103-90-2,它的常见分子式是C8H9NO2,分子量为151.16,常见熔点为mp169-170.5°C,常见密度为d4210.001293g/...

    2023年12月05日
  • 校园神级修仙(求魔兽世界校园修神录攻略)

    《魔兽世界校园修神录》是《魔兽世界》的成功续作之一,玩家在游戏中以学生为背景,以修炼神魔之道为目标。以下是一些攻略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选择合适的职业:在游戏中,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技能,选择合适的职业非常重要。你可以根据自己喜欢...

    2023年12月17日
  • 完本十大巅峰小说(有哪些小说可以推荐)

    她的文笔有一种女子特有的细腻婉约,没有狗血,没有恶毒女配,男女主之间爱得单纯和忠贞,认定了对方就是一辈子。即使中途过程有一些纠结与虐心,但结局终会是暖心的,读着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2023年12月29日
返回顶部